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4000000004

第4章 人老了就像一盏油灯(1)

2011年12月16日

各种并发症接踵而至

下午,母亲突然提出来想去医院复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就随它去了。”她决绝地说,我的心随之颤了一下。

半年多来,母亲总在说:“真后悔当初没有接受手术治疗,开了胸,好的不好的一目了然,切干净了,也就不用受这么多苦。”

坐在北京医院的医生办公室里,面对那个力主手术、苦口婆心的医生,母亲犹豫过、挣扎过,而之前的医院已经完全放弃对她的治疗。我是反对手术的,我听到过太多手术后加速癌细胞扩散的病例,像所有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病人家属一样,我们朴素地希望重病的亲人能活得更长一些,但我们更希望他们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肉体少一些痛苦。

坐在医院对面的一家小饭馆里,母亲机械地往嘴里塞着北京打卤面。北方的日常饮食对于南方人来说,不仅食材单调到不可想象的地步,烹饪也显得粗糙,但此刻,母亲的脑袋里塞满了各种治疗方案、手术方案,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感受嘴里的滋味。

那次,母亲是自己走进医院的。住院的前一天,她还在游泳、跳国标、逛街购物,虽然后背那个痛点已经存在有些日子了,而且频繁的感冒还不时地伴随肺部感染。明显的消瘦和容易疲劳这些症状也应该引起重视,可她用睡眠不好就轻描淡写地解释了。任何接诊过她的医生最初都不相信她是病人,而且已经是肺癌晚期。那位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的中年医生几乎说服了母亲,他语速很快,果断、笃定,走路生风,永远穿衫衣打领带,头发一丝不乱,穿件一尘不染的白大褂。这使母亲在与他第一次见面后就对他充满了信任,母亲说,这才是外科医生的样子。他们之间是医生和病患的关系,但又有同行间的惺惺相惜。在他们眼里,肿瘤就是一个多余的包块,刀起刀落间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母亲最终还是放弃了手术方案,她后来解释说:“我担心如果下不了手术台,对你们的打击太大、太突然。”另一个替代方案是接受伽玛刀放射治疗,外加药物化疗。“这相当于一次不开胸的胸腔手术。”伽玛刀主任这么说,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母亲原本还算不错的体质——所有的治疗都不可避免地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附带地杀死了一些健康细胞。而相比之下,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却远快于健康细胞,于是,各种并发症接踵而至。

伽玛刀治疗后的复查结果十分理想:左侧肿瘤病灶已经萎缩。“回家好好调养,三年是一个坎。”临出院时,那位主任说。“三年以后呢?”我仍有些不甘心地追问。“三年以后就不用担心了,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他列举了几个经过他的治疗痊愈的病例,显然他对母亲的术后康复充满信心。母亲却并不满足,或者说,她希望更快地看到更好的结果。于是,她选择继续化疗,并且先后进行了两次,因为一次术后会诊中其他专家提出,化疗是巩固和强化放射治疗成果的唯一手段,没有更多选择。也许,这种密集的、叠加式的治疗方案深得母亲的心,她希望更彻底也更快速地把癌细胞从她身体里清除掉。我反对这种近乎粗暴的治疗方案,但每次参加专家会诊和讨论,都没有人听我的意见。我发现所有的医生都是完全相同的态度和判断,他们甚至是一伙的,连同现在身份是患者的母亲。终于,母亲开始不断抱怨治疗方案的错误,而我还是不能发表意见。她不仅是母亲,还是医生,对于一个濒临绝境的人,你还忍心去跟她讨论如何正确选择求生方式吗?

我心里想,母亲已经虚弱得连走出卧室都很困难,加之三四摄氏度的气温,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合适再折腾去医院做检查。任何检查都要消耗体力,而且不可避免地接受大量射线,她的身体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承受任何损害。更何况,任何检查结果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这一点她一定比我更清楚,因为痛疼每天都在她的身体里蔓延,而且不断深入。

我试图通过甄叔叔来传达我的意见,这些日子,他扮演着我和母亲之间的信使——即便我与母亲每天朝夕相守。晚饭时,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但甄叔叔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或许,他更愿意达成母亲的愿望。

整个晚上,母亲都只能平卧,身体的情形大不如前。现在,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疼痛点、新的不适,而且原来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和控制,反倒更加严重。尽管母亲还在坚持做病程记录——她充当着自己的主治医生,就像她从不轻易放弃一个病人,所以她坚持复检,为了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就这一点来说,我真的对她充满敬意:作为一个医生,母亲表现出对生命极大的尊重;作为一个普通人,她表现出最大的忍耐和坚持。我无法想象,如果是我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有一点我很清楚,当我们只是旁观者的时候,任何假设都不成立。

我能做的就只剩下陪着她,一起面对。一个健康人是不可能与一个病人“同病相怜”的,哪怕我们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

2011年12月18日

人老了就像一盏油灯

今天,母亲的状况很差,除了早起洗漱,她几乎没下过床。她说,她已经确定了,疼痛是从里面开始的。这就意味着,现在折磨她的是癌性疼痛,而非她一直不太确定的带状疱疹导致的神经性疼痛。她加大了吗啡的剂量,把二十毫克改成三十毫克。

她一直在看电视剧,除了必要的沟通不愿多说一个字。我想把昨晚林木的电话内容转告给她,林木说美国临床投入了一种新研发的治疗癌症的药物,他说:“这个消息也许能让咱妈看到希望。”但我早起看到母亲时,还是决定不对她说,她比我们都清楚现在的状况,癌细胞已经开始在左肺四周扩散,包括肋骨、乳腺、淋巴细胞。除了止痛药,她还在坚持每三天注射一次胸腺肽,服用孢子粉、冬虫夏草、石斛,这些药物都有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希望因此能让身体减少并发其他疾病的可能。

这些天总会想起外婆晚年时常说的一句话:“人老了就像一盏油灯,风一吹就灭了。”

2011年12月19日

你不能不重视我

哈维尔死了。金正日也死了。

林木的一个远房亲戚,一个刚刚二十四岁的小姑娘突发脑溢血,死了。

不断有死讯传来,远的、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生生死死、来来往往。

母亲想喝粥,可我做的总是达不到她的标准;母亲想吃烤乳猪肉,买回来,也不是她想念的那个味;她还想要……总之,她最近想吃东西了,可又总是附加一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要求。比如,放一点点盐,我掌握不了“一点点”这个度,结果总是多了;再比如,粥要再稠一点,结果不够稠,加了米,成了牛头饭,再加水又太稀。不管怎样,至少她对生活还有要求,还有活下去的信心,为了这些要求,我们满心欢喜地执行她的所有指令。七点起床,洗漱,换衣服(每天都是不同的款式、颜色、面料,虽然她只是在病床上偶尔见些熟人),每天的早餐也有不同的要求。

母亲继续叨念复查的事,她甚至还想再次接受放疗。她听说,省内某医院的肿瘤科在采用放疗减轻癌症晚期疼痛方面效果显著,这让她有了新的希望。我找人联系医院,以她现在的状况,没有医院愿意收治,再说,医院的肿瘤科人满为患。

找了所有能找的人,联系医院的事还是没有确切消息,都让我们再等等。我每天都在绝望里挣扎,每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这个房子只有我和她两个人,以及因疼痛而扭曲的脸、衰老颓败的皱纹、皮包骨的身体、没有尽头的绝望。我们已经不知道该跟对方说什么,除了吃饭、喝水、服药、洗漱、疼痛的对话,我们没有新鲜的事可以跟对方分享。

早上实在不想起床,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被窝里的温暖足以摧毁我薄弱的意志。况且,我晚上总是睡不踏实,担心睡过七点钟,所以半夜就经常醒,半小时看一次时间,再看时间已经七点半了。果然,母亲在自己穿衣服。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她坐在那儿自己穿衣服的那一刻,我突然胃疼,胃里闷闷的像是有消化不了的东西堆在那儿,一整天都不舒服。中午吃过饭看母亲睡下,想要坐下来处理一些工作,可一打开电脑人就困了。刚进屋躺下来,听见厨房里有声音,急忙起身跑到厨房,见母亲在给自己做粥。“小曲今天的粥没做好,我没吃几口,这会儿饿了。”我垂手站在她身后,不知道该做什么。其实,午饭时她不比平时吃得少,这会儿不是真饿了,她只是想用这个方法告诉我:“我是病人,你不能不重视我。”我被困倦控制住,说不出话也动不了。

母亲吃了碗自己做的粥,很满足的样子,重又回卧室睡了。

2011年12月20日

我一直在等她说需要我

甄叔叔今天来了。他问起联系医院的事,我希望他做做母亲的工作,检查倒在其次,先注射些人体白蛋白之类的营养药物才是当务之急,每天只吃蛋羹、粥、米线,营养肯定跟不上,眼见着人越来越虚弱。我每天都在担心她突发什么状况。

甄叔叔走了,家里又只剩下我们俩。“只要没有并发症,不会有事的。你不要害怕,我是医生,我清楚现在还没到最后的时刻。”母亲平静地说,她看着我,但我不敢看她,像是做了件错事被发现时的尴尬。“走时的衣服我已经准备好了,放在那个盒子里,不用买新的。”她努了努嘴示意我,那只放在床头柜旁边的塑料盒子一直没动过地方,以前母亲用它来放些不再穿的旧衣服。“到时候,给我穿好衣服,戴上那条淡咖啡色的小丝巾,还有假发,要漂漂亮亮的。”说完,她不再看我,盯着电视里的唱歌比赛,好像很快就忘了刚才说的话,也忘记了我。

我习惯家里什么事都由母亲决定,大到买房子,小到喝什么样的水,她甚至对我们在北京的生活也要参与意见。为此,我们在买了房子,并且完成装修后才把她接到北京,只特意留了一间房间让她按自己的意思布置。从墙纸的颜色、窗帘的款式,到家具的风格,好让她觉得她依然拥有北京这个家的控制权,尽管只是部分的。我总想,现在由着她的性子折腾,由着她发号施令,她终归有老了、折腾不动了的时候,终归会有需要依赖我的时候,我一直在等她说需要我的那一天。显然,母亲不想给我这样的机会,她连这最后的机会都不留给我。

十四岁那年,父亲被推进火化炉的那一瞬,那个黑洞洞的狭长的隧道似的匣子轰然亮起了火光,那一刻,我被身边的一位阿姨猛地揽到了怀里,世界顿时只有黑暗,耳边是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现在我终于长到应该把她揽进怀里的年龄,可她不需要我,没有人需要我,也许是我没能在母亲面前掩藏好面对死亡时的惊惧与慌张。

2011年12月21日

内心掠过一丝慌乱

显然,昨晚睡得不错,高质量的睡眠能让母亲暂时忘记疼痛,她的表情少有地平和。

母亲在餐桌上跟我们一起吃了午饭,这是我回家后的第一次。席间,我接了个电话,从前的一位同事正式升迁,他一直雄心勃勃地想要做一番事业,如今终于等来了这个大展身手的时机。他在电话里说,希望我能加盟他的团队,之前,我们曾经无数次一起谋划过某个前景,只等着他获得掌握全局的机会。这个消息多少有点让我分心,在北京努力了十年,也许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能让我厚积薄发,也算是对这些年努力的回报。

母亲显然听到了电话内容,她也一定知道我对自己的现状并不甘心。她一反常态,没有追问是谁来的电话,只是继续咸一句淡一句地跟小曲聊着家常。这倒让我内心掠过一丝慌乱——这十年,我和母亲心里都很清楚,我回到她身边只是时间问题,为此母女关系屡屡陷入僵局。母亲用购置的大房子来利诱我,我用消极抵抗来回应,她因此迁怒于林木,因为是这个男人让我有了“到北京生活”的可能性,他也是唯一一个真正让我脱离开母亲视线的男人。实际上,母亲并不是真的不知道,遗传了她性格中“自作主张”的我,是不可能被一个男人左右的。

同类推荐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 立

    著名作家池莉历时5年最新长篇叙事散文,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一部饱含母女深情的大爱之作,继《目送》后,又一部跨两代人共读的成长之书。池莉的笔端细腻又犀利,激情又理性,真实客观又富于意蕴,从小生命的孕育开始,到与孩子共度所有岁月,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池莉不仅以母亲写女儿,还写女儿怎样成就母亲。她们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即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也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通过池莉的娓娓讲述,我们看到:爱本身就是教育。人生根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 抗战救护队

    抗战救护队

    一部恢宏的抗战救护史册,一卷现代的水浒聚义传,一座壮丽的医护英雄群像,一曲大爱的人道主义颂歌。《抗战救护队》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著名作家杨义堂的一部反映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历史、塑造红十字民族英雄的30万字的长篇传记文学《抗战救护队》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抗战救护队》该书记述了一段被岁月掩藏的真实历史。抗战军兴,北平协和医学院执行院长、著名生理学家林可胜把妻儿转移到新加坡,回国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并组建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美国医药助华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在资金、药品和器材等方面给予他们大力支持。
  • 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本书所选唐诗都是思想深刻、词句优美、境界高旷、流传广远的经典之作。每首诗除了有详尽的注释之外,还附有赏析,提示了鉴赏唐诗的角度和层次,引导读者发挥自己活跃的神思,畅游于唐诗这片浩瀚的海洋。
  •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几年的漂来漂去,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不被听到的呐喊和絮絮叨叨的彷徨,也描绘了很多个年轻人没有勇气也无法到达的远方。城市这么大,世界这么大,可就算我们的生活再小,也要努力去捍卫。即使曾脆弱、无助、绝望、动摇,我们也不该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总是该保留点傻气活起来才有滋味,做梦都没法撒开欢儿大笑,哪还敢在沙滩裸跑?年轻一回,总得尽点兴。
热门推荐
  • 农家商女:回到古代追男神

    农家商女:回到古代追男神

    穿越前,程双是草根女,男神是富二代,穿越后,程双是乡下妞,男神还是富二代。追男神的路遥遥无期,眼前的麻烦却接踵而至。借米下锅借钱看病的日子简直不能更凄惨,她只能挽起袖子,先为了能吃饱穿暖而努力奋斗吧!****************大家喜欢的话希望能登录收藏,求包养求票~收藏每过百加更,打赏每积累3000加更~么么哒
  • 随身空间之异世逍遥

    随身空间之异世逍遥

    她是一个二十一世纪懒女人,一朝穿越,成了古代小可怜,不过上天还是眷顾她的,带水果带药带别墅穿越?这月舞大陆舍我其谁?美男?虽然是非卖品,一样照带不误,一个两三个……啥,你们也要跟着我穿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如夏花之系统

    生如夏花之系统

    都市白领夏久一不小心挂了,死后却被告知自己要完成任务才能获得新生命(记住,是新生命!)于是,她为了重新活过来,跟着系统大(dou)神(bi),如果。开启了一段,嗯。。路程。。文笔有点渣,不过应该可以看看。可以养肥了在宰哦~
  • 欢喜冤家:妖孽老公追上门

    欢喜冤家:妖孽老公追上门

    真正的爱情是无关年龄,无关长相,甚至无关种族的。她处事火爆,嫉恶如仇,深爱自己的职业。枪林弹雨中穿梭,同僚的背叛,未婚夫的算计,让她过早的学会伪装一切。直到遇上了他,一个迄今为止她能看的上眼的男人。青连是在历史长河中行走了万年的男子,妖孽的性子,如火的眸子,无不挑动她的神经。“你爱我么?”“爱”“如果我是一只妖呢?”“那我就是老妖婆呗!”
  • 快穿之男神等等

    快穿之男神等等

    女主是一个扮猪吃虎的人,在家里莫名其妙的就被什么“拯救系统”给契约了.于是她开启了一系列的追男神计划.“那个什么,你出来”某女拿着拖鞋.“宿主,叫我干什么啊?”某系统捂头.“你说说,这个界面,你的信息为什么会出错?”某系统看准时机跑,只留下一句话让某女风中凌乱“因为,boss吃醋了.......”ps:简介写不好啊,亲爱的书友们记得进来看看!!!
  • 腐女和男神同居的日子

    腐女和男神同居的日子

    自从温芷晴大一那年无意间看了一部名为(世界第一初恋)的动漫后,那颗腐女之心就再也抑制不住了。苏译寒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变弯的潜质,他会好好的跟那个小女人证明证明。。。
  • 桀骜总裁的命中注定

    桀骜总裁的命中注定

    就和所有在世界上发生的故事一样,有灰姑娘和王子,但是灰姑娘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变成了公主所以这世界上是有童话的那我们且来看看这位都市灰姑娘会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奋斗史让她的语言天赋告诉我们爱情其实是需要用智慧捍卫的小三我不怕,我怕的是小三没文化!如果你可以和我一样会二十八国语言的话,我就改行做小三!
  • 长伶灯

    长伶灯

    十多年前,名动天下的万彦国王子万彦玉木带兵横扫八荒六合,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却在带兵歼灭俚族时,全军覆没,整个俚族亦灭亡绝迹所有参加战斗的双方将领和士兵皆一夜之间消失匿迹。王子消失,万彦国奸佞贼臣当道,国祚衰微,泱泱万彦倾覆于朝夕之间。故事却要从这里开始说起不知是否机缘巧合,自万彦玉木消失之后,民间便开始流传关于一盏名唤长伶灯的雕花灯笼的传言。传言里,长伶灯有着不可估量的神力,能续魂救死,亦能倒流时光,后来则有人说,得长伶灯者,得天下。
  • 小小新娘哪里逃

    小小新娘哪里逃

    “放开我。”娇怒的脸上带着决绝,她努力挣脱身体上的压制,他们是世家之交,青梅竹马两心相许,但是在一夕之间她家破人亡,只因为是他的谋划,带着愤怒,她开始进行报复,“讨好我就是为了报复我吗?”他狠厉的禁锢住曾经的恋人,“那我让你看看惹怒我的后果。”
  • 偷龙

    偷龙

    华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宣扬皇权天授,皇帝是真龙天子……成语中又有一句“偷龙转凤”。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