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89500000039

第39章 参考文献

参考著作:

【1】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M].李静冰,姚新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彭万林.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夏利民.民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8】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9】恩格斯.反杜林论[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11】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之克服[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2】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3】佟柔.民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14】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5】徐国栋.两种民法典起草思路:新人文主义对物文主义[M]/徐国栋.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6】李贵连.沈家本年谱长编[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7】******.******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8】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申政武,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9】徐国栋.市民法典与权力控制[M]/徐国栋.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0】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1】米涅.法国革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22】瑞安.民法导论[M].楚建,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1。

【23】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等,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4】谷口知平.现代外国法典丛书(14)——佛兰西民法[1]人事法[M].东京:有斐阁,昭和31年。

【25】大木雅夫.比较法[M].范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6】阿·不瓦斯泰尔.民法哲学研究[M]/徐国栋.罗马法与现代民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27】余能斌.民法典专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8】李浩培.法国民法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9】斯奇巴尼.意大利民法典·前言[M]/费安玲,丁玫,译.意大利民法典.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0】石川明.德国民法典对日本民法和民法学的影响[M].****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1】科佩尔·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M].范德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2】由嵘.外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3】伊泽孝平.民事法学辞典[M].东京:有斐阁,1960。

【34】北川善太郎.民法总则.东京:有斐阁,1993。

【35】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6】茨威格特,克茨.略论德国民法典及其世界影响[M]/李静冰.民法的体系与发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37】末弘严太郎.法律学辞典[M].东京:岩波书店,昭和12年。

【38】《德国民法典》第824条至853条。

【39】余能斌.民法典专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0】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M]/谢怀栻法学文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41】日本民法典[M].王书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2】崔秉祚.韩国继受德国民法问题研究[M]/载范健,邵建东,戴奎生.中德法律继受与法典编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43】梁慧星.中国对外国民法的继受[M]/孙宪忠.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4】最新日本民法[M].渠涛,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5】中川淳.亲族法逐条解说[M].东京:日本加除出版社,1977。

【46】佐藤笃士.法学基础理论[M].东京:敬文堂,昭和56年。

【47】格林顿,戈登,奥萨魁.比较法律传统[M].******,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48】渠涛.日本民法编及学术继受的历史[M].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9】肖贤富.现代日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50】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1】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52】熊先觉.废除《六法全书》的缘由及影响[J].********,2007。

【53】******.******选集:第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5】《董必武传》撰写组.董必武传(1886-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6】格里巴诺夫,科尔涅耶夫.苏联民法[M].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

【57】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基本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8。

【58】坚金,布拉图斯.苏维埃民法:第1册[M].李光谟,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

【59】佟柔.民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60】陶希晋.民法文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61】西南政法学院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讲义》,1980年。

【62】巫昌祯.婚姻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63】陶希晋.论我国民法的指导原则[M]/陶希晋.民法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64】赵尔巽.清史稿·刑法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5】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中国近代法制史资料选编(1)[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

【66】叶孝信.中国民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7】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8】李婉丽.中国典权法律制度研究[M]/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69】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

【70】李达.法理学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71】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M]/私法(第2辑第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2】张生.民国初期民法的近代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3】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74】叶孝信.中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5】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6】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77】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8】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7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0】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81】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2】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8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84】梁慧星.民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5】徐显明,胡秋江.法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86】纪坡民.商品社会的世界性法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8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参考论文:

【1】江平,苏号朋.民法文化初探[J].天津社会科学,1996(2)。

【2】苏号朋.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J].比较法研究,1997(3)。

【3】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3(4)。

【4】徐刚.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1)。

【5】刘云生.中西民法精神文化本质自论[J].现代法学,2002(6)。

【6】吴培玉.民法文化的理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9)。

【7】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3)。

【8】徐涤宇.民法典的形式理性和中国市民法理念的培植[J].法商研究,2002(3)。

【9】李建华,等.论中国民法的现代性问题——民法典立法基调前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1)。

【10】曼弗雷德·沃尔夫.民法的法典化[J].现代法学,2002(3)。

【11】刘广安.传统习惯对清末民事立法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1996(1)。

【12】曹诗权,陈小君,高飞.传统文化的反思与中国民法法典化[J].法学研究,1998(1)。

【13】裴辉.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民法法典化[D/OL].中国私法网,2011-03-16。

【14】叶秋华.西方民法史上的“骄子”——论《法国民法典》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J].法学家,2004(2)。

【15】王云霞.《法国民法典》的时代精神探析[J].法学家,2004(2)。

【16】江平.日本民法典100年的启示[J].环球法律评论,2001(秋号)。

【17】蔡定剑.对新中国摧毁旧法制的历史反思——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五)[J].法学,1997(10)。

【18】田涛,李祝环.清末翻译外国法学书籍评述[J].中外法学,2000(3)。

【19】《东方杂志》第4年(1907年)第7期;第5年(1908年)第2期。

【20】刘德喧.我国民法中“典”之沿革论[J].中华法学杂志(新编),1937,1(8)。

【21】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比较法研究,1996(2)。

【22】郝铁川.中国近代法学留学生与法近代化[J].法学研究,1997(6)。

【23】李秀清.20世纪前期民法新潮流与中华民国民法[J].政法论谈,2002(2)。

【24】刘韶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价值取向的民法学思考[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

【25】何勤华.耶林法哲学理论评述[J].法学,1995(8)。

【26】李陪林.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3(3)。

【27】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二题[J].法学研究,2002(4)。

【28】王利明.人格权若干问题探讨[EB/OL].(2003-02-18)。

【29】徐国栋.民法典革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0(1)。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传统文化中的集体精神观念阻碍了现代个人权利的生张,家国本位的思想观念和儒家文化的盛行扼杀了作为民事主体的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意识。
  • 简明证据法学

    简明证据法学

    证据法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证据法学不仅包括对诉讼证据的研究,还包括对行政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其他法律事务的证据问题的研究。因此,广义的证据法学又被称为法律证据学。狭义的证据法学,则仅指对诉讼法律中有关证据的规定和诉讼活动中对证据运用的研究。由于在不同的诉讼活动中证据的运用是最为广泛和典型的,并且大多证据规则也是在诉讼制度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的,而且有关诉讼证据的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都在处理其他法律事务中对证据的运用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因此,证据法学也经常被称为“诉讼证据法学”。
  • 民法物权

    民法物权

    本书介绍了物权法总论、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民法特别法中的物权制度等内容。书中内容新颖,体现了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既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作教材,也适合法官、律师等司法界人士使用,对于渴望了解物权法的广大群众亦是一本理想的法学读物。
  • 还原犯罪真相——侦查逻辑和方法

    还原犯罪真相——侦查逻辑和方法

    本书不是进行学术讨论,对学术界存在争议的“回溯推理”未作介绍。在作者看来,强调侦查假设没有必要再强调“回溯推理”,回溯推理只是对假设形成路径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在作者看来,侦查假设与侦查回溯的共同存在难免给读者带来疑惑。这是一本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讲述死人会说话的刑事侦察案例奇书。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侦查、侦查逻辑学、侦查的历史、侦查逻辑的现状、侦查逻辑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三章介绍了当代最新的鉴识技术以及依靠鉴识成功破案的典型案例,还向读者介绍了现场搜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学术界对观察有影响的理论;
热门推荐
  • 英雄无双4·沙场英雄

    英雄无双4·沙场英雄

    《英雄无双》是一个以网络游戏为背景的超现实题材的幻想小说系列,也是国内网游小说第一人施鸥继《再生勇士》之后最受欢迎的网游小说。本书是《英雄无双》系列的第四部。因为恶魔小铃铛的原因,星月工作室遭到了一群职业玩家的灭国威胁。职业玩家的实力与无情,给女孩子们上了沉重的一课,关键时刻,还是刘仁力挽狂澜。人类阵营新一轮国王任务开始,这一次场面更加恢宏,更多高手参与其中,而逐渐恢复热血的刘仁,终于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要以一敌万!游戏中精彩的任务一个接一个,但游戏之余,刘仁居然还要面临一项新任务,就是与一位女硕士探讨游戏与人生……
  • 宿莽

    宿莽

    墓前宿莽枯黄,剑里阊阖夕降;春秋代序百草堪折,葬身羽之野。月离于毕,龙尾伏辰;竹闭绲滕,击鼓其镗;战火遍仙疆。稚子蓬头野旷放纸鸢,炊烟袅袅依稀可见仙。当看昔之宿莽!……
  • 血腥故事

    血腥故事

    阳光照耀下的大地,生机勃勃,可在阴暗的角落里,却是未知的人性,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乱喷
  • 元帅逍遥

    元帅逍遥

    她是由妻贬为妾的深宅夫人,也是名扬天下的少侠无霜,更是国将倾灭,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讨伐大元帅,当这一切合而为一时,且看她如何纵横天下!
  • 嫣知妃之乐

    嫣知妃之乐

    在异世十年,混得如鱼得水,凭自己的千年只是大脑,玩的古人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哪知十岁那年头一次栽了跟头。就是在那个冷的让人发抖的三王爷轩傲影身上,自此后,我决定将来一定报仇雪恨,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然女子报仇五年不晚。不知不觉中,轩傲影心中也留有紫嫣的影子,看到此女孩离去时那不甘的眼神,他知道将来他们一定会见面。世事变迁,五年后紫嫣代兄从军,而轩傲影就是此军主帅,不知再次相遇,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 北去南侯只等你

    北去南侯只等你

    宋思雁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萌上一只毒舌男神。都说女追男,隔层纱!事实却证明,隔你妹啊!明明隔了一整个大西洋!直到有一天她说:“学长,不好意思,我不小心把你的课本给撕破了。”“没关系”“学长,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水杯给摔碎了。”“不碍事的”“学长,我错了,我不小心把你的尺子给掰断了。”“学妹,你再这样我就要让你赔了啊。”“那我把我自己赔给你好不好?”原来最好的爱情并不是一见钟情和白头偕老,而是默默的将某人尽收眼底放置心里。想他的时候就亲亲他,再不行就偷偷的亲他,还不行就扑到他总之他必须是宋思雁的就对了。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 TFboys:遥不可及的梦

    TFboys:遥不可及的梦

    八年后的回归让她这个原本既单纯成绩又不好的女孩脱变成普林斯顿大学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可谁又知,八年前她又曾经历过什么?对于她来说,他只不过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既然是梦,何必留恋?
  •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事通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事通

    产褥期,民间俗称坐月子,是新妈妈最重要的时期。本书针对产前分娩准备、科学坐月子、轻松育儿做了详细讲解,细述了孕育新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巧妙应对的方法,并以通俗、简明、轻松的语言,实用的操作步骤图,传播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孕育知识,更有“要知道哦”和“专家点拨”小知识版块帮你拓展知识和加深理解。希望本书能让新爸爸新妈妈少一分担心,多一分安心,少一分忧心,多一分开心,快乐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 一别锦年

    一别锦年

    慕容恪,自四岁起便做着同一个梦,梦中深陷大火,却有一女子救下自己。他自始至终难辨其眉目,只记得她襟上层迭莲华,其色魅惑,似血着泪,再无其他国家破败,她宇文樱被迫嫁他,只因嫁他能保住娘亲和幼弟。洞房花烛夜,那人客气而疏离,她却毫不在意,只记得守住自己的心即可。只是那心却终归守不住了。她敬他为英雄,仰慕他济世之才,他却只对着别的女子展露欢颜,只因女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锦漓。她终归成了自己眼中最愚蠢至极的女子,明明爱而不得,却甘愿动情。次年,慕容部出兵攻宇文部,攻下宇文部都城紫蒙川,宇文部散亡。慕容恪你认定她就是救你的那条锦鲤?前世今生,两世强求缘分而不得,若有来生愿你我相知于心,不负斯土。
  • 九界邪龙诀

    九界邪龙诀

    偶有一书,名曰:九界邪龙诀凡练成者,必踏青天,唤幽龙,擒猛兽……无所不能。少年巧遇其书,苦修数年,终成正果。逆苍穹,玩世界,踏九州……我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