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01400000010

第10章 一封长电报(1)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临时外交使团代办乔治·凯南卧病在床。使团的大使正在办离任手续,青黄不接,凯南暂时顶替大使收发从华盛顿来的电报。当天他需要答复的一封电报是财政部询问驻苏联的外交官,为什么苏联人不想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十八个月来这样的电报已司空见惯:战争部询问为什么苏联人高层谈判没诚意;外交部询问为什么苏联人不想经济援助欧洲战后重建。在1946年的美国政界看来,苏联仍是坚定的盟友和伙伴,虽然这几个月来似乎在闹各种小脾气。当然,没人指望驻苏外交官能对这些让人烦心的小脾气发表真知灼见,说到底他们不过是办事员:参议员访苏他们负责安排行程,杜鲁门想和斯大林捎口信他们负责填申请表。在华盛顿的各个部门,政策早就制定好了,只是例行公事地发个电报给莫斯科的使团,等着莫斯科例行公事地回两句话,彼此走个形式,然后上交杜鲁门的总统办公室。

乔治·凯南在床上读完财政部的电报,叫来秘书多罗茜·赫斯曼小姐(Dorothy Hessman)草拟回复。他得了重感冒,发烧、鼻窦发炎、牙龈出血。在二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他疲于奔命、无功无过。不出意外的话,时年四十二岁的他再熬几年将凭着老资历被派到无关痛痒的欧洲小国当个大使,然后退休回国颐养天年。他盯着多罗茜的笔看了一会儿:“今天可得让你的手受罪了。”于是他哑着嗓子口述了一封八千字的回复,长得就连已经习惯老板谨慎作风的多罗茜都吃了一惊。

这封著名的长电报通过分析俄罗斯的民族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马克思主义为何首先在苏联大获成功等深层问题来判断苏联对外政策的逻辑,进而指明美国对苏政策的正确方向。它在历史上首次明确揭示了,虽然苏联人民是和平而友好的,可是苏联由于地理和意识形态上的客观原因而不得不选择削弱资本主义的立场。但是,与纳粹德国相比,社会主义苏联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意识形态上仍是一股弱小的力量,绝不会冒险扩张。电报因此判断,与苏联立场对应的正确的美国对苏政策是:放弃继续在国际事务上与苏联合作的天真幻想、通过媒体教育美国民众了解苏联的真相、致力解决美国国内问题不让苏联有可乘之机、援助欧洲各国战后重建。

在这封著名的“长电报”开头,凯南为电报的罕见长度辩护:

财政部的征询涉及几个十分复杂、十分精细、十分和我们惯用思维格格不入的问题,同时也对当前国际环境的分析相当重要。如果我把我的回答压缩得很短,将会造成过于简单化的危险。

这短短两句话也许比让他名垂青史的八千字电报更能概括凯南的一生,可是凯南厌恶概括、总结。这位十分复杂、十分精细的外交官毕生都在抵抗“过于简单化”。对外界,他努力纠正美国国家政策制定上“主义”“信条”先行的风气,在短短两年内因此迅速崛起又因此迅速失势。对自己,他是个滔滔不绝的独白剧演员,一刻不停地自我分析和分析世界(这两者或许对他是一样的),几十年不辍地记下翔实的日记。我认为他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一千页自传是这个时代少数值得一读的自传作品,因为极少有人能如此耐心地站在自身之上观察自己、审判自己,也极少有人像他那样仅仅靠着敏慧的思辨从自己所能接触到的琐碎小事中预测出历史的进程。

如果他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那年没有报考外交部,凯南广阔而细腻的内心也许会迫使他成为普鲁斯特式的作家——那种可以从平凡的“小玛德莱娜”点心开始讲述一生并把一生都讲尽的作家。他们的人生没有什么具体事件是决定性的,除了自己不断地追问质疑。在凯南自传的开篇,他写道:“我处在……一个特别的、亲密地属于我的世界,很少被他人分享、甚至为他人所知……”[1]于是,为凯南这类人立传的尝试很可能是徒劳的,因为唯一影响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即便他的政治生涯是如此戏剧性地被几次重大的冷战事件所定义。冷战史学家尽可以说:“凯南的长电报导致了杜鲁门主义。”“凯南是马歇尔计划的核心策划者。”“凯南的X文档定义了美国冷战外交上的‘围堵策略’。”这些陈述句都是事实,可是却恰恰体现了华盛顿的决策圈是怎么“过于简单化”地误解了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那么让我们暂时抛下1946年2月的这封“长电报”在华盛顿激起的千层浪涛,越是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越是曲解了凯南本人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一个普鲁斯特式的敏感灵魂,最好的阐释是找到他的那块“小玛德莱娜”点心。

威斯康星州圣约翰军事学院的寝室清晨6点响铃,十分钟后全体学员穿戴完毕列队点名,十五分钟后他们回寝室叠被子理房间吃早饭。毕业班学生乔治·凯南和大家一样集训、长跑、野营、欺负新兵,和大家一样在准许外出的周一下午去偷苹果、造防空洞、打雪仗,和大家一样嘲笑普通中学的男孩过分柔弱放纵,和大家一样在自习室一览无余的长桌子上写作业——却在正经课本里夹了本小说: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天堂的这一侧》,这便是他的“小玛德莱娜”点心。候补中尉乔治·凯南偷偷摸摸地读着,“午夜过后很久,普林斯顿的塔楼和尖顶仍可以看清——星星点点有几盏晚灭的灯——然后,突然从清澈的黑暗中传来钟声。这里的一切是无穷尽的梦:往昔的精神滋养了新的一代,从混乱不羁的世界中被挑中的青年仍然浪漫地汲取着死去的政客和诗人犯过的错和忘记的梦。这新的一代,叫嚣着陈旧的呼喊,学习着过去的信条,虚度想入非非的悠长日夜的一代;是注定最终要进到肮脏而灰色的乱世去追寻爱情和骄傲的一代;是比前辈更害怕贫穷更渴望成功的一代;是在成长的岁月中意识到所有的神明都死了,所有的战争都打完了,所有人类的信念都站不住了的一代……”[2]这样的一代!凯南拼命克制着激动的泪水,这么骄傲又这么绝望的一代,他也是这样一代中的一员!可是……为什么他还没有体验到任何骄傲,任何绝望?他用眼睛的余光环顾四周,这些循规蹈矩的同伴体验到了吗?哪怕零星的激动,哪怕从遥远的黑暗中传来的钟声。

凯南十六岁,瘦高个,已经从刚入校时的下士层层晋升为候补中尉。十六年前他生于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近郊,出生三天后母亲去世。父亲是税务律师,时年五十二岁,不久再娶。他很自然地以为是自己的出生导致了母亲的死,并从懂事起一直活在强烈的自责之中。直到青春期的尾声,父亲才偶尔想到向他解释母亲并不是因为难产而死——不是为了安慰他,而是这件事恰好在某次谈话中被他父亲想起来了。这个解释来得太晚,沉积多年的负疚已经塑造了他神秘内省的性格。现在的读者看来,为父如此冷漠疏离的态度简直荒谬,可这在凯南的成长中却一再重演。在迎娶新妻前,父亲没让凯南和他姐姐有任何心理准备。凯南十三岁时,他又毫无解释地把凯南送去军校而不是像姐姐们那样上普通中学,尽管他从没打算让小儿子真正去从军。

外面的世界这时已经迈入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观念革命,而在闭塞的美国中西部,维多利亚时代僵硬做作的风气硬是延长了半个世纪。一切的行动都是出于天父规定的职责,而一切的感情都是体液失调的疯狂。所有都是“应该”怎样,而非“想要”怎样:用餐应该安静,室内应该缓步而行,周日应该去教堂,孩子不应该向大人提问……游戏和喧哗常年禁止,谈话总是从宗教开始又以宗教结束。父母在固定的座椅上看报、做针线活,孩子们呆坐在幽暗的楼梯下冥想着一堆混乱的概念和幻影。在这座楼梯的转角下,黏稠的不愿逝去的时光,七岁的凯南曾经和九岁的姐姐讨论,如果一个人不再想活,他有没有权利去死。

为这本就迷雾重重的童年再添上一层宿命论调的是一位同样叫作乔治·凯南的远房亲戚,这个家族至今唯一的名人,与小凯南相差六十岁,却不仅同名同姓,还恰在同月同日生。这位探险家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度过了一生最重要的时光,把流放地看作是俄国自然环境和社会制度融合的突出特征。1870年出版的《在西伯利亚的帐篷生活》和1891年出版的《西伯利亚和流放制度》是美国全面了解俄罗斯文化和地理的开端,在美国国内影响广泛。老凯南膝下无子,于是当归乡还家的老探险家得知有这样一个同名同姓的小亲戚,他怀着奇异的父爱写信给小凯南的爸爸:“你有一个和我同名的儿子。当他长大到可以读懂我的文章,如果我性格或者经历上的某些东西能够传到他的身上,这对我将是极大的满足。”[3]不久后,两位乔治·凯南见了平生唯一一面,虽然两位凯南都很期待,但可想而知,八岁的稚童实难与六十八岁的老人有实质沟通。在这次冷清又尴尬的会面后,小凯南寄去一封幼稚的感谢信,老凯南的妻子读完信后断言:“任何写出这种愚蠢信件的小孩肯定一辈子没出息。”[4]可是她预言错了,小凯南的一生将戏剧化地处处回应着老凯南的经历。这个沉静木讷的孩子此时已经悄悄地把这种同名同姓同月同日的巧合当作强大的暗示,他想追随这位探险家的人生胜过追随自己的父亲。

不过,这命运的巧合对当时的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很朦胧的鼓励,他对自己发了誓,让自己加油,却不知道如何做才能靠近这个探险家的人生。童年倏忽即逝,一两件畅怀的事夹在一长段拘谨幽暗的岁月里,然后他莫名其妙地被父亲送去了圣约翰军事学院,就像大部分孩子一样,既不明就里也不知反抗。军校四年,他以为自己毕业了将像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地加入陆军或海军,而临近毕业他却读到了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天堂的这一侧》,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作者激情昂扬地向十六岁的读者揭示了一种崭新的生活:以感情去决定行动,以经历去修正观念。这本出版一年内就再版十二次的青春小说在东部的大城市已经成了少男少女风行的谈资,而在威斯康星州闭塞的小镇里它仍然鲜为人知。是一位英俊的英文老师把这本书介绍给同学中公认的“诗人”凯南,他还介绍了在当时极富争议性的作家王尔德、萧伯纳,还冒着校方的责骂带孩子们去芝加哥看戏——多年后这个品位摩登的老师在抑郁中自杀。暮年的凯南在回忆录里感谢这本书带给他的“激动和顿悟”。激动和顿悟,这恰恰是十六岁的孩子在之前的生活里所匮乏的。而这一种激动和顿悟在小说里是和普林斯顿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幽静的校园、哥特式的尖顶、艺术化的生活……被小说鼓舞,凯南决定放弃海军而报考普林斯顿。次年春天,仓促准备的凯南以最后一名被普林斯顿录取,是圣约翰军事学院中唯一入美国东部大学就读的毕业生。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年过七旬的老父给出的唯一建议是“上了大学也别忘记去教堂”[5]。这条陈腐的建议让凯南更加确信自己再也不能从这个脱离时代的老者那里获得有益的教导,他已经迫不及待要迎接大学的新生活了。

可想而知,1921年夏末,年轻的凯南怀着多么高的期望来普林斯顿报到。出租车开到拿苏街和大学路的交叉口,高耸的哥特式塔楼迎着月色勾勒得和菲茨杰拉德的小说里一模一样,这月下的一瞥的确能称得上是“天堂的这一侧”,可校园生活的现实却泼给他一桶冷水。当时的新生寝室按成绩分配,以最后一名录取的凯南被分到了远离校园的一间简陋的寝室,与主学区隔绝,更别提经常欣赏哥特式的塔楼了。当时的普林斯顿学生主体仍为富裕的东部上流社会子弟,与风度翩翩善于交际的菲茨杰拉德相比,同样来自中西部中产阶级的凯南却为低微的身世和口音自卑,不知如何与这些比自己高出一等的同学交往。雪上加霜的是,大一的圣诞节他为了攒够钱买火车票回家过年,去邮局打零工,在暴风雪中挨家挨户递信,结果染了猩红热在病床上躺了半年,几乎死去。当他终于病愈返校,他的同学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紧密的小团体。没人愿意和这个正在狂补功课、身体虚弱、家境“贫困”的威斯康星人交朋友。

就这样,凯南在普林斯顿郁郁寡欢地挨了四年,成绩中等,缺课无数,结交的朋友都是和他同样格格不入的边缘学生,没有参加任何菲茨杰拉德赞不绝口的社交团体,没有体验到菲茨杰拉德所赞颂的“爱情与骄傲”。大学四年他唯一感到些许震动的事,是某回他为了抵抗无益的作业而把学期论文写成了声讨美国大学英语教学八股的檄文,结果居然被老师开明地给了全班最高分。即使这件事也更多的是讽刺而非启迪。毕业在即,他失望地总结自己就像刚入大学一样“无知”。在普林斯顿为期三天的毕业仪式中,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他甚至故意缺席了除了授帽礼之外的所有仪式。

同类推荐
  • 孔氏家族全传

    孔氏家族全传

    本书描述了孔祥熙的传奇人生:孔圣裔孙,基督信徒,反清志士,协理教案,留学美国,铭贤学校校长,民军司令,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娶妻宋霭龄,追随孙中山,促使蒋宋联姻,投靠蒋介石。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但同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最后被迫去职,离开政坛。
  • 一起走过的日子

    一起走过的日子

    本书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胡伟立先生的自传,主要讲述他1986年至1997年在香港为数十部经典影片配乐的幕后甘苦,同时穿插了他与徐克、成龙、李连杰、刘德华、杜琪峰、周星驰、王晶等著名影人交往的故事。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伏尔泰

    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原名F.M.阿鲁埃,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伏尔泰在求学时期受到自由主义思潮、特别是P.贝勒反对宗教狂热著作的影响,中学毕业后致力于文学创作,发表揭露宫廷腐败和教会专横的讽刺诗,于1717年和1725年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并从1726年起被迫流亡英国。在英国,伏尔泰努力学习英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成为I.牛顿和J.洛克的信徒。他热情支持百科全书派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热门推荐
  • 七神的面具

    七神的面具

    南滨西部柴特郡的黎明镇发生一起谋杀案,秘密在这场杀虐盛宴中被揭露,侦探、巫师、死神、狼人、猎人……被卷入其中,一切都仿佛置身在七神的面具下
  • 扬帆启道

    扬帆启道

    惫懒少年,被师父关进真假莫辨的神秘幻神世界历练道心。身卧道祖经筵,脚踩纯阳蒲团,头下黄粱枕,胸前息壤珠,风若虚哈哈大笑——不服,来干!我强,故我在!我想,所以肆无忌惮!我欲,便与世界为敌又怎样?!念头通达,道心澄明。任你千般算计,我自一路碾压!妖兽魔怪逞凶——小白教他们怎么做人!不服?玲珑宝塔免费住!魑魅魍魉阴邪——我有金精,看一剑破万法!西方枪强炮利——哈,有八卦炉贵鬼抵一国军工!西波塞冬卡吕普索,东有海龙王妈祖!至宝息壤珠自带空间,扬帆天下又有何妨?时间混乱大航海,东西人杰争锋。伍丁仨老婆?御姐华梅,丽璐可爱,吧女美艳……世界是我的!风若虚很严肃。其他人?带着你们的理想与野望——狗带!
  • 大小姐的全职男秘

    大小姐的全职男秘

    小道士张玄面试保安,结果却被录用成为美女总裁的贴身男秘,并且这个美女总裁还是他得罪过的大小姐,于是张玄开始了一段痛并快乐着的职场生涯。
  • 商务谈判与操作

    商务谈判与操作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商务谈判的理论、过程、准备、策略等。全书共9章内容,具体包括:谈判与商务谈判概述、谈判心理、商务谈判的准备、商务谈判的沟通、商务谈判过程,商务中的价格谈判、商务谈判策略、不同国家商人的谈判风格、商务谈判礼仪。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与讨论、实训练习与操作等内容,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本书通俗生动,突出谈判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作为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以及其他专业的教材,也可以应用于经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同时还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
  • 控卡师之卡神传说

    控卡师之卡神传说

    一位小贵族突然得到了一张绝世卡牌,他会怎么办?当然是束之高阁,什么控卡高手,伦家才不稀罕!吃吃喝喝,逗弄逗弄小侍女这才是伦家向往的生活嘛!
  • 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

    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

    妖孽美男的十年苦等,怪脾气女的十年迷情,王牌音乐人的十年守护……
  • 通天顽主

    通天顽主

    仙帝之子,乃是仙帝盗取天机孕育而生,却触怒天道。仙帝夫妻被剥去仙根,永囚九幽深渊,其子被天道下令追杀,势必夺回失去的天机。然而仙帝之子在先天灵宝通天葫芦的保护下,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世,冲破千难万阻,终将在第一万世完全与天机融合,彻底摆脱宿命。少年卫胥,披荆斩棘,势要与天道争个高下,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亡我,我必逆天而行,将这天捅出一个窟窿!
  • 妖魂不灭

    妖魂不灭

    盘古开天辟地而甍,巫妖二族掌管天地,然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妖族十大太子一夕十去其九,独剩小皇子侥幸逃脱。由此巫妖大劫开启,一时天道运数更替,妖族会如历史中湮灭还是再次统领三界,且看妖族双皇之后,妖君楚胤再展妖族声威,重现妖魂不死的辉煌传说!!!
  • 心竹

    心竹

    一株灵竹,一份仙缘,一个故事,一段成长历程。。。。。。一个神秘婴儿从天而降,落至无尽的平原。神秘的云药山,为何只有数人[妖]。体内小竹如何来?身份是何?一个成仙之路,一个寻亲之路。(看了许久的小说,有了一份自己心中的故事。。。。。。)
  • 血剑一生

    血剑一生

    杀手的重生,前世的遗憾,是否可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