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07200000016

第16章 闻声知人——说话言谈辨人心(1)

《礼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表明人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所以,闻声知人是看透他人心灵的妙招之一。识人的时候,听人的声音,要去辨识其独具一格之处,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但是只要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这样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

辨人一:闻弦琴而知雅意

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东西,谈话是最好的手段。有人指出,谈话当深入到一定深度时,对方的心理活动可以灵敏地接触到。

说话的内容是对方与你交谈的目的和具体形式,也是双方谈话过程中借以影响对方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平时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分析说话的内容。

思想指导人的行动,但人是极其复杂的,内心所想和言行未必一致。如果仅听其言,就会受其所骗。一般来说,刚直的人心所想的,就照说照干,这种人言行一致易于了解,听其言观其行便知其人。但狡猾的人,所想所要干的是一回事,所说的又是另一回事,即以其漂亮的言辞,合乎道义的行为掩盖其罪恶的用心,因而获得人们的赞赏和支持,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所以仅据一言一行而对人得出结论,必然失之偏颇。所以识人必须从各方面考察,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某个人,并据此做出分析,才能对某人有正确的认识,根据现在所作所为才能预料其发展的趋向和后果。

例如,三国时,陈琳曾在一篇檄文中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但曹操却从中发现陈琳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后来予以重用。张辽被曹操捕获,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却从中发现张辽是位性格直爽的忠勇之士,而当场释放,委以重任。而吕布虽武艺超群,但一见曹操即跪地求饶,其声甚切,但曹操一听其言,复忆其行,即知其是反复无常、贪生怕死之人,当即处死。

由此可见,言行除了其本身所内含的内容之外,还有着与言行同时出现的说话者内在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不像语言那样直观,却也会透过说话时的一举一动和许多微小的细节而暴露无遗。一个人的言谈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言谈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是一个人的品性和才智的表现。

明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名为万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遗民,在安亭郡堪称首富。一次,有人自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帝最近作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万二一听叹口气道:“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子,向江湖泛游而去。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分别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惟有万二逃之于外。

这说明,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均能理解的,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知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过来看看,增加点参照物,减少些虚假的东西等等,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而这种知人的方法,也就是言语判断法。

言谈识人,功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众人观察

下判断时,一定不能只凭个人一隅之见,而要听群众意见;之后,还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为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或“恶意中伤”所离间。

(2)全面观察

评价人才要“公听并观”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德才资全面衡量;观其主旨,不求微功细过。

(3)责求实效

即根据实绩判断能力的强弱,才是正确的知人之法。

一个人心中的意思,往往从嘴上流露出来。这是有“心眼”了解别人的人,需要用心去体察。因为在通常,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要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还要注意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也就是要听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注意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也就是要看他心中对各种观点持何种评价标准。因此,既要弄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意思,又要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何种观点,这样,把两个方面对照起来看,就可以对他有了另外的认识。

辨人二:花言巧语不可信

在一定程度上,语言具有虚伪性。在人们听到到的语言中,应特别认真对待花言巧语,以便使自己能够正确了解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想往上爬,或是想获取某种利益,便采取说好话的方式,以花言巧语巴结、奉承别人,或是做出过分亲密的事,让你上当受骗:也有的人是采取拉关系、套近乎,跟你拐弯抹角扯亲攀友,这些都是应该警惕的。

荀攸是曹操的谋士,他从小就有奇才,13岁那年,他的祖父去世了,就在一家人极为悲痛的时候,他祖父昔日的下级张权跑来吊丧。

张权一走到荀攸祖父灵柩前面,就大放悲声,如丧考妣。他哭着,还一再表示要为故去的老太守守墓,以报答老太守的深恩大德。张权的虔诚表现令荀家上下十分感动,全家都怀着感激的心情准备答复他提出的请求。这时,始终不动声色的荀攸,经过观察,觉得此人态度反常。他想到祖父生前从来没有向家人提起过张权这个人,可见他与祖父并无深交,更没有听谁说过祖父对此人有什么值得厚报的深恩。他觉得一个人施之过重,必有他意。此人对死者的悲情是言不由衷,对死者之爱也是言过其实。而且此人请求过切,谈吐又闪烁其辞,料他必有所隐;再者此人面带惊忧,必有所惧。荀攸看出破绽,忙找叔父荀村谈了自己的疑虑。果然,待叔父唤过张权,经过一番盘查,此人便招认自己犯了杀人之罪,是想借为老太守守墓之名,逃脱法律的制裁。

荀攸识破张权的言行,是采取站在一旁静听,与说话人保持距离审视地听,一边听他说话一边搜索记忆,从记忆里寻找祖父对这个人的影响和说话人所表示的态度的差异,经过对照,确定张权言行有诈。

总之,对向你花言巧语的人,应该采取警惕、戒备和慎听的态度,这样你才不会受骗上当。

当年,吕布战败后被曹操手下擒获。

曹操得知生擒吕布大喜过望。曹操爱才,素知吕布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天下无敌。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也只不过打了个平手。曹操有意想劝吕布归降自己。

吕布这个人,武艺虽然高强,但是缺乏政治立场,先时做丁原的干儿子,被董卓用高官厚禄收买,杀了丁原;后做了董卓的干儿子,又被王允设美人计离间了他与董卓的关系,他又杀了董卓。他惟利是图,反复无常,对他这个人的品性,天下人都有评论。到他被曹兵所擒时,他的贪生怕死的性格又暴露了出来。当他被推到曹操帐下时,他便用可怜的声音试探曹操,说:“缚得太紧了,实在难受,请稍松一点行吗?”曹操讪讪地说:“缚虎不得不紧。”吕布听出曹操对自己有怜惜之意,便乘机说:“丞相所顾虑的,不过是我。今我为你所擒,只要不杀我,我真心实意辅佐你,天下何虑不定?”吕布一席话说出来,有哀有求,正对了曹操的口味。曹操听后,就打算收用吕布。

可是曹操佯装思索。吕布担心曹操犹豫,见刘备坐在曹操身边,便又恳求刘备替他在曹操面前说几句好话。曹操这时也想听听刘备的意见,便两眼看着刘备。没料想刘备冷不防冒出一句:“丞相难道不记得董卓和丁建阳吗?”

就是刘备这句话提醒了曹操,曹操立即命令刀斧子将吕布推出斩首。

曹操熟知吕布为人,出于对他武艺的偏爱有意要将他收用,又被他花言巧语所迷惑,正要免他死罪收在麾下,却被刘备一句话提醒,立刻改变主意将其斩首。姑且不论刘备一句话出于何种用心,单就吕布这样品质的人,曹操一旦留下来,对他自己来说,也可以说是凶多吉少。

总之,对花言巧语要存有戒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突然闯进来的“善意”,对超越范围的“亲热”,对为了达到某种个人愿望的“乞求”,都应该慎听、严察,一旦被花言巧语所困,又不听人提醒,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辨人三:从语言辨析人的品德情操

一个人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一些实际情况,从言语中可以辨析人的品德情操。

古人的名言,对我们正确地知人识人很有启示。我们可以通过辨析考察的言语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德才行为,因此,言语辨析法不失为知人识人的有效方法。

使用言语辨析法知人,需要有言语做基础,没有言语,辨析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从人们生活实践看,获取考察对象言语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直接交谈法。就是通过与被考察对象直接交谈来辨别他的德才行为。这种方法是人们在知人识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实践也证明,这是获取被考察者言语并能正确判断其德行较好的一种方法。

日本名古屋商工会议所主席土川元夫有一次接待一位要求到他那里工作的人。谈了20分钟,便作出决定:不能留用。当推荐者问他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决定取舍的时候,土川元夫说:“这个人和我一见面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根本不让我有说话的余地,我在说话时他又满不在乎地不注意听,这是他的第一个缺点。其次,他很得意地宣传他的人事背景,说某某达官贵人是他要好的朋友,另一位名人也是常常和他一起喝酒的酒友,沾沾自喜地炫耀出来故意让我知道;第三,我想听的话,他又没有说出来,真令人担心,这种人怎么能做同事呢?”听了这番分析,推荐人也佩服得直点头。

二是耳听八方。就是在与被考察者广泛接触中,做善听他们言谈的有心人。对被考察者的话,在正式场合下说的要听;日常生活中说的也要听;顺耳的话要听,逆耳的话也要听;正确的话要听,错误的话也要听。从被考察对象者的各种闲言碎语中知人识人。譬如一个人在正式场合说话的内容是满口的政治套话,很进步,而在“自由市场”上却说话不负责任,甚至散布一些不满的言论,说一些极为消极的话。这时,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此人心口不一,不可信其言语。

三是委托传输法。就是通过第三者来获取被考察对象的言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被考察者说话也有一定的选择和掩饰性。比如有的人在场时不敢说,有的脾气不投的不愿说,还有的性格内向的不善说。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与被考察对象合得来的第三者与其谈话,来获取真实的言语。但是,领导者选择的第三者应当是为人正直,有责任心的可靠的人,这样才能保证传输言语媒介的“保真度”。

经过多种渠道,获得了考察对象的大量言语信息后,从这些言语信息中去辨析考察者的一些实际情况。在知人的实践中,最难辨析的还是奉承和吹捧自己的言语。善听顺耳之言是人的天性。奉承吹捧者把错的说成对的,黑的说成白的,以致有的人就闻“顺言”而放弃原则。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掌握识别吹拍之徒的方法,常见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自省法。就是当听到奉承赞美之言时,要客观地分析自己与“美言”之间是否名符其实,以便找出赞美者的动机。知人者在听到赞扬之言的时候,不要自我陶醉,飘飘然、昏昏然。首先要用镜子照一照自己,比较一下,检查一下,看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赞扬相符不相符。如果不相符,就要认真分析一下赞扬人的动机,是出于偏爱,还是出于惧怕,出于有求于自己。

二是反证法。是指听到过头的赞美之言,就可以初步断定对方的不良德行。听到“美言”,就可以对被认知者怀疑有不善之心,其做法虽有些偏激,但它仍不失为一种观察人的有效方法。

三是明技法。就是了解和掌握善谀者的常用技法,以便更好地识别其不良动机。从实践看,善谀者最常用的技法,就是根据“人心向善”的心理,把被说服者的优点吹得天花乱坠,把其缺点或问题圆滑得天衣无缝。

言语谈吐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才能学识,这是许多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当然,无论从洋洋万言或一句话中,还是从声音大小中来识别人的才能学识,都离不开国情、地情、时情和人情等客观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鉴别。另外,知人识人者要特别注意鉴别那种“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夸夸其谈者,不要把夸夸其谈误认为是才能学识的表现。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要吃大亏。这在历史上也有教训。成语“纸上谈兵”,给人以深刻教训。

从言语中辨析人才的德才行为,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辨析对象是活生生有思想、有心机的人,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心里话埋在肚子里不说,有的见风使舵专捡好听的话说,等等。

同类推荐
  • 16节职业素质课(下)

    16节职业素质课(下)

    人,是国家的关键,提高人们的素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人,也是企业的关键,提高员工的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本书作者一直在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一线工作,累积了大量的职业素质教育经验,从而创作出这本本土化、适合中国企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培训读本。书中对中国人职业素质的缺失做出了深入的剖析,更总结出了一套提高个人职业素质的理念与方法,是每一个职业人士的素质提升读本。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不要认为沟通只是个人的小事,和别人、和社会没有什么牵连,这样的话你就错了。不论为了个人、家庭,还是为了民族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心灵的沟通,尤其在这个人心越来越来冷漠的时代。搭建一座沟通心灵的平台,拉近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爱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推心置腹、坦诚以待,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好和灿烂。
  •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为了让读者从《三国演义》中更好地领悟如何做人,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典型故事,将其中人物形象简略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来揭示做人的方法和技巧,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三国演义》为引子,或以全局为立足点,提纲挈领,或以局部为落脚处,小中见大,剖析出了较为全面的做人智慧,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读者带来更有价值的启迪。
  • 如果这样,会怎样

    如果这样,会怎样

    为什么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变得那么脆弱?在规则混乱和失序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大脑跟上未来的趋势?你听说过一种心理叫“旁观他人之痛苦”吗?比如我们总是很轻松地认为AV女优赚钱容易,很轻率地对医生歇斯底里,很轻佻地把记者称作“妓者”,试问依据是什么?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这些只是本书所要讲述内容的冰山一角。许骥认为真理是常识,常识却不一定是真理。绝大多数的常识都是感觉。所谓文明社会,是在常识的基础上,大家进一步建立起共识。许骥开腔不走火,用温和、客观、中立的态度告诉我们:世界不是我们表面看见的那样!每一个敢于和别人不一样的人,都有一颗强悍的大脑!
  • 人脉决定前途

    人脉决定前途

    《人脉决定前途:把握机会掌控命运的生存法则》内容简介: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资源是我们到达成功彼岸的不二法门,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形资产!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因为人脉是你终生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
热门推荐
  • 爱死不偿命

    爱死不偿命

    自从十一岁的夏儒绅遇到三岁的唐宝橙之后,欺负她就成了他这一生最大的乐趣。既然双方的父母已经私自定下他们的终身,而他这辈子他只爱她这一个女人,那么她就乖乖地做他的新娘好了。不过这个被他爱上的女人,却没有身为他老婆的自觉,不但喜欢跟他玩你逃我抓的捉迷藏的游戏,居然还敢接受别人的追求!既然如此,那么他定要用非常手段,把她欺负得晕头转向,让她彻底明白她已经“名花有主”这个事实。
  • 曾几何时我的世界你来过

    曾几何时我的世界你来过

    她是众人眼中的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可自幼身体不好、一年365天就有360天是在吃药中度过、父亲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入宫为妃、可事与愿违在自己17岁生日那天病死了、等到再次苏醒的时候已不再是那弱不禁风的弱女子.........前世她是刁蛮任性的高中学生、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穿越、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只想把穿越当成一次旅行、可他人却容不得她好好安生的过、面对层出不穷地阴谋算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她不愿再做那个弱不禁风任人欺凌的弱女子、看她如何在后宫中与其他妃嫔斗智斗勇...............
  • 倾世九霄:逆天改命三小姐

    倾世九霄:逆天改命三小姐

    她,是21世纪杀手榜人人皆知的大人物,死神的微笑荡漾在绝美的面孔上。她杀伐果断,一笑倾城。可偏偏穿越至月沧——一个以武为尊的大陆。一切归零,重新开始,废材一个。什么?她不服!“挡我冷溪者,死!”而他,是月沧皇室六王爷。天赋异类、冰冷无情、腹黑无比;风华绝代的面容迷倒所有女子。可你能想到一个天赋异类的少年对着一个废物女子缠着不放?反正我不信。“冷溪,你是本王的。”磁性的语调在耳边响起。“噢?是么。那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
  • 可是我们没有后来

    可是我们没有后来

    什么才能称得上永恒?世界尽头的荡气回肠,爱情的轰轰烈烈,还是不随岁月改变的玉石琥珀,在绵长时光里闪烁着动人的光泽。不,都不是。他看向我的那一刻,眼中只有我的那一刻,才是我的永恒。年少时的爱情,大概就是我爱你,你爱他,暗恋与错爱交织。等分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和爱情曾经靠的那么近,真正学会爱的时候才知道有些人真的错过就不再。我们曾经那样靠近爱情,可是我们没有后来。
  • 无忧异闻之江湖乱世

    无忧异闻之江湖乱世

    半生穷途遥天路,三千浮华囚心途。少年坎坷欲仙渡,慢慢仙途不归路--《书生异闻》一方少年命运坎坷,多苦难,为求一生走遍九州大江南北,看遍人情冷暖。在弥留之际,化为书生留一部无忧异闻在人间。
  • 重生之激荡岁月

    重生之激荡岁月

    “如果人生如果可以重来,我会……”当人生真的重来,又会是怎样的光景?“青春太短,我想放肆一回……”许多年以后,苏诚站在台上,“不要让遗憾伴随着青春岁月,因为青春太短,不可以任意的挥耗!”这是一个重生的故事,俗世里,不再有遗憾。
  • 惊世女血王

    惊世女血王

    普遍的校园里她只是一个平凡人都能捏碎的泥娃娃,千年的沉寂被打碎,密杀禁令千年后再一次出现。鬼与杀手倾巢而出,好友们的遭遇,她的立场整个转向,现在换她来守护这一份珍贵友谊。一路的跌撞而来,初尝血杀世界,一场血的代价换来一个惊天身世。黑暗之路开始,那一身懦弱不在,往日的姐妹成敌。
  • 课外雅致生活-冬季恋歌,滑雪

    课外雅致生活-冬季恋歌,滑雪

    最早的滑雪活动是人们为了利用雪、征服雪而作为行走、狩猎、运输、战争等内容的手段,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以前。滑雪的踪迹最早可以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南的阿勒泰地域的历史记载中见到。在挪威的山洞岩石上也发现了刻有穿滑雪板的人体雕刻。最早的滑雪器具可能是人们用皮条把“雪踏”形状的器具,绑在脚上,这主要是为了不陷进雪中,进而作为在雪面上走而不滑的用具,滑雪杖的使用是从一只滑雪杖开始。
  • 那年此时

    那年此时

    她不相信命运,可是却偏偏走在命运的轨道中。以为人定胜天,其实最难战胜的确实人心,无知的心,执着的人,懒惰的心,无法掌握的心......
  • 爱神契约

    爱神契约

    传说在天界有一个神之殿,大殿分为各个神殿。我们的故事发生在爱神殿中一个见习爱神艾莉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