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52200000001

第1章 谜一样的《水浒传》作者(1)

有一句老话,叫做“知人论世”,谈《水浒传》,首先要谈的自然应该是它的作者——它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候人?他是怎样一个人?因为了解了作者,更有助于了解他的作品——作品的思想、作品的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蕴、时代风云。可惜的是,在中国古代许多的通俗小说书上,或者因为通俗小说本身地位低下,作者耻于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真名实姓;或者为了躲避文网的罗织,作者不敢在书上写上自己真实的名讳字号;或者署上了自己的真名实姓,却因为通俗小说不登大雅之堂、作通俗小说的人又没有社会地位,因此名不见于籍载,于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古代通俗小说作家,都笼罩在一团浓浓的云雾之中,像谜一样难见底里。《水浒传》的作者也是如此。

(一)《水浒传》作品上的作者题署

跟那些不署名号的作品相比,研究《水浒传》作者的人算是比较幸运,因为他还有迹可寻——一些历史文献中还留有作者名字的记录,今存的《水浒传》上,也都署有作者的姓名。

明代嘉靖年间,著名的藏书家、学者高儒,在他的《百川书志》中便记载着所藏的一部一百卷本的《忠义水浒传》,说那部书上署的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百川书志》编成于嘉靖十九年。今存的《水浒传》本子,也多署上了施耐庵、罗贯中的名字,只不过,有的是两个名字都署,比如万历三十八年在杭州刊刻的容与堂本,上面就明标着“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有的却只署一人,比如,金圣叹的批评本,就只署“东都施耐庵撰”;而双峰堂本则署“中原贯中罗道本明卿父编集”、“后学仰止余宗云登父评校”、“书林文台象斗子高父补梓”,这里的“贯中罗本道名卿父”当即罗贯中,只是不知余仰止、余象斗为什么要这样故作“狡狯”?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有一种藜光堂本的《新刻全像忠义水浒传》(一百十五回),居然题着“清源姚宗镇国藩父编”。

(二)《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

《水浒传》作品上的题署是那么不统一,《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呢?历史上的文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不一致。

按照《百川书志》的著录,这《水浒传》的作者应该是施耐庵、罗贯中两人,高儒之后,郎瑛的《七修类稿》卷二十三说:“《三国》、《宋江》(即《水浒》,下不另注)

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不谈《三国》,郎瑛看到的《宋江》的题署似乎与《百川书志》著录的《水浒传》的题署是相同的,或者他就是在解释《百川书志》中关于《水浒传》的这则著录。他说的是:我想《宋江》原先一定有个底本,所以题罗贯中“编”,而《宋江》“旧本”的作者则是施耐庵。嘉靖二十六年田汝成撰著的《西湖游览志余》却说:《三国》、《水浒》都是罗贯中编撰的。他的意见,与郎瑛的意见大同而小异——虽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名字抹去了,但一个“编”字却暗暗透出“旧必有本”的含义。

到万历十四年,王圻编成《续文献通考》,其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水浒传》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编小说数十种……”所谓罗贯字本中,当是罗贯中之误(《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他的另一部书《稗史汇编》卷一百三又记着:“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今读罗《水浒传》……”他将罗贯中编撰《水浒传》改换成了“著”,又将《水浒传》的著作权完全断给了罗贯中一个人。

又后来,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胡应麟在他的《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中,对于郎瑛、田汝成的观点作了批评。他认为郎瑛、田汝成等将《三国》、《水浒》的著作权都归给罗贯中是个大错误,他的理由是,两书的风格大不相同,所以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指出《水浒传》是“元人武林施某所编”,将著作权断给了施耐庵一人。

尔后,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文人或以为是施耐庵,或以为是罗贯中,或者施、罗并列。直到金圣叹说自己获得了一个古本《水浒传》,上面题的是“东都施耐庵撰”。又竖起恢复作品原貌的旗号,对《水浒》进行批改。金圣叹实在是个“怪杰”,他具有极强的文学赏鉴能力,他的批评给人以清新的甚至是震聋发聩的感受,给《水浒传》这一漂亮的锦上增添了鲜花,于是金批《水浒传》风行天下,施耐庵为其作者,也渐渐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

从高儒以后,人们对《水浒传》作者的认识,实际都没有确凿明白的史料依据,都只是他们的一己看法。见仁见智,自然各有异同。

在文人的这些论述中,有两个人的观点需要再说一说:

一是王圻的观点。王圻是最早把著作权断给罗贯中一个人的学者。不过,他的这些记载,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糅合了几种文献记载,又加上一些民间传说的结果:其中关于罗贯中著《水浒传》的记载,似是由上述田汝成的记载生发而成;说罗贯中编了数十种小说,源于贾仲明的《录鬼簿》又加以夸大;说罗贯中与“国初葛可九”(葛可九非明初人,我曾经撰文论证)都是有志图王的人则更是纯粹的传说。

二是胡应麟的意见。他的意见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不正确的一面。《百川书志》记载的早期《水浒传》本子上署的是施、罗二人,而《百川书志》又是一种著录藏书作品的目录书,按照目录书的体例,这类著作只能实录。罗贯中明显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不过他的参与只是“编次”,《水浒》风格不同于《三国》正可从这“编次”二字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否定罗贯中参与过《水浒传》的制作,是没有根据的。但胡应麟(包括后来的一些《水浒传》的题署)将著作权归予施耐庵一人又并没有错。高儒著录的《忠义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中原罗贯中编次”,所谓“的本”,有“底本”或“确本”的意思,“编次”则是编辑加工的意思,将著作权归予施耐庵已经说得过去。从元末明初《三国演义》成书,到嘉靖十九年高儒著录《水浒传》,一百多年间,罗贯中可谓声名鹊起:他有传奇《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数种,不仅贾仲明编的《录鬼簿》中有关于他的评论:“乐府隐语,极为清新”,文誉颇高;王圻的《稗史汇编》更说他“有志图王”,在民间还有点传奇色彩。施耐庵却是名不见经传。在书籍传播的历史上,常有书商甚或作者本人,借名人来推重所刻的作品或自己著作的现象。《水浒传》中“罗贯中编次”数字,很有可能是书商借名人作号召的惯技。而绝不可能出现《水浒传》原书为罗贯中所著,而书商再署上“施耐庵的本”的情况。单题施耐庵可能更接近实际。

至于单题罗贯中,虽然不够准确,应当说也还靠谱,书里有所谓“罗贯中编次”(修纂、编辑)嘛。那题“清源姚宗镇国藩父编”的就难免冒名剽窃之嫌,真正是无耻之尤了,我们可以不去理会。

(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什么地方人什么时候人

关于《水浒传》作者的里居或籍贯,《水浒传》中的题署多有反映,几乎一致认为施耐庵是钱塘人(武林人),而题署中有“罗贯中”字号的,则一说是太原人,一说是中原人。太原在今山西,中原却是今日的山东东平,相距千里。关于罗贯中,这本小书不去讨论。

施耐庵是什么时候人,书中的题署没有反映,这很正常,一般情况下,书的作者在署名时都不明标时代(特殊情况,比如有意假托等除外)。后来的文人,根据自己的体认,有说他是宋人,比如,田汝成认为,罗贯中是南宋人,他编撰了《水浒传》一书,他既然只是编撰,那么,被郎瑛称之为“旧必有本”的本的作者,当然亦是南宋人无疑。王圻虽然认同了田汝成《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的说法,为与《录鬼簿》和一些民间传说合起榫来,又认为作者是元末人。说作者是南宋人没有什么历史依据,不过因为书中写的是宋南渡前的一段史事而进行的推测(近人和今人也有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宋人的,不多辩说);王圻说《水浒传》的作者是元人,那是因为贾仲明的《录鬼簿》中记载的罗贯中是元末人,可能活到明初。认为施耐庵是元人的还有李贽的《水浒传序》。这序就明白指出“施、罗二公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借宋事以抒发感情而已。

王圻、李贽的意见很有道理。早期的本子既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或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则施、罗二人有可能是同时或稍后先的人。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这有贾仲明的《录鬼簿》为证,那么施耐庵就也有可能是元末明初人,这是一。二是,《水浒传》中有许多地名是元代、明初的建制,而且有些建制,只在元末明初这段时间才有。比如,《水浒传》称洪太尉奉旨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那“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队,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信州上饶郡为宋置,元称信州路,明洪武九年置九江饶州府,又置广信府。称信州,而且是“信州贵溪县”(贵溪是信州所辖之县),而不称饶州府或广信府,可见是元代的建制。书中第二回写杨春,说他是“蒲州解良县人氏”,与《三国演义》“关某,字云长,乃河东解良人”所记的解良应该是同一个地名,“解良”即“解梁”,亦有称“解”的,这个“蒲州解良县”,是明洪武二年的建制;又《水浒传》称东昌、兖州为东昌府、兖州府,东昌、兖州设府也是在明代的洪武年间,有人推测,这很可能就是《水浒传》的成书年代(详参赵令则《试谈〈水浒〉成书的年代及其作者》,《施耐庵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三是,书中的生活场景、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书中的语言特色,也都有十分明显的元末明初痕迹。

很明显,说《水浒传》的作者是宋人根本就站不住脚,宋人的著作中怎么会出现那么多元及明初的地理建制呢?

会不会如今人所说《水浒传》的作者是明代嘉靖间人呢?

诚然,后代人可能用前代的地名来称呼某地,不能因为《水浒传》用了那么多宋元明初的地理建制,就否定它的作者是明初以后(嘉靖间)人,但明初以后出现的地理建制在《水浒传》(百回繁本)中一个也没有,就足以令人怀疑这观点的正确了。关于这一点,我曾撰文作了详细的辨证(见《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2008年第6期),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四)《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施耐庵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明代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中的“宋江”条说:这施耐庵就是戏剧家施君美。响应徐复祚的有程穆衡(《〈水浒传〉注略》、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也持此说)及近人吴梅(《顾曲麈谈·幽闺》)、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则有孙揩第、王利器、黄霖、周维衍等。说施耐庵就是施君美,这不需要多加辩驳,施君美是宋代人,一部宋人的著作中哪来那么多元代、明初的地名官制呢?

鲁迅不同意这一观点,他怀疑施耐庵“乃演为繁本者之托名”(《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胡适则进一步说施耐庵是汪道昆的托名(《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鲁迅、胡适的观点建国后得到了戴不凡、张国光的响应并有所发展,认为是郭勋雇佣的文人的托名(《小说闻见录》)、“为郭勋门客之托名”(《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水浒〉祖本探考——兼论施耐庵为郭勋门客之托名》)。这些观点既缺乏事实依据,又违背《水浒传》成书和版本的演变历史。比如,鲁迅的观点是建立在《水浒传》简本在前,繁本是根据简本增写润色而成的基础上的,这前提便错了,现存的《水浒传》简本,实际是由删节繁本,并增加征田虎、王庆的情节而成;汪道昆生于嘉靖四年(1525),而成书于嘉靖十九年(1540)的《百川书志》就已经著录了《水浒传》,那一年,汪才十五岁,能著《水浒传》么?至于郭勋作《水浒传》之说,范宁已从版本演变的角度作了详细辩驳,指出郭勋作《水浒传》“就离开事实太远了。”(《施耐庵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袁世硕也从考察郭勋的生平、思想入手,指出所谓郭勋作《水浒传》既无文献可征,征辽部分在地理上错乱百出,“《水浒传》不大可能是出于郭勋的匠心,成于这位侯爷的笔下。”他只是这部书的刊刻者(《郭勋与〈水浒传〉》,《柳泉》1984年第1期)。

施耐庵既不是施君美的托名,也不是郭勋及其门客的托名,更不是汪道昆的化名,那么施耐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952年《文艺报》第21号发表了刘冬、黄清江《施耐庵与水浒传》及丁正华、苏从麟《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的文章,同时公布了在江苏大丰、兴化一带发现的《施耐庵墓志》、《施氏族谱》等一系列有关施耐庵的文史资料,1962年、1981年前后在上述两地,又分别发现了一些与施耐庵有关的文物,如“施让地照”、《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施氏长门谱》等,至此,这个施耐庵的大体轮廓,方才有了一些眉目。

同类推荐
  •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皆有错(名家经典)》所辑文章,既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也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既有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类文明、东西方科学的对照,也有对科学未来发展状况的争辩与沉思。读之,可以开拓科学视野,可以深味科学思想与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块好奇、怀疑、智慧的疆域吧!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卢梭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卢梭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温润一生

    温润一生

    这是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励志向上的智慧美文集,厚厚的、沉甸甸的,像秋后的庄稼,读着,不忍放下。在今天,有一些人还能独守本心,固守心中那份执著,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本书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 甜蜜哈密

    甜蜜哈密

    为了传承哈密绿洲的甜蜜传统,弘扬哈密盆地的甜蜜之风,歌颂哈密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甜蜜新生活,繁荣东天山文化,我们特编辑出版《甜蜜哈密》一书。文稿共收录各类书籍、报刊公开发表的有关甜蜜哈密的散文、特写五十三篇,歌颂哈密甜蜜生活的诗歌辞赋二十六首。选文和诗歌除几首古诗外,绝大部分皆为当代作者的作品,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作者的作品。愿此本集子为哈密的甜蜜事业、甜蜜生活增光添彩!
热门推荐
  • 现代管理实验教程

    现代管理实验教程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双神之巅

    双神之巅

    真命之子,一个特殊的存在。未来,真命之子与神女将站在大陆之巅……
  • 一个狗男人

    一个狗男人

    这是一个颠倒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与狗熊并立的年代!!!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站到了最后...在这个早已腐朽的世界.谁能打破了腐朽...在这段纵情声色的岁月,一响贪欢总归梦...直到那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农民青年开始踏上征程.自此岁月完结......
  •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不再错过你

    不再错过你

    江薇儿的家庭是普通的经商家庭,之所以是会到这个贵族学校,全部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来的。本来江薇儿是和天翼高中是没有任何的缘分的,但是命运偏偏就是有那么多的不可以想象的机缘巧合。一向只是针对着本市贵族子弟招生的天翼高中竟然是会将中考成绩全市第一的人招收进来!
  • 嫡女翻天:毒医凰后惑君心

    嫡女翻天:毒医凰后惑君心

    现代女化身古代女,波澜不惊的凤眸再次睁开,潋滟的风华,一袭红衣,傲绝天下,谁与争锋。一支玉笛,一曲音杀,她强势回归,只因当初的一纸承诺。他是一渊之皇,噬血残忍,狠厉无情,却在见她的第一眼,卸下一身狂傲,化身成为绕指柔。世人都说白诗羽冷心无情腹黑狡诈,他却说:“她只是没有遇见我”。当强者碰撞上强者,是否会掀起别样的风云,亦或者是携手共看浮生轻若云。
  • 命运的碎片

    命运的碎片

    我不再写“华丽”的内容简介,我发现简单且直观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对我的小说写出如下简介:关键词:无限流、智战、团战特点:有伏笔,有推理,有笑点,有悲伤,有深情,有痛苦主角:给予小说主角特殊的性格,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成长,不是小说中司空见惯的那些性格的主角。主要配角: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不再是主角一人称霸小说,个别角色说不定会出现与主角争夺“人气最高的角色”的竞争,出现“郑楚争雄”般的情形。(其实小说的封面就暗藏着许多内容,如果读者们能看出来的话)
  • 三小只爱上林家三千金

    三小只爱上林家三千金

    里面的不是三小只被林家三千金追,而是三小只追林家三千金,三千金性格大大不同,女一号:佳怡性格:傲慢女二号:雪恋性格:调皮女三号:若曦性格:安静,听话男一号:王俊凯性格:温柔、帅帅哒男二号:王源性格:开朗男三号:易烊千玺性格:冷酷
  • 无限之生存本能

    无限之生存本能

    如果有一天,你要真真正正地面对死亡的威胁,美好安逸的生活一去不还;如果有一天,你每时每刻都要为活下去而可悲地挣扎,在无尽的痛苦与恐怖中轮回;你会觉得,你所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是生命最伟大的恩赐。…………你是否曾被命运左右,被桎梏于逃避与胆怯的囚笼?做一辈子懦夫?或者点燃心底最后一丝永不磨灭的勇气,单纯的只为了活着。欢迎打开地狱之门……现在,做出你的选择吧。————生存,或者死亡。
  • 安于世界某一角落

    安于世界某一角落

    被生活现实打压住的安然,安静的带着时间留给她的生命延续,生活在自己的角落,亲情总有命运的安排,朋友本性不同命运跌宕起伏,爱情短暂美好不由己,一群人一个故事,每个生命短暂的到来,都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