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易经·晋卦·象传》
{译}《象传》说:之所以能够“承受宏大的福泽”,因为他注意修养中正的晋德。
第41讲:该退时则退——遁,亨,小利贞
在古易家看来,万物不可以永久地居留在它原来的住所里,因此,在《易经》遁卦中说“退避隐遁,这是亨通的”。其实,不只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是如此,对任何事物而言,退与进也都是不可偏废的,知进不知退者,绝不是好领袖、好官员、好专家、好企业家,只有善知进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曾经有人发现过这样一个奇怪的景象: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各类树木,而东坡却只有雪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东坡的雪总是比西坡的雪下得大,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树枝就会向下弯曲,这样雪就会从枝上滑落,雪松完好无损。其他的树因无此本领,所以便无法在东坡生长。
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足于社会,不但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还要有雪松一样的韧劲,对于社会中的各种压力要尽力去承受,实在承受不了时,学会弯曲一下,该退的时候退一下,该让的时候让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在军事上,退是一种战术,通常是诈败退却,令敌人骄纵轻敌,堕入己方预设的陷阱之中。退也是一种战略,己方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和对方抗衡,就避开对方的锋芒,采取忍让的态度,争取机会去壮大实力,等待时机再与对方争锋。刘邦接受项羽的封赠,退居汉中,秘密练军,便是善用退的战略。等到实力壮大之后,从陈仓出兵,几经战阵,最后逼令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最后一统天下。
当自己处于弱势时,应采取退让的方针,避开强者的锋芒,保存自己的实力。在该退的时刻就退,是遵循自然法则,所以是亨通的。该退时就退,也是与时俱进。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向前进,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退让和躲避有时是很必要的,甚至是趋利避害的上策。遁卦中说:“遁,亨;小利贞。”就是说明及时退出,亨通,不太利于固守不变。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懂得退与进的辩证关系。
李嘉诚投资地产,能攻能守,能进能退,对攻守时机判断准确,已为业内公认。我们来看看在1982年股市地产陷入低潮之前,他是怎样评估形势,作出暂退部署的。
1982年~1984年,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对香港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工业衰退,股市暴跌,地产也一落千丈。结果,令大多数投资地产者遭受了巨额损失。
相反,李嘉诚通过对形势的判断,独具慧眼,预见到地产业将面临世界经济衰退和长期利息高涨的压力,1982年将会大幅向下调整,因此,长江公司采取了稳健政策,暂时退却,结果安然度过了这次经济危机。
李嘉诚曾说:“他一旦发觉形势不妙,就从1980年开始,一方面尽量减少、甚至停止直接购入地皮;另一方面加速物业发展,尽快出售。”目的是令“各个公司的负债日益减少,现金充足,以应付任何意外的风波。”
一个领导者只有深谙进退之道,知审时度势,才能洞悉对方意图,审视自己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遁卦中说:“肥遁,无不利。”飞速退出,十分有利。到了最后的退出时机,应不顾一切迅速退出,有利无害。市场的退出也是一样,如果不抓住某种产品的最后退出时机,将会遗留大量的货品卖不出去。适时的退却,是企业运营的重要手段。当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效益越来越低,盈利越来越困难时,应该考虑到市场可能发生的长远不利变化,寻思及时退出市场。退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保留实力。在形势不明朗时忍耐一会,不急进;在经济萧条时,业务作必要的收缩,保证能度过难关,到经济复苏时,再扩大投资。
由于受到来自日韩等消费电子巨头的压力和中国国内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在欧美市场呼风唤雨的惠普数码相机于2005年8月份开始彻底退出亚太市场。在等离子电视销售处于上升阶段,日本索尼和东芝两大家电巨头却宣布退出等离子电视行业,原因是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产品或企业在不能盈利的时候及时退出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像惠普、索尼和东芝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在预测到在某些领域没有竞争力时及时退出市场是非常明智的策略。
但反观国内,有的国营企业直到濒临破产时还不肯退出,等着政府救助,结果越亏越大。在人事方面也是如此。有些领导者该退时不退,占住茅坑不拉屎,甚至趁机搞腐败,直到东窗事发而不能体面退出还执迷不悟。及时退出是大智慧,而坚持不退往往适得其反。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遁卦中说:“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就像用黄牛皮裹住了一样,怎么也逃脱不掉。裹住自己的手脚,坚持不退,以致到最后不能解脱。
怎样在逆境中保留实力,是领导者的一项挑战。在顺境时,拥有巨额资金,收购这个,收购那个,何等意气风发。顺境中能攻,固然要讲究眼光和魄力;同样的,在逆境中能守,也需讲究眼光和魄力。能攻能守,才称得上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机会意味着进取、扩充、膨胀,机会的方向是向上、向前和向外。总之,容易给人错觉,以为不断扩展,勇往直前才是机会。其实,在适当时候退一下,停一下,暂时改变方向变为向下、向后和向内,也未尝不是机会。
领导法则
退,要成为机会,是“以退为进”的退。退是为了进,因为前面无路,再不能前进,就退一下,另找路径,或绕个圈子继续前进。如果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去硬打硬拼,那样,有可能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也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损失惨重。在这种时候,领导者应该先退几步,以求打破僵局,为自己积蓄力量赢得时机。
第42讲:克制不良欲望——君子以惩忿窒欲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修身养性和保全自己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减少欲望。凡是能够减少欲望的人,就能保持身心健康,这种人很少有失败;反之,欲望太多,人的身心就会被欲望所苦,这种人很难保持长盛不衰,弄不好还可能让自己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
哲学家柏拉图说:“就一个人而论,最重要与最大的胜利是征服自己,最可耻、最卑鄙的莫过于被自己的私欲所征服。”人生之路,诱惑多多,名利的诱惑、金钱的诱惑、声色的诱惑、美食的诱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抗拒诱惑,对于领导者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意志和贪欲的较量。领导者要有正确的得失观,在事业顺利时,一定要注意抑制个人私欲的膨胀。否则,最终落个官失人去的下场。
贪欲膨胀容易导致心智迷乱,唾手可得的机会往往是危险的陷阱。“一失足成千古恨”,因一念之差而遗恨千古,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色欲熏心反遭失败;又有多少现代官员经不起物质财富的诱惑而贪污受贿,最终落个官失人去的下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李自成在尚未取得全线胜利的情况下,先立政权,不到享受时先享受,不能不说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国君如果太过贪婪,那么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作为一个官员,如果贪无止境,那么他的政治前途也将要丧失。作为一名领导者,还是节制点好,欲望太多,导致费尽心机去谋取,不但自己内心痛苦,而且容易招来不测之祸。假如一个人禁不起金钱的诱惑,那么他的生命、他的名誉,就是掌握在金钱的手中;禁不起名位的诱惑,那么他的生命,他的道德,就会掌握在名位的手中;禁不起情欲的诱惑,那么他的生命,他的道德,就会掌握在情欲的手中。
在春秋时期,晋献公想借道虞国以便攻打虢国,于是与大臣荀息商量计策。
荀息献计说:“大王,我们只要把传国的名璧与名马赠给虞公,虞国就一定会借道给我们。”
“可是,名璧与名马都是我国的宝贝,万一对方收下东西后却不肯借道,我们如何是好呢?”晋献公好象有点舍不得。
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于是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虞国不借道给我们,那就不会收下东西了;既然收了我们的东西,就一定会借道的。请大王放一百个心!实际上,玉璧只是从内仓转到外仓而已,名马也只是从内侧马厩牵到外侧马厩而已。”
听了这番话,晋献公立刻明白荀息的用意,于是就命令苟息带着名璧与名马两件宝贝前往虞国交涉。
虞公见了这两件礼物后十分喜爱,一边玩着玉璧,一边看着宝马说:“我们可以借道,我们可以借道!”
虞国有一位大臣叫宫之奇,是个很有眼光和见识的人,当他听说虞公答应晋国借道的要求时,赶紧阻拦道:“大王千万不要收晋国的礼物,更不要答应晋国给他们借道伐虢。对我国来说,虢国就像嘴唇一样,唇亡则齿寒,如果我们借道让晋国灭了虢国,那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虞国,虞国是不可能独存的。”
但虞公早已被那两件宝贝迷了心窃,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他最后还是收下了礼物,让路给晋国伐虢。
结果不出宫之奇所料,晋国在灭了虢国后,顺道也把虞国消灭了。
可怜那位贪图名马、名璧的虞公,到头来不但没能将宝物占为己有,而且连自己好端端的江山也丢掉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渴望成功,但又总埋怨成功路上诱惑太多,自己陷入诱惑的深渊实为身不由已。其实禁不住诱惑实际上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由此观之,面对诱惑,既应有所取又应有所舍,既应有所投入又应有所自持,既应有所热忱又应有所节制,从而能在诱惑的包围之中,头脑清醒,心态平衡,不越雷池一步。《易经》损卦中说:“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应当惩戒愤怒,堵塞不良欲望。作为领导者必须能自我克制,制约自己的不平衡心里,削弱自己的个人欲望。也就是说,作为领导者要审时度势,戒忿节欲,才能始终得到众人的拥护。
常言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道”的所指,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样理解,这个“道”包含着正道、正途的内涵,则应该是不可否认的。所谓正道、正途,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不坑蒙拐骗,不走邪门歪道,按规矩去赚钱。用我们今天提倡的话来说,也即通过正当的途径,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去积累财富。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也说过:“在跨越诱惑之门的时候,仅仅靠道德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但是,如果我们充满了基督徒的刚毅精神和高贵品格,我们就能拒绝拥有致命的诱惑。情感是吹动我们生命向前航行的风,而理智则是驾驶这艘船的舵。如果没有风,船就不会前进;如果没有舵,船就会迷失方向。在跨越诱惑之门的时候,情感和理智都在你的手中,就看你如何去掌握。”
一个具有正确的人生目的、崇高的思想情操、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领导者,就一定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因为这些诱惑与自己的志趣相悖,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克服它们。
领导法则
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俗话说:“重小利者必失大利。”有的人一旦被贪心所控制,不但对自己的既得利益情有独钟,而且哪怕只是一点蝇头小利也常常割合不下。殊不知,有时正是因为对于蝇头小利的执着,反而导致自己失去了更大的利益。
第43讲:懂得并敢于放弃——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累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有时我们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背负太重;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还不会放弃。
有一老一少两位樵夫,每天靠着上山捡柴糊口,一天,他们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被人遗失的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如果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老樵夫发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而且是上等的细麻布。欣喜之余,老樵夫和年轻樵夫商量,一同放下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但年轻樵夫却不同意,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老樵夫没再说什么,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进。
又走了一段路后,老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快邀年轻樵夫放下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年轻樵夫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是假的,劝老樵夫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老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年轻樵夫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突然下了一场大雨,两人都被雨淋了个透。年轻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无法再背得动,那年轻樵夫不得己,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老樵夫一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