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注共性与个性的绩效
钢琴教学的绩效,就是教学期望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钢琴教学的绩效它包括个人绩效和钢琴学习集体的绩效。个人绩效的实现可以保证集体实现绩,但并不一定保证集体的所有绩效。如何看待钢琴教学绩效,对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发展尤为重要。在绩效中,“绩”绩就是业绩,体现着钢琴教学的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的职责要求。“效”就是效率、效果、态度、品行、行为、方法、方式。它是一种行为,包括纪律和品行两方面,会体现钢琴教学管理的质量水准。关注这样的绩效才可能全面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使共性和个性教学发展更为顺畅,互动更为紧密,作用更加明显,优势更加突出。共性和个性的教学绩效主要表现在共同运用优化管理和职责落实,进而圆满地实现钢琴教学的目标。二者共同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钢琴教学取得的艺术成就、创造的精神成果和其它效益。共性的绩效带有整体性,如学生钢琴技能的共同提高、教师施教的效果显著、整体性目标管理和教学管理充分到位等。个性绩效则更多带有共性绩效基础上的个性化绩效,更突出绩效的某些局部优势和绩效的独特表达,代表性更强,可以高度集中干预或影响共性的绩效。
3.共性与个性的取向原则
钢琴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取向体现了教学双向发展又合二为一的整体循环规律,价值的取向原则表现多样,主要表现在:一是共同具有教学共性与个性的清晰目标。目标既有共性的普遍性,又有个性的特殊性,尽管二者分分合合,但目标取向始终一致,即整体性提高钢琴教学的实际水平;二是共同取向于量化的管理,具有清晰的判断或考核的标准,有非常客观的表述方式;三是共同要求钢琴教学具有良好的职业化素质、道德、水准和能力;四是共同坚持取向可控和可实现的原则,突出其艺术性、可选性和可信性并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之中;五是共同具有明确的审美原则、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在大音乐的背景下,特别注意凸显钢琴教学的美学价值和自我的共性与个性美;六是共同取向于绩效考核,即教学的业绩考核和教学的行为考核;七是共同注重钢琴教学的五个环节,即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进行运作过程、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教学成长、注重绩效获取与绩效资源分配环节;八是共同强调和坚持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即教师施教态度、施教能力、学识水平、知识构架、情商与智商等的发展,学生受教条件、个人特征、个性表现、潜能质量等的体现,二者共同高度的融合,紧密互动;九是共同关注钢琴教学资源置配,包括目标、计划、资源需求、过程控制,以及教学环境、人本氛围、组织实施、行为监控、激励鼓舞及信息反馈。二、坚持深化共性与个性教学的实践钢琴的共性与共性化教学由来已久,对此的课题研究亦不少。在理论上的探索已有了更多拓展,而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不少欠缺的地方。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拓展、教材共性与共性化的运用、教学手段共性与共性的创新等,都还没有更新的突破。
(一)创新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当前,创新钢琴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主要体现在拓展钢琴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等四个方面。
1.拓展形式与内容的必要性
钢琴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至今没有更丰富的创新性理论成就,缺乏独具特色的教学实践模式或方法。钢琴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拓展不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现代社会对钢琴教学的新要求、当前教学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师存在的教学、经验、素质,方法等的差距、教学流派的不同教学特色,等等,对钢琴教学的影响依然明显。特别是钢琴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的深厚影响,它所沿袭下来的一些教学方法,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种钢琴教学的独特性传承,致使类似单思维与单模式的“一对一”教学形式和内容还在大量应用,对钢琴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的局限仍然比较明显。
2.教学形式的进一步创新
钢琴教学的教学特质、固有的属性和形态,决定或影响着钢琴教学形式的创新。这种教学的形式创新受到钢琴自身条件和教改的影响,创新的难度历来很大,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钢琴独奏性很强,对学生的个体要求比较高。形式创新应该巩固与创新同步进行。小课,即“一对一”可以变为“一对二”、“一对三”等教学形式,可以在小范围进行教学比对;大课,即某一个班级或几个小组的集体性教学要突出教师示范形式和围绕教材进行的综合性指导,增加学生理解的“质感”;演奏会,可以利用钢琴演奏方面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以固定的场所开办个人或集体的演奏活动机会,增加学生自我演奏的形式,扩大演奏的双向互动和一定范围的交流;讲座,是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习者讲授与钢琴学科有关的内容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或由主讲人向学习者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能力、心态的一种公开半公开的学习形式。那么,可以利用讲座形式增加声像配套,增加反馈环节或形式,将“一人讲多人听”,转换为“一人引多人议”;公开课,可以利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增加教师不同教案的比较和学生的教学欣赏等内容,突出互动性和实效性;名曲欣赏结合教材进行选题,但可适当增加不同学派或不同表现形式的其他名曲欣赏,增加学生的艺术感等;对于比较随便、不拘形式讨论的座谈会,可以结合对某一问题交换意见,进行辩论或进行专题议论,再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的讨论会,将两种形式相互渗透,增加形式空间,利于展开和扩大座谈与讨论的内容,进而增长学生见解。至于教学考核、主修课和必修课设置、按教学大纲进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等,形式创新的空间很大,方式很多,要改变一些传统的考核和设置方法,突出人本精神,创新的力点要多放在潜能开发、潜质学习、教学的预测思考和绩效之上。
3.教学的内容的进一步创新
钢琴教学内容创新空间大,方式多,相对于形式创新,它运作更为容易,但可选性、可行性和针对性要求很高。针对钢琴教学实际状况,教学内容创新主要在五个方面:第一,为提高学生自钢琴艺术的自我修养和艺术底蕴,要突破钢琴课程的一些限制,增加教学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加大钢琴艺术发展史、钢琴发展的各种背景介绍、钢琴家与作曲家的作品和风格提示、著名钢琴作品赏析和钢琴演奏家的声像资料回顾、美学原理概论等教学内容,开设钢琴综合艺术欣赏课程,对现有的钢琴教学进行创新性补充;第二,创新现有教学模式,实现多样性链接的“背景教学模式”,将相关的教学内容与相对应的音乐发展历史、相关作品与相关人物、流派等与教学内容形成照应。如谈到J.S.巴赫作品,就离不开对巴洛克时期的G.F.亨德尔、F.库普兰、C.P.E.巴赫、J.P.拉莫等个人与代表作品的提示等;第三,为提高合作演奏或练习质量注意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培养他们的多向性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教学过程或课余练习时段,增加四手联弹、双钢或多钢琴配合、钢琴协奏曲、钢琴与管弦乐等的合作演练,并以开小型演奏会、外出表演等形式进行交流;第四,切实提高学生钢琴伴奏能力,在增加钢琴伴奏的专门课程基础上,加大声乐伴奏教学力度,包括在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进行更大突破;第五,对教材欠缺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提高,因地制宜地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利用开设辅助性课程或讲座内容,对钢琴音乐取得的辉煌成果、钢琴音乐与美学的关系、健康心理与钢琴学习互动、钢琴学习的个性培养等,进行的相应介绍与学习,同时,要拓展视野,适当引入非教材的教学内容,扩大对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相关作品的认知,以知识性手册等形式进行一些系列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