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舟山市重点工业行业发展及其对比研究
一、水产品加工工业
(一)水产品加工工业发展总体情况
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市的传统优势行业,也是全市重点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2005年以来,随着我市加强对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水产品加工行业逐步向规模经营、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明显降低。2011年,全市在册水产品加工企业从2007年最多的541家下降为2011年的384家,其中内资经济主体企业注册资本也下降至13.8亿元。从水产品加工工业行业产值来看,2007—2010年其产值稳定在150~160亿元,但2011年出现较大滑坡,行业总产值下降到122.27亿元。水产品加工工业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几年呈急剧下降趋势。
(二)水产品加工工业空间布局
全市水产品加工工业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指向性。普陀区一直是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区域,其企业注册户数占全市的53.13%以上,而注册资本金占比高达85.64%,水产品加工工业的集聚化发展态势十分明显。
(三)结论
水产品加工工业作为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其在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近年来该行业的注册企业户数、注册资本金、行业产值均逐步降低,并且其在全市第二产业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的趋势也较为明显,但水产品加工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应当是全市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应对当前面临的困境,水产品加工行业应坚持走品牌化、精深化和规模化的道路,努力提升产业链条和行业附加值。同时,依托精深加工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从而拓宽行业发展空间。
二、船舶工业
(一)船舶工业发展总体情况及与南通市的对比研究
舟山的船舶修造业实现总产值666.4亿元,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46.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593.2亿元,为舟山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然而,目前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旧较为明显,这可从舟山市与船舶工业强市南通市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舟山船舶工业发展的差距。
舟山市与南通市在造船数量、总载重吨数量上差距不大,但船舶修造业产值上,南通市却是舟山市的两倍以上。究其原因,舟山市在特种船舶制造、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配套产业等领域与南通存在较大差距。
1.主力船型对比
南通市船型覆盖更为广泛,海洋工程船、起重船、油轮、散货船、化工品、滚装船、挖泥船、驳船等均有生产,出口船舶保持大型化、技术化、先进化的特点。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6200PCTC(汽车滚装船)“中远川崎079号”、全球技术最先进的风车安装船“决心一号”、15.6万吨级油轮“熔盛50号”、国内最大的38万吨级矿砂船“淡水河谷·中国”等,2011年,南通市特种船完工量超460万综合吨。特种船舶合计达到新造船舶总数的1/4。相比而言,“散货船、集装箱船、原油船”依旧是舟山造船的三大主力船型,仅有少量船企能生产半潜船、全压式液化石油气船等特种船,而节能环保新船型、多用途集装箱船等则正处于开发或生产过程中。
2.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对比
近年来,南通市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分强劲,2011年南通海工产值已达到123.04亿元,占我国海工市场份额的1/3,手持海工订单近30亿美元,在建和已交付的主要产品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多种海工平台、海工辅助船舶及配套产品等,拥有10多个全国、全球首制海工产品。相比而言,舟山市目前尚没有船厂能够生产海上炼油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但海工装备未来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5月,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承接到415WC(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的制造订单。而能生产自升式、半潜式海洋石油平台、海上油气预处理模块的海洋工程项目———位于秀山岛的惠生海工项目也正处于快速推进过程中。
3.船舶配套工业对比
舟山市和南通市船舶工业本地船配率均不高。然而从船舶配套工业发展情况来看,舟山市与南通市存在明显差距。2011年,全市船舶配套企业工业总产值达823亿元,同比增长27%。目前,南通市已在船舶动力配套、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电力电气设备等多领域形成了产业链,舱口盖、克令吊、锚绞机、换热器等配套产品成为南通优势产品。其中南通政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船用起重机、锚绞机已纳入三菱全球售后服务体系,并成功为韩通重工、上海船厂等多家船厂配套。舟山市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为船用涂料、螺旋桨、船用液压器、舱盖、船用齿轮箱、锚链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产品,但近年来,全市重点打造四大船配产业园区,加大船配产业招商力度,船配产业发展逐步加快。
(二)船舶工业布局及对比
1.舟山市船舶工业布局
由于船舶工业发展依赖于岸线资源及其腹地条件,舟山市独特的海岛环境条件使得岸线资源分散,必然导致船舶工业布局也出现相对分散,只能采取“区块相对集中”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从目前情况看,舟山除嵊泗县以外,船舶修造业均是其他三大区县的支柱性工业行业,其中,定海区在册船舶修造企业数量最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41.13%,但从企业注册资本来看,岱山县占到全部注册资本总量的48.28%。
舟山市原有船舶工业小、散、乱的空间布局态势较为明显,但近年来,全市开展船舶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加大空间布局优化力度,尤其是引导拟建和新建船舶工业项目集聚化发展,舟山市船舶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已形成了秀山—岱西—长涂区块、舟山本岛北部及西北部周边岛屿、小干—马峙岛、六横岛区块等五大船舶修造集聚区块,以及岱山经济开发区船配园区、定海工业园区船配园区、舟山经济开发区新港工业园区、六横船舶配套产业园等四大船配产业集聚区块。
2.南通船舶工业布局
南通市船舶工业主要依托沿(长)江岸线和九圩港运河岸线,形成“沿江”和“沿河”两个船舶造修产业带”。其中“沿江船舶造修产业带”西起如皋市长青沙,东至启东市长江出海口,充分利用现有长江岸线,建成制造远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和港口机械产品的“沿江船舶造修产业带”。以中远川崎、中远船务、熔盛重工、惠生(南通)重工、吉宝船厂等企业为重点,设计生产大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滚装船、化学品船和特种工程船、海洋工程装备及石油钻井平台模块等产品。“沿河船舶造修产业带”以中小型船舶重点企业为重点,建成制造内河运输船舶、工程船舶、渔船及玻璃钢船的“沿河船舶造修产业带”。主要设计制造内河钢质驳船、挖泥船、拖船及特种工程船、玻璃钢游艇(船)、江海捕鱼船等产品。
此外,南通以特色配套产品为重点,强化错位竞争,着重打造“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南通海洋工程船舶装备制造工业集中区”、“通州船用钢结构集中区”、“启东船舶及配套工业集中区”、“如皋船舶及配套工业集中区”等5个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产业集中区”。
3.结论
通过与南通市船舶工业发展的对比可以看出,舟山造船工业需加速由“规模扩张、产能释放”的外延扩张阶段向“技术进步、产品升级、产业链完善”的内涵提升阶段转型。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将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后的缓慢复苏和低位调整期,并且随着船舶工业进入其成熟乃至衰退产业周期,全球造船产能过剩的局面无法避免。产品竞争力不强、造船模式转换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船舶工业企业将逐步走向衰退乃至淘汰。从船舶产品角度来看,舟山市必须加快由传统三大船型向特种船制造、海洋装备制造的转型,尤其是节能环保船型、多功能集装箱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可成为引导发展的重点;从造船模式来看,引导与鼓励造船企业采用“分道制造”模式和模块化造船,缩短造船周期,提升造船质量;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大力发展船舶设计研发的生产性服务业和船舶配套产业,大力引进国际级乃至国际级船舶设计与研究机构,重点引导船用主机等大型船用设备,螺旋桨、曲轴等大型铸造件,精密控制设备、海工核心配套等船舶(海工)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入驻;从空间布局角度看,进一步强化船舶工业集聚化发展,综合采用投资强度、环保限制等政府可控刚性指标的落实与工业用地转性收购等引导性措施的实施,逐步淘汰或迁移落后产能,逐步明确四大船配产业集聚区的特色配套产品,避免恶性竞争,强化错位发展。
三、临港石化工业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的石油炼制,到70年代石化工业的发展,到21世纪大规模的现代石化工业,石化工业已成为人类社会最大的加工工业之一。在石化工业走向超大型化的今天,优越的市场条件、发达的交通网络、辅助资源能源的保证、生产要素的充足,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条件。舟山背靠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地区,石化产品市场不但可以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而且可以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我国南北市场,特别是浙江省的经济结构以轻纺工业为主,但基本化工原料严重缺乏,石化工业品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同时,舟山优良的港域和岸线条件,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的资源与条件。目前,舟山市临港石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规划与起步发展阶段。至2011年,舟山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在册企业仅45家,其中大型企业以油品储运为主,真正意义上的临港石化项目仅有和邦化学(现已被中海油收购)、浙海油污等少数几项,临港石化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因此,舟山市临港石化产业与其他地域不具有可比性,但以新加坡作为发展标杆的浙江群岛新区在临港石化产业发展模式上也可充分借鉴新加坡经验,同时,临近的宁波大榭开发区临港石化产业发展对舟山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科学选址,集中布局
世界主要临港石化工业均参与集中布局,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其中新加坡石化工业基地集中布局在由7个小岛填海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裕廊化工岛,总面积32平方千米,距离主城区约10千米。宁波临港能源石化基地集中在大榭开发区,开发区包括大榭本岛和周围13个小岛,规划面积约36平方千米。临港石化产业通过科学选址、集中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岸线和海域资源的效能,降低投资与环境治理成本,对于推动循环经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舟山市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要素供给,遵循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尤其是注重渔场资源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科学选择1~2个自然环境相对独立的场址作为石化工业集中发展区域,坚决避免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状况。
2.一体化生产,集群化发展
集聚是国际重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但绝对不是“头与头”的集聚或是“尾与尾”的集聚,而是各以龙头装置为核心的延伸产业链,是企业围绕不同的产业链进行集聚,是一种集群式的发展。如裕廊化工岛通过集中投资,目前形成了有辛醇(伊斯曼公司)、乙炔(塞拉尼斯公司)、苯乙烯(壳牌)、苯酚(三井化学)等石化产业集群,还引进石油化工的下游产品,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将医药、建材、生物化工等整合在一起,形成大士景第二药剂园和晶片园等集群发展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共享原料供应,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大榭开发区目前主要以中下游的合成材料原料生产和上游的原油加工为主体,上下游缺乏有效衔接,但根据《宁波市石化产业基地(大榭开发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大榭开发区将重点引进芳烃等连接上下游产业的项目,着力完善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实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舟山未来临港石化产业发展应以大型炼化工程项目为龙头和炼化一体化为主线,为石化装置提供充分的裂解原料,并继而生产石化一级产品、二级产品及其下游衍生物,实现原料、辅料、能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匹配。
3.统筹规划,综合配套
新加坡专门成立了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园区的规划和开发管理。从裕廊岛被确定为临港化工区开始,整个石化岛近开始统一规划,并通过分期填海逐步推进园区建设,后续建设基本按原有规划实施操作、填海工程、石化岛建设进程与总体规划一致。除此之外,建立一体化的生产设施,在原料来源、公用工程和后勤服务等方面都能为投资者准备齐全,这是裕廊岛成功的又一关键。新加坡胜科公用事业公司为园区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公用事业服务,将其建成蒸汽、污水处理、冷却水、高纯度工业用水及焚烧炉“一体化公用服务岛”。舟山石化产业发展也需采用特大型临港石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建议园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市属部门(除环保部门)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管委会,保证工业区各类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的高效率。园区内按照石化产业链和作业流程要求,制定园区详细控制性规划。引入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公用事业公司提供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和一站式服务,营造基础设施完备、公用配套齐全、管理服务便捷的良好投资环境。
4.强化环境管制,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是在空间上的隔离,如新加坡的裕廊化工岛和中国宁波大榭工业区、中国台湾的麦寮工业园区等都是离岛而建。其次是对环境的影响及早管制。如新加坡政府在产业发展战略策划阶段就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立环保目标,对具体设立的项目均做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各项环保标准和要求,否决了污染严重的项目。化工岛上企业之间有隔离带,有的用天然海域作间隔,防止交叉污染;强调纵向一体化,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废水、危险废物等污染物集中处理。新加坡裕廊化工岛环保投资占园区基础设施总投资的20%~30%。大榭工业区也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和严格环境监控,其中镇海炼化公司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8.3%,加工吨原油耗水量下降到0.31吨,加工吨原油污水排放量为0.07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舟山市未来在建设重化产业集聚区前就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并从园区选址、工艺流程、污染物处理等方面严格做出环境评估。
四、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一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的产业。就海洋新兴产业而言,主要包括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港航物流服务和海洋勘探开发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领域,无疑会成为海洋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新引擎。一项针对海洋产业发展的调查显示,全国超过90%的沿海地区选择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海洋经济制高点。
(一)舟山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舟山市近年来非常重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已组织编制《舟山群岛新区优势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舟山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体规划》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配套出台相应的鼓励性产业指导目录,并规划设立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舟山海洋生物产业园、舟山中小企业园(含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迅速。2012年上半年,全市海洋新兴产业项目18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6.7亿元,占全市34.88%。全市已初步形成以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二)四大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比
从四大城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来看,除内陆城市丽水以外,其他三个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均涉及海洋新兴产业。其中舟山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部为海洋新兴产业。从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舟山市海洋新兴产业正处于全面启动阶段,南通市则在海洋工程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宁波市正将数字海洋、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安全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工程作为四大重点领域,着力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舟山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海洋新兴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发展路径上尚无路可寻循,客观地说,从发展战略来看,浙江尤其是舟山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笔者认为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避免将海洋新兴产业与海洋传统产业简单割裂的误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对海洋传统产业的取而代之,而是应把海洋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相结合。大力支持发展海洋新兴技术和产业,关键是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改造传统产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其二,找准海洋新兴产业的战略突破口,避免同质竞争与产能过剩。前面已经提到,全国超过90%的沿海地区选择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舟山发展海洋新兴产业需找准自己的优势,近期重点推进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的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其三,加强支撑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创新。海洋新兴产业尽管发展前景远大、产业附加值高,但在其发展初期往往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技术不完善、投资风险大等问题,这些特点决定政府在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在规划引导、平台建设、政策扶持、人才战略等方面有政策体制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