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55

第55章 陈寅恪(2)

1931年,吴宓到法国拜访汉学家权威伯希和,伯氏初对吴宓颇冷谈,当吴宓谈起王国维和陈寅恪,又说起自己是《学衡》的主编时,才对吴宓“改容为礼”。

从留学时代起,傅斯年便推崇陈寅恪。1923年,毛子水在柏林甫一见傅斯年,傅便告诉他:“在柏林有两位中国留学生是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一是陈寅恪,一是俞大维。”抗战期间,傅斯年到昆明后,住在陈寅恪楼下。当时陈寅恪右眼失明,左眼患疾,视力模糊,身体羸弱。每当日机轰炸昆明,空袭警报响起,众人纷纷跑向楼下,傅斯年却先冲上三楼,将陈寅恪搀扶下楼,一起躲进防空洞。

史语所成立后,该所的研究员们大都在北大、清华等高校兼课,以贴补家用。所长傅斯年怕兼课耽误研究工作,故规定凡史语所专职研究员不得在外兼课。陈寅恪当时仍住在清华园,并兼任清华中文、历史两系教授,对傅斯年的这条规定,陈寅恪表示拥护但不服从,赵元任对傅斯年的规定也置之不理。傅斯年对二人实在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妥协。史语所研究员李方桂回忆说:“他(傅斯年)不得已,为了请到这两位杰出的人才,只好退让一步。说,好!只有你们两位可以在外兼课,别人都不许!为了顾及某些特殊人才的特殊情况,他也只好不坚持他的原则了。”

在西南联大,陈寅恪被刘文典誉为“国粹”。刘文典素日对自己的学问极为自负,寻常学者、教授从不放在眼里,但对陈寅恪却尊崇有加,公开宣称自己的学问不及陈先生之万一,并多次告诉学生们,他对陈先生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而是“十二万分的敬佩”。刘曾经多次在课堂上竖起大拇指说:“这是陈先生!”然后,又翘起小拇指说:“这是刘某人!”他说:“陈先生连波斯文、突厥文都会,跟他比,我还差得远哩。”

一日,日机前来轰炸,空袭警报响起,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们忙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半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先生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带着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每当听到有人说陈寅恪的不是时,刘文典一定要维护陈先生,破口大骂道:“没长眼睛的狗东西!陈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学者,是‘教授中的教授’,闭着眼睛都能把你们撂倒,哪轮得到你们来教训他!”

冯友兰早年留学哈佛时,就对陈寅恪十分仰慕。在西南联大时,时任联大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已是声名远播的哲学家,但他对陈寅恪依旧尊敬。每次上“中国哲学史”课时,冯总是恭敬地跟着陈从教员休息室里出来,一边走一边听陈讲话,直至教室门口,才打个大躬,然后分开。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本打算前往英国治疗眼疾并讲学的陈寅恪羁困香港,生活日益困难。一日,陈垣长子、史学家陈乐素带着一个孩子,背着一个布袋出现在陈家门前,布袋中装的全是米。陈乐素得悉陈家生活困难后,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扮成回乡的难民,绕路将米送到陈家。

岭南大学教授冼玉清听说陈寅恪被困香港后,托人送给陈四十元“军票”,陈婉拒。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寅恪到广州后,冼玉清一直照顾陈寅恪和其家人,陈家的大事小事,冼都极为关心,甚至连陈寅恪女儿的婚事,冼玉清都负责张罗。1956年春节,为表示对冼玉清的感谢,陈夫人唐筼曾手书陈寅恪撰的春联相赠:“春风桃李红争放,仙馆琅玕碧换新。”

1944年,陈寅恪双目失明后,住进成都存仁医院治疗,不久,唐筼因心脏病复发卧床。燕京大学的学生们自动组成看护队,女生值白班,男生值夜班,轮班照料老师,白天为陈寅恪读报纸、小说,晚上陪陈闲谈。陈寅恪很是感动,对前来探望的校长梅贻宝(梅贻琦之弟)说:“未料你们教会学校,倒还师道犹存。”晚年,梅贻宝说:“能请动陈公来成都燕京大学,是一杰作,而能得陈公这样一语评鉴,更是我从事教育五十年的最高奖饰。”

季羡林得知陈寅恪从英国治疗眼疾回国的消息后,立即前去清华园拜见。当时从北京城到清华园颇费周折,宛如一次短途旅行。沿途几十里路全是农田,秋天青纱帐起,还有绿林人士拦路抢劫。但是季羡林丝毫不以为意。季羡林知道陈寅恪最喜欢天主教外国神父亲手酿造的栅栏红葡萄酒,就到神父们的静修院的地下室中去买了几次栅栏红葡萄酒,长途跋涉送到陈先生手中,心里颇觉安慰。

陈寅恪晚年助手黄萱是印尼华侨首富黄奕住之女、周寿恺教授的夫人。自1952年开始,黄萱在陈寅恪身边工作了十四年,直到“****”爆发后被迫离开。陈寅恪晚年的著述《论再生缘》、《元白诗笺证稿》和《柳如是别传》等都由黄萱记录、整理。其间,因周寿恺工作调动,黄萱一度欲辞职。陈寅恪说:“你的工作干得不错,你去了,我要再找一个适当的助教也不容易,那我就不能再工作了。”黄萱心有不忍,又留了下来。

蒋天枢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十余年仅晤面两次,但陈寅恪以身后著作相托。而蒋天枢没有辜负先生所托,从1973年开始便悄悄整理先生遗著,历经数年,将先生的遗著整理出版。

蒋天枢到广州看望陈寅恪时,每天与老师晤谈。有一天,蒋天枢去时,陈夫人唐筼不在家中,陈寅恪忘记请其坐下,年近花甲的蒋就几个小时侍立在旁,而陈寅恪目盲,始终不知。

1958年,蒋天枢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恪,六十九岁,师生关系,无党派。生平最敬重之师长,常通信问业。此外,无重大社会关系,朋友很少,多久不通信。”

1981年,由蒋天枢编辑校订的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出版,同时,由他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也出版。出版社给他3000元稿费,他分文不取,说道:“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专门派人到广州看望陈寅恪。陈的腿摔断后,周曾亲自过问医院的治疗方案。陈寅恪之父陈三立的墓在杭州西湖边,后因扩路而要被迫搬迁,陈寅恪致函周总理,希望得到帮助。周让办公室通知杭州方面,不要移动陈三立的墓。后来杭州将路线做了少许改动,陈三立的墓才免于搬迁。“****”爆发后,******特地对从广州中山大学进京串联的造反派们说,“陈寅恪教授还是善于古为今用的”,意在对陈给予保护。

1949年,******访问苏联时,斯大林突然问起陈寅恪的行踪,原来斯大林所著的《中国革命问题》援引了陈寅恪著作中的很多材料。******嘱咐随行人员记下,回国后查找,后来得知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便嘱咐广东当局要好好优待。

陈寅恪曾当选学部委员。对于陈的当选,张稼夫回忆说:“在这个工作中,矛盾最尖锐的是研究隋唐五代史的历史学家陈寅恪,他是这个学科的权威人士,不选进学部委员会不行,他下边一班人也会有意见。若选他进学部委员会,他却又一再申明他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只好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批示:‘要选上。’这样,陈寅恪就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部委员会”。

胡乔木曾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听过陈寅恪的课。1962年,胡到广州拜访陈寅恪。他由陶铸陪同,以学生见老师的心态走到陈寅恪的跟前。陈频频发问,胡尽量委婉地解释。谈到国家近年经济形势时,陈寅恪问:“为何出现那么多的失误?”胡笑答:“就好比在一个客厅里将沙发、台椅不断地搬来搬去,目的是想找一个好的位置,所以就免不了产生搬来搬去的失误,就好比是经历一场地震一样。”当谈起自己的著作迟迟不能出版时,陈寅恪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忙答道:“出版有期,盖棺尚远。”

广东********陶铸对陈寅恪极为关心,因陈目盲腿残,特专派三名护士照顾他的生活。由于陈残存的视力只能微弱地辨别白色,便为他在院子里特意修一条白色甬道,确保他在散步时不会因看不见脚下的路而跌倒。50年代末,陶铸关照中山大学为定位“中右”的陈寅恪摘帽。为了陈寅恪能欣赏戏曲,陶铸曾指示中山大学为陈配备一台好收音机,当时学校未予照办,陶铸生气地说:“学校不送我送”。随即给陈送去牡丹牌电唱机一台,唱片三十二张。

很多人无法理解陈寅恪何以享受如此待遇,彼时在中大流行的说法是:我们都没有饭吃,为什么要这样优待他。1963年7月中大党委副书记马肖云向陶铸汇报学校工作时,反映了“群情”,认为对陈寅恪的照顾太过分,三个半护士的照顾太特殊。陶铸大怒道:“你若像陈寅恪老这个样子,眼睛看不见,腿又断了,又在著书立说,又有这样的水平,亦一定给你三个护士。”

陶铸被打倒后,造反派曾统计出1966年6月到12月间,远在北京的陶铸先后三十八次用电话对广东省委做“遥控指示”,其中数次指示:“对陈寅恪的待遇要保持原状不变。”红卫兵质问陶铸为何庇护陈寅恪,陶答:“你们如果有陈寅恪的水平,我也那样对待你们。”

在中山大学时,陈寅恪早年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刘节时任中大历史系主任,每年春节照例去老师家中叩头行礼。“****”开始后,造反派要将已经目盲腿残的陈寅恪抬去批斗,刘节拦住他们说:“我是他的学生,他身上有的毒,我身上都有,斗我就行了!千万别斗他!”刘节于是自愿代陈寅恪受批斗。红卫兵问刘有何感想,刘答:“能替恩师受批斗,是我一生的光荣。”

“****”中,众人皆批陈寅恪,但季羡林始终不忍违心批斗老师,他晚年回忆:“我不愿意厚着面皮,充当事后的诸葛亮,我当时的认识也是十分模糊的。但是,我毕竟没有行动。现在时过境迁,在四十年之后,想到我没有出卖我的良心,差堪自慰,能够对得起老师在天之灵了。”

陈寅恪去世的消息传到台湾后,中央研究院立即举办了一场纪念会,俞大维(陈寅恪表弟、同学兼妹夫)发言时,声泪俱下。回家后,他口述发言内容,由其学生周乃菱记录在台湾大学绿格子的稿纸上,前后修改了不下二十次。每次只要变动一两个字就要重新誊写一遍,几周下来,《怀念陈寅恪先生》一文周乃菱几乎可以背得出来。

如今,陈寅恪故乡江西省修水县建有一座“五杰广场”,以纪念义宁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

游学

1902年春,十三岁的陈寅恪便随长兄陈衡恪东渡日本,自费留学,这是陈寅恪第一次坐上轮船,见到苍茫的大海。从此,陈寅恪开始了陆续长达16年的海外游学生涯。

到日本后,陈寅恪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就读,与鲁迅成为同学。1904夏,暑假期间的陈寅恪回到国内,与五哥陈隆恪一起考取了官费留日生,并于秋天再度赴日留学。

在日本,陈寅恪亲睹了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辱,心中颇为愤慨。他学习异常刻苦,除完成学校规定课程外,还注意浏览东洋文化科学知识。由于伙食甚差,每天带的便当仅有咸萝卜佐餐,少见新鲜菜蔬及豆类、肉类,偶尔有鱼,又腥又生,很难下咽,而陈此时正值生长发育年龄,故而营养不足,次年患上脚气病,医生建议易地疗养。于是,1906年春,陈寅恪回到国内,母亲不忍他再赴日本,陈遂插班考入上海复旦公学,学习英、德、法等多种语言,于1909年毕业。毕业后,在亲友的资助下,又自费赴德国柏林大学就读。

1911年秋,陈寅恪转入瑞士苏黎世大学就读,因学费筹措困难,于次年短期回国,在家中自修文史。1913年春,陈寅恪经西伯利亚再赴欧洲游学,进入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社会经济部就读。次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陈寅恪陷入经济困境。此时正好江西省教育司副司长符九铭以江西省留学官费为条件(注:此时的江西省教育司司长为陈冲恪,学界有人考证陈冲恪实为陈三立长子、陈寅恪长兄),请陈寅恪到南昌总览留德学生考卷,陈欣然同意,回到国内,为江西教育司阅卷三年。

1918年12月,陈寅恪获得江西省留学官费资助,再次东渡太平洋。他原本想重返德国柏林大学,但由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而在哈佛大学留学的表弟俞大维建议陈先到美国,于是,陈寅恪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梵文与印度哲学,师从东方史学大师兰曼教授。

陈寅恪的侄子陈封雄回忆说:“寅恪叔学习外国文字的惊人能力并不是由于他有异于常人的头脑,而是凭他坚忍不拔的求知毅力。例如,1919年他在哈佛大学时开始学习梵文,他的表弟俞大维同时也选修这门课,但是学了半年便畏难而退了(这是俞大维亲口对我说的),先叔却一直继续学了二十多年,当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仍经常到东交民巷向精通梵文的德国教授钢和泰求教。我幼时见过他在书房内朗诵梵文经典拓片。使我亲聆了‘梵音’,并问他在念什么咒语,引起他大笑。”

初到哈佛,陈寅恪就主张多购书籍。1919年8月18日《吴宓日记》载:“哈佛中国学生,读书最多者,当推陈君寅恪及其表弟俞君大维,两君读书多,而购书亦多。到此不及半载,而新购之书籍,已充橱盈笥,得数百卷。陈君及梅(光迪)君,皆屡劝宓购书。”

同类推荐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哲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哲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哲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上善若水善行天下——陈逢干的慈善人生

    上善若水善行天下——陈逢干的慈善人生

    本书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陈逢干先生成长的经历和慈善事迹,介绍了他童年的苦难,青年的勤劳,中年的坎坷,以及成功的经验,慈善的事迹和心得。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戴笠传

    戴笠传

    本书以专题研究论述的形式,从横剖面入手来写戴笠,通过对戴氏的家庭、成长、求学、创业、交友、特务经历、性格爱好及其与蒋介石及各方面的关系、对美合作乃至于暴死原因等的具体研究分析,来描述展现这位“一代枭雄”。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热门推荐
  • 求生之路之比尔之路

    求生之路之比尔之路

    喜欢求生之路1里面的人物比尔(Bill)的读者,就可以看看这篇专门写他的小说。如果您觉得好看,就请您多多给自己的朋友分享分享赵家谋士写的小说哟。
  • 人形火种源

    人形火种源

    地球上出现未知的变异,导致天空中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大量的流星从天而降。使得电子产品华丽变身成为机械生命,它们大多没有思维,是只知杀戮和进化的冷血机器。地外神秘怪物在城市中肆虐,残杀着人类,并快速繁殖,而失去了科技的军队根本无力阻挡。最后的希望落在了一群“变种人”身上,他们被称为机械师和进化者。天塌了,而陈谦成为了那个顶起人类星空的高个子!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少年狂奔

    少年狂奔

    在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由一部武林秘笈,引发一段江湖儿女之情,产生一生的誓言。失恋、失业、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在一个平凡人身上演绎一段激荡人心的人生传奇。
  • 时光倾城:冬至夏末恋微凉

    时光倾城:冬至夏末恋微凉

    纸醉金迷的城,荣光豪宠的你,遇见从来不需要既定浮沉世事,在这座城中爱恨纠葛然时光倾城,爱恨错对,究竟孰是孰非冬至夏末,原来只因我未在最好的青春恋上你
  • 冰淇淋的眼泪(闪小说感恩篇)

    冰淇淋的眼泪(闪小说感恩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诅咒:校仇学案

    诅咒:校仇学案

    一所破旧的低矮房租里,隐隐传来几声对话。“大爷,这所学校它曾经发生过什么?”“抱歉啊,年轻人,我不能告诉你们,你们也别查了,尽早离开这所学校,否则,唉……”谈话在一声叹息中结束,大爷究竟隐瞒了些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不能说还是不敢说?这些都无人知晓。当第二天校园里传来急救车的声音,不好的消息传到学校,一群人的恐慌彻底被激活了。“学校曾经门卫无故死亡,死因不详。”这几个红红的大字在新闻中特别醒目,仿佛在给人们一个警告。
  • 平凡一中

    平凡一中

    每想起初中的校园时光,友情、爱情是难逃不了的回忆。本书以黄小宇为主人公,书写他唯美的初中校园时光。
  • 游走于两岸之间的人

    游走于两岸之间的人

    夏乔,C市刑警队新人警察,柳皓然,M国毕业小鲜肉海归。阔别五年的两人在C市再次相逢,而C市也因为柳皓然归国,似乎拉开了一场戏剧帷幕。且看二人如何勘破迷局。写得好像很大型的样子然而其实还是小案子,只是用来试手看看,细节方面不会很专业,望勿介意。
  • 四季小猪

    四季小猪

    本书以“小猪”为主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用诗歌记录了小猪一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