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500000008

第8章 《周礼》的治民思想(2)

《乡大夫》,“考其德、行、道艺”。

可见,这项工作是由亲民官察而举之,再由州长、乡大夫考校之。察举、考校的标准即所谓,乡三物”。

这些被选定的贤能之士,在大比时受到隆重的礼遇:

《乡大夫》云:“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郑注:“谓合众而尊宠之,以乡饮酒之礼,礼而宾之。”这是乡中最隆重的仪式,从三公、乡大夫直到乡民都参加,人人加礼,个个宾敬,充满尚贤的气息。

然后,将贤能之士的名册献之于王。《乡大夫》云:

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

小司寇献民数于王。王仅“拜受之”,此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足见礼数之重。

最后,还要进行复查,看有无遗漏之贤能。《乡大夫》云:

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

先郑注,“询,谋也。问于众庶,宁复有贤能者”。五物与“乡三物”事异而义同,不过五物偏主于乡射之礼。

此外,还有专职官员在外巡回,访求贤能之士,《司谏》云:

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

其目的,是要使野无遗贤,天下无不兴的贤。可见,《周礼》举贤能的制度极其细密而详备。

尚贤思想,儒、墨、法诸家都有,但各自标准不同,儒家以礼义教化为标准。《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云:

平仁而有虑者,使是治国家而长百姓;慈惠而有理者,使是长乡邑而治父子;直愍而忠正者,使是莅百官而察善否;慎直而察听者,使是长民之狱讼,出纳辞令;临事而洁正者,使是守内藏而治出入;慎察而洁廉者,使是分财临货,主赏赐;好谋而知务者,使治壤地而长百工;接给而广中者,使是治诸侯而待宾客;猛毅而度断者,使是治军事为边境。

这是根据其人德、行之所长而任职,《周礼》书其德、行、道艺尤为详尽,,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当亦含有这种用意。

兴贤能之制,战国以后的学者曾加以提倡,《国语·齐语》云“正月之朝,乡长复事,君亲问焉···乡长退而修德进贤”,似已有粗略的格局。荀子主张,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西汉贾谊亦主张使民兴贤:

上选吏焉,必使民与焉。故士民誉之,则明上察之,归而举之;故士民苦之,则明上察之,见非而去之。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后和之。故夫民者,吏之程也。察吏于民,然后随之。夫民至卑也,使之取吏焉,必取而爱焉。故十人爱之有归,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有归,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有归,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有归,则万人之吏也。

汉代的举孝廉、茂才,就是这种理论支配下的实践之一。《周礼》宾兴贤能的制度,正是总结了这些理论和实践以后制定的,因而更为严密和系统。

《周礼》所设计的,实际上是一套以国为本位的典章制度,而贤人政治则是实施这套制度的基础和保证。

《周礼》的贤人政治,始于对万民教育的普及。其内容是灌施统一的道德标准和技艺规范。以此为基础,再层层兴举学有成绩者,经反复考核后举之于王,以充异日长吏之选。这种巨覆无遗的制度,是要网罗天下贤士,即便穷居侧陋之士,亦无不上闻,使得下无不兴之贤能,上无不贤不能之长吏。乡遂之学的教官中,其以大夫致仕者称父师,以士致仕者称少师,合称为乡先生。掌理兴贤之事的,还有德高望重的乡老。从而造成一个良性循环:贤者教民-贤民居官-致仕贤者又教民。这样就从组织系统上保证了官员的素质,保证他们能够施行法定的政策。对此,叶时曾称赞道:

贤能之兴,皆出于民,此乡举里选之所以为公也。以所兴之人而还以长之,必能兴利除害,而与民相周旋。以所兴之人而还以治之,必能趋事赴功,而与民相劝助。故入而在官府治事者,此人也;出而在比闾为长者,此人也。则是在官临民者,孰非德:行:道艺之人哉。

《周礼》这种设想,当是取自荀子。荀子曾批评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因此,他把贤能之士看得极重: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余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余虽曲当,犹将无益也。

凡为王者,欲长治久安,显荣于世,建立功名,非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不可。

荀子主张为政首先要区分贤与不肖,“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要从制度上保证,使“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他还强调必须按照地主阶

级德行标准取贤,“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能中是者取之”,“能致是者取之”。主张“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的这一思想,《大戴礼记》归纳为“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

荀子提出了尚贤使能的整套理论,但却没有具体的措施。与《周礼》兴贤措施相类似的是《国语·齐语》:

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也。

·····

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也。

《齐语》乡鄙之制与《周礼》乡遂大略相当。《齐语》乡鄙组织也有举善、诛不善的职能,不过未言及举善之标准、途径、乡学之组织以及宾兴贤能之礼,但是,基本思想和组织形式都已具备。因此,我们认为,《周礼》作者是将荀子举贤思想与《齐语》组织形式相糅合,再予以加工、创新,而成为《周礼》中的制度,并作为贤人政治的一部分。

五、教化具有强制性

《周礼》将教化万民作为国策固定下来,民众必须无条件接受教化,否则会受到制裁。《大司徒》云: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此八刑之前六刑,与“乡三物”之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相对。贾疏云:“上设三物教万民,民有不从教者,则设刑以刑之。”造言之刑和乱民之刑当是不服教化、并以言行乱民的刑罚。陈连庆先生认为,“‘乱民之刑’的出现,宣告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结束”,不无道理,《周礼》正是用儒学统一人们的思想,不从教化者,以,乡八刑”纠之。

《大司寇》五刑,“三曰乡刑,上德纠孝”。“乡刑”即此“乡八刑”。“上德纠孝”,即是要维护儒家的教育制度。

《大司徒》又云:“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上以礼乐化民,若民有不服教化而起争斗者,大司徒与治民之官共同审理,凡触及刑律者,交由士官处罚。

从思想上控制人民的做法,始自秦汉,由此可见,《周礼》成书必不能太早。

(第二节 隆礼义

荀子把孔子的礼的概念加以发扬,成为系统理论,并把它提到最高层次,作为治国安邦的政纲。他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还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把礼作为制订各类法律的依据。他认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所说的礼,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礼,一类是狭义的礼。广义的礼即封建等级制度。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一国之人,首先分为以礼乐节之的统治阶级和以法数制之的被统治阶级。在统治阶级内部又区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等层次,冕服是他们等级身份的标志之一。在荀子看来,社会正是通过等级来达到齐一的目的:“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尚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

狭义的礼,指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其作用是把天下万民的行为纳入封建统治秩序之中。荀子把伦理道德与治国安邦紧密相连,说“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人们是否懂得礼义,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礼还有防范破坏统治秩序行为发生的,功能,即所谓“施之未然之先”的作用。《周礼》的中的礼,大致上就是按这两类来设计的。

《周礼》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等级严格的社会,但披着礼的面纱。这种等级,一方面是通过命数、封地、爵位的高低、大小、尊卑等来体现的,如《大宗伯》之“九仪之命”,《大司徒》之,五等爵”,《大行人》之,九服”等等均是,所谓,每命异仪,贵贱之位乃正”。《小宰》职云:

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一曰以叙正其位,二曰以叙进其治,三曰以叙作其事,四曰以叙制其食,五曰以叙受其会,六曰以叙听其情。

由此可见,群吏的朝会、治职、执事、禄食、会计、情实等,都以爵秩尊卑为序。

另一方面,等级差别又是在各种礼仪场合中,通过服饰、车旗、器用等等的礼数来体现的。这类例子举不胜举,如《夏官·射人》云:

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获二容,乐以《狸首》,七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蘋》,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

不同等级的人,不仅参加射礼的人数不等,而且所使用的侯、获、容的数量,所奏音乐的名称、节数也各不相同。又据《夏官·司弓矢》文,他们所用弓的弓长及弧度也与各自的等级、礼数相应,严格区分,不得混同:

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

如此繁缛的规定,由于史无明征,连注疏家也难以说清楚。

又如《春官·典瑞》云:

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

所谓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等等,于文献无征,考古学上更无证明。所以,夏鼐先生说,这些圭璧的名称,“有的意义不清楚”,“有的可能连《周礼》编写者自己也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都是作者为严等级之别、明礼数之差而杜撰、编次的,不可盲目相信。

又如《大宗伯》云:

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言之凿凿,但是崔述据文献所见朝、宗、觐、遇四字的用法而驳之:

统言之,则曰“朝”;切指之,则曰“觐”。故《书》曰“群后四朝”;《诗》曰“君子来朝”;《春秋》曰“公朝于王所”。觐,犹“见”也。故《书》曰“乃日觐四岳群牧”;《诗》曰“以其介圭,入觐于王”;《春秋传》曰“王觐为可”;又曰“受策以出,出入三觐”。朝之外别无所谓有觐也。“遇”者,不期而值之谓,故《春秋》曰“公及宋公遇于清。”诸侯修岁事于天子,不可谓之遇也。《书》曰“江汉朝宗于海”,朝即朝廷之朝,宗即宗子之宗;《记》所谓“宗人莫之宗”,《史记》所谓“学者宗之”是也。朝者,君臣之事;宗者,族姓之事。以人喻水,故谓之“朝宗”;非诸侯于天子又有所谓“宗”者也。今《周官》之文乃以为“春朝,夏宗,秋觐,冬遇”,经传有此事乎!有此文乎!盖撰此书者亦当夫籍去之后,故不得其实而妄以意度之也。

崔说斩钉截铁,确不可移。《周礼》之礼数,比任何先秦典籍都详尽、繁复,但大多如夏、崔所说,为以意妄度,不可取信。作者用意,是要用礼数构筑一个精致的等级系统。

《周礼》中狭义的礼,有如“乡三物”之“六德”、,六行”等,如前所述,它们是国家法定的道德规范,人人都必须学习和实行。乡民在参加乡射、乡饮酒礼等礼仪活动中,必须按这种道德规范动作。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国家通过政策来树立道德形象,即寓教于政,如《大司徒》之,保息六”,其内容为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国家对幼、老、穷、贫、疾、富六种特殊情况予以照顾,一方面,借以安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使慈幼、养老等道德观念潜移默化,成为一种社会公德。《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即美宫室,族坟墓,联兄弟,联师儒,联朋友,同衣服。这是从乡土居处、族葬、亲友关系等方面,强化人们在习俗、血缘等方面的认同感,从而相亲相友。

《周礼》将上述种种道德范畴内的东西归纳为六种嘉礼,《大宗伯》职云:

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飨燕之礼亲兄弟之国;以庆贺之礼亲异姓之国。

六种嘉礼所规定的,就是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以彬彬有礼的形式来体现伦理道德。这种礼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

还有一种礼,即鬼神之礼。在《周礼》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宗伯》职云: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埋沈祭山:林:川:泽,以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这张祭单,几乎囊括了天地间的一切自然神。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主张祭重诚敬,不重形式,“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因此,孔子不可能开列出这种祭单。

荀子是无神论者,他从不把日月星辰当做神,但是却把日月星辰纳入礼的范畴,正如杜国庠先生所说,“荀子把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混为一谈”,把“天行与人道混为一谈”,在荀子看来,自然界的秩序便是礼:

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

荀子把自然秩序说成礼,《周礼》则用不同的祭名来说明这种礼的尊卑隆杀之别。这是荀子所不曾企及的。

同类推荐
  •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生命的原欲总是与其实现的结果有距离。于是,这便有了我们生命中“我能够”与“我应该”的矛盾体验,这种体验常常把自我置于“两难境地”。……为此,每个生命个体对自身智性与德性关系的觉知就成为了生命存在的首要问题。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本书系统阐述了人的本质、人文意识、人文主体与个性、人文学科的方法、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分子等内容。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热门推荐
  • 大武侠世界冒险录

    大武侠世界冒险录

    “喝最烈的酒,骑最快的马,杀最狠的人,睡最美的女人”一直以来都是陈风的梦想。一天,他穿越了,来到了一个大武侠世界。他曾和陆小凤喝酒,也曾同原随云共游天下,也曾吃过天下第一厨神宋甜儿的素斋,和风四娘一同拔剑杀人。他还领教过西门吹雪的剑,李寻欢的飞刀。......
  • 真周大地传

    真周大地传

    千年纷争,大国分崩离析;百年战火,肆焚一切文明。洪荒巨神长剑一挥,数万生灵涂炭,然而却始终斩不断人类内心的贪婪。高耸入云的穿云城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却又伴随着新的挑战,要面临的是更强的敌人。真周五神威名激震,横扫所有邪恶,但却发现不了背后那把来自内部的利剑。快速成长中的真周三杰是否能力挽狂澜,迎接这空前的大挑战呢?绝世红颜究竟是祸水还是英雄身后的贤内助?分裂动荡的真周大地能否在守阳部族和上月部族的努力下真正得到安定与和平?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在你翻开本书的第一页后一一向你展现。
  • 仿寓意草

    仿寓意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上的神国

    无上的神国

    混沌初开,神降临在世间。他们,带来了烽火,他们,带来了硝烟。生灵涂炭,当万物在逃难途中向自己的信仰虔诚祷告时,何曾想到那些自己心中的救世主正忙着互相抢夺?在那后来,至高的时空之神终于统一了神国。纷争总会平息,灾难也总会过去,这片神国的土地终将迎来和平与宁静。……但不会现在。愿神的光芒始终照耀宇内。——时空之神
  • 霸惊天宠:勿惹妖孽狂妃

    霸惊天宠:勿惹妖孽狂妃

    神秘的老者师父,从不知晓的身世之迷,一枚古朴的戒指,一场始料不及的穿越,这离奇的一切究竟是人为还是天定。一桩桩迷离事件,不断寻找的遗失宝物,当一切接近圆满时,却发现了这背后的惊天秘密。随着神秘师父的出现,她又该如何去触碰这秘密背后,她又将会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身份。她,本是华夏至尊,拥有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因为无良师父的坑骗,无意间开启了未知的神秘之旅。她是异世大陆遭人唾弃,陷害的废物傻嫡女,父母无故失踪生死不明,她不幸被害险些丧命,当她与她灵魂完美契合,这天下将会是谁主沉浮,轻狂绝世。且看她与腹黑妖孽如何斗智斗勇,相互追逐,上演一场旷世绝恋……看简介怎么能够点进来绝对霸满你心!
  • 明爱暗恋补习社

    明爱暗恋补习社

    冷傲孤僻的洛司泽是全校女生痴迷的对象,江雅雅性格单纯冲动,第一天踏入这所学校,就与这位尊贵少爷结下仇怨,自此遭遇种种排挤与祸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相识后注定开始一场惊天动地的纠葛。他为了捉弄她,设计了专门的整人计划,但她从不屈服,两人性格都一样固执。一个傲慢,一个倔强,朝夕相见,天天相斗……
  • 弹片灰烬

    弹片灰烬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普通人罢了。但他在醒来后,发现整个世界都已经改变了。。。或许你不理解他,或许你骂他白痴,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道路。
  • 灵境逆天

    灵境逆天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一面上古的奇镜,一片飘渺的灵境,让两个以寻宝为生的少年踏上了不一样的人生旅途。是以女子的身份生活下去,还是找到回复的方法。七海浩淼,异世无边。“什么身份,什么正邪,我只是尽我所能活下去。”曾经那个盲眼少年这样说。*********多提意见吧有意见才有进步
  • 腹黑男神别太坏

    腹黑男神别太坏

    “小轩轩,陪我玩嘛。”。。。沉默“轩轩~~今天陪我玩好不好”。。。沉默“轩~你今天工作了那么久,我们去放松一下好不好?”又是一阵沉默,只不过这次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终于,沙发上的那位坐不住了,咆哮着“圣佑轩,俗话说的好‘在一在二不在三’老娘耐着性子和你说了三遍,你连吱也不吱一声你几个意思啊?别给我说你没听见........”他却忍俊不禁“这才是你嘛,泼妇”“什么?返了,你竟然说我是泼妇?”........
  • 漫漫长路:我遇见了你

    漫漫长路:我遇见了你

    他记得宁夏曾经说过,世界上无缘的人有很多,错过缘分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有缘分的人很少。他不清楚宁夏曾经受过什么伤什么痛,只想用自己的羽翼好好保护她。一场游戏一场缘,让他们的梦想在这里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