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塞是彼得一世同他的第一个妻子叶芙朵基娅·洛普希娜于1690年2月18日所生的儿子,是在敌视彼得一世的僧侣势力和洛普希娜家族的影响下长大的。他自幼智力平庸,好逸恶劳。1708年,彼得任命阿列克塞为莫斯科总督,使他参与国事。1709年彼得派阿列克塞出国,到德累斯顿学习炮术。1711年,彼得让阿列克塞同汉诺威公主索菲娅一沙尔洛塔结婚,这样,阿列克塞就同奥地利国王查理六世成为连襟。他们结婚后,于1715年,生下小彼得,沙尔洛塔不久去世。阿列克塞主张恢复旧制,反对彼得一世的改革,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敌视改革的人。1715年10月,彼得写信给阿列克塞,要他“改邪归正”,如果不这样,就将剥夺他的继承权。1716年8月26日,彼得一世从哥本哈根再次写信给阿列克塞,告诉他如不痛下决心“选择正确的道路”,就将送他进修道院。阿列克塞假装同意削发为僧,而于1716年9月26日离开了彼得堡,11月来到了维也纳,在这里找到了庇护所。俄国政府得知阿列克塞的所在地,1717年7月1日,彼得派代表托尔斯泰同奥国政府谈判,终于使阿列克塞于1718年1月31日随同托尔斯泰回到旧都莫斯科。彼得指令公开审判阿列克塞的罪行,就象审判普通臣民一样。1718年6月24日由各界代表127人组成的特别法庭,宣判了阿列克塞的死刑。6月26日,阿列克塞死于彼得—保罗要塞监狱中。他的支持者也被处以极刑。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出版
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笛福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本人20多岁开始经商,也从事政治活动。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也是最出色的一部小说《鲁宾逊漂流记》,获得极大成功。这部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来说,都是笛福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宾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宾逊这一形象。鲁宾逊是欧洲文字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主人公。《鲁宾逊漂流记》共分3卷,第1卷于1719年4月出版,到8月即重印了4次。同年出版了第2卷。1720年出版了第3卷。读者熟悉的是第一卷。到19世纪末,第1卷的不同版本已出版了近700版。
尼斯塔特和约
俄国同瑞典之间的长期战争使双方疲惫不堪,都要求早日实现和平。1718年5月,俄、瑞代表在阿兰群岛开始和谈。谈判期间,双方在领土问题上分歧很大。俄国代表布鲁斯要求瑞典割让卡累利亚、英格里亚、爱斯特兰和立夫兰。瑞典代表盖尔茨反对把立夫兰、爱斯特兰割让给俄国。谈判陷入僵局。1718年11月30日,查理十二去世,他最亲近的顾问之一盖尔茨则被斩首。俄瑞谈判中断。1719年2月,查理十二的幼妹乌利里卡·埃列奥诺拉即瑞典王位,贵族掌权。1719年5月,双方恢复了和谈,瑞典代表拒绝了先前查理十二已经同意的领土让步。7月,俄国派遣了一支庞大舰队,包括30艘大船。130艘帆浆船和100艘小号战舰,以一个军团的兵力在瑞典海岸线上登陆,捣毁了居民点,一部分哥萨克兵距瑞典首都只有105俄里,瑞典没有屈服。9月,谈判失败。1720年,俄国的两个盟友丹麦和波兰以及后来的普鲁士先后同瑞典签订了和约,退出战争。瑞典国王意识到,英国国王、法国摄政、德国皇帝都不会承担风险来支持他。1721年4月;俄瑞双方在尼斯塔特恢复了和谈。俄国再次炫耀武力,向瑞典施加压力。1721年夏,俄军5000人在瑞典登陆,深入内地300公里。1721年9月10日,俄瑞两国签订了尼斯塔特和约,宣告持续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结束。条约共24款和一项附款。根据条约,立沃尼亚、爱沙尼亚、英格里亚、卡累利亚的一部分一包括维堡、欧塞尔岛(希乌马岛)和达戈岛(萨烈马岛)永远划归俄国;俄国则向瑞典缴付200万塔勒作为其割让领土的补偿;俄国把芬兰的其余部分归还瑞典。俄国终于获得了从16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从此,俄国成为波罗的海的霸主,进入欧洲封建军事强国的行列。俄国参政院为了颂扬彼得一世的“赫赫战功”,拥戴彼得为皇帝,并授予“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发表
孟德斯鸠(1689一1755),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1689年1月18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拉柏烈德庄园。当时他的名字是查理·路易·德·色贡达。色贡达家族是贵族世家,历代服务于纳瓦尔朝廷。盂德斯鸠的高祖父购买了“孟德斯鸠领地”,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把这块领地升为“伯爵辖地”。孟德斯鸠祖父任波尔多议会议长,这是个可以买卖的世袭职位后来由孟德斯鸠的伯父继承。他的父亲拒绝充当教上,而到军队中服务。1713年孟德斯鸠父亲死,1716年他继任伯父的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并依蛊嘱承袭了伯父“孟德斯鸠男爵”的尊号。这样他的名字就是“查理·路易·德·色贡达,拉柏烈德和孟德斯鸠男爵”。这个称号标志着他的贵族世家出身。1726年,孟德斯鸠卖掉了波尔多议会议长职务。从此他弃官经商,并从事著述。1728年进入法司科学院成为院士。1755年2月10日死去。孟德斯鸠站在时代的前列,用他的智慧和犀利的文笔,坚决地攻击封建主义。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发表《波斯人信札》,他在书中通过假托两个周游欧洲的波斯贵族彼此通信,以及他们和朋友、妻子、仆人等的通信,从不同的角度抨击了法国的政治、社会的腐败。由于该书辛辣的讽刺法国文明社会以及路易十四的统治,因此引起统治阶级和教会的嫉恨。全书贯穿批判精神,有力地向传统挑战,他也因此出名。《波斯人信札》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部重要作品。
彼得进军波斯
还在北方战争进行期间,彼得一世就对波斯极度注意,1715年,派遣阿·波·沃伦斯基为驻波斯大使,要他搜集经济、政治和军事情报,特别是探查波斯是否有能够通航到印度边境地带的河流。沃伦斯基发现,波斯沙法维王朝已经衰落,国家陷于分崩离析,将要发生叛乱。他建议彼得用不多的武力征服这个富有的国家。当时,英、法、荷、葡等国已先后侵入波斯,侵吞它的财富。土耳其利用波斯政局的混乱,强占波斯在南高加索领土,深入波斯腹地。阿富汗部落举兵起义反对波斯总督政权,攻占了首府伊斯法罕,把国王侯赛因处死。俄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进行干涉。1721年8月,波斯封建主官员达乌德在舍马哈袭击俄国商人,砸毁商品价值约50万卢布。俄国以此为借口,向波斯大举进攻。1722年5月13日,彼得率军从莫斯科出发。俄国在里海沿岸部署的兵力达5万多人,另有一支由80多艘舰船组成的里海分舰队。8月,俄国军队占领杰尔宾特,彼得由此回到俄国,俄军陆续攻占了里海西南沿岸的吉良省勒什特等地,1723年7月,俄军占领了巴库。1723年9月12日,波斯和俄国签订彼得堡同盟条约,波斯将里海西岸和南岸整个地区划归俄国;杰尔宾特和巴库也割让给俄国;俄国则以帮助波斯赶走阿富汗人和平定所有的叛乱,作为占领这些领土的“交换条件”。土耳其对此提出了抗议,在英、法等国的支持下,以战争威胁俄国。1724年6月12日,俄土两国在君士坦丁堡签订条约,条约规定:埃里温、大不里士、卡兹温斯克等高加索西南地区和舍马哈划归土耳其;俄国仍占有彼得堡条约所划归的里海西、南岸地区。1735年,俄、波在冈扎签订了条约,确认将彼得一世吞并的这些领土退还波斯。
阿富汗——波斯战争
18世纪初,波斯开始衰败,阶级矛盾、********和各种教派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内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住在坎大哈地区的逊尼派教徒,阿富汗人的一个强大部落吉尔扎入发动起义,把波斯统治者驱逐出境。与此同时,英、法、荷、葡等国也先后侵入波斯,侵吞了大量波斯的财富。1720年,由米尔·马穆德率领阿富汗人部队1万多人进犯波斯,1722年1月占领了克尔曼,10月,波斯首都伊斯法罕陷落,米尔·马穆德宣布自己为波斯沙赫(国王),波斯国王侯赛因被迫献出王冠。接着阿富汗人又占领了波斯中部的其它城市,波斯国王的儿子达黑玛期普,逃亡到波斯的里海沿岸地区,自立为波斯国王。是时,俄国彼得一世进军波斯,于1722年9月占领了杰尔宾特。土耳其也于1723年春向波斯宣战,侵入格鲁吉亚。1723年波斯同俄国签订了彼得堡条约。此时,阿富汗人在波斯的统治日益困难。1725午4月,在波斯的阿富汗上层内讧,结果阿什拉甫被拥立为波斯国王。1726年阿什拉甫迎战向伊斯法罕推进的土耳其部队。波斯居民也起来反对阿富汗人残暴的统治,声势日益壮大。1729年11月,阿富汗人放弃伊斯法罕,逃往设拉子。达黑玛斯普回到伊斯法罕。1730年初,阿什拉甫逃往俾路支,途中被杀。阿富开人被彻底地赶出了波斯。阿富汗人的入侵给波斯及其居民带来了惨重的灾难。
恰克图条约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但是沙皇俄国并没有放弃对中国黑龙江以及中俄中段边界的侵略野心。沙俄政府不断指使叛匪制造边界事端,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北部边疆的安全。为此,清朝政府多次敦促俄国政府共同商谈,解决中俄中段边界问题。1725年10月,俄国政府派遣萨瓦·务拉迪斯拉维茨·拉古津斯基使团前来中国,训令他:缔结条约、划分边界、解决私逃问题等。1726年10月,俄国使团到达北京,停留3个月,与清朝代表图理琛等举行30多次谈判,双方于1727年4月1日达成协议,并定于6月在恰克图附近的布尔河边举行边界会谈。双方于1721年8月31日(雍正5年7月15日)签订了有关划定中俄中段边界的初步协定,即《中俄布连斯奇界约》。1728年6月25日,中俄双方代表又根据布连斯奇界约的原则精神,签订了概括中俄关系各方面的《中俄恰克图条约》。此条约共11条。在边界方面,再次肯定《布连斯奇界约》中关于中段边界的规定,并重申《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乌第河地区作为未定区的规定,在贸易方面,规定俄商来华人数仍照原定不得超过200人,每隔3年来北京一次,贸易均免税,在两国边界处各设一贸易市场。此外对宗教及逃犯等问题也作了具体的规定。签约以后100多年内,中俄中段边界未有重大变动。这段边界的很大一部分目前是蒙苏边界。
波土战争
1726年,纳狄尔汗·阿富沙尔带领他的亲军投靠波斯国王达黑玛斯普。纳狄尔屡立战功,成为达黑玛斯普阵营中的主将。1730年,纳狄尔消灭了入侵的阿富汗人之后,便出征土耳其。这时土耳其正占领着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达格斯坦和什尔凡的一部分、波斯的库尔德斯坦全境、哈马丹、克尔曼沙赫和波斯中部的一大部分。纳狄尔屡挫土汗其人,1730年8月占领了大不里士和阿塞拜疆的其它城市。1731年波斯国王达黑玛斯普发动军事行动,进攻土耳其,结果遭到惨败。1732年1月,达黑玛斯普同土耳其缔结和约,将阿拉斯河以北的全部领土割让给土耳其。纳狄尔闻讯后,非常气愤,他立即发出檄文,反对这一条约,并于1732年8月回到伊斯法罕,废黜子达黑玛斯普王,拥立达黑玛斯普才8个月的儿子阿拔斯为王,纳狄尔摄政。1732年底,纳狄尔出征土耳其,包围了巴格达,1733年12月,纳狄尔在巴格达与土耳其军司令签订条约,规定土耳其将近10年来占领的全部领土退还波斯。土耳其政府没有批准这个条约。1734年中纳狄尔恢复了军事行动。纳狄尔攻下了梯比里斯等城市,并侵入土耳其领土,包围了卡尔斯要塞。1735年底,纳狄尔与土耳其人进行和谈,1736年9月28日在君士坦丁堡签订了条约,土耳其同意1733年12月巴格达条约的各条款。纳狄尔在同土耳其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除坎大哈以外收回全部波斯失地。
导体与绝缘体的早期区分
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是人们在研究电荷的传递过程中发现的。1731年,英国一位物理学工作者斯蒂芬·格雷(1670--1736)在这方面首先作出了贡献。他发现由摩擦得到的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如他把玻璃棒上的电荷转移到木塞上,再把木塞上的电荷转移到骨质棍上。不仅如此,格雷还发现,电荷可以从金属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这说明除了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传递也可以使物体带电。他特意请了一位小孩,做了首次人体带电实验。在反复试验中,格雷认识到,物体能否传导电荷,与物体的外形没有关系,仅由构成物体的物质决定。按照能否传导电荷,他将物质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导体,另一类叫做绝缘体。格雷的发现,对于人类认识电现象及建立电磁学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哈马丹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