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9500000017

第17章 人口学(15)

十二亿人口日感怀

我国大陆人口达到12亿,与11亿人口日相距6年9个月。在此期间人口年增长率13‰,年平均增加1500万,虽不是个小数,却是今后向零增长的转折点。我国人口由6亿增加到7亿,又由7亿到8亿都只用了5年,年平均增长2000万人,而且在那时育龄妇女只有1.5~2亿。而这次育龄妇女人数每年都在3.2亿上下,年平均增长人数却减少了500万。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次增加1亿人口是妇女生育率持续下降到更替水平下出现的。1989、1992、1994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分别为一个妇女生2.3、2、1.9个孩子。在此期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下降3个千分点上下。1989年分别是21‰和15‰,1993年则分别下降到18‰和11.5‰;近年的年出生和净增人数降到2100多万和1300多万。

一、12亿的挑战

12亿人口的警钟,是在我国经济连续三年快速增长中敲响的。这几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许多重要产品的产量,都大大超过人口的增长率。这种大好形势会使一部分人认为经济发展了,控制人口增长就不像过去那样重要和紧迫了。的确,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所在,但是控制人口仍是必要和重要的。

其一,我国现在12亿人口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11.7亿)。发达国家人口已基本上趋于稳定,到2050年也不过是12.07亿,我国届时则是15~16亿。但就国民生产总值、国民财富、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生产能力和各种自然资源而论,我国与所有发达国家总和相比,差距就太大了。最严重的还是人均耕地和资源的下降,这将使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其二,不少人常以日本为例:“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和资源相对少无碍于经济发展。”结论是:中国不必这样大力抓人口,经济发展了,人口问题就像日本那样迎刃而解。其实,这一观点忽视了日本在经济“起飞”前曾大力并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在进入60年代以前,生育率就已达到更替水平并持续保持。另一忽略是,只看到人口密度没有看到人口规模。我国现在的人口12亿已是日本人口的10倍。日本占世界人口2%可以依赖国外资源和市场生存和发展。中国已达12亿人口,不能不主要立足于自己的资源来生存和发展。

其三,12亿总人口意味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也是庞大的。如果就业人口,特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在膨胀,就会加剧城市就业压力、失业问题和农民流迁到城市等问题。这些都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做好农村计划生育是“釜底抽薪”的治本良策。

二、实现人口零增长任重道远

我国是在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迎来12亿人口的。这一喜一忧的矛盾现象说明,从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到人口实现零增长,还任重道远。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就意味着按这样的生育水平保持下去而不回升,但出现零增长前必然有一段人口的惯性增长过程。惯性增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一个世纪或更长。连日本这样低的生育率也需要半个世纪才做到,我国也需要半个世纪左右。因为:

——我国现在12亿人口中,86%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这代人在本世纪内都有生育能力,进入下世纪后我国育龄妇女经常仍保持3.5亿以上,20~29岁妇女1亿上下。生育潜力仍很大。

——能否实现人口零增长决定于今后人口的增长量。在本世纪之交我国再增1亿人口已成定局,希望只能寄托在下世纪以后,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能拉长到8~10年甚至更长。那也是极难的,因为下世纪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会继续延长,死亡率会相对稳定,在下世纪30年代以前,差别只是一两个千分点而已。不难明白,下世纪中以前实现零增长的关键是今后的出生人数。

——我国生育率已相当低了。先进地区保持住生育率的低水平而不反复并不容易,高生育地区要降下来就更难。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今后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仍须始终不渝地按人口发展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本文原载《人民日报》,1995 02 15)

邬沧萍三条好建议政府报告予以采纳

邬沧萍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政协人口组成员参加了2月21日《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的座谈会。日前,在五洲大酒店他对记者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

这次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座谈会是“两会”召开前夕李鹏总理在中南海召集的,同时参加的还有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的人士。邬沧萍教授提出了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条,他提议改变以往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列入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的大题目下的做法,把计划生育和环保列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题目下,因为人口问题及保护环境更多地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这条建议得到了采纳。第二条,在提到计划生育与脱贫致富,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相结合时应加上人口素质和妇幼保健两条,后来报告在论述计划生育这一条里专门提到了人口素质这一点。第三条,在论述到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结合时,他提出发展体育运动的侧重点应当是增强人民体质,这一点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予以采纳,专门提到了“普遍增强国民体质”这一条。

(本文原载《中国人口报》,1986 03 04)

亚洲人口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一、“亚洲30亿人口日”的临近

全世界在今年7月11日刚度过了“50亿人口日”。现在,亚洲各国的议员在北京一道共商亚洲人口与发展的大计,是非常及时和明智的。按联合国人口司的统计,亚洲人口1985年中是28.18亿,美国人口咨询社估计,1987年中是29.3亿。预计明年年底,最迟在1989年,亚洲人口将达到30亿。“亚洲30亿人口日”马上就要来临。

亚洲人口在1968年时达到20亿。20年后,亚洲人口又增加第三个10亿;这20年间,既是亚洲人口增长率达到顶峰,又是这一增长率开始下降的转折时期。亚洲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在1965—1970年和1970—1975年,分别高达2.43%和2.26%;年平均增加人数为4813万和5037万,都是空前的记录。到1975—1980年和1980—1985年,增长率开始下降,分别是1.86%和1.74%,但是由于亚洲人口基数已扩大,因而年平均增加人数减少不多,仍分别为4600万和4686万。按联合国预测,2010年亚洲人口将要达到40亿。究竟亚洲40亿人口能否推迟或提前到来,那就取决于今后亚洲各国和各地区人口增长的规模和速度了。

对于亚洲以及世界人口进程的加速和延缓,亚洲国家,特别是人口大国绝不是无能为力的。以中国(本文所讲中国数字未统计香港、澳门、台湾,下同)为例,1965—1970年和1970—1973年,出生率曾分别高达36.98‰和20.6‰,人口增长率为2.61%和2.20%,年平均净增加人数曾高达2030万和1932万。对亚洲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增添了一个很大的“砝码”,使当时亚洲和世界人口年增长率达到最高峰。但在七十年代以来,中国持续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急剧增长,1975—1980年和1980—1985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21.5‰和19‰,人口增长率随之下降到1.43%和1.23%,年平均增加人数分别锐减到1377万和1268万。有人估算中国十几年来控制人口增长的努力,把“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近两年,也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近四年。

在1975年后,亚洲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开始下降,但各人口大国下降是很不平衡的。同高峰时期比,有的下降近一半,有的几乎没有下降甚至有所提高。各种资料表明:亚洲人口大国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潜力是很大的,对改变亚洲和世界人口的进程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严峻的亚洲人口形势

(1)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每十个人中有六个亚洲人。1650—1950年间,亚洲人口始终占世界人口55%~65%之间。1950年亚洲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只占54.7%,达到近代最低点。此后亚洲人口增长加速了,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上升,1985年占58.2%。预计到下世纪仍将保持在57%~58%。因此,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世界每十个人中就有六个亚洲人,稳定亚洲人口将成为稳定世界人口的一个关键因素。

(2)亚洲的人口大国对稳定世界和亚洲人口举足轻重。

1950年,亚洲只有中国和印度超过1亿人口,分别为5.5亿和3.6亿,日本和印尼分别为8363万和7954万。在1981年时,亚洲也还只有4个1亿以上人口的国家,5000万至1亿人口的国家也只有3个。但在1981—1985年期间,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已成为1亿人口的国家,菲律宾泰国人口也超过了5000万。1985年世界9个1亿以上人口国家中,有6个在亚洲,在5000万~1亿人口的国家中,亚洲也有3个。按美国人口咨询社1987年中的人口估计该年世界21个5000万以上人口的国家中,亚洲就占了11个。

1986年亚洲11个人口多的国家,合计人口达25.7亿,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53%),占亚洲人口9/10以上。仅中国和印度两国合计就占世界人口37.6%,占亚洲人口近2/3。

(3)人口密度高、耕地少是亚洲面临的困难。

在历史上,亚洲人口密度虽然一向很高,但低于欧洲;由于近30多年亚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在1984年亚洲人口密度已高于欧洲,现在已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占亚洲人口90%以上的10个人口大国都是高密度的国家,孟加拉国甚至高达19倍,一般是3~5倍,最低的也近世界平均密度的1倍。

亚洲除日本和新加坡等外,大多数国家为农业国,人多地少是个突出的矛盾。亚洲每平方公里可耕地需要负担的人口数是世界平均数的2.5倍,大多是世界平均数的3~6倍,最高的达10~20倍。人均耕地太少再加上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很难保证食物有长期足够的来源,势必影响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生态平衡。

(4)人口年龄结构轻,社会负担重,人口增长潜力大。

由于三四十年来持续高出生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的下降,亚洲已形成一个很年轻的人口结构,1985年年龄中位数为22.3岁,尤其是南亚只有20.2岁,仅高于非洲。1985年亚洲0~14岁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为34.5%,南亚则高达38.7%。年龄结构轻的后果:首先是劳动年龄人口负担0~14岁的人口多,对解决人口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将来的就业等带来困难;二是今后人口增长的潜力很大,1985年亚洲育龄妇女由1960年的3.8亿增加到7亿,预计2000年达到9.3亿,这就使得亚洲人口增长要持续一个很长时期;三是由于人口数量多对人口素质影响很大,按生命素质指标数(PQLI),即婴儿死亡率,1岁时平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综合考察,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若人口增长率降不下来,很难指望亚洲人口素质能有明显的提高。

三、亚洲人口与发展的矛盾

亚洲人口基数大,素质低,增长快与发展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口增长快这个问题。1950年亚洲人口是13.76亿,到1984年达到27.73亿,在34年间翻了一番,年平均增长率2.1%。如果人口增长率降不下来,再过30多年又要翻一番。当代亚洲人口高增长,是人类人口转变的历史产物,有其不可避免性;但也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新课题。过去欧洲国家人口转变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人口较快的增长,但无论就其增长的过程和速度及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问题,同今天亚洲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二者所处的历史条件已根本不同。

首先,亚洲的人口转变的时间比欧洲晚了近一个世纪。欧洲是在产业革命经历了一个时期后,已开始了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社会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才出现人口较快增长。而亚洲则不同,大多数是刚摆脱了殖民统治,刚争取到民族独立,但民族经济和文化还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是在百废待兴的条件下,面对人口超高速的增长。因而,近30亿亚洲人口的吃饭、就业、积累建设基金,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提高民族的素质等,所遇到的困难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未有过的。

其次,在历史上亚洲人口死亡率、出生率都比欧洲高。但当代亚洲死亡率下降的速度却大大快于人口转变时的欧洲。5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前期,亚洲死亡率由24%下降到9.8%,平均预期寿命由41.2岁提高到59.1岁,平均每年提高0.6岁,东亚甚至提高0.86岁,死亡率这种下降速度在过去历史上是罕见的。而欧洲和美国1840—1900和1900—1940每年平均只提高0.16岁和0.35岁。【34】另一方面,大多数亚洲国家原来较高的出生率和生育率,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原因,在70年代中期以前都停留在原来的高水平上,到70年代中才开始有较明显的下降。南亚到1980—1985年出生率仍为34‰,总和生育率为4.6,个别国家总和生育率甚至更高。由于出生率下降的滞后,速度又大大慢于死亡率的下降,因而形成亚洲人口增长率高于欧洲历史上的最高增长率的两三倍的现象,由此给亚洲带来了困难的程度是发达国家难于深刻理解的。

其三,欧洲国家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有相当一部分人口迁到美洲和大洋洲,使人口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现代亚洲在30多年新增加十几亿的人口,基本上只能由亚洲自己来解决,这就使得亚洲人口增长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同类推荐
  •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是李银河一生的读书心得,其中包括观影和阅读的心灵感悟,结合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写成的心灵物语,其中有十余篇文章被博客首页推荐,每篇的文章中,李银河都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性学观,对理解李银河的爱情和人生都有画龙点睛的意义,她与王小波为什么终生无子,李银河怎么看待出轨,怎么看待性欲等等,李银河的一生靠阅读支撑,选择阅读时候,也是谨慎异常,每本书和每部电影都堪称经典,这也是亮点之一。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极为宝贵,但其中尤以散文最为瑰丽,堪称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他笔下生花,文思泉涌,拥有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不拘泥于已有的散文体制,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树立了万口传诵的白话美文模范。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济兹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济兹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爱好文学的青年读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
热门推荐
  • 明末之帝国再起

    明末之帝国再起

    崇祯皇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但是他身在一个悲剧的时代。明太祖的税收政策的后果由他来承担。极低的商业税让朝廷的府库空虚,但受商人支持的东林党是不会允许他加税的,只能加农税,又遇上干旱的气候,百姓活不下去,义军四起。关外满清虎视眈眈,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却被满清窃取胜利果实,从此,中华民族陷入黑暗深渊。一个来自现代的集团掌门人将怎么拯救这个国家呢?敬请期待
  • 选择岔路

    选择岔路

    宋柯在高中时期遇到了这一生的克星。在感情懵懂的年龄里,跟随着自己的心做了许多选择。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题都有正确的答案。宋柯做了选择,贺杨因为宋柯的选择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可是宋柯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起起伏伏,终究没有随着自己的选择去往希望的方向。谁的人生不是一场选择!谁的人生不走岔路!
  • 网游之言灵天劫

    网游之言灵天劫

    天劫,世界变了,人类要么灭亡要么弑神!神的游戏,真实的游戏,为所欲为的世界。天之恨,刻骨的爱,我知道自己不配做人!一生的愧疚,永远的痛,弑神只为了你的原谅!
  • 稚童稻荷

    稚童稻荷

    四年前的我们,四年后的我们,或许你曾经了解我,可是现在呢?你了解我吗?你知道我经历过什么吗?你知道我为什么变成这样子吗?你都不知道……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才最寂寞。也许,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也许,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一路走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 半床春梦吻江南

    半床春梦吻江南

    我不是医生,没有解剖别人的资格和权利;要想了解人作为高级灵长的特殊构造,只有解剖自己。这是一项相当残忍而痛苦的工作,也不知道手术的结果究竟会怎样——是获得更加美好的生命,还是死无葬身之地?但生命又是如此地短暂和脆弱,只要不想糊涂地白来这一遭,就根本没有比勇敢而执着地自我解剖更好的选择!于是,在经过无数次没有选择的选择之后,我决心把自己整个自我解剖的过程记录下来,终于构思出这部病例似的自传体——《半床春梦吻江南》!
  • 校园废柴格斗王

    校园废柴格斗王

    昨日校园废柴,今天格斗高手,看我快意恩仇,看我花丛遨游!
  • 回到往日时光

    回到往日时光

    牵一发而动全身,布衣少年被命运牵入神州大陆,怀着对故乡的眷恋,毅然上路,踏登仙台,入牵机门,沟通天地,重回故土,找寻那失去的往日时光。从平凡到巅峰,有欢乐,有悲伤,有平淡,有激扬,有分离,有无奈,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 我用异能去抓妖

    我用异能去抓妖

    光明妖王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没错,我就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才被人成为天才,绝对不是靠着人族最强的体质之一才被人这么说的。知道为什么说人妖不能在一起吗?想想吧,娶个龙女当老婆,要是有一天你想吃龙肉了怎么办?难道要吃老婆的同类?所以说,千万别娶妖怪当老婆。
  • 炽羽大陆

    炽羽大陆

    那一年大雪倾城……李小玖是如何撼动天宗鬼府又如何身闯死亡大漠踏入蛮荒幽林又为何苦苦觅寻传说中的忘忧寺……由青狐带你带你走入一个异样的修行的世界
  • 不曾遗忘的时光

    不曾遗忘的时光

    想起那些迷茫肆意荒唐过的时光想起那些在你最美好的时光路过的人他们会陪你哭逗你笑和你彻夜聊天带你四处游荡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时光已经走远他们却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的相遇始于年少止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