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0200000013

第13章 台湾经济的发展(1)

一、台湾经济政策的调整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民党当局在“反攻”无望的情况下,开始提出“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的口号。1957年10月,国民党“八大”宣称,要使“台湾成为三民主义模范省”,并强调建设台湾、发展经济对巩固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重要性。1963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九大”的致词中强调,国民党今后在台湾的“施政”,“除开军事奋斗之外,最重要者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心理建设”。国民党当局开始推行“经营台湾”的政策,力图在台长期立足。

50年代,国民党当局通过建立戒严体制、土地改革、党务改革、接受“美援”等一系列措施,使局势稳定下来了,到50年代末,基本上解决了吃穿问题。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从1953年开始,连续实行了四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第一期1953—1956;第二期1957—1960;第三期为1961—1964;第四期1965—1968),使台湾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的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问题:①内部市场饱和,生产过剩,失业严重。当时台湾岛内消费水平低,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00美元,以纺织品和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生产为中心的替代进口工业生产能力开始过剩,50%的企业开工不足。台湾的人口从1945年的600多万人猛增到1965年的1263万人,耕地不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形成一支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使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面临不少问题。②“美援”即将停止,建设资金不足。1960年美元危机之后,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以赠款转为贷款,而且款额不断减少。1961年,美国通知国民党当局,预定在1965年停止对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美援”一旦停止,建设资金就将遇到很大困难。③贸易连年逆差,财政赤字严重。台湾50年代的外贸收入,历年均为逆差,平均在1亿美元左右。当时台湾的“国防”支出平均占“中央”预算的70%以上。庞大的军费开支导致财政困难,阻碍经济发展。此外,还存在着技术薄弱、资源缺乏等困难,继续发展内向型经济将会导致整个经济的停滞或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实行了经济发展策略的转变,以发展内向型经济为主转为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工业,挤进国际市场,拓展对外贸易,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这一转变具备了内外条件:从内部来看,台湾原来的工业有一定基础、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能为工业提供资金;内外交通比较便利;有比较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当时台湾工人的工资只有美国工人工资的1/4)。从外部情况看,当时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正处在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并正在调整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过渡。它们力图把台湾等地区变成吸收其过时的技术和设备、成为其出口各种消费品的基地。这就使台湾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发展工业。当时,又恰逢美国在东南亚采取扩张政策,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大量采购台湾的轻工业品作为军需,这也为台湾发展出口产业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会。

国民党当局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策略的转变,从1958—1961年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制订了《加速经济发展十九点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实行财经改革,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和出口局部自由化,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台湾当局取消了50年代限制进口的各种规定,如外汇分配比例、进口限额、进口申请、保证金存款等,并对大量非耐用消费品降低了保护限额,实行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实行外销货物退税等,并改多层汇率为单一汇率。这些措施对台湾从事出口生产的制造业有利,促使更多的制造业厂家转向发展出口加工业。

2.鼓励内外投资和技术合作,多形式地筹集资金、引进技术

为此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条例。如1960年9月颁布的《奖励投资条例》,对投资者实行免税(凡符合条例的新建企业自其产品开始销售或开始提供劳务之日起5年内免征营利所得税),帮助解决投资设厂的工业用地。并制定了若干有利于投资者的法规,鼓励内、外商增加投资。1954年7月,国民党当局颁布了《外国人投资条例》,次年11月又颁布《华侨投资条例》,规定对投资者给予法律保障,不限制其出资比例,允许投资商得净利,投资本金可以原币结汇汇出,除享有条例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与台湾同类民营企业同等待遇等,以吸引外商和华侨投资。但在60年代中期以前,侨外资本在台湾投资额很小,每年平均不过716万美元;60年代初,台湾当局进一步采取奖励投资的措施,促进了侨外资本到台投资的迅速增长,为1962—1964年间年平均投资额的10倍多,其中外国人直接投资约增加6倍,华侨投资约增加3倍。侨外投资以电子电器为最多,其次是化工、机器设备、金属品等。台湾当局在吸收侨外资本的同时,还大量引进新技术或专利。1962年8月颁布《技术合作条例》,规定华侨和外国人可用提供专门技术或专利权同台湾进行技术合作,其报酬可以结汇汇出。这些规定作出以后,引进的技术或专利成倍增长。这对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业技术水平、扩大出口能力,起了积极作用。

3.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出口加工区,大量引进外资

台湾当局为了促进投资、发展外销、增加产品及劳务输出,于1964年1月公布《加工出口区设置管理条例》,即划出一定地区作为加工出口区,实行特殊政策,如规定17种出口工业可在加工出口区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和出口,为此目的而进口的原料、设备和半成品等可免征进口税,并免税出口其工业产品。此外,还实行简化手续、放宽外汇及外贸管理等措施。1965年3月开始建立高雄加工出口区,1969年又开辟楠梓和台中2个加工出口区。这3个加工出口区共占地约180公顷,建设耗资约新台币6.16亿元,先后动用人员总数超过7万人。1966—1972年间,3个加工出口区内共设厂226家,就业人数59658人,投资额7.78亿美元,出口额4.41亿美元。加工出口区共有电子制品、光学制品、金属制品等20多种行业,其中以电子制品业为主,占加工区内企业数的1/3、投资额的1/2,雇用员工人数达4万多人。加工出口区的建立,在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就业、拓展外销、增加外汇收入、支援省内工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采取了种种措施,使以输入原材料、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装配,然后输出产品、依靠外国市场为特征的轻纺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促进了整个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从1962—1972年间,即第4、5期“经济建设计划”期间,国民生产毛额每年平均实质增长率增至10.1%,工业生产每年平均增长率达18.5%,其中制造业增长率为20%。

随着加工出口工业的高速增长,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业为主。1963年,工业生产净值在台湾全部生产净值中的比例上升为27.8%,农业生产净值所占比例降为26.4%,工业生产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到70年代初,工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调整为大约35%和17%。与此同时,台湾的工业生产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出口贸易迅速增长,1972年出口总额比1963年增长9倍,平均年增长近30%。1966年工业品的出口上升到首位,改变了以农产品及农产加工品为主的传统结构,贸易收入不平衡状况也得到改善。1971年外贸开始由逆差变为顺差,扭转了延续18年之久的入超局面。

这一时期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按当年价格计算,生产总值1962年为新台币766.52亿元,1971年为3143.69亿元,10年间共增加了4.109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按1963年固定价格计算,1962年为1854.67亿元新台币,1972年为4552.26亿元,增加了2.46倍。

这一时期人均生产总值也有较大幅度增加。按当年价格计算,1962年台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新台币6465元,1971年为17634元,增加额为11169元。

这一时期,台湾经济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率。1962—197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0.24%(1960—1970年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4%,香港为12.4%,台湾为9.3%,韩国为8.9%),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香港。台湾的经济进入了“起飞”时期(人们通常说从1964年进入“起飞”时期)。台湾城乡人口比重,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已有很大变化。农村人口的比重,从1946年占总人口的58%降为1985年的21.5%,城市人口约占3/4。

台湾的经济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国民党从大陆退走时带走了大量资金、设备、技术及管理人员,对其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台湾陆续取得了大量外援。台湾取得了200多亿美元的外资,平均每人1000多美元,又得到侨资50多亿美元。此外,美国侵越战争进一步刺激了台湾的经济增长。

第三,台湾经济原来的基础较好。日本占领台湾50年,想把台湾变成本国的一部分。因此,日本在台湾一方面搞“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疯狂掠夺台湾人民,控制台湾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也搞了一些基本建设。在日本投降之前,台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铁路、公路网,电力工业、食品工业、港口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普及教育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基础。

第四,国民党退台后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第五,这时期国际环境有利于台湾发展经济。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及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国际间的货物、劳务与资金交流的限制不断减少。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也加入到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之中,为台湾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条件。其次,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来的一些工业进步国家,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工资的提高,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轻工业,转变为资本和技术较为密集的工业;另一方面由于轻工业的技术已普遍传到落后国家和地区,更由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工资低廉,而此类工业所需资本较少,于是成为落后国家和地区优先发展的工业。在这种转变中,尤以日本的转变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结构向技术及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原先出口的纺织品、三夹板、脚踏车等轻工业制品,虽还有出口,但已改向高级产品。因此,出口轻工次级产品的国际市场逐渐自动或被迫让出,而为台湾、香港及后来的南朝鲜所取代。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六,台湾劳动力素质较高。国民党到台湾后,重视教育,在教育上投入较多。台湾“宪法”规定,每年教育、科学、文化的经费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为:“中央”为15%,省为25%,县市为35%。1985年全省及台北、高雄两市的教科文经费分别占预算总额的19.2%、28%、34%,各县市平均超过45%。【1】台湾建立了大批学校,实行“国民教育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完成了普及初中教育的任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台湾每千人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有24.9人,仅次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而居世界第五。1985年底全省就业人口有759万,绝大多数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其中,约有11.5%的人受过大专以上文化教育。

同类推荐
  • 大宋极品书生

    大宋极品书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重生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黄少文成为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一名书生。都说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他将让你知道,事实与此截然不同。此物真稀奇,双丘隔小溪;溪下泉淙淙,丘上草戚戚;有水鱼难养,无林鸟可栖;虽非稀世珍,千古万人迷。……属于黄少文的。
  • 霸唐逍遥录

    霸唐逍遥录

    在不一样的大唐,不一样的历史当中,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将如何生存,是在时代的洪流中消亡,还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崛起。他立于边塞,一步步向权利的巅峰攀登。他醉卧美人膝,仗剑走江湖。他只求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 三国之武动乾坤

    三国之武动乾坤

    刘羽穿越了,回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动荡混乱的大时代。东汉末年,是英雄辈出的大时代,是群雄并起的大时代。而刘羽早先为了生存,到后来不知不觉拥有了征战天下的野心。刘羽注定是为了改变历史而来,看刘羽如何一步步超越群雄,独步天下。这是一本不一样的三国!
  • 北宋生活指南

    北宋生活指南

    梦回千年,体验一把为人师表悠闲生活,自在人生.
  • 三国之霸王盖世

    三国之霸王盖世

    魂穿千年,霸王只手盖九州……重生在乱世,唯一能做的就是活下去……
热门推荐
  • 邪魅男神宠溺她

    邪魅男神宠溺她

    内容是简梓熙是个孤儿,但是她有个当演员的梦想,她不管自己是孤儿,用自己的实力当上了很红的明星,在一次拍摄中的男主角告诉她,他喜欢她,一场甜蜜的爱情故事即将开始
  • 冰心命运

    冰心命运

    浮华如水,用水晶打造的心,被背叛的友情,千年难遇的爱情,失而复得的亲情。被称为女王的神秘女孩,神秘古堡和神秘少年。真相...扑朔迷离。无月之夜里,是谁在弹出的忧伤琴声。“月光下的天使,折翼了,陨落了,变成了伪天使。”人界校园里演绎的冰心故事,命运将把她们引向何方?
  • 天生一对:霸道校草独家love

    天生一对:霸道校草独家love

    劲爆消息:校草宿舍绯闻大集合极速来袭,两大首席校草对一个“小男生”一见倾心?萌妹纸只是“他”的专属导航?隔壁学生会会长天天来蹭脸熟?体育部第一妖孽的特别关照?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某位绯闻“男主”嘴角一抽,立马上网发帖#女扮男装被传绯闻怎么破?在线等,非常急!#【本文很甜很宠很无节操,各位看官请选择性阅读~】(已有完结文《倾心:千金很忙很大牌》)
  • 宿命漩涡

    宿命漩涡

    追溯无尽的源头,黑暗遮蔽乾坤,被束缚的光深藏于阴霾之中。岁月的泉水滋养万物初始的萌芽,大道的火焰引爆神秘的灵魂力量,挣脱命运枷锁的第一缕曙光凿开天际的裂痕,并由此诞生出禁古生命的奇迹...天命所归,造化渡劫。宿命的牢笼,九颗预言之星的对决。尘封的裁决之刃,究竟谁才能逃脱执刑者的杀戮之眼...而最终,悲剧命途的篡改又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恶女修仙

    恶女修仙

    余群。前世夺人灵根,毁人魂骨,弑亲人,灭同门,坏事做尽!!报应不爽,她死在了被自己夺了灵根的小师妹手下。如果能重来一次,她绝对不会放虎归山!!可是,当时间真的重来……貌似有了些奇怪的副作用,只要一有恶念便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哗擦!!老娘还能不能愉快的做一个魔修了!!
  • 儒道真仙

    儒道真仙

    一笔勾山河,一剑断江山。一念苍穹动,一梦为长生。
  • 王者宿命

    王者宿命

    月光凄迷了渡口,将如何到达生命的彼岸?黑暗一族与光明一族自黑暗之神远清修斯与光明之神女娲结合后不但繁衍传承,但当远清修斯与女娲消失之后两族看似宁静其实风云四起。由于一种神秘诅咒,黑暗一族实力一直很弱,光明来袭身为黑暗之神的青翌却因为没有守护者而无法激发黑暗之力。去往另一个世界的青翌重生之后危险重重,远清修斯的预言一次次失误,冥冥之中,是谁主宰了一切?
  • 他日我若为天帝

    他日我若为天帝

    太古之后,大秦皇朝、大汉皇朝、大唐皇朝相继崛起,皇族坐镇四方,朝中修士无数。然而,鼎盛之势一朝衰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大明皇朝如日中天,永乐大帝统御中原,天下万族莫不俯首称臣。一个少年,为寻找至亲至爱之人,踏上了这波澜壮阔的大世界。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 神子现世游

    神子现世游

    本是天界将军的次子,虽然出生于天界,可奈何天生便被命数左右不能获得家族传承,一次动乱让其穿越并且来到了现代社会,看身为神子的他如何笑傲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