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6200000023

第23章 唐词篇(22)

又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钱塘江在杭州湾人海处,江口成喇叭形,向内逐渐狭窄,每当海潮涌进江口,水势受阻,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潮势最猛,潮头高达3.5米,成为罕见的自然奇观。这首词就是写钱塘海潮。

首句写涛声。绘钱塘涛声,诗家多用比法,或“声如雷霆”,或“声如金鼓”。刘禹锡却别辟蹊径,只一个“吼”

字,奔腾咆哮之势立现,与李白写黄河“咆哮万里入龙门”同一机杼,移情于景。接着写潮势。钱塘潮最惊心动魄处就是“潮头如海立”之壮观,作者选取了这个镜头,只“头高数丈”四字便写出了潮涌的雄奇之势。可谓惜墨如金,举重若轻。数丈高的浪潮,惊天吼地而来,撞击着江口两岸的龛山、赭山。“触”字紧承“吼”字,更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力和感情,令人想像,是一头怒吼的巨龙,猛触钱塘江的大门。历代作家描写钱塘潮,无不极尽夸张、形容之能事,状其排山倒海之势,如“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怒涛卷霜雪”(辛弃疾)、“来疑沧海尽成空”(潘阆)等。而这首词刚刚写到第二句就落到“回”字上,戛然而止。后面两句就全写潮退了:片刻间潮水退入大海,只留下一处处雪堆般的沙堆。这种构思命意何在?若是只在描写涌潮的奇伟壮观,表现一种豪迈气魄,那么,后半文字全写潮退之速、沙堆如雪,又作何理解?七言绝句的重心大都在后半,又全在第三句上着力。“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唐诗别裁》)其转换之妙全在第三句。刘禹锡这九首《浪淘沙》词,多是如此。前两句或起兴发端,或比兴兼用,或寓情于景,到第三句,笔锋一转,便是要托出全篇旨意。如“如今直上银河去”(其一)、“无端陌上狂风急”(其三)、“美人首饰侯王印”(其六)等句都是一篇之转舵处。这一首前两句写潮涌吼地触山声势,第三句急转直下。“须臾”极言潮退之速,尾句“沙堆似雪堆”更给人顿时全非之感。以排山倒海之势须臾顿消,寓人间事物瞬息万变之理,这就是此篇主旨。作者亲身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的突然失败,也冷眼旁观了嚣张一时的权贵们销声匿迹,皆情同此理。刘禹锡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善于以敏锐的思辨能力,从千变万化的自然风物中悟出哲理,写下了许多寓理于景的名篇佳句。前人评他的诗歌是“以意为主”(《唐音癸签》)擅长以物达理。他自己说要“境生于像外”,而且他笔下的景物往往是意中景,善用虚景藏情。这首词即用此法,恐非记游观感之作。

又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是《浪淘沙》九首的第八首,前七首都是从某一特定景物起笔,依次写了黄河、洛水、汴淮、鹦鹉洲、濯锦江、江湾澄洲和钱塘潮涌,一首一意、各有兴会,又不离“浪淘沙”题意,回环咏叹,隐约其言。这一首却是通篇围绕词题“浪淘沙”,以沙里淘金为喻,抒写作者的迁谪之感,愤世之慨,可以看作这-抒情组曲的高潮,代表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开笔气魄不凡。两个坚定有力的否定句,表达了诗人对坎坷命运、不幸遭遇的愤怒抗争。想当初,反对政治革新的宦官权贵在唐宪宗耳边进谗,掀起一场政治风波,一时黑云压城,浮谤如川。贬官外放后,宪宗又颁下“逢恩不赦”的苛酷诏令,要让刘禹锡等人沙沉浪底,永无出头之日,真可以说是“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了。然而,刘禹锡这位坚强的政治家、思想家,并没有为残酷的打击和长期的压抑所屈服,他是身沉而心不沉。“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就是对谗言的蔑视,对前途的自信和对谪迁的达观。诗中采用了民歌中常见的排迭形式,在“莫……”的排比句式中,“道”与“言”、“如”与“似”同义而又避复;“浪”与“沙”、“深”与“沉”词性相同,字形相近;“谗言”、“迁客”又词意关联。上下两句似对非对,整齐而又有变化,兼得民歌和文人诗之妙。诗人这种无畏的精神、刚强的意志是基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后两句就用沙里淘金为喻,揭示了作者从自身遭际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正像沙子终究埋没不了真金一样,千淘万漉真金自现;横遭诬陷,含冤受屈的正直之士,尽管历尽千辛万苦,终将战胜邪恶,得以平反昭雪,大白于天下。“狂沙”喻政敌,“真金”况自己,“千淘万漉”喻自己经受的长期折磨。这同前面的“如浪深”、“似沙沉”照应关联、似断实连,巧比妙喻,耐人寻味。意思是说:那些迫害他的政敌,原以为他会像沙沉江底一样倒下去,而诗人却坚信自己是不可磨灭的真金,那些得逞一时的权贵才是终将被历史长河的大浪淘尽的“狂沙”。

这首词比喻奇妙、立意精警。通篇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却又句句不离形象的比喻,使诗意化的形象同哲理性的议论融为一体。作者从长期的贬谪经历中总结的真知灼见,又吸取了民歌中善用比兴表达哲理的艺术营养,才锤炼出如此理趣浑然的警策之语,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寓有哲理美、诗意美。“浪淘沙”三字巧妙贯穿、排比回环、浅而不俗,又造成结构上的整饬回环之美,加强了言情达理的艺术效果。

江南春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江南春》是一首描写闺情的七言绝句,从形式和内容看,它和唐诗中七绝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没有标题,却标上《江南春》这个词调名,遂被派定为“词”。崔令钦《教坊记》没有著录这个名字,而《花间集》中也没有第二首。清人《填词名解》云:“梁,柳恽《乐府》:‘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而宋寇准词有云:‘江南春尽离肠断。’词调遂名《江南春》。”《词律》收《江南春》

一调为三十字,亦以寇准词为例,并无二十八字七绝这一体,可见前人也未把刘禹锡之《江南春》作为词看待。这种例子,如李白的《清平调辞》三首,或列之词,或著于诗,并无严格之界限,这首亦然。

诗的开头著“新妆”一词,很容易使人想起李白的《清平调辞》的句子:“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新妆”二字有二个意思:一是与宿妆相对而言,一为时世之妆。这里是二者兼而有之。“宜面”,说的是脸部的化妆。用一“宜”字,显示这个化装是大有讲究的,既合乎时宜,又适己之容,也称心如意,入时而适称,浓抹淡施,适时而宜人,故用“宜面”二字。从“新妆宜面”四字来看,这不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妇女,必然是华门之少妇,在晨妆之后下了“朱楼”。“朱楼”显贵之家也。少妇的这副时世装束、粉黛兼施,谁与为容?诗里没有说,但“深锁春光一院愁。”一个“愁”字,传达的是少妇的内心空虚和孤寂。“春光”是写当春的景色,反映的却是少妇惜春的情绪。重门深院“锁”住了春天风光景色,却约束不了少妇内心的活动,所以当少妇“下朱楼”的时候,感受的不是春的明媚,而是“一院愁”。愁满一院,又在深锁之中,说明其愁怨之深,内心之孤寂,无可与诉,以故百无聊赖地行到中庭,数起花朵来。

“数花朵”为什么?一般地说,为爱花、惜花、赏花,这是人之常情;但更有深层的意义,即关心花的荣衰的命运,亦即关心人生的荣衰。她把惜春的心情寄托于“数花朵”上,用以排遣内心的空虚和寂寞的情绪。最后一句突出地描写少妇之美貌,与第一句相呼应。她的美貌,如同美丽的花朵,所以使蜻蜓也难以识别,竟飞到她头上,错当作鲜花了。“蜻蜓飞娠玉搔头”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不说少妇容颜美丽动人,芳香扑鼻,而写蜻蜓飞到她头上,成了“玉搔头”(用玉精制的头饰),可见其姿容绝伦了。这比正画描写,更具有形象性。

这首词,主要描写闺情和少妇之美,但联系刘禹锡政治上的坎坷遭遇来看,也可以从他“深锁春光一院愁”中,窥见他内心的苦闷。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词写作的年代,大概是在诗人出任杭州刺史以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卸任苏州刺史以前(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这一段时期。(见王汝弼《白居易选集》,291页)这时白居易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白发苍苍,但被贬谪的忧惧创伤已经愈合,生活安定,心情舒畅,在杭州和苏州这两个经济繁荣、景物秀丽的城市中,经常与歌妓交往,有《听琵琶妓弹略略》、《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代卖薪女赠诸妓》等诗作,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花非花》是一篇描写歌妓容貌和生活的诗,既写出了歌妓姿色的美丽,又写出了她生活的特征,还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后人采用《花非花》作为词调名,系即采此词首句而得。此词前四句皆为三言,后两句为七言。

“花非花,雾非雾。”这两句描写歌妓的容貌如花一样美丽,但她却不是真的花;她风姿绰约,体态轻盈,像雾,像仙女,却不是真的雾。“雾”与“婺”同音,婺为婺女,也叫女宿,指明歌妓为女性。“雾”与“婺”谐音双关,既指云雾,又指婺女。

“夜半来,天明去。”承上句,写歌妓的生活。既说女宿(星座名)夜半在天空出现,天明在天空隐去;又说歌妓晚上来,天亮后离去。她们的生活是供官僚玩乐,既不同于一般妓女,也不同于妻子。这也是以写星来写人,语意双关,名为写星,实为写人。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描写歌妓来去匆匆,相会之时短暂,相别之时长久,流露出诗人对歌妓依恋、怀念之情。这两句用了比喻,以“春梦”比喻相会之时短暂,以“朝云”比喻去后无影无踪。“梦”

和“朝云”,见于宋玉所写的《神女赋序》和《高唐赋序》,写楚襄王梦中与巫山神女幽会的故事,以后人们就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喻男女的幽会。

《花非花》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词作,形式短小活泼,运用双关和比喻的手法,将歌妓的神韵描写得缥缈而形象毕肖,将诗人无限爱慕留恋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所以杨慎在《词品》(卷一)中说:“白乐天之词,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因为诗人“因情生文”,又写得空灵,所以使这首词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成为唐词中的千古绝唱。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一首在词坛上久享盛名的小词,而且饮誉国外,日本人近藤元粹说:“诗余上乘”,就是说它是词(词又名诗余)中最好的。徐士俊《古今词统》说:“非生长江南,此景未许梦见。”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说:“较宋词自然有身份,不知其故。”沈之评论,调子比较低一点,所谓“不知其故”,也许是指没有明白它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妙吧。这一联确是此词的精华,它描绘出一幅绚丽多采的江南风景。如果去掉了,这首词就不复存在。

我们不要以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就不敢挑剔它的毛病,大书法家会出现败笔,大文学家也不可避免会出产次品的,本不足为奇,人无完人吆。问题在人们把白氏宝库中的燕石当作美玉。

同类推荐
  •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二十余篇来自农家书屋的优秀征文,体裁丰富多样,主题立意、语言风格、行文结构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杭州市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状态。杭州市的农民朋友在书中孜孜不卷地汲取营养,发掘致富途径。新一代农民正在用知识创建自己的美好温馨家园。
  • 春日阳光

    春日阳光

    《春日阳光》由五辑121篇微型小说构成,是将独特的目光栽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并用勤奋的笔触潇洒游弋于其中。它既有对乡村生活的忆旧,又有对现代生活的感悟,既有对美好人生的歌咏和赞颂,又有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 红楼谈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

    红楼谈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

    《红楼读梦:红楼梦中人访谈录》以一名记者在荣、宁国府和大观园中采访的口吻,借着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访谈对话,让她们自己说出关于其自身的一些争议和未解之谜。在交谈中,还使她们道出对红楼梦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世事人情的感悟等,其中更包含了为人处世、经营管理、官场权谋、道学伦理、爱情真谛、生活艺术、饮食文化等方面的智慧精华,可谓是自《红楼梦》成书以来,独具风格与才情的一本好书。
  • 一个女人的梦

    一个女人的梦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萧红作品集(四)

    萧红作品集(四)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热门推荐
  • 妖孽来袭:毒爱傲天兽妃

    妖孽来袭:毒爱傲天兽妃

    一夜之间,魔剑山庄七百八十人葬身火海,在熊熊烈火之中今生的她穿越而来。数月之后,江湖上崛起一名神秘少年,以其精湛的剑术,冷冽的手腕佣兵天下,傲视群雄。仇恨之火,燎原整个轩辕大陆。然而,所谓的仇人只不过是别人设下的布局。幕后黑手却是另有其人。
  • 北大周末智慧课

    北大周末智慧课

    关于爱与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谁也说不清,爱里含着恨,恨中又有爱,爱恨交织,爱与恨是一对冤家。没有绝对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由的爱与恨。在人生的长河里,爱与恨各是两个支流,沿着哪条河流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也只是能让人明白一些道理,无法让你明白爱与恨的真谛,智者也只是能给你一些经验,也无法教你判断爱与恨的是非。爱了,恨了。快意人生,敢爱敢恨,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人生的长河中迷失自己。爱与恨只有自己用心去体会。
  • 绝恋如水滑入我心

    绝恋如水滑入我心

    我,是可以称为凤朝最辉煌的女性了吧?手握凤朝三分之一的兵力。在人们心目中是最耀眼的一道光了吧?一手托起了凤朝女性的地位。可为什么上天要这样作弄我?······我竟然爱上了自己的皇兄!!!真是不可饶恕!!!皇兄他作为继父皇后最伟大的帝王怎么可以和我做这种事??!!可是事事不可预料,在光辉岁月中,皇兄他······在我抛下一切去接受时,却看见皇兄那平静的目光,只听他轻轻道:“对不起!”什么?你在说什么呀?!我完全听不见呀!我冷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一定是在做梦!你看呀,梦中的女主好傻哦!可,为什么女主那么像我?!为什么我感觉却这么真实?!快来人叫我醒来呀!!!人呢?都去哪了??!!
  • 逸剑风行

    逸剑风行

    一直很喜欢中国古典经史和传奇小说,对其中的游侠文化尤其着迷。写这本小说,权当是写自己做的一个梦。故事的年代背景起于隋末。本人没读过什么书,水平浅薄,讹误在所难免,但求一笑。取材多来自于一些听到的民间传说以及一些传奇故事,间或以身边的一些人事、新闻,道听途说加之一些自己的想象。写得零碎,难免会前言不搭后语,还请诸位一并海涵。
  • 行路难

    行路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反转人生

    反转人生

    重回十七岁,面对曾经的遗憾,还有那些年我们一起暗恋过的女孩!逆袭的人生从此开始,请大家随我一起来反转人生!**************************新书已上传《寻宝美利坚》书号:3478870新书已上传《寻宝美利坚》书号:3478870新书已上传《寻宝美利坚》书号:3478870新书已上传《寻宝美利坚》书号:3478870新书已上传《寻宝美利坚》书号:3478870新书已上传《寻宝美利坚》书号:3478870恭迎大家莅临欣赏,收藏推荐,蚂蚁叩谢!传送门在下面!!!!!!
  • 少爷别放手

    少爷别放手

    “丁冷蒿,你既然娶了她,干嘛还要我生你的孩子”“我只要你和我的”“我不”“管你要不要”“痛”“很痛么”“痛,丁冷蒿,你信不信,我废了你”
  • 画成

    画成

    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神,众以为神,是名为神。诸神之心,证诸心之神道。少年一生为宿命所累,幸之不幸,成神之路别无选折。
  • 浪迹云霄

    浪迹云霄

    天地选择的拯救者,在一位道士的引导下,开始了血雨腥风的历练历程。是为了自己的仇人还是为了整个宇宙的芸芸众生,他不知道。携着《云霄全书》,申晨会在云霄大陆留下怎样的动人故事,一切尽在本书中。
  • 噩梦(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噩梦(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主要讲述了六十年代那辈人极具时代特征的情感纠葛。大学生黄颂贤毕业时发现他的恋人蒋美玉竟早已芳心暗许他的大学同学刘名泉。刘名泉是刘叔叔的儿子,刘叔叔对黄颂贤来说是父亲一样的人物,于是黄颂贤自卑之下,与一名普通女子苗喜结婚。黄颂贤在刘叔叔的帮助下步步高升,而他婚后一直惦念着蒋美玉,对他的妻子便愈加冷落。直到他的妻子因肺癌去世后,他的女儿将他妻子生前的日记给了他,他恍然大悟,才在忏悔路上被原谅。黄颂贤去拜访已年迈的刘叔叔,得知对他照顾有加的刘叔叔的多年噩梦,他选择原谅了他,让这个老人在晚年得到了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