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2500000067

第67章 苏轼(1)

苏轼字子瞻出生于宋仁宗景祐四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眉山的一个小康之家。其弟弟苏辙,字子由,小苏轼两岁,他们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八娘。

苏轼,祖父苏序史载不多。是个颇为有趣的人物。

苏序早年不爱读书,慷慨大方,乐于行善。他曾贮存粮食,在饥荒之年赈济农民,受到人们的爱戴。晚年他忽然悟得了作诗之道,作诗数千篇,这些诗今已亡轶。苏序自己早年不为学,他对儿子的早年学习也漫不经心,不加拘束,故他的儿子,也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早年也不爱学习。苏洵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并终于成功。他后来成为人们常常引以为例的后来居上、大器晚成的典型。

苏轼自幼8岁时开始入乡校,师从道士张易简。所教的童子有几百人,苏轼与另一个叫陈大初的学生最为聪颖,独受老师称赞。苏轼10岁的时候,苏轼的父亲苏洵出外游学,苏轼的母亲程氏亲自教他。有一次,程氏读起了《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桓、灵时愤而抨击宦官之治的“党人”之一,他怀抱“澄清天下之志”。

大诛党人时,他无所畏惧,主动投案,但惟恐母亲悲伤,范母对他说:“你今天得与李(膺)杜(密)齐名,虽死何憾!既要美名,又想长寿,两者能兼得吗?”范滂于是从容就义,当时年仅33岁。程氏读到此,慨然长叹。

苏端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允许吗?”程氏回答:“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为范母吗?”苏轼自小志向远大,这与其良好的家庭环境大有关系。

苏轼十余岁时,苏洵自己在家亲自教他。有一次,苏轼背诵完欧阳修的《宣召赴学士院仍谢对衣并马表》,苏洵让他再拟作一首。苏轼当即赋诗,其中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不进”的佳句。苏洵大喜过望,并说:

“此子他日当自用之。”

苏轼自小兴趣广泛。读书之余,常领着弟弟苏辙外出。爬山、涉水、攀树等等冒险之事,每每遇到有过不去的险隘之地,他必怅然几日,终不甘心,自己独自前往。

他逍遥泉石上,摘野果、饮泉水。

苏轼有一天下大雨,在学舍中与弟弟苏辙及同学程建用、杨尧咨联句为诗。程说:“夜松鹰仰如醉”;杨说:

“夏雨凄凉似秋”;苏轼说:“有客高吟拥鼻”;苏辙说:

“无人共吃馒头”。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苏轼至和元年(1054年),时年19岁,与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16岁王弗结婚。

苏洵领着苏轼兄弟俩赴京赶考之前,去成都拜谒了府尹张方平。张方平,字安道,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任直集贤院、御史中丞、三司使、尚书左丞等职。

他是“三苏”的最早发现者、推荐者,后来在“乌台诗案”

中又救援过苏轼。苏轼终生对张方平一直非常崇敬。张方平对“三苏”的到来很热情,待之以国土。老苏虽然屡考不中,但张方平却看出他是个饱学之才、有识之士,并大力推荐。对老苏带来的两个儿子,他通过测试,很欣赏其才华。他亲自出六题考苏轼二兄弟,而自己躲在隔壁观察。此六题有一题并无出处,是他编撰故意一试这兄弟俩的。只见苏辙犹疑不决,并示之以苏轼,苏轼则毫不犹豫将此题勾去。考毕,张方平阅读其答卷,非常赏识。对苏洵说:“两小儿都是天才,长者特别聪明可爱,少者则比较慎重。”

张方平有一天,随便问起苏洵:“令郎最近在看什么书?”苏洵回答:“苏轼最近在重读《汉书》。”张方平不以为然地说:“这些文字需要看两遍吗?”苏洵回去将此语告诉了苏轼,苏轼说:“此老先生尚不知世间还有看三遍的呢?”张方平天资很高,记忆力极强,《宋史》记载他“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日旬即归之,日‘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缓、蔡齐以为天下奇才。”所以他在这里说书不需看两遍。

其实,苏轼自幼禀赋超群、过目能诵,但他并不满足于浅尝辄止,在此基础上刻苦钻研,力图深刻领会。以《汉书》而言,苏轼读了不知多少遍,仅字手抄就有三遍。

苏洵父子进京赶考,恳请张方平代为推荐,张方平说:“我的举荐并不大,重要的是主考官欧阳修。”张方平与欧阳修其实素不相能,关系并不融洽,但他仍不以为嫌,亲自给欧阳修写了信。推举三苏父子。欧阳修后来读到三苏父子的文章,极力推誉。三苏父子由此称誉天下。张方平、欧阳修不计其隙,秉公为国荐才,实为文坛佳话。

苏洵父子拜见完了张方平,手持推荐信,就开始了北征赶考的行程。他们是嘉祯元年(1056年)三月启程走的是陆路。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辛苦。路过临漳俪山华清宫时,苏轼夜宿梦见唐明皇命他赋太真妃裙带词,醒了以后他还清楚地记得他所赋之词:“百叠漪漪水皱,六铁纵纵云轻,植立含风广殿,微闻环佩摇声。”到了河南,他们所骑的马累死了,他们只好骑驴。直至五月,他们终于抵达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宿在兴国寺浴院。

九月的举人考试,这是礼部的初试,在由眉州来京的45个考生中,13名考中,苏轼第二。

次年一月开始的进士考试,试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在文中阐述了自己一以贯之的主张为政宽简的思想,立法要严,刑赏须分明,又要重赏轻刑。文章表述准确,笔力豪骋。国子监直讲梅尧臣看到这篇文章,赞赏不已,认为有孟于之风。主考官欧阳修得到此文,非常惊喜,认为是多年未见的好文章,准备取之为第一。

但转念又一想,此文文风很像自己的门生曾巩,别的考生恐怕难以作出如此至文,为了避嫌,他将此文取为第二。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这么一段典故“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有之’三”。

阅卷时梅尧臣、欧阳修均不知此典出自何处,他们以为是对年久湮没的古籍偶尔想不起来了。揭榜后,见到苏轼之名,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此郎所言必有所据,恨我们记不住典籍”。等到苏轼考完前来拜谒时,欧、梅一见面就问起此典出处,苏轼不慌不忙地问答:“不过是想当然罢了,何须出处。”欧、梅大为震惊,对其豪迈雄俊又极为赏识。

经再三追问,苏轼说:“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曹操将袁熙之妻赐给儿子曹丕,孔融说‘从前武王就将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问‘你从哪儿看到的?’孔融答‘从今日之事推测,估计如此。’所谓尧、皋陶之事,我也是估计如此。”欧阳修退堂之后惊叹:“这个人真是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一定会独步天下。”

在其后的复试中,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苏轼《春秋》对义居第一。苏轼中乙科。苏辙也进士及第。苏洵听到两儿如此顺利过关,兴奋且感慨:“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苏轼兄弟顺利登科,固与其才能有关,与其运气机会也大有关系。

仁宗时期,欧阳修、梅尧臣等登上文坛,他们决意通过科举倡导朴实文风,打击浮华的形式主义。苏轼之文恰属于那种不事雕琢的具有古文风范的作品,欧阳修得到刑赏忠厚之至论》大为欣赏,这正是他想倡导的文章。

苏轼登科及第之后,专门给欧阳修、梅尧臣等写信,表示感谢。在信中写道:

自昔五代之余,文教衰落,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圣上慨然太息,思有以澄其源,疏其流,明诏天下,晓谕厥旨。于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秀之文,将以追两汉之余,而淅复三代之故。

士大夫不深明天子之C,用意过当,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余风未珍,新弊复作。大者楼之金石,以传久远;小者转相摹写,号称古文,纷纷肆行,莫之或禁。盖唐之古文,自韩愈始。其后学韩而不至者为皇甫堤。学皇甫堤而不至者为孙樵。自樵以降,无足观矣。(《谢欧阳内翰书》)。

苏轼的陈述了自己对当时文坛的意见。概括与主张深得欧阳修之心,欧阳修对梅尧臣感叹:“苏轼所言,深得我心,没想到后生竟有如此精妙见解。”又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欧阳修后来命门生晁端彦去苏轼所居的兴国寺浴院看望苏轼,并与之订交。晁端彦告诉苏轼,“我跟欧阳公学习已有很长时间了。他让我来与你订交,说你以后必成名于世,老夫须放他出一头”。苏轼后来在《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一诗记叙了这件事:“醉翁遣我从子游,翁如退之践何立。何欲放子出一头,酒醒梦断十四秋。”

据说,欧阳修有一次与其于欧阳非木谈到苏轼,欧阳修说:“你记着我的话,30年后世上再无人谈论老夫。”

他的话果然灵验,崇宁。大观年间,苏轼诗文流行,后生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这时苏轼的诗文已为朝廷禁止,赏钱达到80万。但禁令越严,流传的越多,人们往往以藏多相夸耀。士大夫若有不能背诵苏轼诗的,自己会脸上无光,别人也看不起。

正当苏氏兄弟春风得意之时,母亲病故。苏氏父子3人立即由京返蜀奔丧。回到家后,由于程氏病逝,家中格外凄凉。他们选择一山坡之下名为“老翁泉”的地方安葬了程氏。

居家服丧期间,苏轼是他一生中最清闲快乐的一段时光。这时他举业已成,功名可就了。年轻的妻子又日日陪伴着他。他去青神岳家探访,去江上饮酒,同人坐庄门上吃瓜子、炒豆,去猪母泉观鱼,尽情享受着青春之乐。

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服丧期满,父子3人携带家眷又踏上返京的路程。他们决定舟行顺江而下,这样可领略久已仰慕的三峡风光。一路上,父子3人目睹祖国秀美的山河,心情激动,诗兴大发。

入峡初无路,连山总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窣窣,垂蔓绿辑执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

(《入峡》)。

风声水势,坠崖垂蔓,飞泉怪石,苏轼用诗的语言将这种壮景传达得何其传神!苏轼并没有一味坠入对自然景色的赏玩中,长江两岸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场面也映入了诗人的眼帘,“板屋漫无瓦,岩居窄似庵。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甔”(《入峡》)。“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岘山》)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深深的忧虑。苏氏父子3人一路所著的诗文,后合编为《南行集》。

苏轼次年二月,父子3人到达汴京。礼部授予苏轼河南福昌主簿之职,他没有去上任,而在欧阳修的举荐下,与苏辙一起参加了制科考试。制科考试是常规之外的一种特别考试,由皇帝亲自下诏举行,考生须经特别推荐,这可称得上是宋代最高级的考试,被苏轼称为“首冠”。苏轼考的是直言极谏科。在所上的一系列策、论中,苏轼直面现实,奋笔直书,将平时所见所思融入笔端。

他卓有见识地指出:

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天下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有可忧之势而无可忧之形。此其有来测者也。方今天下非有水旱盗贼、人民流离之祸,而奋嗟怨愤常若不安其生;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檀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优。此臣所以大惑也!(《策略一》)。

苏轼对当时外表的社会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危机,百姓怨愤,朝廷不和的描述,是相当尖锐的。苏轼之论被认为是切中时弊,其制策成绩被定为三等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自宋朝开国至今,制策一般只放四等,入三等的,苏轼之前只有吴育一人。苏辙考试成绩入第四等次。

宋仁宗读了苏氏兄弟的文章,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苏轼嘉祐六年(1061年)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推官。父亲苏洵未经考试而受职,专修礼书。苏氏父子当时赫然名动京师,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苏洵一人在京需要照顾,苏辙经请求辞却了外职而留在父亲身旁。十一月,苏轼携妻儿离京。苏辙为哥哥送行,直到郑州西门。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兄弟生平第一次分手,彼此心请都很难过。苏轼作别诗一首,题为《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诗中写道: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苏轼弟弟不必贪图高官厚禄,期待着日后的重聚。

洒泪告别兄弟后,苏轼一家独自西去。在经过河南渑池时,苏轼留下了一首名作。原来5年前他们父子3人长途跋涉,进京赶考,“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润池”,即是此地。他们当时宿于奉闲僧舍,他与苏辙当时还题诗壁上。现在老僧奉闭已死,壁上题诗也已不见。苏轼感慨万分,写下《和子由渴池怀旧》:

人生到处如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旧日场景的变化引起了诗人时光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受,诗人巧用比喻将此形象地传达出来了。这首诗对人生普遍境遇的体验,常常唤起后人的共鸣。

同类推荐
  • 战国非常人物

    战国非常人物

    本书从赵毋恤写到苏秦,揭示权谋学的三个阶段,揭秘权谋家成功的手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景再现战国中、前期群雄逐鹿的大国战略。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慈禧大传

    慈禧大传

    作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统治制度中最后一个手握皇权的女人,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高踞于皇帝之上,独揽朝纲长达48年之久。可以说,她所遭遇的是中国几千年不遇的大变局。其传奇一生,就是大清帝国、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马云十年

    马云十年

    1999年的春节,马云在杭州的家中,站在桌子后面,连比画带说,向他的同伴进行了一次3个小时的“演讲”。
  • 女王游戏

    女王游戏

    特别行动组,一个禁忌的存在,一个只有世界核心高层才有资格知道的地方。那里面的人不是怪物就是怪胎(好像没啥区别..)外人看到的是他们孤傲的一面但是只有进入这里的人才会知道,特别行动组是个多么...令人感到无语的地方....每个曾经的组员在离开后都会对天大喊一句:“老天!你玩我!!”然后再比个中指..而此时,特别行动组内一个牌桌前,一个笑的很阴险的妖孽会很无辜的摊摊手:“别怪我,又不是我让你们来的,不过是克扣了点工资吗!真小气!”众人暗道:是哦!不过几十亿而已!本文女主就是出自这样一个盛产怪物的地方...--------------------------------------PS:本文非小白文,不喜者慎入。女主非小白,天然呆,女主很强大,但不是万能。而且貌似有点双重性格..再PS:男主也很强大...
  • 乱世妖妃:邪帝绝宠

    乱世妖妃:邪帝绝宠

    她,是红桃组织精英杀手,血卿。一次意外,她魂穿异世,往日天才杀手竟是沦为了将军府的废材大小姐慕容卿冉。呵,废材花瓶?无才无德?凶恶嚣张?她强势回归,虐死各种渣,天下风云为之倾倒。。他是风华绝代的邪君,临渊汐绝。传说中那拥有严重洁癖症,不允许任何女人靠近的那人,却日日夜夜对某卿又亲又抱,一心护着这令他着迷的小家伙。某卿表示,临渊汐绝这家伙,好好的一正常大男人,干嘛缠着她这传闻没才没德的小废物啊?难不成。。那啥有问题?!某男妖魅一笑,小卿儿,有句话叫,试了才知道。转身华丽丽的扑倒。。。
  • 天骄绝世

    天骄绝世

    外号“小金虫”的工科男申昆在一次回老家祭拜先祖之时,竟无意中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异世国度。“啥,我穿越啦?”“额~萝莉有木有?”“咦~御姐也不缺?”“嘿~女王居然也能搞起?”。。。。。。于是乎,“金虫哥”那颗原本冰封的猥琐小心脏又开始扑通扑通地活络起来。。。——————————————————————————————————请您在离开之前,轻轻地将本书放进您的书架一次举手之劳,换来的是作者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
  • 杀手傻妃:凤起苍穹

    杀手傻妃:凤起苍穹

    王牌杀手穿成一个没爹疼、没娘爱的废柴小姐也就算了,竟然还是个傻子!!!这王府,人人笑她傻,个个欺她痴,就连奴才丫鬟也不将她放在眼里。她本想低调、低调、再低调,可偏偏有些人硬要跟她过不去?那好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灭他满门!!!欺我的,挡回去;辱我的,必辱之。他人若踩我两脚,我必捅他人两刀!一招变天,凤起苍穹,傻女翻身,谁与争锋???【女主扮猪吃虎,男主专情腹黑,强强联手】
  •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

    《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讲述了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其内容包括道的世界,无为不争、德的教化,道的依循、黄老学说治国、老子和道教、老子的道和修身等。
  • 官匪录

    官匪录

    兴元元年七月,泾源兵变结束,唐德宗返回长安。此时中央威望下降,权力不稳,民心动荡。为巩固中央集权,德宗以雷霆手段打击江湖势力:下旨招安江湖侠士,委以公务官职,拒不受者,或囚或杀;平民不得学习武艺,凡开宗立派者,须得朝廷许可。抗旨不从者,统称为匪,格杀勿论。QQ交流群:50941756
  • 综合应用软件设计

    综合应用软件设计

    本书是为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在开设相关课程时所编写的一本教学参考书,它将全面指导学生学习、熟悉和运用当今被广泛采纳的一些主流技术去进行综合应用软件设计的有效实践。
  • 川康纪

    川康纪

    时民国,中华乱。群雄并起,军阀分立,列强欲分中华而食之。蜀中,三少年,迎乱世而生,恩怨并济,闯川中,战倭寇,共演热血之史。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本书以纪实的笔法,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