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9400000058

第58章 石达开大渡河覆败事实(1)

二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石达开大渡河覆败的真相》(发表于1960年3月17日《光明日报》史学专刊),提出石达开在大渡河半渡撤师说不可信,石达开系中计被俘。后来,关于石达开,有很多讨论。他在大渡河的行为,是否"叛徒",是否"变节",是其中的主要问题。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给以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不应单纯地变成对他们的政治鉴定。同时,任何科学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可信的事实基础上;事实不能澄清,种种结论难免成为空中楼阁。

重读二十年前的旧作,深感当时写得幼稚肤浅,但半渡撤师说不可信、石达开系中计被俘这两点基本看法,现在似乎还不需要改变。旧作在发表时,编者曾予删节,对原意稍有损碍,但我现在早已找不到原稿,加以补正。因此,索性另起炉灶,重写一次,希望比旧作稍有一些进步。

石达开于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即1863年春率军进入四川,于5月14日即天历四月初一日、夏历三月二十七日到达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旧属四川越嶲厅,今属四川石棉县)。他的目的本是越过大渡河,进图川中。但他始终未能过河,被迫困守在紫打地二十几天,受到清军和土司部队四面包围,最后竟致全军覆没。

石达开在大渡河究竟是怎样失败的?言人人殊。大抵当时清朝方面直接有关的记录,多有掩饰歪曲或在关节处含糊其辞;而绘声绘色的故事又多出自后来人之手,难免传闻失实。下面试就与石达开大渡河失败有关的几个事实问题,进行探索考证。

石达开覆败后,清四川总督骆秉章在给朝廷的奏疏中说,石达开进川时,他已派兵在东西南北四面层层扼守,重庆镇唐友耕、雅州府蔡步锺等早在5月12日(三月二十五日)驰抵大渡河北岸防守。(参见《骆文忠公奏稿》卷六,《生擒石逆疏》。本文以下引用此疏,不一一注明。)但实际上,石达开到达紫打地大渡河边时,北岸并无清兵。薛福成《书剧寇石达开就擒事》说:"按达开初到大渡河边,北岸实尚无官兵。而骆文忠公奏疏谓唐友耕一军已驻北岸,似为将士请奖张本,不得不声明其防河得力,因稍移数日以迁就之。"(薛福成:《庸盦文续编》卷下。本文以下引用此文,不一一注明。)这自然也是骆秉章为自己表功。骆秉章奏称三月三十日申刻即5月17日傍晚石达开部至河边"窥渡",被北岸清军击退,这是他报道的首次两军接触。石达开到达紫打地的时间是5月14日凌晨。薛福成说骆秉章将清兵到达大渡河北岸的时间挪前了"数日"。这样看来,如果确有5月17日傍晚的两军接触,唐友耕等大概也刚在这时到达北岸不久,估计石达开到河边后有三天左右的时间并无清兵阻挡,大概是可以相信的。

那么,石达开为什么不在这几天中渡河以至后来清军云集遭受围困而致失败呢?

薛福成对此有所说明:

是时大渡河北岸尚无官兵。达开使其下造船筏速渡。渡者已万余人,会日暮,忽传令撤还南岸,谓其下曰:我生平行军谨慎,今师渡未及半,倘官军卒至,此危道也,不如俟明日毕渡。迟明,遣贼探视,忽见大渡河及松林河水陡高数丈。达开谓山水暴发,一二日可平也,当少俟之。越二日,水势稍平,忽见官军已到北岸,用枪炮隔岸击贼,有死者。

薛福成说,此事是唐友耕"亲告余弟季怀者"。似乎根据确凿。后来史家也就沿用了这一说法。

但薛福成所记的这段故事实有可疑之处。石达开的队伍据骆秉章奏有三四万人,目的是要渡河。渡河最需防备的是将渡或半渡时遭受袭击;如能渡过一部分人占领对岸阵地,正可掩护后续部队渡河,这不仅不是"危道",而且十分有利。何况渡过的已有一万多人,不是百十千人的小股。所谓石达开因谨慎而半渡撤师之说,实在不符合常识。

1959年,我读到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关于大渡河的一些记述,感到薛福成所记的故事不但可以怀疑,简直可以否定。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安顺场,就是原来的紫打地。紫打地于1902年被大水冲没,以后在原址北一里建立新场,改称安顺场。红军就从安顺场渡过了大渡河,时间也是5月。当年红军有许多同志在这里搜访了石达开的遗事。一氓《从金沙江到大渡河》一文根据安顺场的形势对薛福成的半渡撤师说发表了意见。他说:

金沙江的水虽急,在绞车渡船还能过直角,而在大渡河农场处,并安顺场一处,船要顺水冲成斜角,才能渡过。渡一次,来回要一点钟,这是最快的速度。……安顺场这个地方,薛福成的《庸盦文续编》里的《书剧寇石达开就擒事》提到它。石达开就是在安顺场这个地方全军覆没的。时同治二年四月间事,阳历便是五月,和我们渡大渡河的时间相同,亦历史巧事。但是对于这些英雄末路的悲剧的史实,有几点是很值得怀疑的。……既然天已晚来不及渡后续部队,那么又哪能把已渡过的一万人渡回安顺场呢?这个时间哪里来的呢?有渡这一万人转来的时间,为什么不继续渡第二个一万人过去?从安顺场渡河点的水势来看,天近晚还能渡一万人,那船非有二百只不可,一只船一次渡二十五人,渡两次。但那个地方,很难摆下两百只船来。同时还得有一千六百个熟练的船夫。我们两只船把沿河两岸的船夫请完了,也只几十个,还夹了几个生手。结果还撞坏船……石达开那时,哪里得来两百只船,一千六百名船夫?既已渡过去一万,又渡转来,这简直是岂有此理的事。要是薛福成所记是实事,那才奇怪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249~251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55。)

1981年8月,我到四川石棉县参加太平天国史讨论会,得机会实地参观了大渡河、松林河、安顺场等石达开当年败亡的旧地。在安顺场,河道虽不很宽,涨水时不过三百米,但颇有浩渺之势,尤其是水流急陡,水面好像成了斜坡。河道正对面是壁立数百尺的峭壁,只下游约一二里处有一平坝,斜渡到对岸大概只能在那里登陆。安顺场红军渡河处现在砌有一道堤坝,可以登堤眺览。我在堤上凭吊很久,又拾级而下,伸足入水,水流几乎冲走了我扣得很严实的塑料凉鞋。据当地同志谈,这里流速至少有每秒四米。看了安顺场的地形水势,深感从这里渡河不是易事,完全如一氓所说,薛福成所记绝不可能是事实。

石达开到紫打地以前一个多月,其部下赖裕新率众从大树堡搭浮桥过了大渡河。搭浮桥过河自然方便多了。或问是不是石达开在紫打地也搭了浮桥,一万多人是从浮桥上来回的呢?这是不可能的。薛福成明说渡河工具是船而不是浮桥。而且太平军纵然善于搭浮桥,在紫打地也没有用武之地。1935年红军勇士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曾尝试架桥多次,但十二根、二十四根头号铁索,都被冲断,没有成功。(参见加伦:《飞夺泸定桥》,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280页。)大渡河上游只富林渡水势比较平稳,赖裕新正是在那里搭浮桥过了河。但紫打地没有这种可能。石达开既要避实就虚,不走赖裕新的路而到了紫打地,就只有船渡一种办法。

那么,石达开究竟是怎样失去这几天渡河时机的呢?许亮儒的《擒石野史》提出了一种值得注意的说法:当夜(5月14日夜),达开妇诞一子,乃通令将卒曰:孤今履险如夷,又复弄璋生香,睹此水碧山青,愿与诸卿玩景欢醉。部属均稽首称贺。是以传令犒赏,休养三日,各整队登山采粮,俟行囊充实,方计克小河,此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都履和:《翼王石达开江被困死难纪实》,载《新中华》复刊,1945,3(9)。

都履和说,1942年他的朋友李言三在大渡河边的大树堡(即赖裕新渡河处)得到当地乡村教师李左泉抄录的故老许亮儒所写的一篇笔记。李左泉在抄本前言中说,许亮儒曾为土千户王应元记室,参与对石达开之仗,写有一篇《擒石野史》,李左泉于1913年从许亮儒之子手中得到原稿抄录,经都履和整理后以上题发表。)

许亮儒参与了对石达开的战斗,所记有很多可供参考,当然也有不少可能属于夸张虚构,不足信据。但石妻生子庆祝三天一事,却在当地有广泛的传说。

文彬写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见闻的《从西昌坝子到安顺场》一文,记他们在紫打地南边的筲箕坳小村宿营时一位八十多岁老人的话说:

只在长毛时候,石达开的队伍在这里扎了几天。听说生了太子,办酒席,挂灯结彩,打锣打鼓很热闹。(《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265页。)

文彬又记在大渡河口时朱德总司令的谈话:

我问了这一带的群众,都说石达开入川是在这里消灭了的。因为生了太子,不能前进,大排酒席,大吹大鼓,弄了好几天。结果后面追兵一来,"倮倮"又反对他,全部消灭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271~272页。)

看来,石达开为庆祝儿子诞生而贻误了渡河时机,确有其事。当然,不会只是吃喝,这几天中的另一件主要的事,如《擒石野史》所说,是搜集、补充粮食。

石达开到达大渡河边后,还发生了河水突然猛涨的意外情况。骆秉章奏说,石达开到大渡河的当晚,松林河、大渡河水"陡涨数丈,势难徒涉"。光绪《越嶲厅全志》的记载和1935年安顺场一位亲自见到石达开失败的老人也都说到河水猛涨的事。大渡河即使在平水或枯水时节,也没有徒涉的可能;但河水陡涨必然使渡河增加了额外的困难。

庆祝儿子诞生和河水突然暴涨,都耽误了渡河,使清军得以在石达开尚未渡河之时赶到北岸。但这两件事,性质是不同的。对于石达开来说,河水陡涨是难以预料的,而清军将要前来堵截围困则应是意料中事。从主观方面说,在大渡河边因庆祝、休整而停留三天,不能不说是石达开的失策。

从5月17日傍晚起,石达开开始了大渡河的战斗。据清方报告,大规模的渡河行动至少有三次。一次是5月21日,石达开出动四五千人以木船竹筏数十只抢渡,岸上部队也出来助势,"隔岸呼噪,声震山谷",清军排列北岸以枪炮轰击,击中船筏火药,引起炸裂燃烧,"抢渡之贼,无一生还"。第二次在6月3日,也被清军隔岸轰击,"兼之水势湍急,登筏者悉皆沉溺"。第三次在6月9日,渡河船筏二十余只,每只七八十人。结果被水飘没五只,其余被击沉。这是石达开部最后一次强渡。

石达开屡渡大渡河不成,也曾引起这样的感叹和疑问:为什么不另找出路?"为什么不沿右岸直上,进入西康?为什么不向下走,到大树堡拐回西昌坝子?或者再向下走,弯到大凉山东的岷江沿岸?机动地区还是很大的。……计不出此,真是奇怪。"(同上书,251页。)

石达开之所以做不到这样,在于他受到了几面包围。

原来大渡河自泸定南流,在越嶲、汉源之间折而向东,突破乔白马山脉入峨边县境。这个急转弯的地方,南岸有两条支流:一为松林河,紫打地就在松林河注入大渡河处;一为察罗河,经洗马姑、老鸦漩注入大渡河。两支流之间及松林河外共有七处小市镇,称为河道七场,主要是汉民居地,此外就是"夷"族、"西番"族的村落。石达开进入的,正是这两支流之间的地方,与"夷"族、"西番"族头人的领地交错。当石达开长驱入险之前,据薛福成《书剧寇石达开就擒事》记载,曾向土司送礼买路,得到应允;但土司后被骆秉章收买变卦,以至石达开身陷绝地。石达开曾否在事先买路,虽难以肯定,但骆秉章等曾多方向土千户王应元、土司岭承恩利诱激劝,却是事实,因而当石达开到达大渡河南岸后,王应元、岭承恩都出死力与石达开对敌。石达开如不渡大渡河,沿右岸直上,必须过松林河,而这里是王应元的地界;如向下走,必须经过察罗河,而这里是岭承恩的地界。

石达开攻大渡河不利,又四面被围,曾几次猛攻松林河,其意图正是沿右岸直上,由泸定桥而趋天全、邛崃、成都。据许亮儒《擒石野史》记载,王应元撤去了松林河的铁索桥;石达开在5月29日、30日两次大规模进攻松林河,并于5月29日晚、6月3日晚又两次设计偷袭、偷渡,但都失败了。6月5日,石达开隔河射书给王应元,以良马两匹、白金千两为酬要求他罢兵让路,接着要求他允许通商以便采购粮食,也都被拒绝。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既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又沿右岸(即南岸)直上,攻克了泸定桥。松林河对于红军之所以不成为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同当地少数民族及其头人建立的良好关系,自为重要的因素。石达开做不到这样,当地的少数民族头人反对他。他不但没有过大渡河,而且也过不去松林河。

大渡河之为天险是人们耳熟的,遭天险而失败,也情事相应。石达开多次进攻松林河不克,使人感到似乎松林河也是艰险莫测的地方。但1981年夏我到松林河参观凭吊,却真是闻名胜于见面,大大出乎意料。这里原来是一条小河,水流的确很急,但河面宽不过二三十米。现在在河口以南二三里处建有石桥一座,可说"天堑"已成通途。我们在河边西眺远处土岗上王应元衙门的遗迹,北望滚滚河水闪着骄阳的金光默默注入大渡河,简直难以想象这条河在一百多年前竟困死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从这里,我猜想石达开在大渡河的军兵人数可能被清方大大夸大了;如果真有数万之众,那简直是可以"投鞭断流"的。

石达开渡不过大渡河、松林河,粮食日益枯竭,以至杀马而食,继以桑叶充饥。6月9日最后一次强渡大渡河失败后,王应元乘势过松林河,岭承恩从马鞍山压下,紫打地因而失守。石达开率残部沿山东奔至老鸦漩。这就到了石达开历史的最后时刻。

6月9日紫打地失守和石达开残部东奔老鸦漩的情况,据骆秉章的报告是这样的:

两路齐进,直扑紫打地,将贼巢一律焚毁,毙贼数千名。山径险仄,逃窜之贼,自相拥挤,汉夷兵练两面夹击,枪炮如雨,夷兵复登山巅用木石滚击,贼众坠崖落水,浮尸蔽流而下者以万余计。石逆仅率余党七八千人奔至老鸦漩,复被夷兵所阻,辎重尽失,进退无路。其妻妾五人抱持幼子二人携手投河,其曾受伪职老贼自溺者亦复不少。

骆秉章渲染的是清方得胜的情况。随同王应元过松林河追袭石达开的许亮儒则记石达开的情况稍详。他说:

同类推荐
  • 大清悍妇

    大清悍妇

    耀眼的骄阳不管在哪里都能照耀到人的心中。在草原她是尊贵的草原之女,在四方城她是权力巅峰家族最彪悍的女人。人常说:“投胎就做萨齐拉”!康熙:“不要以为朕真不敢杀你!”太后:“乖孩子,别怕,草原女儿就该如此!”太子:“老十,管好你福晋,把你嫂子都带坏了”老十:“娶个蒙古彪悍福晋怪我咯!”萨齐拉:“不要这么看我,我会害羞哒”众人:“……"
  • 明朝大钦差

    明朝大钦差

    明朝嘉靖年间,严嵩主持朝政,主人公鄢懋卿受封治理全国盐政大钦差。他整饬仓场,疏理运河,修建盐场,总理全国盐政,剿灭倭宼浪人,尚方宝剑斩贪官,严厉惩治官场腐败,政迹显赫,获嘉靖帝赏识,敕封四代,且终身未黜;也获得永嘉百姓爱戴,赠予万民伞,奇功刻石永记。却因依附严嵩,最终成为封建皇权党争之祭品。故事描写钦差大臣鄢懋卿百年传奇人生经历。随着故事往前推进,一个正直善良、伟大高尚,且具大智慧、大德行、大仁孝、大忠勇之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从历史缝隙中找寻符合人物真实的蛛丝马迹……还原主人公可能之真实形象。大胆从容,颠覆历史固有人物形象。作品充满正能量,具有强烈时代气息与烙印。
  • 中华一帝

    中华一帝

    李书星重生了,因为一系列错误,带着记忆投生在大清王朝,既来之则安之,利用特权争取最大的利益,为中华民族做点事情吧。尔虞我诈的宫廷争斗,为求自保,争夺帝位,锐意改革,富国强兵,使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强盛。犯我中华者,寸土必争;杀我国人者,以一偿十;投敌叛国者,诛灭九族。打倒列强,以牙还牙,以强硬的态度歼灭任何侵略者;对于藩属国,给予最大的支持,使他们成为中华的永久拥护者。这是一部跨度大的历史巨作,从公元1844年到1920年,再现了鸦片战争、中日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精彩片段。讨论QQ群:17565429
  • 大雍

    大雍

    北凉蛮族,依仗天生的骠悍,手握弯刀弓箭骑着草原上的烈马云卷四方。随之而来的便是征服和杀戮。大雍王朝与之抗争了百余年,几乎亡国灭种,但即使在民族最弱势的时候,我们的民族魂没有丢,男儿的脊梁未断!看大雍新主如何挽狂澜与即倒,积蓄力量,复我中原王庭,分谴猛士固守四方!建了群,大家进来聊聊本书:542933603
  • 再世为林冲

    再世为林冲

    重生于北宋末年,再世为林冲,身陷监牢,一样的杀上梁山,一样的举兵造反,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热门推荐
  • 北桉浅谈

    北桉浅谈

    我们都有自己别样的青春。愿你们青春已不再迷茫。
  • 校花的恋爱故事

    校花的恋爱故事

    讲述有四个美丽大方的女孩从遥远的英国赶回来。她们一个聪明活泼,一个幽默风趣,一个高冷无话,一个温柔大方。她们回到圣光学院继续完成学业。然而也遇到了四个不同性格的男孩,他们一起是学院的H4。遇到了这几个女孩,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又会搞出什么乌龙呢?还会发生什么稀奇搞怪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 散落的晴天

    散落的晴天

    很多时候,我都在追忆,追忆我们散落的记忆。这些年我走过许多地方,听过许多歌,认识了许多人,可却再也找不到那年的感觉。现在的你是否还记得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少年?他有一双澄澈明亮的眼睛,他笑起来的时候有一对小虎牙,他害羞的时候会挠挠后脑勺……他是你的整个青春,是你穷尽一生去追随的人。
  • 废墟之决战

    废墟之决战

    在一场全球灾难之后,只有少数人生存下来,但这一切只是开始。
  • 成仙未晚

    成仙未晚

    前世勉强挨着路人甲的边,架不住这世有个元婴期的爹。浪费资源可耻,努力成为一名光明正大的纨绔才是正道!人能化神,亦可堕魔,妖亦如此。呃,那人妖呢?非典型性女配文!非典型性重生文!
  • 超级流氓

    超级流氓

    神秘的宇宙中,有着无数个空间位面的存在,这些个空间位面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神奇诡异的变故,一个叫陆雨的特工却在穿越镜面空间的时候,人为的引发了一次这样的震荡,从次在这个和地球一样的异界都市里,引发了一连串的变故!
  • 唐家十三少

    唐家十三少

    唐小川,唐门十三少、有穷国国主义子,在洞房之夜惨遭兵变,沦为奴隶,被梅山七怪欺凌。为报家仇国恨,唐小川拜入药王谷门下,阴差阳错获得千年前鬼族第一帝九幽大帝神识,习得鬼、道两门绝学,然而被封印千年的阴界恶魔也因此得已出世,为祸三界。娶妖妻、纳鬼妾、收服群妖组建七杀宫。唐小川凭一己之力搅动三界,为匡扶正义,不惜与道家四大门派以及阴界五族为敌,重振当年后羿大神雄威,登上鬼帝宝座,开始了他的逆天之旅。
  • 少年侦探罗凌志

    少年侦探罗凌志

    一个不幸的少年在他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卷入一件神秘的杀人事件中,而在事件背后却隐藏这一个神秘组织,名伪黑马组织,而这个组织犯的罪,从来都没留下证据,他们杀人不眨眼,而只有一个人撑握了全部的证据,他就是罗峰。而罗峰又被神秘的杀死了。本小说虽然模仿了名侦探柯南的部分角色,但是本小说里面的案子绝对没有模仿,就算是有那也许只是碰巧而已,名侦探柯南一共有900多集,一个案子碰巧很正常,但是破案手法肯定也不一样。小说中的黑马组织,也就是名侦探柯南里的黑衣组织,虽然模仿的部分内容,但是里的真正凶手绝对不是博士禹治,在这里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怀疑他,他确实不是凶手。但是凶手确实就在罗凌志的身边,他是谁没有人知道?
  • 续命当铺:大当家太腹黑

    续命当铺:大当家太腹黑

    你相信真的有可以让自己延长生命的当铺?可以典当你的所有,换取你想长生不老的机会怎么样?“大当家的,又有顾客了!”纪倾城大声喊道。“人呢?”左梁谷继续坐在书桌前,一动也不动。“在我的肚子里呢!”纪倾城高兴地指着自己的肚子说着。-----------------------------------------------------------------“大当家,我是你的什么啊?”“我的助手!”“为什么不是你的优乐美?我要做奶茶!”
  • 帝王妃:战神女将军

    帝王妃:战神女将军

    亦成青山,便不可得江湖。三千风飘絮,七千是离愁。桃之夭夭,诏安寺外,他前来寻她,她摇头:“贫尼法号断尘。”再后来,她倾身抱着他:“下辈子,我们只有家,没有国…………”落花有意,流水亦有意,只是事态万千,冲散了离合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