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经说过,开阳是个着名的双星,它的伴星中国古代专名“辅”,古时候军队测试士兵的视力就曾经用过这对双星,中国和外国都有军队用过它。辅星开阳的伴星,又称左辅。
而在遥光的附近还有一颗星,是属于遥光的伴星,道家称其为右弼。因而,道家同时又称北斗有九星,为九皇之神,谓“北斗九星,七见(现)二隐”。
在中国道教文化和古代汉族天文书中,北斗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为: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遥光星,洞明星、隐元星,分别称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这都源于汉族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
宋代道教天书云笈七签二十四巻“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还有辅星、弼星的存在,时称北斗九星。五代徐铉《步虚词》诗曰:“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后来两颗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故今有北斗七星之说。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北斗第二**巨门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这是道教中对北斗七星及其神灵的称谓。而这七颗星又被称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文上都称北斗七星,但在道教文化中,称为北斗九星,"北斗九星,七见(现)二隐",那两颗星分别叫洞明星和隐元星。这是古代传统上对九的尊崇,而北斗在中国古代的极高地位,以至于道教将之改为九星。
人们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知道在夜晚时看北斗七星来辨别方向。因为七颗星很明亮,且形状似一个勺子,故而极易辨认和判断方位。由于一年中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汉族民间有谚语: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古人认为,北斗实为九星,只不过是“七现二隐”,即七颗星是能被看到的,另外两颗则是隐藏起来的。相对到人身上,则对应的是九窍。我们一般知道的是七窍,即双眼、双耳、双鼻孔及一口,那另外的“二隐”则是尿道和**,所谓说人死“九窍不畅”,就是指人死之后,此九孔都不通畅了。因为北斗九星与人身上的九窍对应,人们便说“北斗注死”。《三国演义》里面赵颜借寿一段管辂说的明白:“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寿算,子复何忧?”
北斗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为: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闓阳星、摇光星,洞明星、隐元星。这些名字在现今天文书中仍然沿用,另一组旧名字则只见于古书:阳明星,天之太尉,司政主非;**星,天之上宰,主禄位;真人星,天之司空,主神仙;玄冥星,天之游击,主伐逆;丹元星,天之斗君,主命籙籍;北极星,天之太常,主升进;天关星,天之上帝,主天地机运;辅星,天尊玉帝之星;弼星,太常真星。
北斗九星中的两个隐星:辅星和弼星,在相书、风水、运术等等命理的解释中,都是大富大利,上上之相。因为是隐星,按照科学的词汇说就是肉眼看不到,所以如果真有人能够看到,则是碰上大时运了,今后也定然大吉大贵。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日月星辰部二》记载:“右九皇君、九夫人内姓隐讳,知之延寿千年。常夕夕观之,想见皇君夫人形象威光,忆其姓讳,谛存在心,得见第八、第九星,延寿无穷。”
在中国传统道教文化中,北斗九星分别对应九皇。道教九皇信仰渊源于中国先民对北斗的崇拜,九皇信仰的渊源和形成发展历程,一方面反映了道教思想来源的一大特色,即对古代先民星宿崇拜的汲纳,另一方面,亦折射了唐宋之后道释的融合。
张通把北斗九星的缘由讲述一遍,张芊芷这才如梦方醒,虽然出生在龙虎山天师府,虽然家里面是道家渊源,虽然天师府内道学典籍到处皆是,但是对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来说,是绝对没有兴致去欣赏这些东西的。
而张通则不然,出于对各种知识的孜孜不怠追求,他是博览群书,天师府的各种典籍书藏他是皆有涉猎,而且张通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即使在四处奔波之时,也不会忘记对各类知识的探索,每逢遇到好的典藏,他都视如珍宝,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要读到并牢记.
“官人,你说的这些妾身都懂了,那么北斗七星也好,北斗九星也罢,这跟石室秘藏有什么关系呢?”张芊芷询问之际还不忘了夫妻之间撒撒娇。
张芊芷的一句“官人”称谓,让张通差一点神情荡漾,他用力搂了搂自己的爱侣,甜笑着对张芊芷说道:“因为秘密就在石室对应北极星、左辅和右弼这三颗星的位置。”
“哦?你怎么知道?”
“我也是一种猜测,我猜测机关应该在左辅、右弼两处,而秘藏就应该在对应的北极星位置。”
“那咱什么时候行动?”
“就现在。”
“用掌起灯火吗?”
“不用,深更半夜、深山老林里用灯火太扎眼。你别忘了,我早已经打开了天眼通,这里的一草一木我几乎都能看得清,更何况咱俩已经在这里这么久了,借着星光基本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你跟着我就行了,走,现在就行动。”
华山石室的洞门口是由大大小小凹凸不同的石块密集而成的,在洞口地面仰望口顶,可发现有几块石头与众不同,显得格外突出圆润,不比其他石块棱棱角角。
张通走来走去、走去走来,终于把目光锁定在刚才张芊芷坐着的青石之上,这块青石位于洞口南侧稍里面,一大半镶嵌在石壁上,一小半露在外面,凸出可以供人小坐。
张通运用丹田之力,把住青石东西两侧试图左右晃动,一开始似乎很严实的嵌在石壁和地上不能动,但是当张通加大力度时,张通就感觉这块青石可以东转,他再加力左右晃动,终于青石离开原位,石壁上现出一大块石门结构来。
因为能够看出不是一整块石壁,而是由缝隙,只是这个缝隙需要仔细看才能看得见,而且衔接的很紧密,确切说只能算是缝隙的痕迹。
张通用力推了推石门,丝毫不动,又用手摸了一遍整个石门,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张通确认,机关不在这里,这又初步证明,张通的判断是正确的。
张通又按照石室洞口上源对应北斗九星的方位经过仔细努力辨认,终于找到了开阳附近的左辅和遥光附近的右弼,两处都是镶嵌着圆石,但是没有青石体积大,他又用同样的办法掀开了左辅、右弼两块圆石,用手一摸,不由得一阵惊喜,在每块圆石以里石壁的正中央都有一个凹槽,凹槽的形状正与令牌的形状相吻合。
张通又仔细辨认了一下,这才知道两个凹槽的图案是不一样的,经过确认,左辅的图案是阳刻,而右弼的图案是阴刻,正好对应令牌的正反两面。
阳刻是雕刻术语,指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阴刻与阳刻都是我国传统刻字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然而,当今现代刻字不论是阴刻还是阳刻,显然与传统的刻字有着本质的划分与区别。
现代刻字对阴刻线条凹凿和对阳刻底部肌理的处理,都展示了刀与刀之间语言的沟通,以刀代笔,把一刀一刀的痕迹与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地体现在作品中,古代活字印刷使用的就是阳刻。
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阴刻为凹形状。凹陷下去的字是阴字,凸出来的字是阳字。刻图章是一般都刻凸出来的字,这就是阳刻。刻图章是如果是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主要用于篆刻,印章,剪纸等方面。
张通从怀中掏出令牌,先用令牌的正面探进去,对准左辅的凹槽按了一下,就觉得里面有消息绷簧活动的声音,而后他又迅速把令牌拿出来,翻了个个,又瞬间对着一边的右弼凹槽按了下去。
就在令牌牢牢接触凹槽的一刹那,只听“嘎啦、嘎啦,轰隆”的接连声响,张通甩脸观看,只见南侧石壁的石门洞开,里面现出一个黑洞洞的洞口,也是在一刹那,更为奇特的事情发生了,那个石洞里面突然灯火通明。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且看下章分解。
您的支持,是我的最大动力,恳请您在百忙之余持续关注、点击、推荐和收藏艾丈策所着长篇武侠小说《八卦遁甲》,真诚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