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共和国成立后,广大贫苦农民为争取土地而继续进行斗争。1649年4月1日,一群贫苦农民在杰拉德·温斯坦莱和威廉·爱威拉尔领导下到伦敦附近塞利郡的圣·乔治上集体开垦荒地。他们在荒地上播种豆类和胡罗卜等农作物,并准备播种谷物。消息传来,参加者越来越多。4月16日,费尔法克斯派人来调查。随后温斯坦莱和爱威拉尔又亲自到伦敦会见费尔法克斯。他们对费尔法克斯说,人民的自由由于11世纪威廉征服者的奴役而丧失了,现在上帝解放人民的时刻到来了,人民要收回他们失去的土地!爱威拉尔还说,上帝曾亲自对他说过:“起来!掘吧!耕种吧!享受其果实吧!”当地的地主富农集合一群暴徒,前往圣·乔治山焚毁掘地派的茅屋,砸毁他们的工具。掘地派采取不抵抗主义,有人来砸,他们便走,人走了他们再回来。1649年4月26日,温斯坦莱等15名掘地派分子发表宣言,提出土地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吃饭的口号。1649年5月26日,费尔法克斯亲自到圣·乔治上劝他们放弃掘地工作。掘地派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温斯坦莱于1649年8月26日发表《向伦敦城和军队的号召》。希望伦敦市民和军队的支持,没有得到反响。掘地派运动继续扩大。到1650年他们派代表到30多个城镇进行鼓动工作。诺森普敦、肯特、白金汉、贝尔克、哥洛塞斯特、亨丁顿、贝德福德、兰开厦等地都出现了掘地派运动,建立了许多农业公社,其中以诺森普顿的威灵波洛山的农业公社规模最大。到1651年底,克伦威尔调集大批军队,把掘地派运动镇压下去。
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
1643年爱尔兰宣布独立。它在政治上站在英国保王党方面。英王查理一世上断头台后,保王党和爱尔兰长老会派又把查理一世的儿子理查·斯图亚特奉为英国国王。克伦威尔在共和国成立后便决定远征爱尔兰。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的目标是:第一、把爱尔兰重新置于英吉利共和国统治之下;第二、实施1642年“冒险家法令”;第三、对厄尔斯特大屠杀进行清算。1649年伦敦商业已两次贷款27万英镑,作为远征爱尔兰的经费。1649年3月克伦威尔被任命为远征爱尔兰司令和爱尔兰总督。8月13日,克伦威尔率1.2万军队,130艘各种船只渡海。8月15日在都柏林附近登陆。9月11日,克伦威尔军队占领爱尔兰北部要塞德洛盖德。克伦威尔下令,对手执武器者格杀勿论。英军屠城两日,3500守军和市民全部牺牲。克伦威尔遂后率军南下,攻克沿海城市威克斯福德,该城遭到同样命运。英军向爱尔兰腹地进军,遭到爱尔兰人民顽强抵抗。爱尔兰人民以山地和沼泽为基地展开游击战争。克伦威尔采取烧光、制造饥饿等罪恶手段。1650年5月英格兰和苏格兰关系紧张,克伦威尔奉调回国。他的女婿爱尔顿接任远征军司令。1651年11月爱尔顿逝世,弗利特伍德继任。他们继续推行克伦威尔的远征政策。到1652年5月,英国远征军占领了爱尔兰的一切城市和要塞。3万余爱尔兰士兵被送到法国和四班牙,几千爱尔兰人被送到西印度群岛当奴隶。爱尔兰人口锐减,只剩50万人。
克伦威尔远征苏格兰
1649年2月4日,当爱丁堡收到查理一世上断头台的消息时,苏格兰国会便宣布侨居荷兰的查理一世之子为英国国王,称杏理二世。1650年查理二世与苏格兰长老会派在荷兰布列达签订协议。查理二世同意把长老会教扩大到英格兰、爱尔兰,废除同爱尔兰签订的一切条约,苏格兰内政由苏格兰国会自行解决。1650年6月查理二世到达苏格兰,苏格兰成为王朝复辟的基地。英国国会任命克伦威尔为远征苏格兰军队总司令,弗利特伍德和蓝白为副司令。克伦威尔集结1.6万军队,1650年7月22日越过特维德河,进入苏格兰。苏格兰任命戴维德·列斯特为总司令,军队2.6万人。7月末,英军接近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爱丁堡工事坚固,英军无力攻城。列斯特用小规模战争消耗英格兰兵力。到8月末,克伦威尔只得退兵登巴尔,只剩1.1万军队。苏格兰军追击英军到登巴尔。苏格兰军队不仅占领了登巴尔丘陵,而且切断英军的退路,列斯特认为,英军可能从海上逃跑,把军队从丘陵撤到平原。克伦威尔利用这个机会,于9月3日拂晓发动突然袭击。苏格兰军队处于丘陵与河水之间,运动极不方便,很快陷于混乱状态。苏格兰军战死3,000人,被俘1万人。英军伤亡不到80人。登巴尔战役是克伦威尔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之一。克伦威尔进军爱丁堡。到1650年底,英军已占领了整个苏格兰平原。苏格兰保王党于1651年1月1日在苏格兰北部为查理二世加冕,宣布他是苏格兰国王。查理二世在苏格兰集结军队,入侵英格兰。1651年9月3日,克伦威尔军队与查理二世军队会战于瓦塞斯特。战斗持续3小时,查理二世全军复没,死3000人,被俘9,000人,全部军官被俘,查理二世一人逃往法国。1651年底,苏格兰大多数城市投降。1654年苏格兰合并英格兰,在英国国会里保留苏格兰30个席位。
会议法典的制定
沙皇俄国的贵族阶级利用1648年莫斯科人民起义事件,对沙皇施加压力,要求召开缙绅会议,罢免莫洛佐夫。沙皇不得不答应他们的要求。7月16日缙绅会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1648年9月1日召开新的缙绅会议,制定新法典。9月1日缙绅会议如期召开,会议代表共350人,其中最高僧侣14人、大臣、首都贵族、衙门司书4人、外省代表155人、客商3人、莫斯科同业公会代表2人、莫斯科射击军15人、市民79人、身份不明者21人。没有农民代表。会议由两院组成:上院由沙皇、总主教、御前会议和宗教会议最高僧侣组成,下院由普通贵族和各城市代表组成。会议成立以尼·伊·奥多耶夫斯基为首的法典编篡委员会。各等级代表在法典编篡委员会中都提出了自己的请愿书。1648年10月30日市民代表要求取消“空白地”,因为“空白地”使国家减少税收,埋怨让农民进城从事工商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象。市民还要求没收教会土地,分给小贵族。贵族则要求取消追捕逃亡农奴所规定的期限。委员会在编篡法典过程中参照了沙皇俄国的历届法典以及各阶层的请愿书。1649年1月29日编篡工作结束,在法典上签名的代表共316人。法典称会议法典。法典共25章,967条。开头几章规定沙皇、教会和国家的权力。法典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允许服役贵族转为世袭贵族。法典对农民规定了严格限制,规定凡从宫廷领地、国有领地和私有领地上逃走的农民,可无限期地追回。法典通过地主责成农民纳税和承担国家义务。如农民逃亡,地主应替农民纳税,地主必须保证农民份地。规定窝藏农民者除交还农民外,还要罚款10卢布。会议法典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法律文件。
英、荷争夺黄金海岸的战争
1642年荷兰人从黄金海岸赶走葡萄牙人以后,在黄金海岸建立了荷兰人的垄断地位,加固了埃米尔纳堡垒,在圣雅各山修建一座坚固的辅助要塞。在沙马、布里特、阿克拉、安诺马布、科曼廷、海岸角都修建了碉堡和商栈。随后,英国人、瑞典人、丹麦人也涌进黄金海岸。1652年,瑞典人派一支远征队到黄金海岸,在塔科拉第、海岸角、阿克拉附近的奥苏建立了商栈。1657年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三世派一支远征队从这些商栈驱逐了荷兰人。丹麦人在阿弗曼洛村建起新的小型堡垒。1651年英国共和政府派出一支舰队保护英国人在几内亚海岸的贸易。在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荷兰人保持了在黄金海岸的地位。荷兰人对英国船只进行不断地袭击,为此1662年英国曾对荷兰提出抗议。1662年英格兰皇家冒险者非洲贸易公司成立,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詹姆士是这家公司的成员,英国政府给予该公司从直布罗陀到好望角的垄断权。公司每年要供应西印度群岛3,000名奴隶,要接管科曼廷的碉堡,要在海岸角、安那善、埃基雅、柯门达、温尼巴、阿克拉等地建立新的碉堡和商栈。海岸角是这家公司的总管理处所在地。英国人于1662—1663年间,相继在上述地点建立了碉堡和商栈。荷兰人抗议英国人破坏他们的垄断权,鼓动当地居民破坏这些碉堡和商栈。荷兰人随后进攻海岸角英国碉堡。海岸角的英国碉堡和埃基雅的英国卤栈都被荷兰人攻克。1665年英荷战争开始后,英国派霍尔姆斯率领一支舰队在西非海岸游戈,并占领了荷兰人在果里的碉堡,4月9日到达塔科拉第,并进而夺取了维臣堡、沙马、海岸角、摩里、安诺马布、埃基雅、阿克西姆,然后胜利返航。荷兰人派德·路德尔海军上将率13艘军舰从直布罗陀出发到非洲西海岸,夺回了果里、安那善、科曼廷、桥门达、温尼巴、沙马、摩里、安诺马布等碉堡。荷兰人只是没有夺回海岸角。最后,英荷缔结布列达条约,把海岸角留给英国。
温斯坦莱《自由法典》的发表
掘地派被镇压后,温斯坦莱继续从事著述工作,阐述他的原始共产主义思想。1652年他发表《自由法典》一书,全名是《以纲领形式叙述的自由法典和恢复了的真正的管理制度》,书前附有《一封给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共和国军队奥利维·克伦威尔将军阁下的信》,日期是1651年11月5日。温斯坦莱在给克伦威尔的信中提出,克伦威尔面前摆着两条道路,一条是把土地还给人民,从而无愧于他所掌握的政权,一条是他可以拒绝解放土地,为使人民重陷残酷****开辟道路。他希望克伦威尔选择自由之路。《自由法典》一书提出,在自由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共和国。他指出,自由的基本要素是生存的权力,而唯有土地公有制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存。因此在真正的共和国里,土地和一切自然资源都应该是社会的公有财产。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把产品交给仓库,从仓库里领回自己的消费品。禁止雇佣劳动,人剥削人的现象存在。在温斯坦莱的公社里,没有贵族和地主,没有法学家和什一税征收员,没有商品和货币。温斯坦莱的《自由法典》是一部空想共产主义著作,与摩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同列为18世纪以前的共产主义文献。
处理爱尔兰法案
1652年8月12日英国长期国会通过《处理爱尔兰法案》,亦称《组织法案》。法案前五条规定属于失去生命和财产保障的五个范畴。第五条规定,凡爱尔兰人手持武器或采取其他任何敌对行动反对英吉利共和国国会者,在公布本法令20天内仍不放下武器,且不服从本国会及现已建成之共和国最高政权者,其生命和财产不在赦免之列。第六条规定,凡在反对英国国会的战争中担任指挥职务者,应驱逐出境,其财产应被没收并按下列原则分配:1/3被剥夺,归共和国使用和管理,1/3归其妻子和子女保有和使用,另在爱尔兰其他地方拨给按面积和价值相当的土地,以为安抚。第八条规定,凡1641.10.1—1650.3.1日期内在爱尔兰居住的天主教徒,未曾一贯对英吉利共和国表示友好者,应剥夺其在爱尔兰财产的1/3,归共和国所有,2/3应归其本人和后嗣享用,同样在另个地方拨给相应面积和价值的土地。凡上述时期居住在爱尔兰的其他人,不曾为国会服役或不曾以别种方式对英吉利国会表示好感者,没收其财产的1/5,归英吉利共和国使用。根据这个法案,爱尔兰应有14.6万人被处绞刑。实际被处死者数百人,其他人虽未被处死,也未宣布赦免,使他们经常处于死刑威胁之下。
尼康改革
在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1645—1676)统治时期,俄国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从等级代议君主制向****君主制过渡。在宗教方面,他任用尼康进行改革。尼康原是尼日哥罗德县世袭大地主,曾在索洛维茨修道院任修道士和北方沿海修道院院长。尼康于1646年到莫斯科觐见沙皇。1648年他被任命为诺夫哥罗德大主教。1652年总主教约瑟犬逝世,尼康升为总主教。尼康善于权术,不甘心只控制宗教事务,他不断左右沙皇,干涉世俗政治。他占有大片土地,对下属僧侣非常严厉,神父们都称他为“残忍的野兽”。尼康着手进行宗教改革,他下令对教会书籍和教会礼仪进行普遍修改,以期一致。他以希腊教会作为楷模,请希腊僧人和有学识的基辅人负责修改工作。尼康命令,人们划十字时不要用两个指头,而要象希腊人那样用三个指头,念赞美词“阿列路亚”要念三遍,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念两遍,绕读经台移动时,要背太阳方向,而不是朝太阳方向。他修改神职人员和修道士的服装。尼康强调,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他把大教长的权力比作太阳,把沙皇的权力比作月亮,月亮的光辉来自太阳。他背着沙皇干涉政治军事事务。因此造成尼康和沙皇之间的裂痕。尼康突然脱下总主教礼服,离开莫斯科,到沃斯克列森斯科修道院去。尼康以为沙皇会召他回来。1666年沙皇召开宗教会议,有两名希腊大主教参加。会议承认改革是正确的,但却谴责尼康。尼康被流放到北方一个修道院去,当一名普通僧人。尼康的失败表明君权压倒教权,沙皇走向****君主之路。
长期国会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