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100000040

第40章 上都的经济生活(1)

上都是陪都,又是根据政治需要在草原上建立起来的城市。与农业区的密切联系,是这座城市得以存在的基础。而固定的两都巡幸制度又使它的经济生活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城市周围发达的畜牧业,也给城市生活以深刻的影响。

一、粮食来源和农业

上都所在地区“水草饶刍牧”①(周伯琦:《近光集》卷一,《上京杂诗十首》),是很好的牧场。但是气候寒冷,对农业生产不利。元代的记载说:“上都地寒,不敏于树艺,无土著之民。”②(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一八,《贺丞相塞》)元代政府常以上都和甘肃、和林等处并列,视为“非产米地”③(《元史》卷二一,《成宗纪四》),在推行某些措施时给予特殊待遇。

但是,上都城建立后,有相当数量固定的居民,还有大批季节性增加的人口,包括扈从皇帝前来的王公贵族、官僚、僧道、士兵、仆从等,以及前来聚会的蒙古王公贵族及其随行人员,其数量大大超过了上都的常住户口。常住人口加上为数更多的临时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据至元七至八年(1270—1271)间的估计,“上都每年合用米粮不下五十万石”④(魏初:《青崖集》卷四,《奏议》)。这些粮食主要依靠外地运来。

从产粮地运粮到上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国家组织漕运。“大都、上都支转粮斛浩大”,元代政府为此先后设立了两个运粮提举司。一个叫旧运粮提举司(后改名大都陆运提举司),另一个叫新运粮提举司(后改为京畿运粮提举司)。所谓“旧”、“新”,主要是就成立时间先后而言。两个提举司管辖站户近两万户,主要交通工具是牛车①(参见《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二三,《经世大典·站赤》)。这些从事漕运的站户都是在民间强制签发的。除了运粮提举司负责运输之外,元代政府还在民间和雇车牛,运输官粮。和雇表面上是两相情愿,实际上则是强制性的封建义务。和雇之例如,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五月,“诏北京运米五千石赴开平,其车牛之费并从官给”②(《元史》卷五,《世祖纪二》)。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都民仰食于官者众,诏佣民运米十万石致上都,官价石四十两,命留守木八剌沙总其事”③(《元史》卷一六,《世祖纪一三》)。陆道运输粮食,长途跋涉,中间经过漫长的草原和山岭,劳民伤财,所费甚大。因此,就在至元二十八年,有人提出“滦河自永平挽舟逾岭而上,可至上都”。建议疏濬滦河,漕运上都。忽必烈接受了这一建议,派人考察,以船试行。考察者“至中道自知不可行而罢”④(《国朝文类》卷五〇,齐履谦《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元史》卷****,《河渠志一·滦河》。按,元代永平路辖卢龙、迁安、抚宁、昌黎四县和滦州,滦河自这一地区入海。)。这一计划未能实现,漕运仍旧由陆道进行。除了大都到上都的交通线之外,东北辽阳行省与上都之间也有驿道可通,有时粮食也从这条路线运来。

皇帝巡幸期间宫廷所需粮食等物,数量很大,也采取和雇车辆的办法,进行运输。下面所引用的便是当时的一份有关文件:

大德七年三月,中书省宣徽院呈:起运上都米面等事,送户部与礼部一同议得:凡雇车运物,不分粗细,例验斤重里路,官给脚价。以此参详,今后起运上都米面等物,合从宣徽院选委有职役廉干人员长押。先将合起物色,一一亲临秤盘装发,打角完备,如法封记。斟酌合用车辆,令大都路巡院正官召募有抵业信实车户,明立脚契,编立牌甲,递相保管,然后许令揽运。各于契上开写所载箱包布袋,各各斤重,眼同交盘,责付车户收管,及令重护封头,长押官通行管押。如运至上都交收,办得封记打角俱无损坏,布袋箱包亦不松慢,秤盘斤重又与元揽相同,中间却有短少不堪,盖为押运人员装发之际失于照略,着落追陪相应。若苫盖不如法,装卸不用心,致有损失,虽封记俱全,比元封打角松慢,或去封头、箱包布袋破漏,交出短少不堪者,即是车户不为照略,或因而侵盗,就将行车人监勒,追征不敷之物。照依脚契,先验元雇车户均征,更有追补不足者,着落当该雇车官司补纳,仍以物多寡量情断罪。押运人员回还,须要纳获无欠,朱钞销照。及经过村坊店户之家,排门粉壁,无得寄顿籴买官物。都省准呈。①(《通制条格》卷一八,《关市·和雇和买》)

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材料,它详细说明了由大都向上都搬运皇家所需“米面等物”的办法。这一搬运是由“掌供玉食”②(《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的宣徽院负责组织的,有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可以想见,支持上都城市生活所需的大宗粮食,如果是采用和雇之法的话,一定也和这份材料中所述制度相似。

除了国家组织漕运之外,还实行和籴的办法。和籴也叫和中或市籴,由来已久,元代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都实行过。上都和籴的具体办法是,政府根据需要发布在上都收购粮食的命令,商人们自己设法组织运输,将粮食运到上都指定粮仓交纳,政府支付以现钞或盐引。粮食收购价一般较市场价优厚,元代盐利优厚,盐引(取盐凭证)更是难得之物,所以对商人很有吸引力。尽管路途艰难,还是有许多人响应。中统二年(1261年)正月,“命户部发钞或盐引,命有司增其直,市于上都、北京、西京等处,募客旅和籴粮,以供军需,以待歉年,岁以为常”③(《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和籴》)。同年九月,“置和籴所于开平,以户部郎中宋绍祖为提举和籴官”④(《元史》卷四,《世祖纪一》)。元代制度,各地一般不专门设置和籴官,“专委本路正宫一员,不妨本职,提调勾当”①(《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和籴》)。而上都不仅设官,且有专门的机构,可见和籴对于上都的粮食供应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据《元史》和《经世大典》记载,至元十九年(1282年),降钞两万锭于上都市籴。二十年,上都市籴粮先后发钞六万锭。二十一年九月,“发盐引七万道,钞三万锭,和籴上都粮”。但这次和籴“未曾成就”②(《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和籴》)。到至元二十二年,元代政府又以钞五万锭和籴于上都。四年之间,年年和籴,显然已成为惯例。至元二十三年以后,上都和籴不见于记载,恐怕是史籍的遗漏,而不是制度上的改变。

天历二年(1329年)秋,“时天子(元明宗和世———引者)自北方还,上都供亿视常岁为多,有司请预大储蓄。宰相使刑部(刑部员外井渊———引者)为之。出令使民得入粟受厚直,于是任者、辇者、负者、戴者毕至,则平斗斛受之。民以次得直去,府史阍徼无奸留,不日而粟盈巨万。四方闻之,商农日集都市,粟价顿平,民益悦”③(《口北三厅志》卷一三,虞集《威宁并氏墓志铭》)。从这条材料可以看出,和籴的办法,对于上都粮食的储备,起了积极的作用。一般说来,和籴的效果要比漕运好得多。和籴更多依靠经济的力量进行调节,而漕运则是国家用政治的力量强制组织的。应该指出的是,天历二年的上都和籴,在《元史》中是没有提到的,同样的遗漏肯定还不少。

为了收贮漕运与和籴所得的粮食,元代政府早在13世纪60年代便于上都城外东西两边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两座粮仓,名为万盈仓和广积仓④(广积仓,一作广济仓。《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一、七五一七,《经世大典·工部·仓廪》与《经世大典·官制·仓库官》中两名互见。《元史》卷九〇《百官志六》和《元典章》卷七《官制一·职品》均作广积仓。应以广积为是。建于世祖中统初,原名永盈仓,元成宗大德时改今名)。这两座粮仓都由正廒和东、南、西廒组成,形制完全相同⑤(参见《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一,《经世大典·工部·仓廪》)。它们“北连沙漠,地接禾(和)林,仍边远酷寒之地。周岁出纳,少者不下三四十万余石”⑥(《永乐大典》卷五五一七,《经世大典·官制·仓库官》)。其收贮的粮食量,在全国粮仓中名列前茅。见于记载的还有永丰仓等,但具体情况不详①(永丰仓见《经世大典·工部·仓廪》)。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五月,丞相桑哥等奏:“上都仓俱在城外,不便,今议拟于城内建仓一二所。”②(《元典章》卷七,《官制一·资品》)这一建议得到忽必烈的同意。永丰也许就是城内的仓名。此外还有太仓,专“掌内府支持米豆,及酒材米曲药物”③(《经世大典·工部·仓廪》)。也就是收贮宫廷所需粮食,与前面数仓的性质有别。万盈、广积二仓隶属于上都留守司,太仓则隶属于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宣徽院。永丰仓的隶属不清楚。

上都贮备的大量粮食,不仅满足了上都居民和扈从巡幸人员的需要,而且常常用来调拨支援北边和林等地。或者说,元代政府之所以通过漕运与和籴在上都收贮大量粮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及时支援北边。例如,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命上都募人运米万石赴和林”④(《元史》卷八七,《百官志三》):大德元年(1297年),“输上都、隆兴粮各万五千石于北地”⑤(《元史》卷一五,《世祖纪一二》)。

上都粮食储备充足,但是粮价却很昂贵。据记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都每石米的价钱是钞五十五两⑥(《元史》卷一九,《成宗纪二》),而时间稍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的大都米价,每石最高不过十五两⑦(参见《经世大典·市籴粮草》),相差将近四倍。元代政府不时在上都减价粜粮,如大德六年(1302年)四月,“上都大水民饥,减价粜粮万石赈之”⑧(参见《元史》卷九六,《食货志四·赈恤》)。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上都民饥,敕遣刑部尚书撒都丁发粟万石,下其价赈粜之”⑨(《元史》卷二〇,《成宗纪三》)。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上都民饥,出米五千石减价赈粜”。显然,这是仿效大都赈粜之制。但大都赈粜是经常性的,而上都赈粜则是临时性的措施。

上都城周围是放牧牲畜的草原,但是也有人经营农业。城内居民种麦、菜,已见前述。在城外,“卧龙冈外有人家,不识江南早稻花。种出碛中新粟卖,晨炊顿顿饭连沙”①(《永乐大典》卷七七〇二,宋本《上京杂诗》)。但这种种植业规模肯定是不大的。离上都稍远的地方,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农业。如察罕脑儿,“此地苦寒,入夏始种粟黍”②(《元史》卷一三六,《拜住传》)。鸳鸯泺,“俗亦饲牛力穑,粟、麦不外求而力赡”。诗人描写这里的风光是:“原隰多种艺,农奚犬牙错。涤场盈粟麦,力穑喜秋获”③(周伯琦:《扈从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也都是很有限的,寒冷的气候和稀少的居民决定了它的规模,因而对上都城的粮食供应起不了多大作用。诗人吟诵上都风光时有“荞麦花深野韭肥”④(贡师泰:《玩斋集》卷五,《和胡士恭滦阳纳钵即事韵》)、“荞麦花开草木枯”⑤(胡助:《纯白斋类稿》卷一四,《宿牛群头》)之句,可知所种之麦应是荞麦。

元代政府在上都地区推行军屯,其经过已见前述,上都地区“凡立三十四屯,于上都置司,为军三千人,佃户七十九,为田四千二百二顷七十九亩”⑥(《元史》卷一〇〇,《兵志三·屯田》)。但是军屯所入一般只供军队消费,而且军屯制度的废弛也是元代的一大弊病,所以它对于上都的粮食贮备作用甚微。

除了粮食种植之外,上都周围也有人栽培蔬菜,当然为数也是很有限的。元人许有壬曾数次到上都,他的诗篇《上京十咏》中提到了“芦服”,说它“性质宜沙地,栽培属夏畦。熟登甘似芋,生荐脆似梨。”⑦(许有壬:《至正集》卷一三)还提到了白菜。野生的蘑菇和韭花,也常被采摘作食用。副食中蔬菜不多,一般以肉食为主。道士马臻随从正一道张天师来到上都,对于饮食深感不适应。他写道,“土风不解重鱼凫,东邻西舍惟烹羊。山人(马臻自喻———引者)肺腑蔬笋气,对此颇觉神不畅。”⑧(马臻:《霞外诗集》卷三,《开平寓舍》)

上都的燃料也是应该提及的。从一些片断的记载来看,城市居民主要以松柴为燃料。诗人宋本有“柴车击毂断东街”和“御华园路接柴场”⑨(《永乐大典》卷七七〇二,《上京杂诗》)之句。袁桷有诗题为《卖薪行》,描述“老兵缚薪穿市卖”①(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一六)。上都北边有松林,“阴阴松林八百里”②(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一五,《松林行》),松柴主要便出于此。但是,“太平生齿日丰隆,赭尽朝河百里松”③(《永乐大典》卷七七〇二,宋本《上京杂诗》),森林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同类推荐
  • 复活的古城下

    复活的古城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治国书生

    治国书生

    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自古以来江南多有醉死客,北边枯骨无人收。且看一小小书生如何力挽狂澜,匡扶将倾大厦,一袭青衫,谈笑朝堂,指点沙场。文中一些小诗多为本人自作,如有荒唐,望君一笑。
  • 北宋总经理

    北宋总经理

    嘿嘿,高俅、童贯、蔡京咱们是一伙的吧?哼哼,王黼、梁师成,李彦你们要当我敌人吗?唉,林朝英确实凶悍,你敢要?喂,潘金莲“名垂千古”,你能碰?嘘,幸好这个李师师不是那个李师师,当然得娶。什么?辽国的小皇帝是俺儿子?我要搞统一,这怎么弄?哟嗬,又碰上一个梁山好汉,好汉当然要到俺碗里。坏的,去死吧!官家,您不用猜忌!主席还是您,我就做参谋长……算了算了,您还是做董事长,我做总经理,咱们实行一国两制,试试行吗?这是现代青年医生张硕糊里糊涂穿越到了北宋之后碰到的一箩筐问题,能不能妥善解决,还请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
  • 三国之天下无双

    三国之天下无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财覆天下

    财覆天下

    大不列颠是温莎家族的,小日本是三棱家族的,美利坚是洛克菲勒家族与摩根家族的,但温莎家族、三棱家族、洛克菲勒与摩根家族都是胡家的!胡晓,一个没落的富二代,穿越到大清末年,他如何以商场主导官场,如何以金融战场代替短兵相接……财富在手,天下我有!!!请看《财覆天下》!书友群:二十一军军部:101047500兄弟姐妹们速度加入!!!
热门推荐
  • 救赎之审判的游戏

    救赎之审判的游戏

    迷一样的遭遇,纠缠着无尽的人生。一个扑朔迷离的组织,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揭开千年的秘密。一个个讳莫如深的案件,颠覆的人生,为了寻找心爱的人他以身犯险踏入这场难以置信的死局本书前篇:救赎:曼陀罗
  • 仙谬

    仙谬

    大道无情,长生无望;众生无知,我辈无用。修仙原来就是一场笑话。
  • 汴水长恨辞

    汴水长恨辞

    他对她一见钟情念念不忘,她对他因依生情倾心相待,可是背叛和伤害依然会一次次磨蚀原本的幸福。她在生命的最后才了解丈夫这几年间发的那些听上去很毒又很俗的誓言都是真的,他在认认真真践行只会爱她一个人、再不会让她伤心的承诺。可是一切都晚了,早就晚了。她爱他时,他没有珍惜;她远离他时,他的真意回归却在她这里再也无法真正安放。她和他爱恨纠缠的一生,竟然都是错过的。长恨长相思,这一世究竟要向谁诉?
  • 陨星传记

    陨星传记

    陨星大陆,鱼龙混杂,善良与邪恶交织,公平靠实力争取,悲催少年带着遗憾穿越来此,不料狗血变孤儿?少年,且行且珍惜。。。
  • 终于说爱你

    终于说爱你

    普通女孩路过一家服装店,看见一件衣衫,然价格高昂,便理智的放弃,去逛无数家服装店,看无数件衣衫,妄图找到一模一样但价格便宜的。越是找不到,越是抹不去那件衣衫在脑海里留下的痕迹……卢小澄并不知道自己就是这种女孩,曾经一眼认定的人,在她心中高不可攀,便理智的放弃,之后再如何放低自己的心,都看不上其他人……普通女孩咬牙回去买下那件衣衫,奢侈一次满足平淡生活以上的幻想世界……那么,卢小澄呢?
  • 绝世血魂

    绝世血魂

    主角白少锋是一个孤儿,但却有着数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体质,跟随着废柴师傅,却被强大势力欺压,导致师傅被杀,白少锋苦苦修炼,踏上强者之路。
  • 凌霄:魔法灰姑娘

    凌霄:魔法灰姑娘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有金系的圣金术,木系的御行术,水系的召唤术,火系的御炎术,土系的灭妖术。法利尔大陆上有金木水火土五大魔法行会,分别管理这些法术,被五行行会所包围的是至尊国,五行行会与至尊国皆并行天下。绚丽幻彩的魔法,看俊朗飘逸的众男子和瑰丽傲踞的众女子,他们如何掀起新一轮的魔法盛会。凌霄,至尊国皇宫里最没有地位的残废小公主,懦弱无能。然而,当她沉睡的金眸一睁,万丈光芒如蛟龙腾云,冲入云霄,看她如何成就魔法之大乘,横行世界,笑傲天下。群雄并起的法利尔大陆,魔兽争霸的远依大陆!
  • 远行——乘风起舞

    远行——乘风起舞

    有的人你永远无法忘记。曾经是相互努力付出过,包容,哭泣——那个最初开始了解你的人。然而,世界上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让我们走散,渐行渐远。带着困惑,带着迷茫,离开。直到去往下一座城,独身一人,偶然间想起那座城,那个秘密。随着年龄的逐渐成熟,我对一些事随之淡然,但有一个故事我会渐渐把它隐藏,埋在心底,无人知晓,无人问津。多年后或许已然忘记,或许还能回忆轮廓。
  • 青春回忆录:通往云端的路

    青春回忆录:通往云端的路

    “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青春,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可能,然而回过头来,却发现我们的命运从来不被自己掌控,这一次,我要自己掌握我的未来!
  • 菠菜必然毁灭世界

    菠菜必然毁灭世界

    内容主要讲述一群奇能异士打菠菜升级和菠菜毁灭世界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