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海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以“汉唐盛世”为主题,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问题。
本书以会议探讨的论题为主体,是对汉唐盛世进行的一次较为深入的历史解读。全书以汉唐为整体研究对象,实际上有两层意义:一是时间上从秦汉到唐宋,大体相当于一般所说的中国中古史;二是将“汉唐盛世”作为一个历史现象。近年来,由于新史料的出土和研究视角的转换,汉唐研究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学术转机。本书依托于会议的研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论题:
第一,“汉唐盛世”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从汉到唐,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文化由奠基到鼎盛的发展时期,对中国政治传统的形成影响至深,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许多问题都是在汉唐时期奠定的。自宋人以来一直到清朝学者,在探索中国历史的演进轨迹、总结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时,多将汉唐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政治文化命题,如汉唐宰相、汉唐宦官、汉唐经学等。
第二,“汉唐盛世”是中华文明辉煌的象征。汉唐两朝,以其大一统的格局、强盛的国力、开放进取的精神、相对完备的制度以及由盛而衰的转折,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汉唐盛世”的突出特点是统而不死,与时而变,是具有活力和开放性、包容性的“盛世”。
第三,研究“汉唐盛世”,要回归原典,注重创新。这是一次以打破断代分割、拓展问题空间、寻求学术转型为主旨的重要学术会议。这次研讨会有这样几个特点: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努力克服以朝代断限的研究取向;重视史料和学术积累,回归原典,尤其重视对传世文献中各种信息的发掘与对新出史料的整理释读,不空发议论,不生造词汇;对现有历史学研究概念进行理性反思,尝试建立解释中国历史发展的本土概念;注重突破与创新,突出体现为多学科的交叉和新资料的运用。
成立汉唐研究中心,以加强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建设,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布局中的重要举措。学校和学院的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纪宝成校长、李文海教授亲临大会并发表讲话,时任人文学院院长的陈桦教授、历史系主任成崇德教授亲自安排各项具体工作,使大会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张耐冬、张忠炜同志以及张雨等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的众多研究生为会议的召开和书稿的校订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我们的原因,本书出版拖延了许多时日,需要向参加会议和提交论文的诸位先生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