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要求女儿的书房里不准摆放玩具,不准放食品;要玩玩具、要吃东西都必须离开书房。刚开始这个要求她难以接受,我坚持要求,后来她也基本做到了。
到了高中特别是高三阶段,她学习的计划性也使她保持了学习的专注性。每天在学校她把要做的作业和要复习预习的内容写在一张纸条上,回到家后则按次序一项一项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了同龄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那种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做东想西的焦急混乱现象。
②阅读习惯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封建科举制度的主导下,读书作文的作用被放大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成了中下层民众改变命运的唯一阶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好了书,最终是为了金榜题名,金榜题名后,官职、金钱、美女……什么都会拥有。
在现代化的今天,过去读书的那种泛化的智识训练和接受功能,已经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公共媒体信息传播、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等多方途径所分散承担和替代,读书不再畸形化地“巅峰无极”,已演变、缩聚为个人自我教育中的个人阅读。尽管这样,仍然不可否认读书的巨大作用。它可以开启人的心灵之窗,激发人的理想,塑造人的灵魂,增长人的智能,改变人的命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当今城市的孩子虽然比过去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接受着更多的教育,但这并不表明孩子们比过去阅读得更多。由于孩子们像机器一样在学校课堂和辅导班之间奔波,在作业堆上忙碌,在知识填鸭式的灌输中被动地吞咽,以致很少有机会坐下来读书。阅读的缺少,从大的方面说影响了孩子们知识的吸收、思想的深化和人格的塑造,从小的方面说直接影响了孩子语文阅读能力、作文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孩子们阅读的缺少,既表现为阅读时间的缺少,也表现为阅读习惯的缺乏。当今时代,如果没有家长和学校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很难自觉地培养起来。因为媒体和娱乐的发达,已经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里目不暇接,孩子们通常都会去选择更直接、更感官、更刺激、更有趣的娱乐和放松方式譬如看电视、玩游戏等,而很少去选择相对枯燥的阅读。
我们在培养女儿的阅读习惯上做过一些努力。还在女儿刚刚可以听懂成年人说话的一岁左右,就给她朗读简单的儿歌,渐渐地给她读些儿童故事。后来有段时间她听故事的兴趣加大,几乎每晚都要听完一个故事后才肯睡觉。我们还去书店买来音像读物,通过传统的录音机播放,很多时候她是在录音机播放故事的情境中睡着的。由于纯正的普通话听得多,女儿从小说话发音咬字就很准确,少有一般幼儿发音不准、吐字走调的情况。
到她能看画报的年龄,就买来画报给她阅读。先是跟她照着画报讲故事,后来让她自己看,自己讲。有时我们故意设置一种情景,家里电视不开,家长在一旁阅读,也要求女儿在旁边阅读。女儿一边看画报,一边自言自语,居然也能看上半个小时。到她养成了阅读习惯之后,我们有时还会在家里设置这种场景,以增添家中的书香氛围。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喜欢阅读,可是自己从不阅读,这明显违背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他们不知道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们要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中的作用,要明白:习惯是可以“传染”的。
女儿阅读习惯的养成,还得益于我运用的一种奖励激励措施。具体我已在第3节中进行了简要叙述。奖励刺激制度的设立,让她突然加大了读书的频率,使之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里完全固化了阅读的习惯。之后她完全不需奖励就能自主阅读,阅读已成为她生活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她一个人坐在一旁读书,读着读着,竟然不自觉地“咯咯”地笑起来。到她的阅读能力基本形成后,我们还在她的床边准备好台灯。每晚睡觉前,她都要读一会书。到了后来,我们还要催她关灯睡觉。在她小学时的一段时期,周末的早晨她比我们起得更早。当我们起床后来到她的卧室,发现金黄的灯光下,她正坐在床头,手捧一本书在静静地阅读。我们心里欣慰得很,感觉仿佛早晨清新的空气里滴放了几滴蜜汁。这时我们也不过多打扰她,跟她拥抱一下或跟她微笑一下就去准备早餐,直到早餐弄好了再叫她起床。
到女儿阅读习惯养成后,书籍就跟她的零食一样,成了她的重要需求。我们不时带她上书店买书、买杂志,为她订阅报刊。考虑她对阅读的需求,在小学时我们就跟她办理了图书馆的借书证。至今当年办的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借书证还静静地躺在她的书柜里。有时由于时间关系,她也要我从图书馆帮她借书,我记得帮她借过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张爱玲的小说、雪莱夫人的作品《佛朗肯斯坦》等书。当然我的为数不多的藏书也是她经常阅读的对象;她新买的一些图书,我也经常阅读。
到了一定年龄后,我跟女儿之间时不时开始了读书的交流。对余光中的散文诗歌、张爱玲的小说、余秋雨的散文、龙应台的政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等都交流过看法。高二时她将鲍鹏山先生的《寂寞圣哲》拿给我看。我一方面称赞她读书认真,因为在书中她时不时做了批注;另一方面也发表我的不同于作者的认识。为了向女儿证明我的思考和写作能力,我向女儿承诺要写出一篇类似鲍先生的写法、但思想不同的文章。通过20多天利用工作之余业余时间的努力,我写出了《洒脱与虚无》的思想哲理散文,受到女儿好评。当然我所期望的主要是借此行动给女儿以阅读和写作的促进。
阅读习惯的形成,让她看到了书籍的价值和作用。后来她与同学之间因为生日的礼尚往来,常常去买好书作为礼品来赠送。
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女儿收获不少,最直接的就是她作文能力的增强。此外,还让她获得了其他许多收获,只是这些收获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就像杜甫在诗歌中描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良好的作文习惯
中小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一种应试作文。大致都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文章来。尽管这种作文遭到不少人的批判,仍然需要改进(事实上这些年中小学作文教学和命题测试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改进),但都是当前中小学生无法逃脱的东西。
如何写好作文,这是一个大课题。简单地说,无非是大量的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观察,真切地体验,勤勉地练习。由于篇幅关系,本书不一一阐述。
这里我要讲述的是,培养女儿在一个小时的作文时间内应该采取和实施的基本方法、程序和过程。
大约在女儿进入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就建议她要形成写作文的一些基本习惯。告诉她写作文要分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个步骤是思考的过程,它包括认真审题,全面构思,想好文章应当表现的主题;同时要安排出文章的大致结构,想好开头和结尾,准备哪些地方详细写,哪些地方略写,中间如何过渡,可能涉及的有关事例、精彩的句子、准备的引用等。思考的一些结果可以迅速草写在草稿纸上,以免忘记。这个步骤用时在10~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无论相关内容是否完整进行,都要进入第二个步骤。第二个步骤是写作的过程,即基本按照前面步骤确定的框架和思路,集中精力,迅速写作;写完之后,逐字检查。这个步骤一般用时在45~50分钟。
由于家长不可能全程参与孩子写作的过程,因此我的要求基本上是建议性的,没有也无法强制。但是我注意不断的重复和提醒。在她写完一篇文章后,在她完成课堂作文回到家后,在她考试之后,时不时就问她是否采取了上述方式,上述方式是否需要调整,我有时还会复述上述内容和过程。当然对于她的遵照行动会给予热情的鼓励。这里也许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不断的重复和提醒,从开始建议她采用该办法,一直到高三时偶尔的提及,一共使用了七八年。重复肯定让她觉得啰嗦,但也给她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当前一些孩子写作文,通常没有第一步骤。看一下题目就写,往往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不能突出主题,有的甚至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能部署好结构,难有好的开头和结尾。有的是写了一大段之后才感觉不对劲,又到处改动、调整,弄得卷面脏乱,缺乏整洁。有的虽然采取了第一步骤,但用时过长,导致后面写作的时间不够用。
上述作文习惯的养成,加上女儿喜欢阅读的习惯,使她写得一手好文章。不仅在语文考试中拿高分,还有习作在校内外刊物发表。除了在长沙市一中校刊《湘苑》发表习作,她还有文章在《作家天地》、《学生·家长·社会》、《家庭导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良好的作文习惯也使做家长的我们在这方面操心很少。女儿读书这么多年,从没有上过校外作文培训班。
④仔细检查作业的习惯
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检查,既是教育孩子降低作业差错率、提高学习成绩的需要,也是培养孩子细心品质的需要,同时还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途径。
当前孩子们在学习中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从不自己检查作业。做完作业,将作业本一合,就去玩去了。检查作业,那是家长的事,或者是老师的事。加上如今大部分城市的小学,每天都将孩子的家庭作业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家长手机上,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并且检查孩子的作业,最后还要求家长签上名字,这更助长了孩子自己不检查作业的行为,使学习的依赖心理更加严重。
每天帮孩子检查作业,表面上看是关心督促孩子的学习,实际深入来看,是一种明显的越俎代庖行为,最终剥夺或者阻碍了孩子学习的独立性,使孩子养成懒汉的心理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这跟孩子都满10岁了家长还要给孩子喂饭、穿衣的行为没什么两样。
培养孩子对作业的检查习惯,要讲清道理。告诉他学习不是家长的事,而是自己的事。做事情要有责任心。任何聪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责任心的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否则只能是虚有其表。有责任心,就是做事认真仔细,全身心投入,不开小差,力求把事情做好,不是敷衍了事,不是大致可以,最终对事情的后果承担责任。我曾经跟女儿讲过2008年在长沙发生一起重大建筑安全事故,原因是一名建筑工人不负责任,没有将螺母拧上螺杆,结果导致了装载有工人的建筑升降机的坠落。我还跟女儿讲起过在教书时经历的笑话:一名学生粗心得很,从不认真检查自己的作业。有一次竟写出了“我一天要吃三吨(应当是顿)饭”的句子。责任心的培养其实不应止于学习上,应当贯穿孩子行为教育的各个方面。
除了教育引导,还可以运用奖励处罚的措施。可以在之前跟孩子约定,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作业,之后由家长复查;复查没任何问题,予以奖励;复查出了问题,则予处罚。当然这其中应当有灵活、具体、实用、恰当的细则和办法。不能检查一次作业就有奖励,或者出一点小错就被处罚。譬如可以设定家长连续三次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则予奖励,连续三次发现两个以上问题则予处罚。出现的问题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的是孩子会的,只是粗心导致;有的对孩子比较难,他确实不会。很明显奖励处罚的措施应该只针对前者。奖励处罚的措施的运用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有的孩子认真,有的则马虎;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薄弱;有的自尊心特别敏感,有的“脸皮比较厚”;有的喜欢这个奖励,有的对那个处罚无所谓……有智慧的家长应当因材施教,轻重得体,办法适宜,措施恰当。一旦孩子的良好习惯得以形成,奖励处罚的“道具”就可束之高阁了。
印象中对女儿作业检查习惯的培养并没有花什么精力。女儿上学之后,我们同样被学校要求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并予以签字。我们要求女儿学会自己检查好作业,并示范给她如何检查。记得我当时还一边示范,一边教她用手指点着一个个字、一个个数据进行检查。或许不到三个月,女儿自己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就基本养成了。之后,我们只是偶尔抽查一下。约摸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们就从不检查女儿的作业,只是按照学校老师要求,象征性地签个字。女儿的作业不仅差错率很低,而且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经常得到老师表扬,并作为样本在班上得到同学们的传阅。
2.良习滋养健康之躯——生活习惯的培养
①婴幼儿时期“8点之后不吃零食”的一个习惯
婴幼儿时期,女儿跟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吃零食,糖果、饼干、瓜子、花生……都是她喜欢的食物。不过,对孩子来说,零食是主食的敌人。零食吃得过多,主食必然会减少。而零食的营养又明显比不过主食。因此家长们通常应该控制孩子的零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