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7300000013

第13章 胡适整理国故平议(3)

(3)他分析前代学者铸成此200年冤案的原因:其一,各家都没有认真搜集版本,所见版本太少,又没有认真过细地做校勘,所以误信前人疑似之词和误信几种作伪的版本,遂信戴震窃用赵氏之书,遂动了“正义的火气”,遂产生了先入的成见。其二,他还提出,“颇感觉这公案的背面,终不免有戴学与朴学之斗争余波”(胡适致王重民的信(未完信稿,约写于1943年11~12月间)。)。戴氏与全、赵不同,他主要是一位大思想家,而不独以考证学名世。专宗考证学的学者,对有“离经叛道”之嫌的戴学不免有成见,因而,只要有隙可乘,便不会放过攻击他的机会。后世学者,如孟森、王国维等亦指责戴氏“欲夺朱子之席”;其著述“亦未尝与孔孟合”,露出了同样的玄机。

(4)胡适认为戴、赵、全三家皆有大功于《水经注》,他们都有独立的贡献。他在一篇未完成的稿子里,曾详引中外科学史、学术史上专家们差不多同时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分别做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科学结论与发明的事实。戴、赵、全三人治《水经注》即属于这种情况。

胡适穷20年之力,校勘数十种本子,阅读数百万字的材料,写出上百万字的文稿,为其乡贤戴震洗清冤案,堪称是考证学上空前盛事。但这案子实在被人弄得太复杂。胡适埋首此案中,能解他人之蔽,却往往不免陷于自蔽。例如,胡适一面为戴震“辨冤白谤”,一面却指控全祖望窃夺赵一清《水经注》校本。其所提证据亦往往在疑似之间,难以成定谳。《全氏五校水经注》诚然是写在赵氏校本上,而此本始终未归还赵氏,但这并不能断定全氏是有意窃夺。一则他所用赵氏校本未必即是赵氏唯一校本。二则,如果全氏是有意窃夺别人成果的小人,他当年何以会三千里驰书把他有关经、注区别的极为重大的发现告诉赵一清?恐怕胡适在为其乡前辈鸣不平时,不免也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对此案的关系人提出了不尽确凿的指控。又如胡适认定王梓材、董沛刻全氏书,都是出于有意欺诈,造作伪书,这也难成定论。虽然两氏刻本有可严重质疑之处,但须知自古以来作伪书的人都必定有严重的动机。胡适没有指明王、董与此案有何重大干系,也未指明他们作伪书的确实动机。因此,他对他们的指控也不能最后成立。再如,胡适指责认定戴震窃用赵书的学者如杨守敬、王国维等都不懂得校勘学,亦属过当之论。

二三十年代,先后从事整理国故的学者甚多。但其所抱宗旨与所用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所发生的影响与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只就胡适整理国故所产生的影响来评估其意义。

关于整理国故的意义,胡适自己有种种说法。

1925年4月(或5月)12日,他在给钱玄同的一封信上说:“我们整理国故,只是要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只是直叙事实而已。”他认为迷信国粹、炫耀国粹而排斥科学的人,是得了“膏肓之病”。治这种病,“法宜补泻兼用”,“补”即是“尽量输入科学知识、方法、思想”;“泻”就是“整理国故,使人明了古文化不过如此”(此信是答复钱玄同5月10日的信的。胡信末署,4月12日,现难以判断胡、钱两人是谁把时间写错了。)。这就是说,整理国故,是去掉历代崇古的人们为国故附加上去的种种涂饰和神话。这些涂饰和神话很有迷惑人的作用,使人盲目自大,自我陶醉,向后看而不向前看,排斥外来的和新的科学文化。1927年2月他给彭浩徐(学沛)的一封信,把这层意思说得更明白。他说:整理国故就是“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相;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这是化黑暗为光明,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化神圣为凡庸:这才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他的功用可以解放人心,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胡适作品集》第11册,160页。)。

从这些话看起来,整理国故似乎只有消极的意义,甚至会使人们误会胡适整理国故是专门“揭家丑”,否定中国文化的价值。事实自然并非如此。胡适还有另外一些说法。例如他说:“儒家固有真理,老庄、墨翟也有真理。”(《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21年7月9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0。)“我们只认方法,不认家法。”“我们的使命是打倒一切成见为中国学术谋解放。”(同上书,1922年8月26日。)这些话,显然是对以往儒学一尊笼罩一切的传统的一种抗议,要通过整理国故的工夫,打倒儒学一尊的地位,把被抹杀的东西恢复起来,把被掩盖的真理揭示出来。后来胡适更明确地谈到这一点。1932年5月10日,胡适为顾颉刚在杭州发现久觅未得的姚际恒的《礼经通论》一事,写信给钱玄同说:“姚立方的遗著的发现,是近代学术思想史上一件重要事,不单是因为姚氏的主张有自身的价值,并且这事可以表示近年中国学术界一个明显的倾向。这倾向是‘正统’的崩坏,‘异军’的复活。”(据未刊信稿。)

胡适反对儒学一尊,主张打破对孔子与儒家的迷信,多年来被误解为“反孔”、“打倒孔家店”。这种简单化的概括不但与胡适不相符,即对于五四时代其他启蒙思想家,例如陈独秀、鲁迅等亦未为公允。我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本书附录一。)一文中有详确的论证,此不赘述。胡适晚年多次谈到他从不主张否定孔子与儒学。他只是主张:第一,对古代各家各派一视同仁(儒家固有真理,其他各家也有真理)。第二,对各家各派的遗产都应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在《说儒》中,以及在许多论文和讲演中,都曾给孔子与儒家以相当的评估,这是有目共见的。

本文一开始就指出,整理国故的口号,是同“再造文明”,即建设中国的新文化的任务连在一起提出的。

近代中国“命蹇事多乖”。人人都感受到了民族的、社会的、文化的深刻危机。但危机是怎么来的?如何挽救?各家各派有不同的回答。总括起来是两大派,一派是守旧的,认为中国之危机,全由人心不古,丢掉了老祖宗的好东西所致。所以挽救的方法就是弘扬中国的古代文化。另一派是革新派,认为中国人自我封闭太久了,缺少交流和新刺激,因而落后了。中国古老文明在古代不失为最优秀的,但应付现代生活,已经不够了,需要学习外域的东西,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相接触、相结合,产生适应时代的新文化。严复、梁启超、胡适等等都代表了这一思想革新的趋向。

要学习外来的东西,要使中西文化结合,必须做必要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整理国故就是这种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胡适所谓“使人明了古文化不过如此”,就是要人摆脱因长期封闭所造成的盲目自大心理,承认古文化有不足,产生学习新东西的愿望。打倒儒学一尊,使思想活跃起来,这是接受新东西、创造新东西的必要前提。使中国古文化中的“异军”复活,从这些异军中觅得以前被人们忽略、抹杀的某些近乎科学的合理的东西,这对于吸收新东西和创造新东西显然是一种有益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例如,揭示墨学中的逻辑思想,对于吸收西方发达的逻辑思想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由此可见,整理国故确是吸收外来文化、再造中国的新文化的一项极为必要和极为重要的准备工夫。

胡适整理国故的另一个主要的意义,是通过这项工作启示做学问的方法。而他的方法确实影响了一大批后起的学者。

胡适极端重视方法问题,这贯穿了他的一生和他的全部著作。他曾说:“我治中国思想与中国历史的各种著作,都是围绕着‘方法’这一观念打转的。‘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多年来所有的著述。”(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94页。)

胡适的方法是实验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考证学相结合的产物。他最早是在《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一文中提出这一方法的,简括成10个字,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个方法有三个最主要的因素:(1)历史的态度。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必得弄清它的历史、它的来龙去脉,弄清它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诸形态。(2)实证的态度。对前人或他人的判断不可轻信,必须求证实。如果被否证了,就要提出新的假设,然后去求证实。只有被大量的事实证明了的假设,才可视为可信的判断,才可认为是真理。(3)重视思想的能力。思想的能力来源于训练,训练就是多观察、多疑问、多假设,耐心地求证实。从思想理论渊源上说,胡适的实验主义本属经验主义学派。但正如他的老师杜威一样,他们不流于经验的堆积,而是十分地重视思想,重视思想的程序。

胡适的方法在他的几种古小说考证的著作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陈寅恪就非常赞赏这些古小说考证的文字。而受胡适影响,学问上有大成绩的几位学者,也正是受到这些文字的启示。例如顾颉刚就说到,胡适的《〈水浒传〉考证》和《井田辨》等文章为他启示了“研究历史的方法”,使他“深挚地了解而承受”(《古史辨·自序》,见《古史辨》第1册,40页,北京,朴社,1926。)。又如罗尔纲在《师门辱教记》中也曾说道:“我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便是……亲承师教读了《蒲松龄的生年考》和《〈醒世姻缘传〉考证》两篇考证得来的。”(《师门辱教记》旧版是1944年出的。时逢战乱,流传甚少,如今已很难得。1958年,胡适自己出钱将罗尔纲于1945年修改过的稿本重新排印,改名为《师门五年记》。此处引文转引自台湾《传记文学》第2卷第3期所载的《师门五年记》)其他还有许多学者如孙楷第、吴文祺、严既澄、陈东源等等也都曾谈到他们如何受了胡适的著作的启发,而开出自己的学问之路。

在思想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一种理论或方法,如果被概括成一种便于记忆、便于传诵的口诀,那它就要交“背时”的运了。大多数的人们把它当成口头禅,不愿耗费心思去领会它的真意义,更不愿严肃地按照它的本来要求去实践。结果是谬种流传,贻害无穷。胡适治学方法的“十字真言”,也难免有这种流弊。胡适自己颇察觉到他简单概括的公式有产生流弊的危险性,因此他在给董作宾的信中曾说过如下一段话:“凡能用精密方法做学问的,不妨大胆地假设;此项假设虽暂时没有证据,将来自有证据出来。此语未可为一般粗心人道;但可为少数小心排比事实与小心求证的学者道。不然,流弊将无穷无极了!”(转引自曹伯言、季维龙:《胡适年谱》,295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正因此,胡适特别强调重证据,对证据提出严格的条件。他说,“我们对于‘证据’的态度是:一切史料都是证据,但史家要问:一、这种证据是在什么地方寻出的?二、什么时候寻出的?三、什么人寻出的?四、依地方和时候上看起来,这个人有作证的资格吗?五、这个人虽有证人资格,而他说这句话时有作伪(无心的,或有意的)的可能吗?”(《古史讨论的读后感》,见《胡适作品集》第2册,256页。)对证据本身持严格审查的态度是考证学命脉所在。

胡适中年以后谈到治学方法,显出更加审慎的态度。他借用古代老吏断狱的经验,以“勤、谨、和、缓”四个字来概括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于搜求;谨,谨慎;和,心平气和,不武断;缓,从容研究,不急于下结论。参见胡适致王重民的信(1943年5月30日)和致陈之藩的信(1957年5月2日),两信分别摘要收入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5册,1800~1801页;第7册,2582~2585页。)胡适重勘“《水经注》案”,历20年,比勘数十种《水经注》本子,阅读数百万字材料,写了上百万字的草稿,而终未写出全部定稿,可谓实践“勤、谨、和、缓”四字的典型范例。有人颇为他未写出定稿而遗憾。其实,认真研读胡适重勘“《水经注》案”的全部手稿,最可受到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感染。

同类推荐
  • 慈禧秘史:女人当国

    慈禧秘史:女人当国

    在近半个世纪里,慈禧太后以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和一个女人的身份管理着这个古老的帝国。从同治到光绪,从保守治国到主持新政,慈禧漫长的一生,对应了中国近代最富戏剧性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慈禧别无选择,光绪皇帝的人生悲剧、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折射出紫禁城内钩心斗角的皇室内幕,讲述了一个帝国的覆灭、一个时代的风云变换。
  • 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传:峥嵘

    本书是两岸三地资料最详实,最权威的传记版本。本书作者持续跟踪采访了李嘉诚等两岸三地三百多位政经名人,大量独家图片与第一手资料,磨砺十年终成此书。
  • 邓小平和他的时代

    邓小平和他的时代

    本书通过对邓小平的革命历程、风雨人生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规划与举措等进行历史的分析,展现其重大贡献、精神世界与人格魅力,并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各个层面的论述。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

    百年传奇邵逸夫大传

    本书讲述电影鼻祖、娱乐圈教父、慈善大家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了“邵氏”、“无线”这两个电影、电视王国,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的传奇经历。他还热心慈善,捐款几十亿,以他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遍布祖国大地。
热门推荐
  • 冷血王爷的杀手女侍卫

    冷血王爷的杀手女侍卫

    她穿越成名镇四海的侠女侍卫,在南燕国唯一拥有的只是别人残缺的记忆以及别人的身体。不经任何过渡,没有任何原因,她和她竟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两个同样孤独寂寞的可怜女孩儿同用了一具身体,甚至……先后爱上了同一个男人。
  • 赛尔号之布莱尔

    赛尔号之布莱尔

    格雷斯星光明守护者第六位,布莱克的亲妹妹。牵连出传说中的散莹帕丝星,这个在数万年前已绝迹的星球。多重身份的她,有着怎样的秘密。
  • 盗墓囧途

    盗墓囧途

    他是温家独子,有一段空白的记忆,他一直在寻找···他出生在盗墓世家,却对古董有一种莫名的厌恶···他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却整天不着调···直到有一天,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不得不下墓···
  • 杳杳浮云

    杳杳浮云

    一次意外相救,一个艰难抉择,一场孤独之旅,一把遗失之剑,一段旷世情缘。一个孩子因报恩之举被带离家,意外的流落异乡,偶然的原因,他踏上一条不凡之路……且看他的人生传奇,不知他能否寻回本心,做一个纯真少年。
  • 三生三世之涅槃

    三生三世之涅槃

    凤梧微笑着,金色身影渐渐化作无数的光点,如萤火虫般飘散。看着慢慢消散的金色身影,凰清哭着,哽咽道:“不要走……我不许你走!”?凤梧微笑道:“傻瓜,我会好好回来的,只是,我的下一世,要靠你来守护了。”随即,最后笑容亦化作光点在空中飘散,只剩下凤梧微笑的声音,在山崖间飘荡……
  • 霸转

    霸转

    自在逍遥,我命无常。武道乾坤,霸转成神。
  • 花月令

    花月令

    《花月令》是一部治愈,玄幻的小说,以因为特殊神秘原因穿越到异世的女主林迭寻的视角,写她来到花月国后寻找回去的钥匙——花月令,而经历的一切匪夷所思的冒险,和与众多神秘高强的世家势力,斗智斗勇的故事。
  • 农村人也有春天

    农村人也有春天

    不想在大学再浪费时光,牛志断然退学。厌恶城市的一切,顶着家人的绝望与同村人的蔑视。牛志,这个农村的90后,跳出俗人的定式生活。在人们都瞧不起的农村大展宏图。让城里人大跌眼睛……
  • 最后生机

    最后生机

    麟莫语醒后发现,他似乎回到了五年前......原本五年后才会出现的“艾瑟物质”,在这个世界的五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了。同时,出现了异种,使人类陷入了灭绝的危机。尽管现在异种的进攻停止一年,但种种迹象表明,它们又将要开始进攻,人类进入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渐渐回复过去的记忆,以及对未来的抉择,决定人类最终命运的决战,将环绕着主角,在不久的未来展开......
  • 星海上的战舰

    星海上的战舰

    故事从公元3006年开始,人类以类地行星作为殖民地,迅速侵占大量领土,当郑无双莫名其妙的从地球老家进入了605号基地成为一名“炮灰”时,巨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