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23600000041

第41章

第五章 (4)

1.柴平汤来源于《景岳全书》,由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组成,具有小柴胡汤与平胃散二方的功用,能够和解少阳,祛湿和中。原方主治湿疟,症见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等。笔者认为只要具备二方的临床表现即可应用,如表现出小柴胡汤证的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症状和平胃散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舌苔厚腻等症状。

2.香砂平胃散来源于《疫疹一得》,由平胃散加木香、砂仁组成,本方与平胃散相比,其行气之力更强,故主治湿困脾胃而气滞之象明显者,症见纳呆,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口中黏腻,舌苔白腻,脉缓等。

(名家论述)

1.《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夫所谓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此东垣为胃强邪实者设。故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今见方家每以此为常服健脾之剂,动辄用之,而不察可否,其误甚矣。

2.《成方便读》清·张秉成故用苍术辛温燥湿,辟恶强脾,可散可宣者,为化湿之正药。厚朴苦温,除湿而散满;陈皮辛温,理气而行痰,以佐苍术之不及。但物不可太过,过刚则折,当如有制之师,能戡祸乱而致太平,故以甘草中州之药,能补能和者赞辅之,使湿去而土不伤,致于和平也。

3.《医方论》清·费伯雄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辛辣则火生,多食生冷则寒生,多食浓厚则痰湿俱生。于是为积聚,为胀满,为泻痢,种种俱见。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利湿化痞,消胀和中,兼治时疫瘴气,燥而不烈,故为消导之首方。

茵陈蒿汤

(来源)

本方来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也有应用,相关原文如下:

1.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2.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260)

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五篇第十三条)

讲解

1.本方主治明确,即黄疸。结合“身黄如橘子色”,断为阳黄,即湿热黄疸。

2.“剂颈而还”是对“但头汗出”的进一步说明,指到脖子为止,脖子以下不出汗。“寒热不食”是指寒热往来而纳呆。

3.本方主治兼症: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腹微满,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等。

(组成)

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去皮。

1.茵陈又名茵陈蒿,系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大多春季采收幼苗,质量上乘,习称绵茵陈;也有秋季采收的,称茵陈蒿。本品具有显著的清热利湿退黄作用,为治疗黄疸的要药,无论阴黄阳黄,本品均做主药。

2.大黄去皮查《伤寒论》一书,大黄去皮的方剂不多,如三承气汤、抵当汤等均不去皮。而本方与大陷胸汤等方中大黄要去皮。现在加工炮制本品时大多去皮,未见炮制依据,推测可能沿用了传统炮制方法。

3.方中栀子为清热泻火药,兼能利湿退黄,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大黄能够通腑泻下,清热利胆退黄作用显著,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排出。

三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功。

(剂量)

1.栀子十四枚称重约21g,这在黄连解毒汤中已经讨论过。

2.本方是汉方,剂量换算如下:茵陈90g,栀子21g,大黄30g。

3.现代临床参考剂量为茵陈30~60g,栀子10~20g,大黄10~20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

1.茵陈要先煎,由“一斗二升”煎至“六升”,煎药时间不算长。再加入栀子与大黄,由“六升”煎至“三升”。本方由“一斗二升”到“三升”,则需要长时间的煎煮。为什么要先煮茵陈,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说:“茵陈发扬芳郁,禀太阳寒水之气,善解肌表之湿热,欲其驱邪由小便而去,必得多煮以厚其力。”也就是说要去其轻扬外散之力,以厚其味,使其专于苦降,不使达表而直入于里,以利湿热从小便而排。

2.大黄用于泻下时,多后下。在本方中主要用于退黄,而非泻下,故大黄在本方中不需要后下,与栀子同煎。

3.药后患者的表现为“小便当利”,提示药后患者小便量增多,同时也提示患者服药前可能出现小便不利的情况,这与黄疸的发病相吻合,小便不利,则湿邪无出路,蓄于体内而发。小便的颜色是“色正赤”,我个人的理解有二:一是茵陈、大黄本身含色素较多,口服经排泄,色从小便出,故“赤”,但肯定不是尿血;二是湿热之邪外出的表现,中医讲求祛邪要给予出路,小便是祛除湿热之邪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仲景也有解释“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可见仲景对患者观察的如此仔细。

(配伍)

茵陈为清热利湿退黄要药,但通过什么途径排出,并不十分明了,须与他药配伍方显其祛邪的出路。本方中茵陈配伍栀子,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配伍大黄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排出。故三药合用,使湿热之邪从二便分消。

(应用)

本方原为湿热黄疸而设。在此有必要讲一下黄疸的形成,黄疸有阴黄与阳黄之分。无论何种黄疸,总与湿邪有关,古今医家均有这样的认识,且从《伤寒论》原方也可以看出,黄疸的发病总与湿邪外出受阻有关,如无汗,或但头汗出,同时小便不利。汗与小便是湿邪外出的两个主要途径,这两个途径的不通畅,为湿邪郁而为黄奠定了病理基础。湿邪与热搏结,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则为阳黄,其黄色鲜明如橘色;而湿邪与寒邪相结合,则发为阴黄,其黄晦暗。也有寒热之象不甚显著者,当专责之于湿,利湿即可退黄。

本方主治阳黄,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色,小便黄赤,短少而不畅,伴有发热,口渴,纳呆食少,厌油,恶心呕吐,腹胀满闷,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无汗或汗出不彻,皮肤瘙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现代临床多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结石、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蚕豆病所致的溶血性黄疸等属湿热内蕴证者。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的专方、效方,为历代医家所首选。抓住本方治疗湿热黄疸即抓住了本方使用的要点。黄疸的特征表现是身黄、目黄、小便黄这三黄。身黄首先表现于面部,这须与血虚所致的萎黄相鉴别。此黄为黄色鲜明如鲜艳的橘子的颜色,而萎黄则黄中带白,且呈浮肿貌。黄疸之目黄并不是白睛的两侧发黄即可判定,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白睛两侧逐渐变黄,可能与脂质沉积有关,特别是老年人,所以有个成语叫做“人老珠黄”。小便黄,大多是热的一种表现,不可见小便黄便谓黄疸。三者必须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不过,黄疸的诊断还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结合现代实验室的检查更容易做出明确的诊断。

本方治疗湿热黄疸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验证,疗效可靠。现代的药理实验也证实本方具有较强的利胆退黄、保肝降酶等多种作用。

本方治疗阳黄的作用为历代医家所习用,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龙治平指出:本方用于阳黄湿热盛者,服用时间宜短,黄疸退则宜减量或停用,注意观察大便的改变而随时调整大黄的剂量。(《方药传真》)

现临床上有茵栀黄注射液可作静脉治疗,使用较为方便。因静脉给药的中药制剂容易出现输液反应,笔者不提倡应用。

(加减)

本方组成仅三味,现临床应用时多加味或合方使用。

1.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并发黄疸的有效合方。胆囊炎、胆结石大多出现“心下按之满痛”这一体征,是大柴胡汤应用的指征,这在《金匮要略》中有明确的记载“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2.茵陈四逆汤来源于《伤寒微旨论》,由茵陈、附子、干姜、甘草四药组成,具有温里助阳,利湿退黄的作用,主治阴黄,症见黄色晦暗无华,四肢不温,皮肤冷,身体沉重,神疲食少,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涩等。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多见本方证。

3.茵陈五苓散来源于《金匮要略》,由茵陈、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湿退黄清热之功,主治湿热黄疸而湿重于热者。症见身目俱黄,小便不利,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口淡不渴,厌油腻,腹胀便溏,舌苔黄腻或淡黄,脉濡稍数或濡缓等。本方多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

(名家论述)

1.《医方集解》清·汪昂黄者,脾胃之色也。热甚者身如橘色,汗如柏汁。头为诸阳之会,热蒸于头,故但头汗而身无汗。夫热外越则不里郁,下渗则不内存,今便既不利,身又无汗,故郁而为黄。内有实热故渴。热甚则津液内竭,故小便不利。凡瘀热在里,热入血室,及水结胸,皆有头汗之证,乃伤寒传变,故与杂病不同。湿在经则日晡发热,鼻塞,在关节则身痛,在脏腑则濡泄,小便反涩,腹或胀满,湿热相搏则发黄。干黄,热胜色明而便燥;湿黄,湿胜色晦而便溏。又黄病与湿病相似,但湿病在表,一身尽痛,黄病在里,一身不痛。

2.《伤寒来苏集》清·柯琴茵陈禀北方之色,经冬不凋,受霜承雪,故能除热邪结。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之瘀热悉从小便出,腹满自减而津液无伤。此茵陈汤为阳明利水之妙剂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茵陈性寒味苦,具有生发之气,寒能胜热,苦能胜湿,其生发之气能逐内蕴之湿热外出,故可为湿热身黄之主药。佐以栀子、大黄者,因二药亦皆味苦性寒也。且栀子能屈曲引心火下行以利小便。大黄之色能直透小便,故少用之亦善利小便。至茵陈虽具有生发之性,《名医别录》亦谓其能利小便。三药并用,又能引内蕴之热自小便泻出,是以服之能随手奏效也。

五苓散

(来源)

本方来源于《伤寒论》,相关原文如下:

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5.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7.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三十一条)

8.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四条)

讲解

1.有关本方的条文较多,以上8条需熟记。

2.五苓散主治证的表现有脉浮或浮数,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或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心下痞,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等。

3.其主治证的表现虽多,但总以水湿内停为主要病机。

(组成)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1.猪苓原名猪矢苓,因其色黑,形状不规则而得名。

2.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真菌茯苓的块根,多生长于松树、柏树等树底的土壤中,偶有树根从茯苓块根中穿过者,称为茯神,其作用长于安神;从中穿过的松根或柏树根为茯神木,也长于安神。茯苓采收后,洗净,晒干,其外皮,削下后,称之为茯苓皮,利水作用强;近皮处,其色淡红,为赤茯苓,能够清热利湿;中间大部呈白色,称白茯苓,也叫茯苓块,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

3.泽泻一般有生用、麸炒和盐炒用3种用法。麸炒可缓和本品对胃的刺激作用;盐炒可增强其利水渗湿作用。

4.桂枝部分学者对本品在方中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桂枝的利水作用没有客观的药理依据。而水为至阴之邪,非阳不化。方中唯有桂枝能够通阳、助阳。叶桂名句“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说利小便可以通阳,而反过来讲,通阳也可以利小便。

同类推荐
  • 精神科医生话:自杀、妄想、抑郁、毒痴、酒疯

    精神科医生话:自杀、妄想、抑郁、毒痴、酒疯

    《一个人拥抱天空》主要内容包括:看见河流、向西向西、一个人拥抱天空、上狼山、春天里来、自语、大海鲢、坍塌的大桥、独处的日子、冰王子、眼睛里有风声掠过、雨后阳光、异乡的刀、空间站、沿街挂起红灯笼、双人舞:爱与恨、飞机等。
  • 胸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胸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正确率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许多新疾病的出现以及现代先进治疗手段对疾病的干预,使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困难。医学影像检查具有手段多样、图像清晰、证据确实、诊断正确率高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青睐,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是临床辅助诊断的重要部分。
  • 胃脘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脘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书包括:胃脘部的脏器结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胆道蛔虫病;胆囊炎、胆石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内容。
  •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治疗常见病的一些首选用药经验,找准每个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首选药物的理论根据,进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原则。
  • 儿科用药速查

    儿科用药速查

    由于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各器官组织、各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较大,疾病种类及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别。以儿童专科医院常用药为基础,编写了本书,以用于指导儿童合理用药。
热门推荐
  •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这是一本浓缩中国文化精粹,并集知识性、严谨性于一体的趣味读物。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提问+解释+知识拓展”的形式,用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力求晓畅易懂、准确生动,并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可读性,以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希望您读完本书后,能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加谈资,做一个博闻天下的知识达人。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沧水无痕

    沧水无痕

    一个有着青春疼痛的女孩逃到了上海,在一间酒吧里,她开始了她的爱情与阴谋.可是她那原本以为坚定的心却在爱情与友情的纠缠下挣扎不停."我们都是纠缠不清的人,四个人紧紧纠缠.我们都舍不得伤害谁,却谁都在伤害着谁,因为我们彼此深深相爱,于是,爱理所当然的变成了荆棘,把我们紧紧地层层捆住.但可笑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居然在彼此搭救,成为对方的精神支柱.而我是恶劣的,因为我致力于让这荆棘把我们彻底扼杀,那是极致的美丽,它像白粉一样让我着迷,又自我憎恨."
  • 穿越之时空恋人

    穿越之时空恋人

    小米出了车祸,而遇上了一个很爱她的人可是小米只爱陈浩,他们应该何去何从
  • 苦恋女主

    苦恋女主

    女主特强,但也狠脆弱。男主就是个大男人主义。
  • 独家蜜爱:多面甜心,牵回家

    独家蜜爱:多面甜心,牵回家

    当洒脱的她遇上了高冷的他,他却发现高冷,节操什么的通通都不要了。当某恶魔深情告白,某丫头刚想做答,某恶魔眼眸一深便堵住了她的嘴。当某女被带到角落处,“喂,你干吗?我警告你,不要乱来噢。”某恶魔邪气一笑“孤男寡女,干柴烈火,你说我想干吗呢?”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在梦里呓语着他的名字,他深情的看着,轻轻的说道:“傻瓜,我该拿你怎么办才好。”
  • 大明江山

    大明江山

    这是一段悬疑、沉闷的历史,它又有着辉煌的一面,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只知晚明东林党争,明末三案,阉党乱国,却不知本朝科技发达、人才济济,众人只记住了那皇帝昏庸荒唐事,却不知明代内阁首辅制。金戈铁马征寰宇,不逊十全大辫子。将领策马扬鞭,文臣运筹帷幄,扭转亡国颓势,开创大明辉煌盛世。江山锦绣如画,举杯共赏江南美景。北国塞外怀柔,南国海疆长啸!是军人又是君王,欲耀兵于异域,示中华之富强。锦绣江山岂能被大辫子束缚,关外硝烟四起,海外毛子横行,朝堂尔虞我诈,阉党的贪婪,东林党的腐朽,将领派的嚣张跋扈,他又是如何安内攘外,扫清寰宇,又是如何儿女情长,故事从这里开始
  • 天之剑痕

    天之剑痕

    一个曾经只知道沉迷DNF的少年,一段段热血却又不堪回首的往事。假如时光倒流,你又能做些什么..。
  • 尘埃眠于光年

    尘埃眠于光年

    陆尘埃,这个女子,轻如尘埃,别人以为自闭的尘埃,其实和一个活泼的少女没什么两样。当她遇上他,她给了他爱情和友情。
  • 龙族精灵

    龙族精灵

    黄金斗士!?那是用来踩的!剑圣!?你的剑能砍破我的角质皮吗?额!大魔导师!?似乎禁咒的威力勉强可以当烟火看看!当张寒以龙神之姿俯视大地之时,即便是诸神也要为之颤抖,可是另一半精灵的血脉,却是让他时刻厌恶者争斗。张寒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龙族与精灵的血脉不断地煎熬着他,可以成为以破坏一切和收集宝石与美女为乐趣的龙神,也可以成为以和平至上的美貌的精灵。一个龙族与精灵合二为一的矛盾体,同时在自私贪婪与友情、爱情和亲情之间徘徊,如此性格分明的人,将在一个未知的魔幻大陆走出什么样的一条道路?是神?是龙?是魔?还是......一切的一切,终将在这里上演一曲史诗般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