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8100000016

第16章 童谣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诚如梁志燊、李辉所指出的:“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两大方面,社会性发展同认知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并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完整统一体……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部实质所在……”【1】可见儿童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相互交织,又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共同推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我们说,离开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来谈论其社会性发展和离开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来谈论其认知发展,都是有失偏颇的……

一般来说,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是自我系统的发展,其中又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等;第二个方面是社交系统的发展,其中又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以及其他社会交往等;第三个方面是社会规则(范畴)系统的发展,其中又包括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社交规则、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等规则或范畴……【2】从另一角度看,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两个层面: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就是对上述三方面内容的体认,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社会情境下的行为表达,是社会认知的外部表现……

现在问题落到:童谣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第一节 童谣与儿童自我系统的建构和发展

儿童的自我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儿童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历程……已有研究普遍表明,儿童在5个月前,自我意识尚未形成,一个典型的表征是他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肉身存在,所以喜欢吃手、吃脚,并把自己的手脚当成和别的物品或玩具一样来玩……5个月以后,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至此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1岁以后,儿童用手玩弄各种物品和玩具,而且可以将物品等到处移动,这标志着儿童已经具备将自己和外在世界分开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出现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儿童在语言能力上的递进又促使他进一步具有了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进行分离的能力:2~3岁后,随着儿童学会使用“我”、“你”、“他”等代词,他就可以明确地标识自己和他人,并把自我和他人分成两个世界……两个世界的分野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浙江各地有些童谣,非常适合儿童在建立自我意识的年龄阶段唱玩,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育与发展……如每逢过年,特别是到了除夕夜,为祈求快快长高,大人就会教孩子与竹子、甘蔗等“长个子”试比高,并吟唱像下面丽水《长竹歌》一样的童谣:

毛竹爹,

毛竹娘,

今年给你长,

明年给我长……

上举童谣一例,作为“你”的毛竹爹和毛竹娘和作为“我”的儿童自我是两个独立的世界,似乎有点“水火不容”——今年你长高了,我就不长了……你听,儿童是多么以自我为中心!而最后儿童与毛竹爹、毛竹娘达成了和解:明年(也就是从明天起),轮到我长啦!你呢,等后年再长吧!正是在这种对话与磋商中,无形中帮助儿童形成自我概念与他人意识……

儿童自我系统发展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去消极自我意识”而建立“积极自我意识”……在培养儿童“积极自我意识”的进程中,来自他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尤为关键……

童谣在帮助儿童建构积极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为儿童提供了认知的模板……如兰溪童谣《小宝宝》:

噢噢噢,阿妈一个小宝宝,

摇篮里时阿妈抱抱;

会走路时阿妈笑笑;

爷爷奶奶望见孙宝眯眯笑;

望见孙囡嘴巴翘……

在这首童谣中,孩子被得到了积极的肯定——摇篮里妈妈抱,走路时妈妈笑,在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一个“小宝宝”;在爷爷奶奶眼里,孩子永远是“孙宝”,一看见就咧开嘴巴笑……在这样的“歌声”的熏染下,儿童建立起来的也将是一个积极的、被肯定了的自我……

第二节 童谣与儿童社交系统的建构和发展

我们说,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自从诞生之日就被抛进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关系网络中,而人只有在这一关系网络中,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才能成为人,才能获得并发展其人性、社会性,也就是说人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获得和发展……人正是在与人的关系中变成人的,自己(“我”)是和他人(“你”)同时出现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我”必须有他人作为对象才能确证自我的存在,“我”在何种程度上把他人当作人的对象,同时也就是在这一程度上确证“我”是怎样一个人……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打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一个叫彼得的人之所以会把自己当做一个人来看,只是因为他把另一个叫保罗的人看作自己的同种或同类……这也就是说彼得和保罗的存在的合理性是以对方作为依据的……同样,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字:“仁”……儒家说“仁者爱人”,也就是说两个人都把对方看作一个真正的人,才能确证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才谈得上去爱人,所谓的“仁”,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和相互宽容……对于人的这种在关系中存在、在关系中成就的本相,巴赫金说得更精辟:“一个意识无法自给自足,无法生存,仅仅为了他人,通过他人,在他人的帮助下才展示自我,认识自我,保持自我……最重要的构建自我意识的行动,是确定对他人意识(你)的关系……”【3】当然,马克思作出了更深刻的总结,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它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

基于以上理念,儿童作为人类的一员,从广义上说,其社交系统囊括了儿童与所有作为他者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从狭义上说,儿童的社交系统主要包括亲子交往、伙伴交往、师生交往等……童谣在其中起的作用主要在于儿童在唱玩童谣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把握人的存在关系性本质,为其社会性发展提供源泉和基础……

毋庸讳言,亲子交往是儿童社交系统中的核心内容,对其终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童谣中“弄儿歌”“抚儿歌”所营造的温暖而感人的氛围,使得人类最美好、最深刻的亲子关系得到了文学化、游戏化的呈现……如下面四首童谣,所渲染的正是亲子之爱——长辈在吟唱抚弄孩子的歌谣里,寄托的正是这种最为柔软的亲情……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道我好宝宝……

请我吃颗糖,

请我吃块糕,

啥个糖?薄荷糖;

啥个糕?鸡蛋糕……

——上虞《摇篮曲》

南斗——六星,

北斗——七星!

牵牛星,织女星,

灯盏挂星,扁担星……

星(心)呀星(心)!

心(星)连心(星)……

念七遍,人聪明,

聪明勿聪明?

聪明!聪明!

——浦江《哄儿歌》

天上老鹰飞,

地上小鸡啼,

母鸡急得蓬蓬飞,

咯咯咯咯唤小鸡;

孩子孩子别着急,

快快躲进妈妈翅膀底……

——兰溪《天上老鹰飞》

小鸦小鸦勿要叫,

阿娘打食回来了……

朝朝打食朝朝飞,

娘身消瘦儿身肥……

——龙游《小鸦勿要叫》

前两首在浙江各地颇为常见,而后两首以隐喻的方式——以老鹰或小鸦喻人,传送了一种绵延于代际的永恒的亲情……正如美国传教士泰勒·何德兰在《中国的男孩与女孩》一书中所说的:“我敢打赌,世界上没有哪种语言能像中国的儿歌语言那样饱含着对儿童诚挚而温柔的情感……”【5】此谓中国的儿歌,恐怕可以上述这样的“弄儿歌”“抚儿歌”为典型代表……正是在如此“饱含着诚挚而温柔情感”的童谣的熏染下,儿童对于亲人积累起越来越深厚的情感……童谣之于亲子间的社会性发展价值,除了强化儿童对亲子关系的认知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侧面则是通过亲子游戏所营造的“亲子依恋”……所谓亲子依恋,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的一种双向的情感联系……亲子依恋基于先天的血缘关系,又在后天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中得到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活动就是亲子游戏,亲子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婴儿感受到父母的关注与爱,与父母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婴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又可以强化父母与婴儿的情感联系,进一步推动父母与婴儿游戏”【6】……——亲子游戏与亲子依恋就这样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作用机制……

下面这首《人有家庭真快乐》更是进一步增进了儿童的家庭归属感:

大风吹倒梧桐树,

树上有雀没处住……

人有家庭真快乐,

日间吃饭夜享福……

——杭州江干区

亲子之爱是甜蜜的,但亲子之苦却是可怜的……如下面一首《孤儿苦》,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听了都会潸然泪下:

格咕咕——咕,

呒爹呒娘是苦,

冷粥冷饭自食,

破衣破裤自补……

格咕咕——咕,

呒哥呒弟是苦,

种勿来田地庄稼呒,

烂去稻草无数……

格咕咕——咕,

呒姐呒妹是苦……

——浦江

“儿子与后娘”是亲子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儿子”因非己出,“后娘”对他总是亲热不起来,而同样“儿子”与后娘总是比不上亲娘那样肉贴肉……童谣里就是这样唱的:

金竹栽,苦竹栽,

一心想勿得亲娘来,

亲娘勿来后娘来……

亲娘做头风吹来,

后娘做头疙子块,

亲娘裹脚菱角脚,

后娘裹脚车板脚……

亲娘泡茶砂糖茶,

后娘冷水好当茶……

亲娘敲蛋三盖碗,

后娘敲蛋只两个……

亲娘切肉蓖箕块,

后娘切肉风吹开……

亲娘兜饭满满碗,

后娘兜饭只半碗……

亲娘死了黑漆棺材两头红,

后娘死了麦秆棺材两头通……

亲娘葬在朝阳山,

后娘葬在冷水湾……

亲娘坟前出周月月红,

后娘坟前出周臭木桐,

又有火眼又有虫,

蛀得棺材两头空……

——浦江《亲娘与后娘》

后娘待“我”之薄、之无情,“我”心里恨后娘之甚、之刻骨,构成了亲子关系中的一个特殊的篇章,为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增添了一个特有的节点……正如泰勒·何德兰在《保姆与儿歌》一文中说的:“这样的儿歌(泰勒所引的是一首与上述《亲娘与后娘》的情愫极为类似的《小孤儿》——作者注)确实会培养起孩子们的怜悯心和同情心,使他们体贴和善待苦难中的人们……”【7】

与亲子关系紧密相连的是亲属关系……儿童对亲属关系尤为敏感,我们在各地童谣里常常能听到骂“舅妈”或“嫂子”这些嫁入本家的外姓女人的篇章,我们在前面已总结过,不知什么原因,在浙江的整个童谣系统里,几乎所有的“舅妈”和“嫂子”都是被否定、被批判、被丑化的对象……比如:

三角包子送外甥,

舅姆面孔急绑绑,

娘舅勒起臂膀掼家生,

外公翘起胡子勿管账,

外婆蹲在门角落头哭一场……

——余杭《三角包子送外甥》

油菜花,囡人花,

姐姐讲我是个乖乖囡,

爹爹讲我是个聪明囡,

哥哥讲我是个伶俐囡,

嫂嫂讲我是个多来多去多冤家……

——淳安《油菜花》

儿童唱这样的童谣,对亲属关系的认知和体会就进一步地被固化,这可能映照了中国亲情文化中的特有的“内外有别现象”——舅妈来自外姓,对舅舅本家的亲属似乎天生排斥,两者之间似乎有永远唱不完的“对台戏”……当然,也有例外的“和谐之音”:

摇啊摇,摇啊摇,

一摇摇到外婆桥,

舅母给我吃年糕,

外公说我好宝宝,

外婆抱我眯眼笑,

塞给我一个红纸包……

——桐庐《摇啊摇》

这个“舅母”可能是一个具备文化超越性的特殊典型,她的“年糕”比谁的“年糕”都甜蜜怡口——而这,正是这首“反调”童谣唱出的一个全新的“舅妈”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美丽的光影……

与亲子交往几乎同等重要的是伙伴交往……伙伴交往是童年生活的重要构成,也是增进儿童社会性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在认知层面,从“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开始,儿童就对亲密的伙伴关系寄予了许多美好的向往……像下面的《手拉手》童谣,对于儿童健康和谐的伙伴关系的建构具有积极意义:

手拉手,好朋友,

好朋友,往前走……

不怕风,不怕雨,

不怕溪滩漫大水……

大水拦勿牢,

大家用杓掏……

你一杓,我一杓,

越掏越快活……

——丽水

在行为层面,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主要体现于伙伴游戏中……在情趣盎然的伙伴游戏中,儿童的诸多社会性能力得以养成和发展,包括“儿童具有发起、参与交往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他人的态度、意图的敏感、表达与协调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与行动的能力”【8】……童谣的本性使它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为儿童开展伙伴游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这样的例子前已详述,此不一一细说……

第三节 童谣与儿童社会规则系统的建构和发展

儿童社会规则(范畴)系统的发展,包括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社交规则、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等规则意识的建构与发展……儿童的社会规则意识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必要内容,也是检测其社会性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杆,其形成必然经历一个被引导的过程……童谣是一个蕴含社会规则的资源库,对广大儿童来说,念唱童谣的过程将是一个认知社会规则、内化社会规则的过程……

泰勒·何德兰在《保姆与儿歌》一文里说得好:“教孩子们唱歌的人精神境界各不相同,儿歌的教育意义也就各不相同……如《小老鼠》那首歌,教给孩子们的既有警告,也有惩戒……小老鼠爬到灯台上去偷油吃,结果却下不来了,这就是对小老鼠偷吃行为的惩罚……这就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乘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偷吃橱柜里的东西,他们将会像小老鼠一样受到惩罚……小老鼠无助地呼喊奶奶,奶奶却不来救它……但考虑到孩子们的同情心,所以,歌中又让小老鼠卷成一个球,滚下灯台逃走了……”【9】泰勒从作品的教育内涵和儿童接受心理两个层面对这首中国传统童谣作了精辟的分析,我们从中领会到了童谣对儿童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所起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我们能找到很多例子来说明社会规则在童谣里的蕴含……从童年早期听到的童谣开始,孩子就被教导要自己睡觉,不要总是缠着大人抱……例如下面这首《抱囡囡》:

宝宝呀,你要啥人抱?

我要妈妈抱,

妈妈织布做棉袄……

我要爸爸抱,

爸爸出门赚元宝……

我要奶奶抱,

奶奶腰骨拗不倒……

我要爷爷抱,

爷爷摸摸胡须睡大觉……

我要哥哥抱,

哥哥砍柴磨镰刀……

我要姐姐抱,

姐姐梳头刮眉毛……

宝宝自己去睡觉……

——嵊泗

再进一步,孩子被教导要乖顺,要听大人的话,这样的富于教育内涵的童谣很多,比如绍兴县就有两首:

囡囡勿顽些,

香糕半斤,

囡囡勿勿顽,

香糕要还……

——《囡囡勿顽些》

小人勿可皮,

皮皮要剥皮;

小人勿可偆,

偆偆要磨粉;

小人勿可油,

油油要杀头……

——《小人勿可皮》

再长大一些,孩子被教育的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如:

凉凉凉,食食不懒娘,

吹吹吹,食食好读书……

——武义《食食好读书》

这首童谣教育儿童不要永远缠着娘,吃完了好去读书了,显然,儿童的人生内容也已上升到了“读书”的层面……而如果不听大人的教导,儿童将会承受怎样的后果呢?类似于下面的童谣就给出了威胁性的答案……如:

爬树勿问娘,

一跌跌去挂肚肠……

落水勿小心,

跳落水里抽脚筋……

——武义《爬树勿问娘》

凡事都要先问过娘,不然就要吃苦头,这成了中国儿童的一种心理定势,这也在浙江童谣里得到了生动的写照……

懒惰,大约是人所难免,也是人所共愤的品格,所以浙江各地童谣里几乎均由“骂懒鬼”的篇章,如下面两首:

懒头,讴侬去背车……——肩头痛;

懒头,讴侬去车水……——脚底心痛;

懒头,讴侬去抲鱼……——冷冻冻;

懒头,讴侬去洗鱼……——腥气呵哄;

懒头,讴侬去烧镬孔……——热烘烘;

懒头,讴侬去吃鱼……——拿双箸,拿个碗,吃个背脊栋……

——兰溪《懒头谣》

懒惰哎,牵磨去……磨担重重呵!

懒惰哎,烧火去……火钳长长呵!

懒惰哎,拔筷去……筷笼高高呵!

懒惰哎,吃汤果去……给我汤果多两个……

——镇海《懒惰哎》

“懒汉”的典型表征就是“勤吃懒做”,两首童谣均揭露了这一点,并内含了温婉的批评,说其温婉,指的是没有直接骂个狗血喷头,而是将批评包藏在念唱童谣时特有的语气语调上,儿童在念唱或游戏时把握了特殊的语气语调,其实就意味着领会了“懒惰是要不得的”的意识……

“贪吃”似乎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当然类似于“吃多了容易伤人”之类的“庭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必修课,但孩子多半充耳不闻,而童谣则提供了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能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如象山的《手搀手》(文本见第九章)劝导孩子的正是“少吃多滋味,多吃要肚痛”的道理……吃多了,肚痛了,怎么办?大人的回答是:“吃了肚痛我勿管”——大概这就是“中国式”的惩戒方式……请看下面一首:

索索揉揉,

饭食消和,

叫你少吃,

你要贪多,

叫你吃一碗,

你要吃三碗,

吃了肚痛我勿管……

——温岭《勿贪多》

不过,“吃了肚痛我勿管”只是吓唬吓唬孩子的,真的痛得受不了的话,自然还是要管的——不然,这句话最后点的就不会是句号,而该是感叹号了……

孩子似乎天生是“自私的动物”,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与合作……浙江童谣里多有教导孩子“去自我中心”意识,建立他人观念,懂得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篇章……而这些童谣,简直是发展儿童亲社会性心理和行为的一所好学校……

如浙江各地儿童最为熟悉的《排排坐》,几乎成了“主旋律童谣”,也可以说是“教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的最佳教材……再如下一首《抓老鼠》:

猫哥哥,

狗弟弟,

大家一定要和气,

勿要你我分高低,

团结起来抓老鼠……(义乌)

这里的主旋律就上升为团结与合作……如再进一步上升到整体人生的层面,童谣俨然成了“人生教育课程”……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下举四项:

一、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坚强不折”等意志品质……如:

燕子飞来低又高,

衔草衔泥做小巢……

只愁小燕吃不饱,

找来害虫喂宝宝……

人不辛苦哪能乐,

燕不衔泥哪有巢……

——金华婺城区《燕子歌》

燕子说的就是你呀——如不辛勤劳作,小燕子就会饿死;人不辛勤劳作,哪能获得快乐?孩子在燕子身上获得了心灵的启示,内化为他的认知,外显为他的行为……勤劳是燕子的美德,也应是人的美德,于是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劝劳”童谣:

浆浆洗洗,

早翻棉衣……

勿浆勿洗,

冻到死去……

——绍兴县《浆浆洗洗》

下面两则童谣里所唱的热爱劳动的“小小囡儿”和“贤惠嫂”则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样板:

白扁豆,

正开花,

小小囡儿学织纱,

织件麻纱给爷爷,

爷爷给我一担笼,

风吹晃晃动……

——龙泉《白扁豆正开花》

贤惠嫂,真是好,

恼你勿会恼……

日里种棉花,

夜里纺棉纱……

纺纱又织布,

缝衣给太婆……

太婆讲你好,

全家不会吵……

——丽水《贤惠嫂》

浙江童谣里多有激励孩子发奋努力的励志之作,如:

三十三天天外天,

白云内面出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变,

只怕凡人心不坚……

——杭州江干区《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训导孩子要做一个正直善良之人……如:

老鼠大来老鼠小,

老鼠头大象核桃……

两只耳朵笔竖翘,

两只眼睛像葡萄……

两边胡须八字撇,

一张尖嘴似剪刀……

跳到东来跳到西,

前脚低来后脚高……

这种东西真可恶,

箱柜衣物样样咬……

恶性总有恶性报,

来了隔壁老花猫……

看见老鼠哈哈笑,

“哈呼”一口就当点心了……

——金华婺城区《大老鼠和小老鼠》

金华的这首童谣,表面上说的是老鼠捣蛋,实际上要表达的是中国式的处世哲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童谣总是显得那么委婉,有时借动物(比如老鼠)来说事,教育腔就不那么重了……一旦涉及重大的人生命题,童谣依然保持着“轻盈的气质”,儿童也就在一笑中或有所感,当然离真正领会“恶有恶报”,还远着哩……但哈哈大笑之余,无形之中获得了“要善良,不作恶”的道德认知……

三、教导孩子做事要认真负责……如:

囡啊囡,

叫你剪剪葱,

你去后门望太公;

叫你剪剪韭,

你去前门望娘舅;

叫你买酒你买醋,

颠颠倒倒怎么过?

——温岭《囡啊囡》

儿童天性好玩,做事认真不起来,最容易犯“颠颠倒倒”的毛病,温岭的这首童谣教导儿童做事切不可如此“颠颠倒倒”……“颠倒”不可,“临时抱佛脚”也不可,如下一首:

接孺人,

孺人接到外婆门前过,

外婆留食茶,

舅姆回话没清茶,

舅舅去那山上摘枇杷……

枇杷好食核成堆,

杨梅好食树难栽,

蜂糖好食蜂勿来,

砂糖好食粘口角,

糖霜好食散散落,

做事勿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用着别侬临时托勿着……

——义乌《接孺人》

四、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教导……如下面一首童谣,教导的范围涉及孩子应该听大人的话、对爹娘要孝顺、要好好读书、切不可太贪玩等几乎涵盖儿童生活与生命的“重大命题”,简直就是一部儿童成长的“真经”,如安吉的《念念小人经》(见第四章第二节)……

我们说,童谣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力有两种,一是提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资源,二是通过童谣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伙伴交往来说,童谣游戏一方面可以增进儿童对于伙伴交往技能的掌握,努力被群体接纳,学会在分工合作中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另一方面,童谣游戏和其他儿童游戏一样,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去中心化”倾向,获得一个更为阔大的自我,从而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注释:

【1】梁志燊、李辉:《关于幼儿德育与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载《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2】参见梁志燊、李辉:《关于幼儿德育与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载《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3】[俄]巴赫金著,白春红、顾亚铃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92年,第34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5】[美]何德兰(Hudson.T)、[英]布朗士(Blanche.K)著,魏长保、黄一九、宣方译:《孩提时代》,群言出版社,2000年,第13页……

【6】刘焱:《儿童游戏通论》(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9—220页……

【7】[美]何德兰(Hudson.T)、[英]布朗士(Blanche.K)著,魏长保、黄一九、宣方译:《孩提时代》,群言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8】参见刘焱:《儿童游戏通论》(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21—222页……

【9】[美]何德兰(Hudson.T)、[英]布朗士(Blanche.K)著,魏长保、黄一九、宣方译:《孩提时代》,群言出版社,2000年,第16页……

同类推荐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鲁迅的文化视野

    鲁迅的文化视野

    真诚的敬仰和空泛的赞美,严谨的研究和过度的释义,无恶意的误解和有恶意的辱骂,鲁迅是一个无尽的话题,是一场永久的争论。本书紧密抓住鲁迅的“当代性”现象,回应着下文坛与学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鲁迅的争论
  • 芸编指痕·书话编

    芸编指痕·书话编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所知道的康桥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所知道的康桥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创业起居注

    一起义旗至发引凡四十八日初,帝自卫尉卿转右骁卫将军,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郡文武官治能不称职者,并委帝黜陟选补焉。河东已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讨捕所部盗贼。隋大业十二年,炀帝之幸楼烦时也。帝以太原黎庶,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所经之处,示以宽仁贤智,归心有如影响。炀帝自楼烦远至雁门,为突厥始毕所围,事甚平城之急。赖太原兵马及帝所征兵声势继进,故得解围,仅而获免。遂向东都,仍幸江都宫。以帝地居外戚,赴难应机,乃诏帝率太原部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北备边朔。
  • 总裁,只许疼我

    总裁,只许疼我

    “那晚之后,我天天想你。所以,我要毁了和你妹妹的婚约,娶你为妻。”准妹夫将她压倒在病床上,低沉暗哑的声音透着不可抗拒。她有孕整一月,他送她一纸离婚协议。他的二次洞房之夜,她还他一份新婚大礼……五年后,儿子离奇失踪,他打电话给她:“孩子归我,一千万!”原来,他心爱的女人患有不育。她本不同意,却在三天之后,改了主意:“一千万用儿子的名义存好,我不会再见他。但是,蓝承隽,如果你敢不善待他,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自此,她消失不见,为了逼她见面,他不惜“虐待”儿子以媒体报道的形式让她看到……
  • 天才庶女之妃本无敌

    天才庶女之妃本无敌

    放眼一瞧,她笑语嫣然。。“情儿,你是我的,一辈子都是我的!”他仿佛在向上天宣誓。如王者般临幸天下。。“情儿,我终于可以跟你并肩而立了!”他笑的妖孽,莲花烙印闪烁着绝美的光芒。。“情儿,你愿意和我一起奏一首天地仁和吗?”玉笛流光溢彩,跃跃欲试。。“我可以跟你在一起吗?情儿。。”变了模样,他依旧是他。。不求万千宠爱,但求一人。……PS:女主强大,男主接踵而至,且看女主如何见招拆招,是个个吃下腹,还是各个遣送走。。。爽文。。
  • 迪加战记

    迪加战记

    战斗吧,迪加奥特曼,为了宇宙为了地球为了自己守护的东西,站斗吧,我们的迪加
  • 笑天至尊

    笑天至尊

    千年诅咒-破世而出-是蛰伏于在此爆发,还是在此事终结。李天笑自幼无亲孤苦伶仃殊不知是被命运一次次的安排捉弄·成神·成魔·世道不公,逼人沉沦
  • 我非旱魃

    我非旱魃

    吞魂噬魄,收养鬼婴,鬼差"这家伙不是我们的人"正道“要不是和佛门有染,我们早就杀了他”佛门“我们比谁都想宰了他”
  •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张义明主编,内容包括人生理想、人际交往、学习问题,心理情感问题,“三观”教育、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等矛盾困惑等,为大学生进校后,适应新环境、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帮助,适合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 鬼影之主

    鬼影之主

    如果让一个宅男穿越到了异界,成为了学院的院长,又会将学院经营成什么样子呐?当他拥有了鬼影军团、符咒、圣主等恶魔以及其他异宝时,拥有成为了世界顶尖强者的契机,却无法修炼任何功法,而且又必须待在学院里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一切精彩尽在《鬼影之主》,敬请期待。------新人新书,请多多支持
  • 师父腹黑

    师父腹黑

    “你教我一身本事,我便教你情爱......”既然是你先来招惹我的,那么这辈子我都不会放开你的。师父冷情腹黑,徒弟古灵精怪......可为什么这一身男装出行,桃花依旧不断呢。武林盟主温文尔雅,水月宫宫主邪佞逼人,冷侍卫默默守候,......这么多的情债,某桑你可怎么还?
  • 我自倾城

    我自倾城

    她是年府的小姐,却惨遭陷害,身陷囹圄,在一夜灭门之后暴风成长。她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考古系优等生,不在乎什么改变历史的电视剧狗血情节,只要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她什么都能做得出来。喜欢她的王爷很多,她却喜欢上了一个她最不该喜欢的人。最终她是改变历史还是被历史所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