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解决性问题
为了明确套出对方潜在的畏惧和需求所在,可以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及暗示其重要性问题。比如你可以这样问道:
“你有没有想过换一辆比较不耗油的车,以减少每月的支出呢?”、“安全性能好的车体一般都配有安全气囊,开这种车上路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透过以上四层询问法,假如你已促使对方潜在的需要意识明朗化,成功地让他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重要性,并且一气呵成地突显出你的说服内容的特征、长处以及对他的好处等,那么你的成功就近在眼前了。
最后,你得按照自己的意念规划出一个大致路线,让你和你的劝说对象循着这条路线走下去。而这一切并非是你强加给对方的意志,反而是经过他自己考虑所做的决定。透过这种模式虽然提高了对方的自主性,但是最终他仍会做出你所期望的行为。
人们通常会将过去说过的话、经历的事总结成经验,而不会轻易地遗忘,同时将所吸收的语言转变成行为的可能性极高。这种“经验谈”当然也属于劝说技巧之一。倘若你有办法让你想说服的对象脑海中不知不觉产生与你劝说内容相符的想法,并掌握到使用该种方法的窍门,就已获得了攻无不克的利器!
如何让平常的话语更有魅力
一种形象在形成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便会成为一种惰性的存在,长久缺乏变化或变化速度迟缓,那么再美的象征,再大胆的变形,也都会变成远古的化石,没有生命和活力。从翻新法的特点来看,它由本体和喻体构成,本体不变,喻体可变,我们完全可以不断推翻本体和喻体的配合方式,从而更加丰富人们对本体的理解和感受。翻新的办法主要有:
1.把一个高远、抽象、新奇的事物拉回现实
如在谈到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时,某专业人士形象地说:电脑只是盘子,软件才是菜,人是为吃菜,才买盘子,两者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又如有的企业家把“团队精神”比作“能打群架”,有的把它比作“团长死了,营长就会上去,照样能打胜仗”等等,正可谓:境非真处即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
2.大胆运用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词汇
这样可以使人们对本来已经熟悉的东西产生一种新的联想和体验。如把做生意比做“像股市一样,牛市也罢,熊市也罢,都有人能赚到钱,关键看你怎么做”。
3.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专业知识进行形象的联想配合
如一位知名公司的总裁把成就、荣誉、地位、金钱等比做像“电荷”一样,在一个人身上积累多了,“电压”就会升高,“高电压”使别人难以接近,自己也十分危险,解脱的办法是“放电”,把自己“接到地上”,“接地”,“放电”,回到“零电位”。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社会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组合技术”呢?
法国的丹纳曾经说过:“一切典型永远可以推陈出新,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而且真正天才的标志,他的独一无二的光荣,世代相传的义务,就在于脱出惯例与传统的窠臼,另辟蹊径。”只要我们敢于并善于创新,就能使我们的言谈永葆生机和活力。
学会运用逻辑学
古希腊有个奴隶主想处死一批奴隶。虽然,那时候奴隶主想要处死奴隶并不需要什么理由,但是,这个奴隶主玩弄起小聪明来。他对奴隶们说:
“现在你们有两种死法,为了表示我的宽容,你们可以自己选择砍头或者上绞刑。选择的方法是这样的:如果你说了真话,就处绞刑而死;如果你说了假话,那就砍头。现在你们每人说一句话吧!”
一个奴隶说:
“我不想被绞死,也不想砍头!”
奴隶主认为这是真话,于是就将他处以绞刑。
第二个奴隶说:“您绞死我也好,砍我头也好,我都愿意!”
奴隶主认为这是假话,就将他砍了头。
第三个奴隶说:“我想留个全尸,就处绞刑吧!”
奴隶主认为这也是真话,就将他处以绞刑……
结果,许多奴隶不是因为说了真话而被绞死,就是因为说了假话而被砍头,有的奴隶因为说不出话来,就当作默认了真话而处以绞刑。至于那些说了一句不能马上证明是真是假、含含糊糊话的人,也被当作说假话而砍了头……
后来,有一位奴隶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要砍我的头。”
奴隶主听了一愣,想来想去,既不能砍他的头,又不能绞死他,只得将这个奴隶放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奴隶主砍他的头,说明这个奴隶说的是真话,但当时奴隶主规定,说真话是要处以绞刑的;如果奴隶主对他处以绞刑,那么对于“你要砍我的头”这句话来说,却不是事实,也就是一句假话,说假话是要砍头的。如果真的砍了他的头,那又证明了“你要砍我的头”又是一句真话……
这样反复循环论证下去,奴隶主无论将他绞死,还是砍他的头,都要当众违背自己原来的决定,所以,想来想去,奴隶主最后只能将这个聪明的奴隶放了。
这位聪明的奴隶不自觉地运用了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将奴隶主推到自相矛盾的“两难”境地中,从而解救了自己的性命。
话语中的诡辩术
“万物皆变”是辩证法奠基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基本思想。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从事物存在状态的总趋势来讲,这是对的,它说明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而诡辩论者却企图以此为据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抹杀了事物的稳定性,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就是这样一位相对主义者。
古希腊滑稽诗人爱比哈摩写了一个著名的讽刺故事:
克拉底鲁欠了别人的债,债主到期向他讨钱时,他却说:“万物皆变嘛,以前借你债的那个我,已不是今天这个我,所以,我不欠你的债。”
债主见他存心赖账,就不再提要债的事,反而请他第二天到家里喝酒。
第二天,克拉底鲁准时赴宴,心想:债不用还,还能美美地吃一顿,真是交了好运。可是,到了债主家中,左等右等,吃饭的时间早已过了,也不见债主过来请他入席喝酒。他忍不住问道:“你怎么还不摆宴请我喝酒啊?”
债主故作惊讶地说:“我什么时候请你喝酒了?”
克拉底鲁说:“不是昨天你亲口对我说的吗?”
债主学着克拉底鲁那天的口气说:“万物皆变嘛,昨天请你喝酒的那个我,已不是今天的这个我了。所以我没有请你喝酒!”
克拉底鲁与债主吵了起来,债主拿起棍子就打克拉底鲁。克拉底鲁喊道:“好,你还要打人,等着瞧吧,我明天就到法庭去告你!”
债主笑着说:“万物皆变嘛,等你明天到法庭告我的时候,我已经不是打你时的我,你也已经不是被打时的你了!”
否认事物相对稳定性是诡辩论者常用的诡辩手法之一,以“万物皆变”为借口,偷换概念的诡辩手法在辩论中经常能发挥重要作用,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在谈判之前引发对方的兴致
任何一种谈判都要首先取得对方的信任,否则将一事无成。无论你以多么正确的理论去攻击对方,只要人家对你表示怀疑,你的语言就会顿时变得苍白无力。
几乎所有的谈判都不会路线清晰地直奔结论而去。如果都像做数学题那样正解只有一个的话,就用不着再提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了。现实中的谈判错综复杂,决定的因素还是谈判当事人之间的信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