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01400000005

第5章 美国统一国家建设下的市场(1)

扩张型城市化

从179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到1814年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是美国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道路的草创时期。在政治上,美国开国元勋们经过不断尝试,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组建了联邦政府,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经济上,经过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的论战,美国确立了工商立国的发展方针;在外交上,通过谈判、禁运和战争等手段,美国最终打破了英国的经济制裁,维护了主权的独立和贸易的自由。1814年美英《根特条约》的签订,彻底打消了英国卷土重来的妄想,确保了美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美英之间继而建立起了平等的外贸关系。历经近30年的苦心经营,美国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才最终摆脱英国的种种限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1814年后,经济上的独立加上安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腾飞。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下,东北部地区的商业资本迅速转化成为工业资本,商人们大量引进新的技术和机器,组建新形式的工厂并进行管理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拉开了美国工业化的序幕。此外,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变革,诱发了大批移民奔向美国中西部地区。西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美国农业从小农经济走向了商品经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商品化和专业化发展不断深化。西部地区的开发,还为美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的纵深发展。此外,在西进运动中,政府诱导的交通革命促进了东西交通方式的变革。从公路修筑、运河开凿、汽船使用到铁路建设,东西部区域之间的联系不断紧密,大量人口和物流源源不断运转起来,使得美国国内市场和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壮大,促进了美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与此相应的是,随着美国国土资源的开发,经济的不断繁荣,人口、资金、技术、物质等不断集中,美国城市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1820年后,美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城市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增长,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1820年到1920年,美国的城市数量从24个上升到2728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51%上升到512%,城市开始取代农村,成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见表11)。

众多城市史研究将美国从建国到1920年间的城市化历程称为“工业城市化”。然而,城市并不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工业化的结果并不一定会带来城市化。关于这一点,雅各布斯在《城市经济与国家财富》一书中已经做了丰富而令人信服的论证,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自从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以来,国家花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对该地区进行扶贫开发,其工业,尤其是电力得到了高速表111790—1920年美国早期城市化进程发展,但是,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极其落后,经济凋敝,并没能逃脱贫穷落后的命运。因为城市是“城”和“市”的有机结合,任何地区城市的兴起和持续繁荣,必须存在一个独立和支持性的市场。这个市场使得该地区能够有能力进行“进口替代”。因此,市场及市场机制的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客观而言,美国从建国到20世纪20年代的城市化发展,采取的主要战略手段是利用市场,通过扩大和统一国内市场,来加强联邦制下各松散州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在推动由市场建设所引发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一、制宪会议:保护东北部城市经济

建国初期,美国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但在经济上同英国依然息息相关,依旧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经济能否独立发展是关系到政权巩固和国计民生的首要问题,如何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独立政权成为美国政府的首要棘手问题。

在以新英格兰为重心的美国东北部,殖民地时期商业和贸易活动已经比较繁荣,城市社会已经初步兴起。但是,城市的成长与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活动相辅相成,持续繁荣的经济和自由开放的商业活动是确保城市欣欣向荣的必要前提,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又是吸引人口和资本集中、产业聚集的魅力所在。在美国东北部,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已经开始运作起来,而对这一机制的保护和推广对建国初期美国经济的成长壮大十分必要。因此,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这一地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势在必行,它一方面可以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能推进城市成长,增强国家的独立性。在认识到市场建设对于经济增长、城市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影响后,在国家战略层面,建立和扩大国内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就成为美国政府的首要目标。

然而,独立后的美国实行的是邦联制政体,这种政体强调州与州的独立自主,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它对美国国内发展自由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形成了很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经济,成为北部工商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此外,新生独立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十分严峻,政治上各州各行其是,经济上债台高筑,入不敷出,外交上英国、西班牙强敌压境,咄咄逼人。这些矛盾内外交织,使得本来就软弱的邦联政府一筹莫展。

1785年至1786年,美国政府在内忧外患中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社会十分混乱。工农业产品滞销,农民付不起购买土地的巨款,高利贷者索要债款,各州政府不断加重税收,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普通劳动人民,在战后的处境更加艰难。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独立战争后美国历史上首次人民起义——谢斯起义。邦联制的种种弊端日益引起美国各阶层有志之士的不满,华盛顿甚至认为邦联制推迟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汉密尔顿也在致朋友的信中,分析了邦联制的弊端,主张中央政府应掌握更多的权力。在汉密尔顿的倡导下,各州发动了修改和补充邦联条例的活动。在汉密尔顿的周围形成了支持中央集权的政治集团,这群活动家被称为国家主义者或联邦党人,他们力求推动美国政体从邦联制走向联邦制。

1786年9月弗吉尼亚州议会建议各州在安纳波利斯召开各州会议讨论贸易问题,由于只有5个州的代表参加会议,因此会议没能解决预期问题,倒是通过了汉密尔顿起草的致邦联国会的报告。报告分析了邦联政体的种种弊端,呼吁各州一致行动,建议国会召开一次各州会议研究邦联弊端,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个报告虽然送交各州,但起初并未引起重视,直到谢斯起义,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才有了共同的“危机意识”,双方都认为必须遏制在革命中萌生的“过分民主”。于是,1787年2月,邦联国会致函各州,要求派代表参加5月的邦联条例修改大会。会议上,主张联邦制的国家主义者与拥护邦联制的州权主义者进行了长久的论战和相互妥协,会议突破了预定目标,彻底抛弃了邦联政体,制定了宪法,史称为“联邦宪法”或“1787年美国宪法”。

尽管城市居民和领导人在独立战争和确立宪政体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表面上看,联邦宪法中除了规定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外,却没有任何与城市有关的内容,至于城市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更是丝毫没有提及。历史学界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当时,城市在工商业发达的北方颇具地位,而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南方不太受到重视,宪法既然已经保护了北方的经济利益,就不可能再直接制定偏袒城市的相关条款,因为如果这样,一定会招致南方的反对。而宪法精神里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措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等于间接推动了北方的城市建设。(梁茂信,2002:4243)实际上,联邦宪法体现了美国中央政府对东北部业已兴盛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潜在保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联邦制取代邦联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阻碍。宪法确立了联邦政府在全国的核心地位,用国家实体取代了以前“四肢支配大脑”的松散主权联盟,这“有利于一个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刘祚昌,1983:1644)。宪法基本解决了国家主义和州权主义的矛盾,平衡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利益冲突。它既列举出了不可侵犯的中央政府的各项条例,又赋予了地方州政府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几乎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州与州之间的平等地位,终结了邦联制体制下各州政权分立的混乱局面。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宪法的采用为美国创造出了一个更为有利的经济环境(帕塞尔,2000:82),为治理国家、统一市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第二,统一国内市场,为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奠定基础。宪法为统一国内市场做出的努力成为日后美国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基石。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税法的重新规定上,它打破了以往税收“割据”局面。美国宪法第一条的第七、八、九、十款均对税收政策有所涉及(李道揆,1999:778—780)。它不仅规定了征税议案的提出方式,说明了税收用途,而且统一了全国各项税收,取消了各州之间的税收壁垒。宪法剥夺各州的课税权就相当于统一了对外贸易的关税政策和制定标准,避免出现邦联时期因各州自行其是而给整个国家造成的被动的尴尬局面。同时,对于国内而言,它打破了原来因各州的税收标准不一致而导致的市场“割据”格局。宪法中规定的总体税收原则是美国日后具体税收制度的指导方针,国家既可从各州的征税中获得资金,又能保证贸易的有序往来,同时还可以抵御外国商品的冲击(Levine and Cornwell,1983)。此举为国内市场的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保财产私有,维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美国自建国之日起就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即便以奴隶种植园经济为主体的南方地区,也是整个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一种依赖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大宗商品生产,不仅依赖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而且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扫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制度阻碍,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和谐的市场体系;也只有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维护,才能确保市场经济的存在,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

总之,美国的宪政体制和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北方以发展工商和贸易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使其日臻完善,从而为北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率先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杰汉之争”与二次战争:工商立国道路的选择制宪会议后,在美国的开国元勋中产生了两种建国方案。围绕着这两种方案,联邦党和共和党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争论由财政经济政策所引发,随后扩及宪法、政体、外交政策等问题。内政外交政策的严重分歧,又使政府与国会中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派,最终导致了联邦党与共和党的政治分野。这场大纷争几乎涉及一切领域,然而,透过争论的细枝末节,将其置于美国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加以审视,可以看到这场争论并非一般性政策分歧,也不仅仅是个人与党派之争,而是关系到美国建国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两位开国元勋实际上提出了两条不同的建国道路。汉密尔顿着眼于世界大势,主张走“工商立国”的道路,杰斐逊则强调美国的独特性,力主走“农业立国”的道路。(张少华,1994)两条建国道路的分歧不仅涉及经济发展方向,而且涉及联邦体制和政府职能。汉密尔顿的“工商立国”是与其“联邦主义”的理念紧密相连的。他认为建立联邦制是发展工商业的基本前提,而他的联邦主义不过是国家主义的代名词。正如理查德·莫里斯所指出,汉密尔顿“在本质上是个经济国家主义者”(Morris,1957:442)。相比之下,杰斐逊对联邦制一开始是有保留的,他虽不反对各州的进一步联合,但却主张保留更多州权。尽管在推进政治民主方面他比汉密尔顿激进,他的带有农业地方主义色彩的州权观念却比汉密尔顿保守,不利于联邦的统一和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对美国未来经济政治发展前景的不同设想也使两人在对外政策上存在歧见。汉密尔顿的工商业立国是以英国为楷模的。他不仅极力效仿英国的制度,而且积极发展与英国的交往,以便获得信贷资金和制造业技术。他还极力主张建立海军,以保护本国商业并向海洋扩张。而杰斐逊对英国的制度极为反感,对法国大革命予以热情赞扬。他主张与法国建立友好关系不仅是因为他认为两国共和制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希望以此使美国农产品获得法国的市场。他极力主张美国向西部扩展,反对建立海军,希望美国成为摆脱与各国冲突的内陆国家。这样,在美国独立后是以工商业立国,还是以农业立国这个根本问题上的分歧,使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两条不同发展道路的主张。

以汉密尔顿为首的“工商立国”道路与以杰斐逊为首的“农业立国”道路经历了长久的争论。在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条道路逐步融合,工商立国思想逐步主导了美国的发展进程。

同类推荐
  •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主席工作手册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主席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做最好的团员

    做最好的团员

    这是一本自身建设手册,再现了中国共青团光荣历程中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饱满热情的诠释了有志青年的光辉形象。
  • 转折年代

    转折年代

    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论利益与政治

    论利益与政治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和方法,从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利益与政治这一人们时刻关注和敏感的问题。本书以利益是主体在实现其需要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价值,政治是特定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在以政权为核心的条件下围绕着对利益的权威性调控而结成的一定关系和所展开的活动等基本观点,研究了中西方关于利益与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益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形式,实现利益的活动规律和进行政治的活动规律,利益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利益关系与政治格局,利益效用与政治效应,利益秩序与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中的权威与服从、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热门推荐
  • 易烊烊爱你不后悔

    易烊烊爱你不后悔

    她,高贵,高傲,优雅,美丽,可爱,任何的优良品质,都在她身上,不过其中还有一个不符合她身份的性格——腹黑!帅王子们被她耍得欲哭无泪。爱情的游戏,渐渐开始……①“谁够你狠?无端端地对我不理...
  • 爬墙弃妃捡来的如意郎

    爬墙弃妃捡来的如意郎

    离莫雅,在轩王府是备受冷落的弃妃,皇权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可谁说女人就一定要楚楚可怜接受注定被遗弃的命运?要知道我外婆可是当年名噪一时的青楼头牌,我娘可是名动京城的第一美人!大家闺秀的那套三从四德,嘿嘿!也不想想我是从什么样的家教下成长起来的!弃妃,这命运是自己设计的。月黑风高爬墙夜,性格怪异的神医一夜间声名鹊起,一手银针扎的那叫一个出神入化,可这神医对病患的要求,似乎有点离谱。怎么个离谱法?嘿嘿,今天心情不好,不告诉你!许多年以后,帝都皇城闻听离莫雅的名字人人变色。那个传说中的帝王塚,英雄终结者,是个妖女,更是个灾星。她走到哪,哪的皇权便会顷刻间覆灭,改朝换代。美人如此多娇,引无数帝王尽折腰!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末世未完不待续

    末世未完不待续

    我是穿越过来的还是原本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只是想活下去,只是不想看太多人那悲伤的眼神。
  • 无上之混沌神尊

    无上之混沌神尊

    神魔大战,战神陨落,至宝遗失。一个少年偶得神珠,从此开启逆天之路。看他如何斩邪龙,覆灭魔界,成就无上神尊。
  • 帝淼

    帝淼

    鉴沉沦万古,主一界沉浮。纵然天道无常,我亦君临,不朽!
  • 日在幻想乡

    日在幻想乡

    八云蓝:如果你再试图攻略我的话,我就要报告主人了。西行寺幽幽子:真是一场愉快的弹幕游戏,下次再一起玩吧。古明地觉:我今天非要宰了你,你这条龌龊的臭虫!博丽灵梦:我请求紫妈支援!!重复一次,我请求紫妈支援!!!古明地恋:…………东风谷早苗:我要怎么才能收集到信仰?我要怎么才能开上高达?露米娅:妖怪吃人是幻想乡规则的一部分,不爽不要玩。蓬莱山辉夜:不要再向我求婚了,我是不会答应的!风见幽香:吃我魔炮啦!!
  • 茴香

    茴香

    茴,草头底下一个“回”。孔乙己说“回字有四样写法”,小凌由此联想开去,把《茴香》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风和日丽聚集“凌”家,和风习习,温温暖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在小凌那里,她总能排除负面信息负面影响,像一棵向日葵,向着光明,要么在风和日丽中,要么等待日丽风和,显示着正能量。但这一部分,不仅仅是正能量,还有趣味,还有生活的味道。孩子小时,趣味在夫妻的争执上,《孩子像谁》,孩子哪点好,夫妻各说孩子继承的是自己的基因。到了《女儿的作家梦》《想当小队长》,再到《给90后的小棉袄@正能量》,无疑,女儿是小凌心中的宝。
  • 物理大触的小娇妻:求抱抱

    物理大触的小娇妻:求抱抱

    (如果偏爱成人的文,可以考虑从七十四章看起,有时间再看前面的内容)“小叶子…”“别烦我!”流夜低声下气却处处碰壁。心灰意冷时,遇上物理爱上物理。喂,可没必要恋爱都跟物理有关吧!后来,只因情字,卷入了局的她,搅起一片翻云覆雨。当终有一天…“小夜夜,回来好不好,我求你了…”“对不起,我流夜不喜欢人类。”什么,她选择养猫?!画风突变。他不死心,于是,她回家途中总有辆黑车相伴;进了屋将门紧紧关上,她舒了口气,厨房里却是他系着围裙,“我会做饭。”不耐烦地赶他出去,沐浴后要就寝时,他竟躺在她床上,“我可以…给你暖床。”清逸如玉下的孤绝悲伤,倾城俏面下的可爱顽劣,冷毅刚绝下的温柔宠溺…她,该何去何从?
  • 魔能大陆之拯救者

    魔能大陆之拯救者

    古老的大陆中,存在着一个以魔法为尊的世界,他们依靠太阳、星星、月亮,三种魔源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魔能的逐渐缺失,让人们感到恐慌,到达这个世界的神秘少年,能否改变这个世界呢?
  • 我的导师是男神

    我的导师是男神

    作为西大第一挂科王,姜教授表示这么勇敢的学生已经不多了。此刻讲台上正躺着一张无辜的假条——老师:我有病,得治。南安安留。姜教授觉得南安安绝对不会写这样一张请假条来挑衅他,如果她知道姜铭会成为她的导师、男神以及男人。当伪女神真逗比遇到伪傲娇真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