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张芊芷在水里往岸上一看,都不约而同的大声惊呼起来,原来在不远处的山脚下,有一处石屋,在石屋的左、后、右侧山脚下一共顺势罗列着九块大岩石,围成一个弧形的大半圆,如果把石屋比作一只卧地的孔雀的话,那么,这九块岩石和石屋之间的绿地就构成了孔雀开屏的盛景。
俩人内心一阵欣喜,有人家就不愁了,可以买两套衣衫换一换,哪怕是普通的粗布农衣也好啊,也比浑身湿漉漉的强好多,这是二人的共同想法,俩人手拉着手,从水中出来,径直走到石屋前。
只见这是一幢两间的房子,坐东朝西,面对山涧,门在正面北侧,门上横梁刻着三个字“九岩居”,门是石头雕成的,石门与石屋衔接处有缝隙,可以看得出来,石门上门把手的位置有一个凸起的石头柄。从表面上,整座石屋没有窗户,似乎石屋已经久无人住了,石门、墙壁都长满了青苔,整间石屋略显陈旧,但是并不破败。
尽管如此,张通还是提高了声音说道:“请问,屋里面有人吗?”连问了三遍,无人答言,又等了一会,还是没有动静。“这是一户什么人家呢?深山老林里独矗一户也是挺大胆的,如果出现了狼虫虎豹又该怎么办呢?”张通站在屋前胡思乱想。
张芊芷也是不住的好奇,抱着张通的臂膀,斜靠在张通肩上,痴痴地等着里面的动静。等了一会,确认屋内无人,张通就让张芊芷在原地站着,自己走到屋门前,用力推了推石门,没有推动,想左右滑动石门,也无济于事,看来此门只能是拉开了。他用力试了试,石门纹丝不动,心想如果不费点力气是很难拉开这道石门的。
好个张通,丹田一叫混元力,全身的力气都使在左臂之上,手抓住石柄,给石门灌以千斤之力,喊了一声“开呀!”随着“吱呀呀、咣当”的声音,石门被打开了,一股尘封已久的气息扑面而来,紧接着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只听“哗啦啦”的声音,石门右侧的石壁上,两块石板左右一分,洞然开了一扇窗户,窗框和窗棂纸俱全,仿佛是新的一样。
又等了一会儿,张通回身拉着张芊芷的手,进入石屋之内,只见石屋之内陈列非常简单,靠里侧墙有一张大木床,床头的地上立着一个五尺见方的大木柜,地中央立着一个石质的火盆,火盆之内放着木炭、木料,靠窗户的地面上摆着一张石桌和两个石墩,挨着里面石墩有一垛木料,都是树干锯断劈开的,每根二尺长左右,靠窗户摆了三尺高、六尺宽的方堆,此外别无他物。很显然,这个石屋已经尘封多年,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整间石屋非常干燥,一点也不潮湿,而且也没有虫蚁、蛇鼠。
突然,张通发现在正面墙壁上题着一首打油诗,是用指力硬刻上去的,可见功力之深,打油诗的题目为《致小友》,内容如下:
百年以后赠石屋,烧炭烤衣品涧猪,房内屋后寻至宝,肚内饥肠莫翻书。
落款写着:隔代老叟陈抟。
的确与龙虎山悬棺之中得到的陈抟偈语笔迹相同,只是一个用笔,一个用指而已。
张通一见,甚感有趣,心想是不是人到老年都会童心大发啊。这位陈抟老祖又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谜面,让自己来猜。第一句很明了,就是说陈抟老祖已经把这个石屋送给自己了。第二句前四个字不难理解,火盆、木炭、木料都是现成的,取火也不难,两个人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的确应该生火烤干衣服,品就是吃的意思,那么涧猪是什么?这是张通的第一个疑问。第三句话是告诉张通去找宝贝,只说是房内屋后,这地方也不算小啊,莫非说陈抟老祖八句偈语中第一句所述的宝贝就在这里?那为什么不说石屋而非要说“青城三岛天师洞”呢?这两者又有什么联系呢?第四句意思是说不能空着肚子翻书,那么说宝贝是书?
正在思忖之间,只见张芊芷突然打了一个寒战,肚子里也隐约听见了咕咕叫的声音,知道芷妹现在是又冷又饿,连忙从里怀掏出一个油布包,里面包着秘籍、银票、少量盐巴和一缕“发烛”,掏出“发烛”在墙上蹭了几下,“呲”的一声,火燃了起来,尘封百年的木炭、木料极易点燃,功夫不大,火盆里就燃起了火苗,石屋里面立刻暖和起来。
这里需要插上一段典故。张通点火用的“发烛”又叫“粹儿”,等同于现在的火柴。古人取火有三种方法,分别为钻木取火、太阳取火和用石敲火。钻木取火就是用硬木棒摩擦干木头取火。太阳取火是指用铜镜对着太阳,而后用艾条引燃。用石敲火是指用敲打石头的方法迸出火星,再想法引燃,由于取火不易,所以一般都用木头或其他可燃物保留火源,古人代代都有祭祀火种的活动发生。
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到了宋代,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就叫“法烛”,就是后来说的发烛,都是火柴的前身。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那是有人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但它不叫“火柴”,而是叫“发烛”、“粹儿”或“引光奴”,这已经是早期的火柴了,但人们没有注意和重视。后来这种技术传到国外,才被欧洲人利用,逐步发明了火柴。
再说掷笔槽石屋中的两个年轻人,张芊芷两手举在火盆两侧,自己取暖的同时尽量让衣服快干。
张通看着芊芷,很是心疼,穿在身上的湿衣服在晾干的过程中对身体肯定不好,容易得病,去哪能找一件干净的衣服呢?目光搜索,忽然看到了那个落地的大木柜,他用真武剑砍断柜锁,挑开上盖,侧目往里一看,张通立即喜上眉梢,只见里面放着两张虎皮,拿起虎皮,底下是两套蜀锦的衣衫,最下层是两套被褥和枕具,尽管都有些褪色,但是并没有破烂,也没有虫蚁叮咬的痕迹,而且还带着怪怪的香味,真不知道时隔百余年,这些东西是如何保存下来的,肯定是木柜密闭和这香味的作用。看到这些的张通,急忙带着笑容跑了出去,片刻之间,抱回来一捆树枝、藤条,他用藤条把树枝搭成几个架子,把被褥、枕具扑在床上,把两张虎皮也拿出来放在床上,然后对张芊芷说道:“芷妹,你赶快把衣服换上,然后把湿衣服搭在木架上以便晒干,你在床榻上用虎皮盖身子取取暖,我去弄吃的。”没等张芊芷说话,张通提着宝剑“嗖”的一声就出去了。
尽管张通跑出去了,听了他的话,年轻女孩还是满面通红。毕竟这是一件挺害羞的事儿,虽然他和她的关系很近,少女自有的矜持,轻易不会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隐私,即使是心爱的人。她急忙跑到门口,确认张通的确跑到了山涧岸边那个小树林的时候,就按照张通的话,换好衣物,然后把湿衣服搭在树枝做成的架子上,因为换上的干衣裳是夏季的蜀锦,很薄,所以她只好到床上用老虎皮毛盖住自己,时间不长就暖和了。
过了能有一顿饭的功夫,还不见张通回来,张芊芷就有点担心了。心想这个呆子哪去了呢?怎么还不回来?谁换衣服会用这么长的时间?正在胡思乱想之中,就听见外面张通说道:“芷妹,我现在进去方便吗?”
张芊芷连忙回答:“早都完事了,你快进来吧。”
张通闻声扛着几根树枝进入石屋,衣服比刚才更湿了,出乎张芊芷意料的是,每条树枝上都穿着一条鱼,就是刚才在山涧里看见的金黄色的鱼,看来张通是去抓鱼去了,而且每条鱼都很大,都有两尺多长。又见他拿出盐巴,往每条鱼上都撒了点。那个时代食盐是紧俏商品,都由国家统一销售,私人不得销售食盐,否则将受到重处。有些地方终年看不到几回盐,所以总出门的人一般都自带一点,防止进了无盐区吃不到盐,所以今天算是歪打正着用上了。
“芷妹,你说陈抟这老爷子也是,给我弄了一个这样的谜面,涧猪是啥呢?我刚才就在山涧岸边想啊,想啊,正琢磨呢,就听见水里有猪叫声。”
“水里有猪叫声?”张芊芷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