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5200000014

第14章 文学经典的“神韵”——胡应麟与《古诗十九首》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可以说,这个观念开启了明代诗坛的复古之风。《古诗十九首》在严羽的诗学思想中代表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灵悟倾向,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一种“无迹可求”的韵味,也就是诗歌美的极致,即“入神”。不过,严羽在骨子里以“盛唐”为法,他虽然把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汉魏古诗作为诗歌“第一义”中的最高义而加以推崇,但他并没有对“十九首”作过多探究。《古诗十九首》研究第一次真正的高潮是在明清时代。相比较而言,明代诗论重在对《古诗十九首》审美价值的探讨,而清代诗论更偏向于对其“温柔敦厚”之诗教价值的认识(在经学阐释部分已述及),这种现象与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有关。虽然清代出现的大量《古诗十九首》专论,推动《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成为显学,但对《古诗十九首》原创性的审美阐释却多出现在明代,特别是明清之际。明代诗论大量涉及《古诗十九首》的审美阐释,一些诗论家通过对《古诗十九首》文本的细读而提出诗学概念与范畴,如钟惺和谭元春的“厚”、陆时雍的“托”、胡应麟的“婉”等。而明清之间一些大家进而构建自己的诗学理论,诸如胡应麟的“神韵”说、贺贻孙的“化境”说、金圣叹的“辞达”说等。为了深入探讨,以下三章以点带面,选取最有原创性与理论性的审美阐释文本,作《古诗十九首》阐释文本的细读批评,以期进一步对中国诗学理论进行反思。本章内容以胡应麟的《诗薮》为例,主要围绕“神韵”说,探讨《古诗十九首》作为诗歌经典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神韵”内涵概述

明代有众多的诗歌流派,其诗歌理论多是围绕着“师古”与“师心”展开论争而发展演化的。“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以李梦阳、何景明与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前后七子”执耳复古,兴起拟古大潮,传续达一百余年之久,复古派们论诗也从最初的“格调”理论走向了“神韵”说。

明代严羽诗论盛行,诗论家们无不受其影响,其所倡导的“师古、兴趣、妙悟、别才别趣”等诗学思想在明代全面开花,各位诗论家从不同层面挹其鲜润,有所发见。如李梦阳在倡盛唐“格调”的同时,对古诗的审美价值也有所论述,认为:“古诗之妙在形容耳,所谓水中镜花,所谓人外之人,言外之言。……形容之妙,心了了而口不能辨,卓如跃如,有而无,无而有。”(《空同集》卷六十一“论学下篇”)王廷相亦云:“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也。”(《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这些论调明显为承接严羽的诗学思想而来。

“后七子”之谢榛在《四溟诗话》论格时称:“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相比较而言,他更重视“兴”。谢榛认为:“诗有不立意造句,以兴为主,漫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他多次使用“悟”、“入神”、“入化”等概念,强调诗作的“婉而有味,浑而无迹”、“妙在含糊、方见作手”。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观点可以视为严羽“兴趣”说的深入与发展。

王世贞则说:“西京、建安,似非琢磨可到,要在专习凝领之久,神与境会,忽然而来,浑然而就,无岐级可寻,无色声可指。”这更与严羽所说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一脉相承,使明代所倡导的“格调”说更有着“神韵”的味道。

真正拈出“神韵”概念,以“神韵”论诗的应该是明代嘉靖时期的薛蕙、胡直以及明代万历以后的车大任、胡应麟、钟惺和陆时雍诸人。蒋寅认为“胡直是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标举‘神韵’的人”【1】,而不是学界所认为的胡应麟始用“神韵”论。胡直《西曹集序》有云:“诗不专壮,贵在神韵。虽然,世之语神韵者希矣。”胡直将“神韵”看做诗歌审美更深层的标准,而薛蕙力倡“清远”为“神韵”。【2】明代万历间的车大任论曰:“三百篇尚矣,降而是骚、而汉魏、而六朝、而三唐,其体愈新,其变愈极。无亦世代使之然欲?要之神韵,则千古一辙。”车大任此说已将“神韵”作为各体诗歌审美的内涵要求,认为“寓悲怆于和平,蕴神奇于浑朴”的卢子明诗,“大都神韵居多”。【3】

《四库全书总目》称,陆时雍《诗镜总论》“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以“一往神韵,行乎其间”作为“诗之佳”的标准,还着重论述“韵”的内涵:“物色、意态、情事、风致、语气、体势”等无数不包,而“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此外,陆时雍不仅详细地阐述了“神韵”的产生过程,更强调韵于诗之重要价值,其云:“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

蒋寅先生认为,元代“神韵”已用于诗文评,其审美内涵到明代中叶基本已定型,至迟在胡直的诗论中已有较成熟的理论概括。同时,他也承认“对神韵的意蕴虽无明确解释,但从上引文字来看,他的‘神韵’是比‘气骨’更内在的品质”。实际上,在明代的诗论中,“神韵”内涵常常如神龙飞跃,见首不见尾,各有见解。直到清代,袁枚受胡应麟诗论影响,把作诗法明确地简化为外在“体格”与内在“神韵”两端,认为:“论诗讲体格二字固佳,仆意神韵二字尤为要紧。”【4】较为清晰的是,沈德潜主张:“予惟诗之为道,古今作者不一,然揽其大端,始则审宗旨,继则标风格,终则辨神韵,如是焉而已。予向有古诗、唐诗、明诗诸选,今更甄综国朝诗,尝持此论,以为准的。窃谓宗旨者,原乎性情者也;风格者,本乎气骨者也;神韵者,流于才思之余,虚与委蛇,而莫寻其迹者也。”他从性情、气骨、神韵三个层面论诗,不管两层还是三层,在一种结构关系中谈论“神韵”一词,内涵是比较容易明确的。

现代学者在古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神韵的内涵也有争论。蔡钟翔先生认为神韵是“古淡清远的意境”【5】;吴调公先生在其著作《神韵论》总论中则说“神韵的主要内涵是指诗味的清逸淡远”;叶嘉莹先生也说:“总清远二妙,则为神韵”【6】;钱钟书先生亦评述道:“神韵乃诗中最高境界”,“优游痛快,各有神韵”,“神韵非诗品中之一品,而为各品之恰到好处,至善尽美”。【7】另有学者认为“清真”之美是神韵美的本质特色之一。现代学者的观点大多为对古代诗论家诗学思想的提炼总结。

清远、清真、清淡或清婉,无论古代诗论与现代学者对于“神韵”的内涵怎么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清”字。蒋寅谈道:“‘清’自始至终都是与古典诗歌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的一种趣味,这决定了它在古典诗学中的重要地位。‘清’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既是构成性的概念,与诗的本质论、创作论相关,又是审美性的概念,与诗的风格论、鉴赏论相联系;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倾向,并在某种程度上与古典艺术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那么,胡应麟的《诗薮》怎么理解“神韵”?它与《古诗十九首》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节 胡应麟《诗薮》与“神韵”说

胡应麟的《诗薮》是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庞大、集大成的诗歌专论,其系统性、逻辑性堪称历代诗论之最。胡震亨的《唐音癸籤》云:“胡诗薮,自骚、雅、汉、魏、六朝、三唐、宋、元以迄今代,其体无不程,其人无不鹭,其程且鹭,亦无弗衷……吾尝谓近代谈诗集大成者,无如胡元瑞”【8】;马上巘的《诗法火传》中也曾说,“宋元迄明,诗话近几百种,……至衷论周密,见地深确,谈诗家集大成者,胡元瑞一人而已”【9】;吴淇也说,“古今论诗者,不下百家,而洞晓古今诗家之渊源,钟嵘之后,唯胡元瑞能识其大”【10】。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诗学思想都有深入的研究,在前面章节的“辨体”批评中,我们也谈到了他的贡献,本部分仅截取其诗论中涉及古诗或《古诗十九首》的评论来看胡氏的神韵说。

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将诗之法归结为五方面:“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将“气象、兴趣”掺入诗法。在“法”外,他又力倡“悟”,奠定了神韵说的理论基础。“前后七子”诗论中倡导的“格调”更有“神韵”的味道,但其对“神韵”的内涵语焉不详,更将“格调”与“神韵”混为一谈。

胡氏诗论从诗歌结构层面清晰地厘清了“格调”与“神韵”的区别与关系,在前人诗法基础上将之分内、外两层。胡应麟认为:“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畅;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则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水澄镜明,然后花月宛然。讵容昏镜浊流求睹二者?故法所当先,而悟不容强也。”(《诗薮·内编》卷五)从字里行间,我们首先可以推断,其“神韵”的核心元素乃“清”范畴,论中“水”、“镜”、“澄”和“明”等词都与“清”的内涵有关。

“体正格高,声雄调畅”(格调)乃诗歌表层的外在形貌,是“有则可循”的,是有具体规范与标准(“法”)的;而“兴象风神”(神韵)乃诗歌的内在气质,是诗之核心价值所在,是“无方可执”的“悟”的产物。

尽管胡氏的《诗薮》并未清晰界定“神韵”的内涵,但从其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探究其对“神韵”的理解。《诗薮》中将体格声调喻为“水与镜也”,将“兴象风神”喻为“月与花也”,“水澄镜明”才能“花月宛然”。胡氏的“水镜”与“花月”之喻正源于严羽所推崇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胡氏所追求的“矜持尽化,形迹俱融”的境界正合于严羽所推崇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诗歌理想。在胡应麟看来,诗歌“无方可执”的“兴象风神”就是孕育在“有则可循”的“体格声调”之中,当诗歌的外在形貌达到了“体正格高,声雄调畅”,与诗歌的内在精神气质即“兴象风神”就会融为一体,“矜持尽化,形迹俱融”为其弘扬的“神韵”之境。

胡应麟是明代主流诗学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明代“七子”从“格调”说走向“神韵”说的一个小结。“神韵非但是胡氏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是一个高位的概念,与他对诗歌的审美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11】胡氏的诗论中使用“神韵”这一概念多达二十余次,于格调之外力倡神韵,其诗论完善并提升了复古派的“格调”说,启发孕育着清代的“神韵”说。

胡应麟整个诗学思想的基石属于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密切相关的“清”这一范畴。胡氏在诗学中大倡“清”范畴,认为:“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才清者,王、孟、储、韦之类是也。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胡氏以“清”为诗之最贵,并以“清”和“凡”、“冗”、“俗”对举,倡导超群独拔,纯净清空,有雅趣而不落入流俗的诗歌审美情趣。胡氏还区分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清”,“王、杨之流丽,沈、宋之丰蔚,高、岑之悲壮,李、杜之雄大,其才不可概以清言,其格与调与思,则无不清者”。在胡氏的诗学思想中,“清”已不是一种风格特点,而是一种诗歌审美的理想与境界,并由“清”引申出多种与“神韵”有关的审美形态,如“绝涧孤峰,长松怪石,竹篱茅舍,老鹤疏梅,一种清气,固自迥绝尘嚣。至于龙宫海藏,万宝具陈,钧天帝廷,百乐偕奏,金关玉楼,群真毕集,入其中使人神骨泠然,脏腑变易,不谓之清可乎!故才大者格未尝不清,才清者未必能大”(《诗薮·外编》卷四)。胡氏认为,只有能迥绝尘嚣、超凡绝俗,使人神骨泠然、脏腑变易的诗歌,乃为“清诗”。胡氏还以“清”为核,囊括历代各种风格特点的“清诗”:“靖节清而远,康乐清而丽,曲江清而澹,浩然清而旷,常建清而僻,王维清而秀,储光羲清而适,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徐昌谷清而朗,高子业清而婉。”胡应麟赋予“清”前所未有的意义,把“清”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扩大丰富了“清”范畴的内涵,体现了其对“格调”说的完善与提升。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清婉”说

一般学者注意到胡氏“神韵”的核心元素乃“清”范畴,但其在倡“清”的同时,也提出“婉”范畴。他说:“清者,超凡绝俗之谓。非专于枯寂闲淡之谓也。婉者,深厚隽永之谓,非一于软媚纤靡之谓也。”(《诗薮·外编》卷四)“清”、“婉”也代表着两种古诗审美形态,其“神韵”是否包含这两种审美形态?胡应麟语焉不详,但从胡氏推崇汉诗甚于唐诗、推崇古诗甚于律诗来看,其倡导的诗歌“神韵”应包含“婉”。他把古诗分为两类风格:“古诗轨辙殊多,大要不过二格。以和平、浑厚、悲怆、婉丽为宗者,即前所列诸家;有以高闲、旷逸、清远、玄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唐则王、孟、储、韦、柳。”(《诗薮·内编》卷二)可以说这正对应其所倡“婉”与“清”。如果说严羽的“优游与痛快”是对李白与杜甫诗歌审美风格的概括,则胡氏以“清”囊括六朝以后的诗歌经典,将“婉”解释为“深厚隽永”,也是对六朝之前古诗经典审美形态的提炼,更显示出其诗论纵贯古今的开阔视野、宏观圆照的胸襟与高度的理论概括能力。遗憾的是,胡氏的《诗薮》重视诗歌审美概念的提出,但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阐述多语焉不详,其中的论述也有相矛盾与联系不够紧密之处。然而,正是中国诗论的这些特点,为后来的阐述者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胡氏的《诗薮》主要以盛唐为尊,以唐代诗歌为中心标本,关注“清”范畴的构筑。由于相较于“清”范畴,其对“婉”的阐述不够充分,重视不够,只是鳞爪隐现,这也就造成现代学者一谈及胡应麟,就专注于他的“清”,认为其“神韵”的核心只在“清”。

“婉”乃《古诗十九首》最突出的审美品格,历代诗论多有涉及。早在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认为古诗“婉转附物,怊怅切情”,钟嵘《诗品》称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唐代皎然《诗议》认为其“雅得和平之资,深远精密,音律和缓”,“旨全体贞,润婉而兴深,此其所长也”,“而《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宋代吕本中称其“诗皆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也认为“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可谓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也”。元代杨载认为其“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方回则认为其“自然混成”。明代徐祯卿认为其“温裕纯雅,古诗得之”;王世贞认为《古诗十九首》“说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目,遂足并泻,是千古五言之祖”;孙鑛认为“《十九首》,宏壮、婉细、和平、险急,各极其致,而总归之浑雅”;钟惺、谭元春认为古诗“雍穆平远”,“十九首”“温和冥穆”,更在众古诗之上;陆时雍更以“正之不足而旁行之,直之不能而曲效之”的“托”来解释“《十九首》作为‘诗母’微而能通,婉而可讽”的经典价值。直至清代,王夫之称赞古诗“婉娈中自矜风轨”;陈祚明云:“《十九首》善言情,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沈德潜谓其“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回,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入”;方东树认为其“陈义古,用心厚”,“古人用意深微含蓄,文法精严密邃”。对《古诗十九首》审美价值的评论,虽然各朝各代各人使用的词语各有不同,但“婉转、润婉、深远、婉曲、含蓄、婉细、平远、温裕、温和、婉娈、深微、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等的基本内涵是接近的。胡应麟以一“婉”字提炼出《古诗十九首》的审美特征,体现出其诗论超越感性认识的理论提炼,进而将“婉”上升为一种诗歌审美范畴,其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胡应麟的“婉”与“清”一样,涵盖很广,“和平、浑厚、悲怆、婉丽”均可归于“婉”。胡氏拈出“婉”字涵盖了历代诗论家对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五言古诗审美形态的认识,更体现其高度的理论总结性,其诗论的理论价值毋庸置疑。

胡氏从学诗的角度指人以门径,教人明辨各种诗体的创作原则与审美标准。胡氏认为:“凡诗诸体皆有绳墨。”(《诗薮·内编》卷三)古诗与律诗有不同的写作规范与审美标准,即使同为律诗的五言律与七言律诗,同为古诗的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其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也各不相同。在各种古诗体中,胡应麟认为“古诗之难,莫难于五言古”,因为“五言古意象浑融,非造意深者,难于凑泊”(《诗薮·内编》卷五)。凡此种种论述,均针对诗歌创作而言。受严羽诗论观点的影响,胡氏认为学诗应取法于盛唐,因为它有法可循。在胡应麟眼中,汉诗只可远“悟”,不可近“学”。胡应麟也试图在“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的不同层面上解析汉代五言古诗的美妙,但他发现不论是在“体格声调”上,还是在“兴象风神”上,汉代五言古诗都达到了“无意”、“无迹”、“无执”、“天成”、“自然”的“神化”境界。《古诗十九首》更是“清”、“婉”兼备,“矜持尽化,形迹俱融”,达到了中和、自然的全美,即其弘扬的“神韵”之境,如《诗薮》中多处论及古诗,其云:

古诗,调极和平而格绝高远。

古诗自质,然甚文;自直,然甚厚。

至古诗和平淳雅骤读之极易,然愈得其意,则愈觉其难。盖乐府犹有句格可寻,而古诗全无兴象可执,此其易也。

古诗短体如《十九首》,长体如《孔雀东南飞》,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

第汉诗如炉冶铸成,浑融无迹;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汉之诗也。

汉人诗,气运所钟,神化所至也,无才可见,格可寻也。

故古人之作,往往神韵超然,绝去斧凿。

对汉代五言古诗,特别是对《古诗十九首》这一极品中的极品,胡应麟也如严羽般,只能将其高高挂起,作为其诗学的最高理想与典范仰视着,并充满惊奇地赞叹:“诗之难,其《十九首》乎。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盖千古元气,钟孕一时”,“故能诣绝穷微,掩映千古”。“至《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明代诗论继严羽推崇《古诗十九首》为“第一义”后,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贺贻孙等人进一步在审美阐释中“神化”《古诗十九首》。如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中虽认为“《风雅三百》、《古诗十九》,人谓无句法,非也;极自有法”,但又强调其“无阶级可寻耳”,因为其达到了“人能之至,境与天会”的至高境界。许学夷认为其“有天成之妙”,贺贻孙更认为《古诗十九首》达到了“无迹、无端、无缝”的“化境”(后有专章论述)。直至后来,清代诗论也认为“《十九首》之旨,固无有能析之者”(徐增),“古诗十九首如无缝天衣,不可学己”(方东树),对于《古诗十九首》诗法的“无迹可求”、“不可寻枝摘叶”、“得之无意”、“无意于工”的认识是相同的,“浑然天成”成为五言古诗的审美典范。对《古诗十九首》“天成”、“不可解”的认识在明末清初甚至达到了一种“迷信化”的程度。周作人在自编的文集《苦竹杂记》中,记载了一则有关明末清初金圣叹的逸事,在此录下,仅供参考。(对于金圣叹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后有专章论述)

闲步庵得《第四才子书》,有西泠赵时揖声伯序;又贯华堂评选杜诗总识十余则,多记圣叹事,今录其七八九则于下:

邵兰雪(讳点)云,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唯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后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而绝笔矣。明夷辍讲,青草符言,其数已前定也。

……

赵晴园圣叹同时,所言当较可信,廖柴舟著传中说及《古诗十九首》与圣叹释义,盖即取诸此也。

注释:

【1】蒋寅:《王渔洋“神韵”概念溯源》,《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据(清)王渔洋《池北偶谈》记载:“薛西原论诗……清远兼之也,总其妙在神韵矣。”

【3】(明)车大任:《卢子明诗序》。见(清)黄宗羲辑:《明文海》卷二百六十八,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页。

【4】(清)袁枚:《再答李少鹤》。见《小仓山房尺牍》卷十,上海国学整理社1936年版,第9页。

【5】蔡钟翔等:《中国文学理论史》(第四册),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408页。

【6】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5页。

【7】周振甫等:《钱钟书〈谈艺录〉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08页。

【8】(明)胡震亨:《唐音癸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75页。

【9】(清)马上巘:《诗法火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清)吴淇著,汪俊、黄进德点校:《六朝选诗定论》,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43页。

【11】蒋寅:《王渔洋“神韵”概念溯源》,《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速查手册

    世界文学速查手册

    本书编者以“运用小篇幅,讲述文学史”为理念,遴选世界历史上极富影响力、极具个性且在大众传媒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50多位文学家。50多部名著和近70个文学流派,按欧美、亚非两大部分进行编辑,并辅以近1000幅与文字内容相契合的图片,将文学家、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的成就和影响简明而具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世界文学速查手册》力图通过科学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以及丰富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使读者在快速获取文学知识的同时,轻松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审美感受,不仅是一本帮助青少年和普通读者了解和掌握世界文学的理想工具书,还是一本为专业人士提供信息的图片资料库。
  •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本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编十三章,分别论述古代至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本书是国内文革后第一部冲破禁锢编纂而成的高校教材,现已成书20余年,历经5次精心修订(特别是2004年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累计印数200万,是一部经受时间考验又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受到一代代师生(读者)欢迎的跨世纪精品教材,被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和外语系长期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一些章节设置、观点和论述已经不太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现安排修订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
  • 萧红作品集(三)

    萧红作品集(三)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 黑鱼精的夜晚

    黑鱼精的夜晚

    本书分为沟汉地带、他耳后有一把梭、鱼汤及其他、守庙人的黄昏、草木九种五辑,主要内容包括衣冠冢、李状元村、蟹族横行的村庄、海货市场、黑鱼精的夜晚等。
  • BOBO风暴

    BOBO风暴

    伴随着世纪之风,BOBO一族飘然而至,他们潇洒地享受着人生的每一刻。当我们还在为今天的生活而惆怅的时候,五彩缤纷的社会已出现了引人注目的BOBO一族。
热门推荐
  • 都市小医仙

    都市小医仙

    他会点穴推拿,他能透视修仙!广大美女同胞们,乐此不疲,心甘情愿,被他点一下,电一下,颠一下!从山上下来的小医仙楚天,游走在网红,校花,护士,空姐,美女杀手,冷艳总裁,还有大明星之中,如水得鱼,如鱼得水,爽妙快哉!楚天名言:魂淡师傅把我的泡妞把妹技能树全点亮了,不泡最美的网红校花,不把最艳的傲娇总裁,不是浪费了我的天赋了么!【免费都市新书,精彩不容错过,不看绝对后悔!】
  • 商王之王

    商王之王

    老板就要做大老板。BOSS就要做大BOSS。下海经商就要做商王之王……
  • 军官少爷爱妻控

    军官少爷爱妻控

    他,a市第20集团军的少校,代理旅长,长相自然是不用说,家里是红色家庭,父亲是原第20集团军的司令,两个哥哥在a是公司总裁,家里是不缺钱的,虽然自己不是钻石王老五。却有一堆钻石王老五的朋友。她,a市医大一院的妇产科医师,在a市都是出名的,多少医院想挖她,都是徒劳,母亲是一个相亲狂人,整天给自己安排相亲。家里也算富裕,也交了一些有钱人家的朋友。他们俩相亲而遇,只因为她给他姐姐接生孩子,一天晚上她值班他说为了报答她,请她喝酒,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对她说“你是我老婆了!”靠?什么情况?自己怎么不知道?现在是有夫之妇了!?相遇而相爱,她耍脾气,要他离开军队,结果大吵一架,她出车祸了,他要离婚,她兄弟问他为什么,他只说“离婚,只是为了重新追求她,让她体验情侣之间谈恋爱的感觉!”
  • 绾君心绾情丝

    绾君心绾情丝

    幼时,他们便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奈何朝中争斗,她一家成为了权利的牺牲品。他是先帝最为中意的太子人选,本可以独善其身,却终究为她淌了那滩浑水。却未曾料,臣子功高盖主,动了杀意的又怎么会是旁人。一招以命相拼,最终却只换回了她一人性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龙腾德意志

    龙腾德意志

    “弟兄们!”望着面前那些刚毅的面孔,帕尔塞瓦尔深吸了一口气,沉痛缓慢地开口了,“我至今还深刻地记得,当我们每个党卫队员在入队的时候,都要在新老党卫队员的面前宣誓下这样的誓言:每一个党卫队的战友都是我的手足,我的兄弟,不论出身,不论地位!这是我们党卫队的入队宣誓词,也是我们必将坚守的信条。但是,我不知道的是,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信条,是否还坚守这信条。”“可是!昨天!”没有等下面的人回答,帕尔塞瓦尔就情绪激动地开口了,“就是在昨天晚上!有一群小丑!一群混蛋!居然杀害了我们党卫队八名兄弟!八名手足!我们该怎么办?”“杀回来!杀死他们!”一听这话,突击队的所有成员立即愤怒地吼了起来。。。。。。
  • 混沌弑神决

    混沌弑神决

    一斩封云天、二斩囚黄龙、三斩破虚空、四斩贯虹日、五斩裂天地、六斩碎星河。天若负我、我必弑天,天明大陆,强者如林。一人一狗,看他们如何在强者如林的世界一鸣惊人
  • 冰山公主的帅气王子

    冰山公主的帅气王子

    冰山公主的帅气王子,结局是什么?他遇到了她,他的真命天女,她遇到了他,她的真命天子,他们会怎样?
  • 我的妖娆悍妻

    我的妖娆悍妻

    第一次见面,她是穿着妖艳的交际花。第二次见面,她是一个拦车的悍女,抢了他的车还损失了他一瓶几十万的好酒;第三次见面,他被她打的鼻青脸肿,胳膊脱臼,还霸占他的房子。
  • 隋唐里的英雄

    隋唐里的英雄

    李剑成,一个混吃等死的游戏宅男,正玩一款《隋唐英雄××》的游戏,却不小心穿来和游戏世界极为相似的英雄大陆,成了长安城李家大郎李建成。两个弟弟世民、玄霸都是万中无一的天才英雄,强大得让李剑成这个大哥感到压力很大。幸好还有游戏中带来的炼丹天赋和一柄符文英雄剑,李剑成这才悠然逍遥了起来。
  • 无力去爱谁

    无力去爱谁

    时隔五年,小明再次回到老家。五年前他踌躇满志,整装出发,五年后他像一个逃兵,丢盔弃甲,没了爱情,没了事业,没了青春,没了时间。在回家的路上,他才感觉到五年了什么都没有,还失去了很多,但他不得不面对。他想重新开始,做一个普通人,跟村里大多数一样,在农村介绍一个媳妇,生个娃,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么简单的愿意能实现不,他心里还是没有底。村里人不停地给他介绍对象,看了一个个陌生女孩的面孔,尴尬的表情,记忆不停让他回到鹭岛那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