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5800000009

第9章 没有赏识,便谈不上教育(3)

赏识奖励的形式和方式还应当新颖。意外地获得愿望的满足,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正是赏识奖励的目的之一。聪明的家长善于选择新颖的方式或时机来表达对孩子的赏识。有新闻曾报道美国一名中学生获得国会艺术奖,他第二天早上醒来,惊喜地发现枕边有一张去法国巴黎的机票。这是他有心的父母奖给他的礼物。因为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对法国艺术的痴迷和欣赏。于是父母借机奖励他到巴黎去游览参观。

有时候,为了让孩子深切体会努力之后成功的快感,家长可以采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庆祝成功。全家一起出去旅游,召集亲戚朋友一起吃饭,让孩子召集同学聚餐聚会等,都是良好的庆祝方式。通过这一过程,让孩子较长时间、较大场合去感受、深化、扩展、记忆成功的滋味。庆祝过程中的满足、自豪、自信、快乐,都会成为孩子进一步努力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语言赏识、肢体赏识的方式可以时时运用,但物质奖励刺激的赏识方式却不宜太多。过多的悬赏式的物质型奖励,不仅容易让孩子成为物质和金钱的囚徒,还会诱使孩子慢慢变得“有奖才做”、“无赏不动”,损伤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

我们在女儿成长过程中运用过多种赏识方法。“嗯,很好!”“嗯,不错”“好啊!”是我运用得最多的赏识语言。遇到她取得大的成绩,就会说“啊,你太厉害了!”“啊,非常好!”“呀,你怎么这么厉害呢?”往往在这时还会情不自禁地给她一个热烈的拥抱,或者用双手拍拍她的脸。记得在女儿进入高三后因为有几次月考获得年级第一,我都不自觉地采用了上述赏识方法。还记得在女儿初二时我读了她的文章《茶的味道》后,欣喜不已,赞叹地说:“有这样的文字水平,你高考的作文都不用愁了”。

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赏识,我们还运用了一些物质和享乐层面的奖励刺激。总体趋向来看,女儿越大,这些奖励刺激的作用就越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自觉性、主动性越来越强,其内在向善的愿望和学习的精神已经形成,逐渐不需要或少需要外部的督促和奖励激励。物质和享乐型的奖励刺激,只在她比较小的时候发挥着作用。

女儿四五岁时,长沙街头出现了肯德基餐厅。跟多数孩子一样,女儿对之兴趣很大,上街一看见它就想进去吃炸鸡。我们抓住她的这一兴趣爱好,跟她设置了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和书籍就可以去肯德基餐厅消费一次的奖励方式,刺激和引导她去阅读。具体做法是,她每阅读完一篇文章,就要她在横格作业本上的一横格里写下篇名和文章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写满三个版面(大约需阅读70篇文章)就算达到目标。那时她已经认识不少汉字,可以阅读文章,但还没有形成阅读习惯,也还没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奖励刺激制度的设立,让她突然加大了读书的频率,使她在短时间内阅读了大量文章,从而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当然后来这个制度渐渐不再起作用,因为她阅读的趣味已经高于去吃肯德基的趣味。

此外我们还运用过金钱奖励、手机奖励、旅游奖励等方式对其学习成绩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予以肯定。2009年我们跟女儿约定,如果她中考考上了长沙市重点高中的四大名校,我们就带她一起去旅游。结果不出我们所料,女儿考上了四所名校之一的长沙市一中。当然也不能说女儿是靠旅游的奖励刺激才发奋学习而考上重点高中,事实上初三时她的成绩已经很好,正常发挥考上名校应该不成问题。但旅游奖励的约定可能还是给了她一个劲头提升。提升作用更大的应该是之后奖励的正式实施,让她较长时间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我们之后兑现承诺,全家于当年8月赴云南旅游,女儿不仅一路欣赏大理丽江的美景,而且一路快乐如风,心情舒畅。一个重要目标实现后的满足、自豪、愉快,让她深刻体会和铭记了努力奋斗的价值。

4.一味地责骂只会毁掉孩子

经常可以随意听到一些家庭的晚饭桌边这样一些指责性的话:

“太不讲卫生了,早上穿的衣服就成了抹布。”

“这次又没考好,我跟你爸爸的辛勤付出又打了‘水漂’。”

“就这点成绩还想长大了当老师,简直是白日做梦。”

“真是个败家子,昨天给你的钱就花光了,你爷爷是开银行的?”

“再去玩电游就打断你的腿。”

这些家长们仿佛忘记了教训的是自己的孩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以为是一头头没有尊严的牲口。他们以为孩子就是要责骂甚至打骂,不骂孩子的毛病改变不了。他们以为对自己的孩子责骂批评都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渐渐地,他们的孩子成了自卑的人。孩子们内心唉声叹气,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行,真是一个窝囊废,真是一个坏孩子。他们胆小如鼠,上课害怕举手发言,平时害怕说话,干什么事情也没有自己的主意,生怕自己的想法都是错的。慢慢地,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爱好,也不敢有什么爱好。他们少年老成,经常沉默寡言,心情阴郁,跟社会、跟学校、跟父母都格格不入,常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遐想、发呆。有的患上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病症。

有的孩子也开始复制父母的行为。对同学或比他小的儿童,随意谩骂、指责、发火,不能和别的孩子和谐相处。在谩骂和指责中重复着父母曾经运用的粗鄙语言和神态(不过这绝不是父母的遗传,而是后天的“传染”)。

有的孩子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对家长们一味的责备产生反抗。德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学家恩格斯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味的责备,让人性没有多少喘息的空间,不能自由的发展,难道不是一种压迫吗?孩子的反抗心理一旦产生,家长们的一切说教手段几乎都会失灵。就像医学上一些常用烈性药物,使用过多之后使人体内的相关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抗药性一样,渐渐地,这种药物就会对细菌病毒完全不起作用。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心态:你老骂我马虎要我讲卫生吧,可我就是要弄脏一身给你看看;你总是骂我是笨蛋,想要我的成绩好,可笨蛋又怎么能赶得上别人呢。别以为经常被责备的孩子会产生“血性”的冲动——你说我是笨蛋,我偏要证明我不是。他们大多数不会这样,因为即使这样成功了,也得不到家长的表扬和肯定,又何必去使那份劲呢?

强烈的经常的逆反心理,常常是问题少年、问题青年的前奏。他们心中没有正确的航向和目标,是非观念也反家长、******而行之,有浓重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缺少关爱,得不到尊重,也弄不清什么是尊重。他们很可能通过暴力、偷盗、****等行为去获取他们所理解的尊重。

20世纪初期美国心理学家、家庭教育家、把儿子培养成天才的父亲塞德兹,非常反对一味的责备和打骂,他以为,如果说得不到鼓励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那些不但得不到鼓励反而时常受到打击的孩子只会变成渴死的枯草。他说:“这样的打击只能使孩子变成一个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当然,放纵孩子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起码能让孩子自由自在。打击却不一样,它能毁掉孩子。”

啊,这样还会毁掉孩子,怎么会这样?我可是为了孩子好啊!——看了上述分析,许多家长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家长们要清楚,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没有根据事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结果与初衷相违背的概率是相当大的。拔苗助长就是最好的例证。

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就是比别人的孩子差,尽是缺点,我就是没有看到什么优点。没有优点,我怎么去表扬?尽是缺点,我怎么能不去责备批评?

孩子没有优点吗?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错误、十分愚蠢的判断。我已经在上文谈到,孩子的优点无处不在,家长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

孩子们身上尽是缺点吗?这也是上述同一问题的另一视角。

孩子有了缺点错误,的确需要批评。但是不能总是批评,哪怕是看到孩子重复出现的缺点。要把表扬掺和进来,把宽容、沉默和放任连缀其中。即使我们比较着急地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我们也不能时时表露于嘴,因为老是一味地责骂是无济于事的。要冷静地思考孩子不断出现这个缺点的原因,要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时候,还可让孩子自食其错误行为和缺点的后果。这就是教育学家所讲的自然惩罚法。

这是由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方法。根据教育家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的表述,它的基本内容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使孩子引起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孙先生在书中列举了两个案例,其中一个是某男孩的妈妈叫他带午饭,他总是忘记,每次都要妈妈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送过来,有一次妈妈决定采取自然惩罚法,不去送饭,结果男孩饿了一下午。之后男孩带饭的主动性明显加强,很少忘记带午饭了。

“吃一堑,长一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有很多是从教训中获得的,孩子也是一样。自然惩罚法不仅让孩子获得成长,还避免了家长给他的一味的责骂,也让家长避免了由于责骂孩子而导致的心情变坏。家长们为什么不经常试试呢?

家长们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对于孩子做对的事情或者取得的成绩往往视而不见,觉得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无须言语;而对于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考试成绩不佳,就觉得孩子不勤奋、不努力、不认真,就判断孩子不是好孩子,就发脾气,动责骂,施批评。这既是家长们眼光的问题,也是家长们心态、性格、思维的问题。

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和眼光看待孩子,是当今家长们普遍存在的缺陷。不知道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不知道每一个孩子都跟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尊严和人格,渴望受到尊重和赞美,而不是受到侮辱。急躁是这些家长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总希望孩子迅速成长,立即改正错误和毛病;不知道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改正错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一定程度的反复出现也是正常的。有的家长能包容或原谅生活中遇到的不合理的事,却对自己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肯包容原谅。

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会耐心等待。世界上所有的难事、大事,没有几件是通过人力就能立马见效的,它都会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像“百年树人”这样的大事。所有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只会在孩子身上一点点累积、发酵,以致到一定时候、一定阶段才发生真正的变化。时时跟孩子相处的家长一般不可能感受孩子的突变。对别人的孩子的感受则不同。一段时间不见,会突然发现他长大了,有礼貌了。因此对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有一些超然的心态。要学会只管努力,只管科学地引导和培养,只管自己应当义务地付出,而对于努力的结果,则不必时时处处去计较。要有一点佛教中倡导的“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境。

等待是一种淡然,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

一味责备孩子的家长,根本上还是自己的心理情绪等方面出了问题。他们总是看到社会的阴暗方面,看到人性的丑恶方面,对生活充满着抱怨、挑剔,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什么事都要发牢骚,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带进对孩子的管教中。有的家长身上还有着比较强烈的权力欲,总喜欢居高临下,控制支配指挥别人,把孩子作为自己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践踏孩子的尊严,总认为自己的都是对的,一切都只能对自己顺从,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缺点错误远远还不至于需要大动干戈的程度。家长们的不良情绪,就像一个放大镜,将孩子的缺点错误由小变大,由一个小小的墨点,逐渐成为这些情绪发泄的黑洞。

有的不仅一味责骂孩子,而且还发展到实施肉体体罚。有的孩子甚至在自己父母的棍棒底下被打得死去活来,其残忍程度超过乡村农民对待犯错的牲口。这本质上都是家长身上人性的弱点和丑恶在外部的体现。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常常想,啊,人类是多么残酷,生殖孕育一个人来接受自己情绪的发泄和权力的施威。看来,人类的某些恶毒超过了动物界。

我已经在序言中阐明:在儿童教育领域,外因主导内因。它告诉我们,孩子的缺点错误,大都是外部环境特别是其家长的影响和不善于教育引导造成的。对待孩子的缺点错误,很大程度上我们应该责怪反思自己才对。可是又有几个人这样勇于从自己身上去查找根源寻求对策呢?

归结起来,一味地责骂,表面上是骂孩子,其实责骂的是自己;打孩子的棍棒,其实是打在自己脸上。

同类推荐
  • 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一本培养儿童情商的实战手册,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面对孩子的情商问题,不用讨好,不用说教,念念故事书就好。给孩子一堂受益的情商课,就是父母送给他们珍贵的礼物。培养孩子的情商,只需一个滋养心灵的好故事;成就孩子幸福的一生,只需一个会讲故事的好父母。如果你希望孩子具备高情商、拥有大能力、养成好品格,那么,就别错过这段和孩子分享爱与智慧的讲故事时光吧,从现在开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宽阔的大道!
  • 父母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父母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本书凝聚着教育者周倩十几年执教与心理辅导实践的经验与心血。作者横向对比传统教育习惯、学术理论及网络育儿心得,对中国式家长“专政统治”的误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自身育儿心得归纳出一套全新教育知识体系。全书以“自由+爱”为立足点,以“积极应对+相互成长”为逻辑指导,倡导父母与孩子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俗话说:富家子弟多骄,女家子弟多傲。在生活上,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给男孩子太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太好的成长环境。要让他吃点苦,受点委屈,体会艰辛,这样长大了他才懂得坚韧,学会坚强。明白责任,自立自强。 “富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要充分关心和引导。使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自已追求的东西,从而能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即便是在清贫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培养出卓然的气质。”
  • 13岁之前女孩一定要养成的61个好习惯

    13岁之前女孩一定要养成的61个好习惯

    13岁的豆蔻年华是女孩们含苞欲放、亭亭玉立的美丽年龄,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习惯基本上形成于这个阶段,所以,女孩们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她未来的前途。本书采撷了伟人、名人在成长和成才历程中的小故事,收录了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发人深省的现实生活故事,让女孩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学习和养成好习惯。
  • 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男孩将来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支柱和社会的脊梁,男孩是否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对男孩的将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崔鹏编著的《培养你的优秀男孩》将从保证男孩身体健康、培养男孩创造力、提高男孩智商、让男孩树立远大志向、提高男孩情商、提高男孩财商、提高男孩的抗挫能力、走进男孩内心世界八个方面出发,分析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问题,为父母更好地培养你的男孩出谋划策。
热门推荐
  • 婚久见人心

    婚久见人心

    怀了孕的前妻,冷了心的丈夫,等了数年的初恋,交了心的闺蜜。一成不变的生活,和谐相处的婚姻,维持恩爱的假象,真的要这样过一辈子吗!还没有来得及开始蜕变,生活就已经将人生搅得天翻地覆。怀孕的流产了,冷心的出轨背叛了,等待的离开了,闺蜜变敌人了。挺着大肚子孤军奋战的她和他步入婚姻殿堂,宾客云集。闺蜜一脸笑意:二婚不需要祝福,你下次结婚我再来。前夫握紧拳头:孩子是不是我的!我不允许你嫁别人!小三冷笑连连:终于你做了别人的,恭喜你了呀。初恋情深意重:我不会再背弃你第二次,只要你幸福。爱情不能委屈求全,可是婚姻需要。你爱不爱我,婚久见人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魔怪医

    神魔怪医

    痞子医生,游荡世间,有家似无家,纵是神魔鬼怪,亦不能阻挡小爷寻乐。千年前祸乱人间的魔神横空再现,天神何在?万物苍灵能否继续存活,三界法则是否依旧存在,神魔生死由谁来定?肆意的杀戮何时停止?天地六芒星阵的开启,千年封存的记忆被唤醒,双重的分裂人格合二为一,待看痞子医生和魔界魔尊联手精彩演绎......新人新书,感谢广大读者朋友支持!!!
  • 我们终将相爱

    我们终将相爱

    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这位小姐,我想你认错人了。你的样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又怎么会认错?你是谁,终究你还是会记得我了。
  •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余事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余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年初夏的唯美爱恋

    那年初夏的唯美爱恋

    每个人都有青春,在青春当中,傻事你们肯定做过,暖心还是高冷的学长也有,在这部小说里,韩初夏,就是这样,所有人都爱慕她,她完全从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那年初夏,我在操场,看见了妳,你的一举一动,是多么唯美,初夏,给我一个爱你的机会,我相信,我们会在一起,操场上的两个一男一女的背影,就是我与你,下个初夏,我希望,我们,已经在一起了,幸福的在一起……
  • 狡女痞男攻心计

    狡女痞男攻心计

    她明明身份特殊,却故意隐瞒;明明答应了父亲进他的公司工作,却千方百计想要算计自己的父亲和异母姐姐。但是却没想到她的身份暴露的这么简单,不但被对头公司那个花花公子痞子看穿,居然还被他以此威胁——算了吧,她可是坏人,什么威胁不威胁,不过是她利用他,导演了一出好戏罢了!
  • 末世之暗黑王座

    末世之暗黑王座

    在2017年,地球被一场外来的病毒毁灭,成为了人类的屠宰场,而夜锋带着在末世中生存了十年的记忆重生到了末世爆发的前一天........
  • 金甲虫

    金甲虫

    一位酷爱收集昆虫标本的爱好者,为捕捉到一只金色的甲虫而兴奋不已。为了向朋友描述甲虫的模样,他在纸上画了出来,可他画的甲虫却犹如一颗恐怖的骷髅头!昆虫爱好者从此之后就变得神秘兮兮,他的仆人认为他被那只甲虫咬伤了,从而遭受到邪恶的诅咒!可他本人却坚称自己十分理智。并将甲虫看成是上天赐予的财富。几近癫狂的昆虫爱好者,究竟是染上了不知名的疾病导致精神失常,还是其中另有玄机?
  • 倾城怜妃:替婚不替身

    倾城怜妃:替婚不替身

    为什么不论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她都摆脱不了‘拖油瓶’这三个字眼?是老天在跟自己开了个玩笑,还是真的让她重生?在古代会比现代幸福吗?难道自己连个死人都比不上吗?无故成了两个国家的王妃,面对两个不爱自己的丈夫,她该怎么办!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惨死在自己眼前,她却无能为力。她暂时的顺从只为还他之前欠下的债;但是她不甘屈服命运!她泣,她悲,欲火凤凰,欲火重生,重生之日,她发誓,从今起她再不会踏入宫廷半步!
  • 魔女七元素昏君你站住

    魔女七元素昏君你站住

    夜空下,他一眼看见了她,这一眼成了一生一世的承诺。星空下,她一眼看见了他,这一眼成了一生一世的信任。小剧场:冷清君:“希、阡、陌你昨晚跑哪去了?!”希阡陌:“哈,我的亲亲夫君,我昨晚去找小研研去了”冷清君大怒╰_╯:“什么!你去找冥研那小子去了!”希阡陌萌萌哒的表情^ω^:“嗯”冷清君忍住不发火:“你找他干什么”希阡陌看着自家夫君的表情只好说到:“没什么,就是谈谈人生,谈谈理想罢了。”冷清君一脸怀疑:“真的?”希阡陌装萌卖傻:“真的真的,比金子还真”冷清君捏拳,一脸坏笑:“好,那我也去和他谈谈人生谈谈理想!”希阡陌看大事不妙,二话不说直接扑倒小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