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23100000003

第3章 (3)

(3)

处方:风池(右)-,颔厌(右)-,太冲(双)-。

手法:提插捻转补泻,留针10分钟,颞颥部胀痛顿解。

1个月后随访,数十年偏头痛痼疾,经2次治疗,1个月来未发作。据患者诉称,此为几十年来所未有。

按语:偏头痛之疾,先贤都以少阳相火旺盛立说,至朱丹溪又有“右属痰属热”“左属风属虚”之论。概而言之,风痰火郁者居多,然亦有异型者。本例患者脉弦而滑,太冲大于冲阳,苔腻,大便燥结,此肝胆郁火化风,循少阳上扰清空而致。肝火犯胃,燔灼津液,化生痰热,阻滞中宫,腑气失于通降,故而便秘纳呆。太溪脉沉细是肾虚之候,乃为病本。陆师施以滋水抑木、息风降浊双管齐下之法,取太冲(肝原)以泄肝火,泻支沟(手少阳之经火穴)以清三焦相火兼通腑气;泻丰隆(胃络)以降痰浊,补太溪(肾原)以滋肾水。痛者,气不通也。少阳之脉行于头角,肝胆相火循经上犯,火郁而气闭,气闭则经络不通,故右侧颞颥部疼痛如裂。陆师取右风池、颔厌用提插捻转泻法,另用太阳穴施龙虎交战手法,以疏通患部经气,捻针达10分钟,反复交战,使气血得行,故针讫其痛顿失。二诊而大便畅下,气火挟痰尽泄,病霍然而愈。

(病例二) 林某,男,35岁。

肾水素亏,相火炽盛,上凌清旷,以致偏左头痛阵发频频,泛恶甚则呕吐,脉来弦滑而尺部沉细,少阴太溪脉独盛而冲阳脉微细,舌质红,苔光剥,按腹部中脘、巨阙穴有明显压痛,背部肾俞穴处亦有轻微压痛。证系水不涵木、肝旺侮土之候。姑拟滋水柔肝,息风和胃。方请明政。

处方:颔厌(左)-,太阳(左)-,风池(双)-,复溜(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双)+,太冲(双)-。

以上处方如针后太溪脉转静,手法要改用补法。每周治疗2次,2个月为1个疗程。

按:此例患者,虚阳上凌清旷,而偏左头痛,陆师为泻左侧颔厌、风池、太阳以泄火邪;诊得太溪脉独盛,是相火亢盛之象,乃取复溜、肾俞、太溪先泻后补、阴中隐阳,清其虚阳而补其真阴;泛恶呕吐,脉来弦滑,是肝木乘土之象,乃泻太冲而去木侮,补足三里而安胃土。立方用穴,理法分明。并嘱针后若太溪脉转静,要改用补法,盖恐命门真火泻泄过多,可夺元真之气也。

(病例三) 范某,女,45岁。

初诊:7年前因高血压引起头痛,绵延迄今,虽历经多家医院诊治,均无显效。目下痛发如啄,尤以巅顶及右颞颥部为甚,眩晕失眠,两目昏糊,精神疲倦,泛恶频作,中脘有动悸应手,便溏不实,脉来濡细无力,舌质绛、苔腻。盖情志急暴,更因操劳紧张,气火素旺,循厥阴、少阳之脉,上扰清空,故头痛不已;木火有余,脾土受凌,遂致中气不足,中脘动悸应手,腹部满胀,便溏不实。先拟柔肝扶脾。

处方:颔厌(右)-,风池(右)-,印堂-,足三里(双)+,侠溪(双)-,行间(双)-。

手法:提插捻转补泻。

二至五诊:病情渐趋好转,方守原意。

六诊:治后诸症均减,十去其半,头痛眩晕间作,脘腹痞满,寐苦梦扰,四肢懈惰,精神不振。肝胆气火未潜,脾胃清阳不升,脉濡细无力,苔薄白腻。续以舒肝悦脾为法。

处方:颔厌(右)-,风池(双)-,印堂-,行间(双)-,太阳(右)-,足三里(双)+,三阴交(双)+,阳陵泉(双)-。

手法:同上。

七至八诊:前进柔肝扶脾之法,脉症相安,头痛若失,眩晕间或微作,寐象渐宁,纳谷如常,面转华色,便已成形,病势大减。嘱其适当休息,谨避风寒,并忌烟酒辛辣,停治1个月,以观后效。

处方:风池(双)-,印堂-,足三里(双)+,三阴交(双)+,颔厌(右)-,太阳(右)-。

手法:同上。

九诊:停诊旬日,调摄非善,头痛愈而复发。眩晕间作,视物模糊,寐苦梦扰,腹部隐痛,便溏,脉来小弦,舌苔薄滑。治再平肝泄热,扶脾悦胃。

处方:内关(双)+,足三里(双)+,公孙(双)+,天枢(双)-,下脘+,太阳(右)-,印堂-,丘墟(双)-,行间(双)-。

手法:提插捻转补泻。

十至十五诊:病势次第轻减。

十六诊:头痛减,眩晕平,惟梦扰频繁,偶有腹痛,大便时溏涩,脉濡苔滑。治再宗前议。

处方:颔厌(右)-,太阳(右)-,印堂-,风池(双)-,足三里(双)+,行间(双)-,侠溪(右)-,上巨虚(双)-,太白(双)+。

手法:同上。

半年后随访,自述经陆医师治疗,头痛消失,眩晕已平,大便渐趋正常,病告痊愈。

按:患者脉来濡细,头晕目眩,精神疲倦,大便溏薄,此肝火偏亢而脾阳困顿,上实下虚之候;中脘动悸者,中气虚而阳气浮越之故,非为善象;巅顶兼颞部作痛,是因足厥阴之脉与督脉会于巅,肝胆气火循厥阴、少阳上僭之故。本例患者头痛虽不若前者为甚,然中州衰惫,正气大虚,治疗尚需时日,故至十六诊乃告愈。陆师前后泻行间(肝荥火)、丘墟(胆原)、阳陵泉(胆合)以清泄气火,此为柔肝之法;补足三里(胃合),配公孙(脾络)或太白(脾原),主客兼治;加用内关通调阴维,下脘补益胃气,此为扶脾悦胃之治;补三阴交滋阴以潜阳,泻天枢、上巨虚逐秽以清腑,均用提插手法以调和有余不足之阴阳,此皆治本之策;取风池、印堂、颔厌、太阳,施用捻转泻法,是疏通壅滞以住痛移疼;配侠溪(足少阳之荥火穴),此“荥输治外经”之意。远近相配,标本兼治,而痼疾获效。但仍迭费周折,足见虚实夹杂之证,图治殊非易易。

(讨论) 偏头痛为头痛之一,即所谓少阳头痛。头痛之症,《内经》有称“首风”“脑风”者,皆头痛之类。头为天象,诸阳所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会于此,若为邪气所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其发病有因风、寒、湿、痰、火、郁、伏暑、伤食、伤酒、伤怒,亦有因气虚、血虚以及内风扰巅、肾虚水泛、精亏气逆等。概而言之,则不外六淫之邪上扰,与正气相搏,郁而成热则脉充大而痛,或邪留气滞则脉满而痛,此皆为实;或正气不足,经脉空虚,为寒湿阴霾之邪所袭,则血凝而脉挛缩,收引小络而作痛,此则为虚。若以六经分论,则头项强痛为病在太阳;头颞作痛为病在少阳;头额作痛为病在阳明;兼身重多痰为病在太阴;兼足肿气厥为病在少阴;兼眩晕呕恶为病在厥阴。陆师治疗头痛之法,大抵首辨病在何经,次论上下虚实,结合审症求因,而定处方用穴。

头额痛,多取阳白、攒竹、合谷、内庭;头颞痛,常用风池、颔厌、太阳、侠溪、支沟;头项病,每取天柱、玉枕、后溪、束骨;病在太阴,加取公孙、太白;病在少阴,兼用大钟、太溪;病在厥阴,并泻太冲、行间;脉满充大之实性头痛为上实,颔厌脉多盛大,头部穴用泻法,并可刺出血;脉寒蜷缩之虚性头痛为上虚,颔厌脉多沉紧,头部穴用补法,兼可用灸。又因痛症总因脉气不通,故均可用龙虎交战,补泻兼施,以疏通气血。并须审因配穴,图治其本。如因风寒者,可泻外关、合谷以疏风解表;因湿、痰者,宜健脾利尿、渗湿化痰,可补公孙以健脾,泻阴陵泉以利尿,兼丰隆以化痰;因火、郁、怒者,宜清热解郁并疏肝,泻劳宫以清火,泻行间可解热疏肝;因伏暑者,刺委中、尺泽、曲泽出血以泻热;因伤食伤酒者,补足三里、公孙以健脾和胃,泻天枢、大横以逐秽去积;气虚者,补气可灸中脘、百会;血虚者,益血可补膈俞、足三里;内风上扰宜潜阳,肾虚精亏宜益肾,当补太溪、肾俞。此陆师治头痛之大法,前举两例偏头痛,恐难窥全豹,故再讨论之。

七、眩晕(4例)

(病例一) 陈某,男,41岁,干部。

1965年8月7日初诊:患者素有哮喘,昨宵骤然眩晕,迄今10余小时昏晕不能行动,视物飞旋,胸宇痞闷,面色白,四肢麻木,语言低沉,脉迟缓小弦,苔白腻质红。经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又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例患者,肺气素虚,子夺母气,以致脾土虚弱,健运失司,湿浊中阻,真气不能上达,髓海空虚。金虚木无所畏,厥阳升动,上扰清空,而致斯症。治拟健脾和胃,平肝息风。

处方:太冲(双)-,足三里(双)。

手法:提插捻转补泻结合努法,留针20分钟。

注:先刺足三里,先泻后补,运用阴中隐阳手法,在2分钟内针下感觉空虚,不断运用催气法,过4分钟出现针下沉紧,但无放散感觉,患者亦无明显反应。将针轻轻提至天部,用努法向下斜插1寸许,患者主诉酸胀感觉沿胫骨直透足背冲阳穴,胸腕顿觉轻快。再将针提出1寸,照上述针向用力将针直插,努针不动,约1分钟后,患者即觉针刺感应透达足趾,并有微微跳动,主诉胸脘压迫症状消失,胸襟舒畅,眩晕减轻。留针20分钟,再刺太冲,进针得气后紧提慢按,并左右捻转约3分钟,大拇指向前用力推动10余次,患者顿觉头部轻松,俯仰旋转自如。留针20分钟,起针后,即能行动,眩晕已平。

1965年8月8日复诊:昨天针后,眩晕已除,惟精神不振,四肢酸软,苔薄腻,脉细缓。再施和胃清浊之法,以图巩固。

处方:足三里(双)+,丰隆(双)-。

手法:提插补泻法,留针5分钟。

次日随访,眩晕平,体力渐已恢复。

按:先贤沈金鳌曾云:“凡人金衰不能制木,则风因木旺而煽动”“木又生火”“风火相搏”“头目因为旋转而眩晕”。此例患者,素有哮喘,肺金不足,子夺母气,脾失健运,化生痰湿,兼以金虚木无所畏,而致肝风时动,厥阴气火妄行,真气不能上达,髓海因而空虚,遂为风痰所扰,眩晕之证顿作,诸恙因故丛生。胸宇痞闷,面色白,四肢麻木,均是湿浊中阻、真气行运不周之故。陆师用健脾和胃之法,培土以养肺金,金盛得御木侮,此子复母仇之意。兼施平肝息风之法,风息阳潜,经水得平,脾肺散精,真气得行,故能效如桴鼓,一诊而病若失。在治疗过程中,陆师先刺足三里,用阴中隐阳手法,先泻后补(盖因诊得患者脉象迟缓而苔白腻,知其痰浊阴霾之邪阻滞中宫,不先泻其邪浊,正气难以来复),运针2分钟后,先觉针下空虚,此为邪气已泄之象,乃用催气法,谷气大来,神气朝会于穴,觉针下沉紧,然后却用努法,引导气火痰浊下降,此即“引而下之”之法,故针后患者顿觉胸宇舒畅,眩晕减轻。再取太冲,用提插泻法,以泄肝胆有余之阳邪,兼用搓法,连搓10下,以降肝气,针出而眩晕消失,诸恙悉除。再以和胃化浊之法,巩固治疗1次而痊愈。

(病例二) 陈某,女,33岁,干部。

1965年8月6日初诊:眩晕耳鸣,颞颥胀痛,动辄呕吐,病已4年,劳累后每易发作。来诊时眩晕大作,两侧颞部剧烈胀痛,视物旋转,两目难张,颈项牵制,头重不举,脉沉滑,舌胖质淡苔腻。患者体素肥胖,气虚痰湿偏重,烦劳引动气火,风阳挟痰上扰,清空之窍失宁,乃为斯症。治拟息风化痰、升清降浊为法。

处方:颔厌(双)-,风池(双)-,听宫(双)-,太阳(双)-,支正(双)-,飞阳(双)-,丰隆(双)-,太冲(双)-。

手法:提插补泻,留针10分钟。

注:因患者初次接受针灸治疗,比较紧张,诸穴针刺手法无法进行。太阳穴捻针5分钟。

1965年8月8日复诊:针刺后,当天晚上头痛缓解,耳鸣消失,但眩晕未平,且觉头胀、头重,泛恶纳呆,神疲倦怠,脉沉滑,舌胖质淡。再拟前方加减。

处方:颔厌(双)-,风池(双)-,太冲(双)-,支正(双)-,丰隆(双)-,足三里(双)+。

手法:捻转提插补泻法,留针10分钟。

1965年8月12日三诊:治疗2次后,眩晕已平,头部胀痛消失,颈项仍有牵掣。仍宗上法。

处方:颔厌(双)-,风池(双)-,太冲(双)-,留针10分钟。

隔3天随访,病已痊愈。

按:《丹溪心法》云:“眩晕者,痰因火动也。盖无痰不能作眩,虽因风者,亦必有痰。”此例患者,体质肥胖,痰湿偏盛,又因烦劳气张,虚火妄动,化风鼓激痰浊,上攻清空之窍。呕吐泛恶,头重不正,脉滑苔薄,均属痰湿有余之象。陆师用息风化痰、升清降浊之法,取颔厌、风池、太阳、太冲以平降风阳,取丰隆以化痰降浊,用支正、飞阳以止目眩。盖《百证赋》有谓:“目眩兮支正飞阳。”支正为手太阳之络穴,飞阳为足太阳之络穴,同为本部之“入”穴。手太阳之脉抵目内眦,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此两穴相配,为同名经相接、“同气相求”以及“根结相应”理论的运用。取听宫以止耳鸣,与支正相配,是本标穴同用之法。一诊而病势骤减,再诊宗原方去听宫,加补足三里,以健脾和胃,图治其本。三诊而病获愈。昔贤窦默有谓:“更穷四根三结,明标本而刺无不痊。”此例的治验,足证古人“标本”“根结”理论的实用价值。

(病例三) 曹某,男,59岁,退休职员。

同类推荐
  •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在日常生活中,吃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的食物,就可以达到养生食疗的目的。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精选了数百种日常中最常见的、天然食材,详细阐述了其性味归经、养生功效、食用禁忌以及简便易行的食疗方,方便读者查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起到真正的养生的效果。
  • 妇女健康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

    妇女健康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

    本书综合现代妇女预防、保健、临床与家庭护理方面的知识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妇女各生理发育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系统介绍了现代妇女保健理论及其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实用性强,适合基层医护人员学习参考。
  •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最新经典珍藏)》的作者孙思邈重视医德修养,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深刻影响了后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知识在不断更新,从事临床医学的工作者,无疑也必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为了反映当前临床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我们组织了各地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数十名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广泛收集国内外近期文献,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编写成《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一书。
热门推荐
  • 唯爱之我的奶茶

    唯爱之我的奶茶

    他深爱着她,却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失忆。她感到茫然无助,却不愿意就此放手。最后,他要结婚了,她绝望了。难道他真的爱上了他的妹妹?到底是怎样改变最终的结局呢?他又会用怎样的方式向人们表达他心中如烈焰一般的爱意?
  • 莎斋笔记

    莎斋笔记

    本书主要为吴小如先生读诗词札记、书法和碑帖题跋之作、谈京剧的短篇随笔、治学手记、燕京谈片等杂文。
  • 《二手男人de赔心交易》

    《二手男人de赔心交易》

    “什么狗屁约定?什么几个亿!见鬼去吧?我只要我的女人!”他完全漠视新郎的咆哮,将新娘细嫩的胳膊捏住,一把将她从车子里拽了出来。“大大大大叔,你要干什么?!”新娘战战兢兢地望着这个霸道的男人。“还能干什么?跟我走!做我的新娘!”
  • 先生身高一米八

    先生身高一米八

    人家都说,男女朋友之间最萌身高差是十三厘米,可她叶添和先生之间差的比二十三厘米都多啊!天啦噜接吻的话踮起脚都够不到啊好不好?!怪我太天真。【不定期更新……应该不会有人想打我吧→_→】
  •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本书内容包括: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初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对家庭环境改变的适应、对学校环境改变的适应。
  • 红楼之白魔法神贾珠

    红楼之白魔法神贾珠

    尼斯大陆十项全能的白魔法圣封神之时出了岔子,成了《红楼梦》里那个最有前途却早逝的贾珠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303室帅哥军团·6

    303室帅哥军团·6

    涩世纪传说系列交换生的活动:交换生的活动?院长宇文博欲让宇文寺人作为交换生奔赴英国继续他的学业。就在这个时候宇文寺人却了解到,父亲和某集团董事长做了一笔交易:让那位董事长比垃圾还不如的儿子出任学生会主席,他出钱为学院修建最先进的游泳馆。父子两人就人格问题大吵一架,宇文寺人对自己是否要继续留在罗兰德产生了怀疑。正当他想一个人静一静,考虑清楚究竟是走是留的时候,一个男生带着一帮子人手持棒球棍向他发出了危险的讯号,为首的男生似乎还和他有着旧恨。看着那张似曾相识的脸,宇文寺人想了起来--
  • 校花的贴身高手保镖

    校花的贴身高手保镖

    从小他父母被异能/修真者/杀害,孤独,寂寞的他,一直想有一番好的成就,天有不测风云。逆袭的他却意外的成了华夏豪门校花的保镖..他的人生就此改变。注;他父母被迫害后,被一个糟老头收养,并交予了他一部功法‘逆龙决’
  • 四书经纬

    四书经纬

    一个布衣之身,在艰难的人生旅途跋涉中,谁为河广,一苇航之,谁为宋远,跂而望焉,博览群书,广采众长,历二十余年研究整理编纂《四书经纬》一书。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历代解释
  • 星际之潮

    星际之潮

    星辰大海,属于男人的浪漫。在生命存活的有限时间里,以宇宙的深渊为目标的勇气和探求心,这正是智慧生命体最本质的欲望,不是吗?“陷阵之志,有死无生,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即使敌众我寡,末将亦能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对机甲充满向往的男孩的和谐有爱之旅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