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6400000002

第2章 第一场:我不是影评人(2)

当然,就算老天真的给了我第二次机会,凭我这胆小如鼠的劲儿也不可能说实话。还有,我是文科生,请理科生不要跟我一般见识。

总之,所谓的梦想和希望,就是塞到你家邮箱里的糖尿病灵药宣传单(或者大力丸宣传单)。你看了一眼,说:“切!一个人得蠢成什么样才会信这个。”可是,所有人都信着呢,因为都病得不轻。我们需要做的,是面对现实,放弃一切幻想,找到真正的解药……好的,作者在说够了愤世嫉俗的话后终于有了转折,在这转折之后便是精心炮制的大道理。听起来也许不那么舒服,却对身心有益。对不起,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曾经很有规律地健身一年,最大卧推重量从35公斤“上升”到32公斤,我还等着谁来给我调理一下呢,哪有时间管你的事。

基本上,这篇文章就是用来解释这本书的,这是一本抄袭了《宋飞》精神的书——其实也没什么精神,精神病还差不多——它不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任何积极影响,它无法教会你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它不负责提供一种获取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它似乎爆了很多可以用来跟你的朋友吹嘘的关于电影的料,比如“伍迪·艾伦把西科塞斯给揍了”,但多半都是在胡编乱造。虽然多数的文字都在说电影,却读不出一点对电影的热爱,在某一刻,你可能还会觉得这是一本试图证明看电影是傻逼行为的书。总之,它不是成功指南,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文艺青年的装逼手册,作为厕纸它太贵太硬,它不是任何人的正确选择。

警告:如果你是价值观不成熟的小朋友,觉得作者拿无知当个性的态度不同寻常,并且受其影响,活得我行我素。那么,无论你之前的生活有多美好,之后都会变得很糟,你的学习成绩或销售业绩一落千丈,你的老师或老板嫌弃你,父母不承认你,朋友不联系你,你的伴侣也会像伊莲一样脚底抹油。你将会变成无人搭理,孤独到死的可怜虫,直到有一天横穿马路时被撞飞到人行横道前,正在等绿灯的作者会走过来对你说:“这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下场。”

希望你在书店选书时就看到了上面两段。

我能想出的唯一建设性意见,是多看看《宋飞》。作为一个外国人,只看一遍很难领略其中妙处。但是,如果你看到第73遍,就会发现那简直是出自上帝之手的杰作。

最后,祝愿你有足够多的时间浪费在一部狗奶肥皂剧上,Live long and prosper。

我不是影评人

在中国,“影评人”有它自己的意思,那些在媒体或者网络上写跟电影有关文字的人,即便不是以影评为主,也都习惯于自称或者被称为影评人。进媒体和上网一样,是没有门槛的,影评人自然一抓一大把,鱼龙混杂。而且,多数人所了解的影评人都是收红包的影评人,多是从网络写手转行过来,有点像落草的梁山贼寇,早些年没事干,就到山下劫个富,在论坛上骂骂大片,有知名度之后就被大片招安了。

我倒不觉得这是多大的罪,为烂片摇旗呐喊,顶多是让观众浪费了买烟买衣服的钱,同时占用你逛淘宝、打游戏的宝贵时间。而且现实情况更可能是这样的:人们既不知道这些影评人是谁,也不理他们的推荐。如果你是例外,千万别四处张扬,被影评人忽悠,就跟遭遇仙人跳一样,是相当丢人的事儿。

总之,因为现有的影评人不靠谱,有些人就想知道靠谱的影评人是什么样,视线转移到国外,引进了宝琳·凯尔、罗杰·艾伯特、大卫·波德威尔等所谓的优良品种。没几个人看过他们写的影评,只是读过几篇夸大其词的个人简介——人物文章跟简历或讣告是一个路子,总是能让当事人看起来更好一些。因为他们的名气很大,神秘感十足,经常出现在红包影评人的对立面,很容易就在小小的文艺圈里建立起权威,让人相信影评人也可以信赖和仰望。

基本上,这种观点和我的文章一样,都是在胡扯。影评人令人讨厌,因为他们是影迷中的特权阶层。尤其在网络普及之前,个别人的观点就能让导演瑟瑟发抖,而片子并不是拍给个别人看的。

创作者痛恨评论者的例子也能在电影中看到,《云图》里一个作家把书评家扔到楼下摔死,《杰和鲍勃的反击》里杰和鲍勃痛扁大骂其漫画的粉丝。伯格曼曾在采访时说:“也许他们只是嫉妒,因为他们拍不了电影……”这是孩子气的应对方式,也表达了他们的真实看法。

如果说影评人是有存在意义的,那他们至少应该代表一种标准,他们具有非凡的赏鉴力,不但会甄别好与坏,而且能解释好与坏。所以,他们首先具备的是实用性,让无法一天看三部电影的正常人找到值得一看的片子。其次是启发性,他们让被忽略的细节得到重视,他们给不理解的影迷提供答案。这些他们都可以做到,就像我也能表演空中转体三周半,只不过总是以失败告终。

《死亡诗社》里有个古板的语文老师,讲了用X轴、Y轴评定一首诗的好坏的方法。脑子正常的观众都会鄙视他和他的方法,但是当我们回到现实,还是很容易就去相信X轴和Y轴。有了两个轴,就有唯一的交点,这个交点就是标准。但是,就算X轴和Y轴真的存在,也只对个人有效,X轴代表影片,Y轴代表品位,如此每一部电影在每人心中都形成一个坐标。但是每个人的品位都不一样,因此属于电影的坐标不止一个,而是无数个,它们由点连成线,最后变成面,变成无穷大。所以,与其争论电影的好坏是否能以客观的标准评判,还不如承认自己的品位就是低到这个份上了,又能如何?祖国的GDP依然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着,非洲人还是吃不上饭。

宣扬客观标准的人中,少不了看过挺多片子、知道挺多电影史和理论的影迷,无论他们是否以影评人自居,都渴望成为权威(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我也看过挺多的片子,知道一点事,但小丑式的天性决定我成不了权威,我更愿意蹲在权威肩膀上拉屎——为什么要蹲在肩膀上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屎拉到头上。当然,以防你也想成为权威却不得其法,俺在这里就献丑谈谈经验,毕竟在影迷圈混迹多年,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写影评。

能让你获得自我满足的影评有两类,第一类以归纳为主,说的是所有人都看到的东西。第二类以装逼为主,说的是所有人都没看到的东西。先说第一类,既然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又如何突显你的特殊呢?窍门就在于表述方式。比如看完《变形金刚》,无数人的第一感觉都是“打到后面就分不清谁是谁了”。这个说法太口语,一点都不屌。专业人士会说“没有辨识度的机器人……”听起来是不是不一样了?其实意思根本没变。却更有可能让别人产生“哦!我也是这么想的”的感觉,此为第一类影评能够获得的最大褒奖。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谈谈第二类,因为有槽可吐。首先我会引用一段安德烈·巴赞的话作为例子——巴赞是如此的权威,我迫不及待地要在他的头上拉屎。

巴赞说:“让我们再研究一个富有代表性的噱头。在《冒险者》中,夏尔洛从悬崖上居高临下地向追他的警卫投掷石块……那些警卫都被轻重不等地砸晕在地。但夏尔洛没有趁此机会逃之夭夭……他没有发现,他们的一个同事正从背后靠近他……伸手找石头的时候,夏尔洛摸到了警卫的皮鞋。请欣赏他的反应:夏尔洛没有逃跑,因为他显然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也没有在判断自己走投无路后向监狱看守投降。他用一点沙土覆盖了这只碍眼的脚。您笑了,您的邻座也笑了,所有人首先都发出了同一阵笑声。但我在不同的放映厅里‘听’了20遍这个噱头。当观众或至少其中一部分为知识分子(如大学生)时,放映厅里会涌起第二波性质不同的笑声。”

我真的没见过比他更不要脸的人了,“当观众或至少其中一部分为知识分子时,放映厅里会涌起第二波性质不同的笑声。”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像他这样的聪明人,从卓别林的行为中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所以有了第二轮的微笑不语。还有一些蠢货呢,只是在那里傻笑而已。

另一个装逼的例子来自《七宗罪》的评论音轨,与大卫·芬奇、布拉德·皮特一起讲片的是个英国电影学者,这家伙胡说八道的能力跟巴赞不相上下。影片后半段有一场车内戏,角色包括两位警官和自首的杀手,杀手说:“坐看五个无辜的人死去(镜头切换到杀手),直到你们觉得该设置陷阱(切换到皮特)。告诉我,你们又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切换到摩根·弗里曼)……”然后这位老兄开始借题发挥,说镜头的切换暗示了角色的命运——杀手“死去”了,皮特落入了杀手设置的“陷阱”,弗里曼则看到了证明杀手有罪的“证据(即箱子里的人头)”。就像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中说的,“知识分子看起来才华横溢,其实狗屁不通。”

遗憾的是,证明他们狗屁不通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上一段言论,听起来有模有样,一定能唬住大多数人,然后他们会说:“之前没觉得,听您一说再看就不一样了。”我相信也唬住了学者自己,他肯定会忍不住偷偷地表扬自己:“这真是个天才的发现啊!”

沿着巴赞们的足迹,诸多小巴赞玩起了模仿秀,他们意识到电影不光是看的,还得想。只要片子合适,愿意边看边想的人一定能体会更多妙处,但是一不小心就会想得太多,变成牵强附会。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找到了导演或编剧想说的,多数都放在明处,你只要把它们联系在一块就好。比如《卡波特》开场不久,卡波特花钱让一个黑人乘务员当着好友的面表扬他的新书,这就是极端虚荣和自恋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全片还有相当多的细节与其形成共鸣,他的悲剧也与此相关。小题大做的情况,则是把多余的东西强加给导演或编剧,讲《七宗罪》的英国佬就表现得好像福尔摩斯,如果创作者把想法隐藏得这么深,深到没几个人看得到,那还有什么意思?另外一种如同展览馆里的解说员,面对油画中的裸女或者用树根雕出来的大鸡巴,生搬硬套地拔高,让人相信你看到的不只是一根鸡巴,更是人性之美。基本上,截图拉片党都可以归到这一类,他们一帧一帧地看电影,分析打光、构图和摄影角度,赞叹大师的精巧设计,装出一副很懂美学的样子。

镜头当然重要,但它们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下意识的。我觉得,只有在先有感觉的情况下,分析镜头才有意义。先说几个反例:《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用手持摄影方式拍摄,画面一直在晃,可以说这跟角色的情绪,以及关于失忆的故事有关,这是在纸面上合理的说法。但如果导演用很稳定的镜头拍它,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后来“晃”成为装文艺最简单的办法,晃就像艺术家的长发和胡子,如果你什么像样的作品都拿不出来,长发和胡子至少让你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

让我最难忘的镜头之一来自《西部往事》,莱昂内用一个出其不意的抬升镜头制造了强烈的对比:前一秒只有孤零零的站台,让你以为置身于大漠黄沙,随后才发现火车站后面就是繁华的西部小镇,如同从贾樟柯电影中的小县城瞬间穿越到上海徐家汇,脑海中浮现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也是《西部往事》的主题之一。于是,配合上音乐的变化,俺无法自控地流出了猫尿。不过,猫尿是流在前面的,注意到镜头的抬升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事实上,就算你始终没有注意到,也无所谓。同理,只有当多数人都看到了窗外的男孩,《公民凯恩》的大景深镜头才有意义。我承认男孩很显眼,不过仅此而已。

插一句贱话,在我的传记片榜单中,《公民凯恩》不但比不过《卡波特》和《社交网络》,甚至要排在《焦裕禄》的后面。然后回到正题,影评人能做的唯一贡献,也就是把影片最基本的思路给整理清楚,那还不如直接看导演和编剧访谈呢。再说这也没什么难的,只要你能撑过高考,把片子看懂就是小菜一碟,多数人只是不愿意动脑。可能正因为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太低,才会有那么多人不可自拔地装逼,以此来彰显其工作的价值。而且像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影评人特别愿意自问:“我们需要影评人吗?”再把写影评说得特别了不起,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特有帮助……

其实,真正被需要的职业从来不会跳出来证明他们是被需要的,比如挑粪工。所有文史类的大学教授和影评人在挑粪工面前,都跟大粪一样没有价值。不服就去找周总理。

以上,都是从客观角度分析的,也许是对的,但多半是错的。而无论对错,这都不是我拒绝承认影评人作用的主要原因。因为人都是跟着主观情绪走,然后用客观做理由和借口。所以,真正的原因已经写在文章的第七段:俺天生就是这么个德性,做不了权威,也不让别人做权威。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是在十足的屌丝环境中长大的。如今离家千里之外,我还是怀念生我养我的那条屌丝街道,因为学生素质极差,同学区的知名小学拒绝在此招生。后来跟我处得最好的同学也是屌丝,我的高中是屌丝高中,我的大学是屌丝大学,给我第一份工作的媒体是屌丝媒体。我童年最难忘的娱乐项目,一个是满地打滚,一个是看福利厂的员工下班。所谓福利厂,就是只招收身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弱势群体的黑板厂,他们的员工总是一起下班,一起经过我家门前,浩浩荡荡,很像《美国恐怖故事》里的场景。

同类推荐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恋上沙发

    恋上沙发

    本书是当代生活写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学,参加工作之后各个时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学子的追梦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会的繁琐和忧郁。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 走进贝宁

    走进贝宁

    本书以散文、游记、诗歌、日记等形式记述了25年援贝宁医疗队生活、工作情形,同时也记载了非洲的风土民风。
  • 女孩儿的钢琴梦

    女孩儿的钢琴梦

    本书收录了作家顾文显创作的29篇故事作品,或讴歌了守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村民、因材施教的老师、凭良心做生意的普通人等,或鞭挞了不顾工人死活的黑心矿主、偷猎的贪心之徒、背弃家庭的人等。总之是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极富教育意义,有一定出版价值。
热门推荐
  • 护花狂少之美人如云

    护花狂少之美人如云

    古武加异能,怎么干都行!我喜欢的,管他校花警花护士花,都要守护她;我讨厌的,管他校霸恶霸巨无霸,统统放倒吧!
  • 真实监狱故事之相爱莫及

    真实监狱故事之相爱莫及

    超惊悚、超感动的真人真事来袭!看惯了玄幻穿越,来试试这一款屌丝在监狱中的真实逆袭和他不期而至的爱情与基情。猛一看,你会以为是官场小说;仔细看,原来是监狱故事;深入看,会发现动人的爱情;穿插着看,可以当幻想小说。但浏览到结尾时,也许见仁见智的复杂哲理会被顿悟出来。这到底是什么型的小说,由你来看。但绝对老少皆宜、男女通吃。本书由某监狱警倾情奉献,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源自真人真事,向大家展示一个深刻立体且如假包换的现代监狱。看过之后,你才知道原来真相比你想象的要残忍。欢迎加入qq群:301816658,希望和大家一同交流。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情况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快穿之变态系统

    快穿之变态系统

    【叮~绑定灵魂契约】就这样郁倾城便成了一个带有系统的剧情人物,就此踏上了穿越之旅。攻略过,反派过,逆袭过,黑化过,什么都做过,千回百转间,她似回到起点,却又不是。此文千奇百怪,什么都会有,不限身份,不限任务,后面精彩,前面请忽略。
  • 重生之倾世皇妃

    重生之倾世皇妃

    她是一个二十一世纪小白领,一个意外事件让她重生在大清朝。机缘巧合被送进翼王府里当侍妾,竟然与王爷摩擦出爱的火花。好事难成,一连串事件牵扯出惊天秘密,身世之谜更给他们的爱情之路带来更大的波折。以为终于修成正果,怎知王府却面临灭顶之灾……为了挽救心爱的男人,她毅然走进了危机四伏的深宫,从此展开了叱咤风云的人生……
  •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三十六计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三十六计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立意对古典36计谋作现代释析,融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体。
  • 古界逍遥录

    古界逍遥录

    秦川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场刺激的旅行。直到,死亡近在眼前。
  • 妖孽神尊

    妖孽神尊

    陈默偶得真神源晶,从此一飞冲天,各种绝世功法任选,各种逆天武技学烂,各种天才虐个遍,开启了停都停不下来的妖孽人生
  • 外道神巫

    外道神巫

    其力无匹,其身无敌,其名为——巫!在这个人人修玄的世界,林离是个天才,然而曾经的天才却因为一本《巫谱》从此停滞不前。意外的气海破碎,使他不得不放弃修玄之路,走上一条无法回头的巫道。不以内玄成神,吾以外道成魔!从此赶日月而行,踏山河碎裂。天下虽大,唯我独巫!
  • 请问天涯海角往哪走

    请问天涯海角往哪走

    当颜初以在颜暮和陈宜用利益维持的家庭关系下认识南陌辞以后,一些灾难接踵而来。好友苏末凉男友背叛苏末凉,是否是真心?英惠香喜欢的男生石夏艺居然伤颜初以最深,作为最好的朋友,她该何去何从?
  • 紫眸逝爱

    紫眸逝爱

    “啊,轻点”女人娇声嗔怪道。“喜欢吗?”男人用忙不过来的嘴问。“讨厌,明知故问~”女人的手不安分的从男人结实的胸膛下滑、下滑、下滑至他的**。门外的沐瞳拼命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哭出声。男人听到门外有”嘤嘤“的哭声,便在下部系了浴巾,到门前拉开,就看到捂嘴对着他的沐瞳。“既然你知道了,我也不瞒你了,我觉得我们不合适,分手吧。”男人掐着腰倚在门边。“不,天烨,你不能离开我,不能”沐瞳苦苦哀求。沐瞳遭前男友闺蜜的背叛,又遇到穆俊熙,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