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履历再坎坷也是平淡的流水账,它容不得半点的润色。是英雄,后人自会作出高尚的注解;是庸人,即使在碑文上刻满高尚,历史的风雨也会把它剥落得干干净净。
高尚的思想不是读不懂的天书,也不是不容置疑的圣经,它是迈向历史高地的背影留下的启示,是跋涉于人间沧桑的足迹折射的光辉,是向无助伸出的手,是向寒冷捧出的温暖。然而高尚无须证明。
高尚的诞生不是为了赌气,不是为了求证,更不是为了索取。仅是为了摘取某个桂冠,才投入一次艰辛,即使真的享有荣誉了,那它的光彩也定会在并非虔诚的欲望中暗淡,自然,桂冠的魅力也并不能照亮前行的路;仅是为了某次的亮相,才装饰自己的修养,即使真的在掌声中撑起了高雅,那么走下台的粗俗一定会把完美打得粉碎,再上台表演群众又怎能买账?
高尚不是精彩一瞬,不是一次性优美的定格,不是为了让人感动的付出。让高尚站立,那是一生的雕琢。
高尚无须证明!
感悟失意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的心还不曾麻木。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忍受孤独,在彷徨失意中休养自己的心灵,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如蚌之含沙,在痛苦中孕育着璀璨的明珠。
儿时曾偶获一枚贝壳,一枚极美丽的贝壳。眯起眼睛,将它对准太阳,太阳就盛在它小而丰盈的怀里,仿佛有些许柔淡的液体在其间游动,半透明的薄壳呈现出极温和的颜色,那精美的花纹深深网住了我的心。我怎么也不敢相信那是一个已逝的生灵。我兴奋地奔跑着——忽然一块石头绊倒了我,贝壳沿着一条光弧滑翔出去,跌得四分五裂……少年时曾一度迷恋吉他。那悠扬的琴声幻化无穷:时而是飘展的衣袂,时而是辽远的旷野,时而是翻腾的江河……我的灵魂完全被它统治了。我日日苦练指法,日日苦思乐理,幻想有一天也能行云流水,将无尽情愫寄予长风。然而,一次意外的创伤致使我的手指关节受损,从此再不能操琴伴歌。之后,久不敢再听吉他,只恐它拨动的是我最纤弱的神经。
年轻时曾容纳过一段不经意走入的感情。并肩观望远天淡云,携手走过长街短巷。于是,茫茫人海,只可感知一人掌心的温热,视线也只关注一人的身影。以为那份感情已融入血液,与生命同在,岂料结局竟是人近情遥,默契不在。分手是在一个寂寞的日子,我默默地站成一座沉重的山峰,任呆滞的目光缓缓掠过阴郁的天空。一个秋日的黄昏,独坐窗前,凝视着西沉的夕阳,追忆起这些点点失意,心里一片迷茫。生命之中,诸如此类的失意实在太多太多。孩童时的珍宝盒早不知流失何方,小泥人和木头手枪已是灰飞烟灭了。岁月的风雪就这样漫过了来路的脚印,无声无息,而我却茫然无觉。人生果真如秋天树上的寒枝——伴随着生长,年年飘落的叶片也越来越多吗?
其实,失意并不可怕。有时候,失意也是一种获得。的确,曾失意童年的贝壳,但正因为此,我才想象不断弥补它的微瑕,设计它的花纹与色彩。虽然指下再无音符飞扬,但我可以更敏锐地体味音乐;虽然初恋的感觉不能在挥手间了无痕迹,但走出两个人围就的墙,可以让我的心更广博——难道这些不都是一种获得?我们总以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许多生命的叶片,其实它们始终在我们手里,我们不过是转动叶柄,从它的阴面转到了阳面。
别说晴和的日历已然揭去,连同晴和的心情,沉郁的天空下你自有一份淡淡的温柔;虽然落红覆满了小径,可是会有莹莹红果等待你发现的眼睛。失意如候鸟,有飞去也有回归的时候,只是当它重返时,它已长大,让你辨认不出原来的模样。
啊,生命仍在律动……
为现在而活
托尔斯泰说过,最危险的诱惑莫过于不为现在而活,而为未来的生活准备。未来并不属于你。你所拥有的只是现在!
内心的平静,工作的成效,都取决于我们要如何活在现在这一刻。无论昨天曾发生过什么事,也无论明天有什么即将来临,你永远置身“现在”。从这个观点来看,快乐与满足的秘诀就是全心全意集中于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小孩子最美妙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完全沉浸于现在的片刻里。无论是观察甲虫、画画、筑沙堡或从事任何活动,他们都能做到全神贯注。
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学会同时思考或担心几件不同事情的本事。过去的烦恼、未来的忧虑,全都挤到现在,使我们生活惆怅、情绪低落。
我们也学会把快乐延后享受,因为我们往往认为未来的情况会比现在好。
高中生想道:有朝一日,我毕了业,不必再听师长的训话,日子就好过了!他毕业之后,又觉得必须离开家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离家进入大学后,他又暗下决定:拿到学位就好了!好不容易领到文凭,这时他却又发现,快乐要等找到工作才能实现。
找了份工作,从基层干起。不用说,快乐还轮不到他。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不断把获得快乐和心灵平静的日期往后挪,直到他订婚、结婚、买房子、换一份更好的工作、退休……最后在享受至高无上的快乐之前,他就去世了。他把所有的现在,都用于计划一个个永远没有实现的美好未来上。
你听了这样的故事,会觉得心有戚戚吗?你认识一些永远把快乐留到未来的人吗?快乐的秘密,说穿了很简单,就是你的生活必须以现在为中心,我们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享受快乐,而不是把它留到终点才享用。
同样的,我们也可能拖延与心爱的人共处的机会。美国前几年做过一项调查,希望了解中产阶级父亲花多少时间陪伴年幼子女。参与者在衣服上别着麦克风,记录父亲与子女每天沟通的情景。
研究结果显示:一般中产阶级父亲花在跟子女好好沟通的时间,每天平均为37秒钟。当然,很多位父亲都计划好好陪他们最心爱的人。只是要等家里收拾干净、等工作压力消除、等银行有更多存款……问题是,没有人有把握一定看得见明天,我们所有的全部就是现在。
活在现在,也就是我们要从现在从事的每件工作本身找到乐趣,而不只是期待它最后的结果。如果你正在粉刷家中的阳台,每刷一下,都能令你感到愉快,帮助你学习如何做好这份工作。你该享受拂面的清风,听院中小鸟歌唱,以及周遭的一切。
生活在现在能消除内心的恐惧。基本上,恐惧是因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而产生的忧虑,这种忧虑会麻痹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从事任何有建设性的工作。只有在静止不动的时候,才会受制于恐惧。当你一开始行动,恐惧就会消退。活在现在,也就是采取行动而不去担心后果,为了做一件事而去做它,并不考虑是否能得到应得的报酬。
我们不能否认,任何实际存在的事物,都不可能一下子凭空消失。如果你心中有牵挂,诸如:担心车子被偷、失业、另一半离弃你……要把心事腾空,恢复平静,绝非易事。改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行动、参与、找些事做!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参加过求职招聘的人也许都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讲的主要是面对一些大公司的时候,求职者应该注意的问题。谈到日本佳能公司的要求时只有6个字:拿得起,放得下。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则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在。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上去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遭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之有些朋友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英国科学家贝佛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他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愤恨耿耿于怀。”他指出这些心理负担都有损健康和寿命。事实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是因为习惯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
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处于上述各种状况时,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放得下”。“****”期间有位从部队调到地方工作的师级干部,因不服“******”横行,而被打成“老****”。当时批判他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但这位干部也真绝,在大热天居然披着棉大衣去看大字报。别人以为他“发寒热”,他却幽默地说:“这就叫心静自然凉。”有位著名演员在受审查的“牛棚”里,不但说笑如常,而且还自编了一套“牛棚健身法”,直到如今,他还在用此法锻炼身体,年过八旬照样到戏曲沙龙引吭高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多么的放得下啊!这些都是特殊情况下特殊人物的特殊放得下。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得上是非常潇洒的“放”。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得上是理智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把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然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得上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最后想引用一句中国古人的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生命中最重要的筹码
伴随着一个人生命诞生的除了坠地时的那一声啼哭,还有一样东西也随之而来,那个东西叫做尊严!
曾经历过这样一个事情:那天正是中午,又下着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至桥头站时,上来了一大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相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地摸索着上车来,径直走到车厢中央。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小刚。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别人的面前,只是轻轻地走到人们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的尾部时,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这地方怎么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冷静,声音不大不小、不紧也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在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在某些人眼里他可能是卑微的,但是,与生俱来的尊严却让他的生命焕发出令人敬畏的信念,尊严之下,没有乞丐。
其实,天地间本来就没有贵贱尊卑、美丑善恶、是非曲直之分,在自然之神眼中,一切都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生存的理由和权利,甚至没有所谓的完美与残缺。但是有了人,有了人就有了所谓的标准,所谓的价值和意义。于是就有了分别。于是残缺的意义便被一分为二:一种是被赞扬的,因与众不同而被推崇,神话为偶像去膜拜;另一种则因与众不同,而遭嫌弃和鄙视,最终被抛入比底层还低的地方任其挣扎或毁灭。这真的是人在给自己修建牢笼,把自己框在里面,去接受所谓的标准的衡量,是人类在自寻烦恼。幸好还有一种财富叫尊严,让每个没有丧失它的人能找到打开牢笼的钥匙。
因此,不管人生境况如何窘迫,尊严都是你手中最重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