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14300000012

第12章 航天科技(11)

1996年8月,海上发射平台开始施工,1997年6月主体平台竣工,移交后即开往俄罗斯的维堡,在那里将安装俄罗斯制造的发射设备。由于海上发射比陆地发射要经济,所以现在海上发射公司已接到十几次发射的订单。崭露头角的海上发射平台就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

海上发射公司所运用的运载火箭是“天顶号”。据发射公司称,“天顶号”已成功发射24次,火箭的第四级已成功飞行159次,该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海上发射公司的“天顶号”运载火箭,其有效载荷运载能力为5000千克,可将载荷运送至地球同步轨道。

有关专家称,随着海上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将来的航天发射中心必然会由陆地转移到海洋,海上发射公司可能是这一变化的转折点。

航天器的导航设施

载人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期间,空间导航设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航天交通网的“路标”。空间导航的主要任务是监测航天器距目标的距离,飞行速度以及飞行方向的偏差,导航工作最主要的是进行跟踪测量。

在载人航天的初期,大部分导航工作是由地球上的设备来完成的。航天器本身只完成一小部分。后来由于导航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器本身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可以预测,随着现代计算机和导航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先进,未来的载人航天器会具有完全独立的空间导航能力。

载人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将采用不同的空间导航方法。目前主要的方法如下。

(1)在航天器地面控制飞行期间,可采用无线电测距和甚长基线测量法测速。航天器可以采用惯性测量装置、空间六分仪和光学星图表,使航天员时刻都能知道自己的飞行状态。

(2)载人飞行器在轨道对接时,要进行机动飞行,时刻调整偏差,这时主要采用无线电测距和航天员目视跟踪。

(3)航天器在降落期间可以采用雷达测距和多普勒测速。航天器向地面降落时还可以采用着陆辅助设备。

航天器的空间导航设备主要有地面导航设备和航天器上的导航设备两种。

航天器在大多数阶段都是靠地面导航设备来导航的,美国宇航局主要依靠地面雷达进行跟踪测试,然后再根据信号计算航天器飞行的距离,其精确度可达到几米。

20世纪70年代,美国载人飞船在执行任务期间,主要依靠地面的跟踪测量船,多艘跟踪测量船可以构成一个太空跟踪网。另外还有3个地面测量站,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和西班牙,基本上覆盖了全球。地面跟踪站从无线电信号提取多普勒速度和距离信息,并通过跟踪站传送到设在加利福尼亚的喷气推力中心实验室的中央计算机,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时调整航天器的速度及飞行姿态。

载人航天器上的导航设备主要有惯性测量装置、空间六分仪和光学定位系统。

惯性测量装置最早应用于飞机导航,后经过改进又用到了火箭上,尔后又经过适当改进被用在了载人航天器上,用于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所在位置和飞行速度。美国为“阿波罗号”研制的惯性测量装置是一种典型的导航设备。它由3个常规陀螺仪和3个安装在稳定平台上的加速度表组成。

空间六分仪用于测量瞄准线与各种星体间的角度,用此来测定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当恒星偏离六分仪的瞄准线时,表明惯性测量仪需要重新对准。

光学定位系统利用目标周围的恒星背景作为确定载人航天器接近目标体的方向。同样载人航天器上也装有目标测距装置和多普勒雷达,在飞行过程中,载人航天器上和地面上的测量系统自始至终共同工作,以达到最高的导航精度。

空间导航与地面导航不同,飞行器的飞行轨道是预先设定好的,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通过各种仪器描绘出其实际的飞行轨道,然后对比其预先测定的轨道模型,及时修正飞行器的飞行姿态,以完成预定的任务。

航天交通规则

航天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各国都竞相开发太空,进入太空活动的国家越来越多。太空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资源,开发宇宙的活动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一国范围而带有国际性。但是少数航天大国为了本国的利益,不断扩大太空的军事活动,不但在太空布置大量的军事侦察卫星,而且还加紧研制航天武器,把太空变成潜在的战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此需要建立和健全太空法规,规范各国的航天行为加强太空管理,维护太空秩序。

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首先提出了制定外层空间国际法问题。1959年,联合国成立了常设机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具体研究和协调太空管理的技术和立法问题。1963年12月1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为太空立法订立了原则基础。1967年1月27日签订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共17条。是管理太空的根本法规。

该法规定了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目的必须是为全人类谋福利。各国在开发利用太空上,相互平等,相互合作,保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了解,抑制航天军事化趋势。

但是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国际空间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由于航天活动日趋频繁,太空中的碎片逐渐增多,大量的火箭壳体、报废的航天器及航天员生活废弃物等对太空环境造成污染,对航天活动构成威胁。许多空间科学家和法学家呼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对太空垃圾严加管理,有效处理。

航天活动还会对地面、海洋及大气层等环境造成污染。例如,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发射时喷射的燃气含有大量有害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升到高空还会破坏臭氧层。研究分析表明,诸如像航天飞机那样的运载器,每发射60次就会使臭氧减少05%。航天活动中释放的粒子和水蒸气,会改变电离层的状态,影响无线电波的正常传播。因此应制定有关的管理法规。

此外,对现有法规的执行还有一个监督的问题,以保障法规的实施。

为了积极参与航天合作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于1980年加入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1983年12月正式加入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这对于我国进入国际航天市场、积极从事航天活动,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神奇的天梯——火箭

火箭应具备这样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有强劲的推动力,可以达到宇宙速度,挣脱地球、太阳的引力;第二,在没有空气的太空,它的发动机可以照常工作。

为了寻找这一登天的“天梯”,现代火箭的先驱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到20世纪40年代火箭终于诞生了。现代火箭技术是直接受我国古代火箭启发制成的。

举世公认,火箭的发源地是中国。一千多年以前的中国人就发明了一种武器,将装有火药的竹筒绑在箭杆中部,当点燃导火索以后,火药急剧地燃烧,猛烈地向后喷出烟雾,箭体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冒着烟向敌方阵地飞去。人们称这种武器为“火箭”。火箭比其他箭飞得更快、更远,杀伤力更大。我国明朝时期是古代火箭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火箭已经发展到十几种,而且还研制成多级火箭,这是火箭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突破。

在火箭发展史上,我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火箭技术没有得到发展,那些闪光的思想便被埋没了。西方国家在掌握了原始的火箭技术后,却走在了现代火箭发展的前列。

现代火箭理论的奠基人是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他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小镇,10岁的时候不幸得了严重的猩红热,病愈后失去了听觉。他不得不呆在家里自学,后来当上了中学教师。在39岁时他开始系统地研究火箭。1903年,他发表了名为《乘火箭飞船探索宇宙》的著名论文,文中提出了液体火箭的理论。

他认为以往的火箭都是使用固体燃料的,这种燃料一旦点燃就无法控制。在星际航行中火箭的推力应该像油门一样可以调节,于是他大胆地设想用液氧做氧化剂,和燃料煤油一起作为推进剂,由一个泵调节进入燃烧室推进剂的分量。

这篇论文指出了人类的宇航之路,因此俄国人称他为“火箭之父”。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时代背景的制约,这些理论成果并没有在试验方面得到支持,在他的有生之年也未能造出一枚具有现代特征的火箭。

20年后,才有一个名叫哥达的美国人开始试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液体火箭。1919年哥达发表了论文《到达真空的方法》,论述火箭可以在没有空气的宇宙间飞行。1920年开始试制液体火箭,这件工作难度极大,他费尽了心血。1926年3月16日他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这支火箭在25秒内升高了12米,飞行了56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对武器的需要,促进了火箭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首先研制了液体火箭,命名为V-2,火箭全长14米,直径1.65米,总重量为5.4吨。火箭的最前端是重达1吨的装着炸药的弹头,射程是330千米,飞行速度是6倍音速。

1944年9月的一个夜晚,德军从被占领的荷兰向英国伦敦发射了这种V-2火箭,不久伦敦市区警报声四起,火光冲天,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伦敦的防空部队打开了所有的探照灯,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奇怪的是空中没有一架敌机。后来才查明,这次袭击伦敦的不是德国的飞机,而是一种叫做V-2导弹的新式武器。它在荷兰海岸发射,几分钟就可以飞越英吉利海峡击中伦敦。

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德国被盟军和苏军占领。美军捷足先登,将德国的150名高级研究人员,以及整批V-2零件,迅速运回美国。前苏联也不甘示弱,但他们毕竟晚了一步,只带走了一些一般工作人员,不过他们带走了所有的设备。相当于搬走了一个完整的V-2工厂。后来美国和前苏联的巨型火箭,与V-2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得自V-2的真传。人们开玩笑说,“美国和前苏联的火箭在空中相遇时都用德语打招呼”,正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历史。

自此之后,苏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太空争夺战,这场战争的核心部分就是火箭的竞争。1955年前苏联制造了一种可以携带核武器的导弹,具有很大威力。这时前苏联的火箭技术已领先于美国。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科努尔发射场上,用一枚代号“T3A”的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

这些消息使美国震惊,也使美国最终批准了卫星计划。从那时起美国科学家迅速地研制出了一系列火箭。1969年7月登月计划成功实现。这无疑显示了美国火箭在飞行准确和安全方面的领先水平,也说明了美国在太空领域取得了优势。1971年,美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绕火星飞行的人造卫星,此时人类已达到并能够准确地把握第二宇宙速度。1987年,“先锋者10号”成为第一颗飞离太阳系的人造天体,火箭对速度的超越才告一段落。

火箭要能在空中飞行,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何来?前进的推力由何而来?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必须有燃料和助燃剂。由于人们所熟悉的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无需提供特别助燃的氧气,于是便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有燃料就可以燃烧了,忽视了助燃剂的作用。飞机的喷气发动机只需携带汽油,发动机工作时从空气中获取助燃剂——氧气。那么要使这种发动机在真空中工作,必须自己携带氧气。

火箭的发动机既携带有燃料,又携带有助燃剂。两剂合在一起称作推进剂。火箭只有携带自己全部的“口粮”才能在太空中飞行。当然它也可以在大气层中飞行。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获得“推力”。牛顿第三定律告诉人们: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一个作用力时,乙物体也必然同时对甲物体施加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自然界中最形象的例子是章鱼,当它遇到危险逃跑时,就急剧收缩自己身体内一个盛满液体的内套,液体受到挤压后,由身体后面的一个喷口射出,与此同时喷出的液体也给章鱼一个向前的推力,章鱼便像箭一样向前逃跑了。

火箭发动机的原理与此类似。推进剂在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气体由喷口高速向后喷出,与此同时,火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燃烧持续进行,连续向后喷气,火箭便受到连续不断的推力,在此推力的作用下,火箭速度不断增大,竖直升空,冲出大气层。

射向太空的道路

要使火箭飞得快,升得高,则需要使其推进剂占火箭总重量的比重提高,例如,若使推进剂的比重从08升高到09升,那么火箭的速度就可以提高43%以上。另外火箭的速度与喷气速度也有一定关系,喷气速度越大,火箭前进的速度也就越大。要有大的喷气速度则要求燃料有高的燃烧值。因此,选择高燃烧值的推进剂,对提高火箭的速度也很有利。

除了对速度的要求以外,还要将卫星运送到大气层以外的太空,并按预定的水平方向将卫星送入轨道。要完成这些任务,在目前所使用的推进剂限制之下,单级火箭显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因此发射人造卫星用的火箭,目前都是多级式。

同类推荐
  • 必解的数学密码

    必解的数学密码

    《必解的数学密码》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中国地理全知道

    中国地理全知道

    我们抛开枯燥的说教,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为读者营造了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相信定能使您在快速纵览华夏山川,了解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精神感受。说到中国地理,一定会想到中国的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蕴藏了多少物宝天华:中华名山、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国家地质公园、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等无不囊括其中。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资料权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国家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轻松阅读,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这里有神秘诡异的百科知识等你阅读,这里有扑朔迷离的背后玄机等待你的发现,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惊险内幕等待你的探索,这里有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等待你的追寻。
  • 常见花卉栽培技术

    常见花卉栽培技术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本着振兴农村经济、服务“三农”的宗旨,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套《新世纪农民致富丛书》。本丛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介绍了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方法和经验。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针对性强、适用性好、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特点。是广大农民朋友和基层农技人员从事农业生产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农村科技培训的教科书。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对推动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起重要作用。
  • 海上明珠:魅力天成的奇趣海岛

    海上明珠:魅力天成的奇趣海岛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渺,奔腾不息,掩藏着多少新奇和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迷恋于她那碧波粼粼、鸥鸟盘旋的清丽;钟情于她那风柔水凉、海阔天高的豪爽;陶醉于她那棹声帆影、渔歌互答的神韵;感慨于她那惊涛裂岸、大浪淘沙的气势。面对着这浩瀚莫测、变幻万千的大海,作家妙笔生花,写出千古绝唱;诗人神游八极,为海洋插上幻想的翅膀。万顷波涛尽入画,千里帆影逐畅想。
热门推荐
  • 海归总裁

    海归总裁

    一名海归建筑师和一位身家过亿的富二代同时爱上了一名白天与夜晚判若两人的奇女子,他们之间将上演怎样的恩怨情仇?
  • 丑颜倾城,王妃不好惹

    丑颜倾城,王妃不好惹

    楚卿蕴,国公府嫡女,先皇指婚给太子;却在大婚前日,惨遭羞辱抛弃。万念俱灰,服毒自尽。再次醒来,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了。都说她胆小怯弱,那是你没有看过老娘发威好么?都说她胸无点墨,那是老娘一直保持着低调好么?且看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顶级私人保镖,穿越之后,如何亮瞎恶人狗眼。
  • 归来无玥

    归来无玥

    十四年前的一场浩劫让她举家罹难,十四年后她素手纤衣归来,只为给那个风流潇洒的皇子解毒,然而这一次入京,却让她意外地卷入皇子之争,耳后世族倾轧,强敌压境,宫廷政变,波谲云诡......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却又水到渠成,幕后是一支什么样的手在拨云弄月,搅动风云,让沉寂已久的大桓朝堂掀起巨浪,让平静多年的三国硝烟再起.....一切等你来揭晓......(澍荷查了多少资料,画了好些地图,翻了不少史书,才写得倚云,以东晋为蓝本的架空小说,绝对越看越有味道,当然你也可以跟澍荷探讨下攻城掠地的法子,没准能用上哦)
  • 倾世风华,毒医商妃惑天下

    倾世风华,毒医商妃惑天下

    他是被世人瞻望、传颂的太子爷,只是因自身的怪僻几度被人误认成断袖之辈的他,从未曾过会遇到那个脸皮厚如城墙,不顾礼仪廉耻的女子“诶,公子你别走啊,咱们再聊聊嘛。”酒楼门前,她笑靥如花,不顾众人的目光一把拉住他的衣袖挽留。“严小姐,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还请自重。”男子双眸冷漠如冰的注视着那双拉着他衣袖的芊芊玉手。某公子暗想:这女人怎如此不要脸面,言行举止怎么看怎么像那青楼女子……而严小妞则想着:等着,叫你不待见我,迟早本小姐要将你这块冰给捂化了。她们的爱情,她追,他避,且看她如何将男女之间那层纱素手毁灭,如何将女追男进行到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交谊典请托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请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保镖混都市

    最强保镖混都市

    他是隐没门派的传承弟子,拥有一身超强古武。锄强扶弱是他的本性,救死扶伤是他的风格。在敌人眼中,他巧舌如簧,阴险狡诈,是个无耻到极点的卑鄙小人;在世人眼中,他博学多才,仁爱善良,是个心怀天下的奇才。而在女人眼中,他帅气,阳光,是所有女人为之疯狂的情人!
  • 王凡的奇妙逃亡

    王凡的奇妙逃亡

    少年与少女的相遇,开启一连串的逃亡故事接下来的故事,又将如何……——————————————————————新人第一作,求打赏推荐收藏点击!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读心术:可怕的心理学2

    读心术:可怕的心理学2

    当下的你,或许烦恼缠身而自卑无斗志,或许怕与人打交道而纠结不已,或许被爱情折磨而遍体鳞伤,或许为婚姻的各种矛盾而绞尽脑汁,或许为玩不转职场而郁郁不得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恼?就在于看不透人心,理不顺各种人际关系!风靡日本的读心术教你3分钟看透人心,了解真正的自己,看透他人真正的内心!作者从自身、交流、恋爱、家庭、职场五个主题切入,细数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烦心事,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解读,提出了简单实用、方便有效的解决之道。早一点读本书,早一点看透人心——其实人心没那么可怕!
  • 末日之幸存者

    末日之幸存者

    林肯教授发现人类的家园地球存在严重隐患的问题可没人相信,政府认为其妖言惑众林肯还因此丢了工作。当末日的预兆越来越明显的黄河断流,青海干枯,洪水从城市的中心爆发的时候,各国政府终于相信了教授的的理论,但是一切都迟了。火山爆发,海啸席卷陆地。三峡大坝被倒卷而回的长江水淹没,珠峰坍塌,世界在崩溃,末日降临,人类十不存一···一部根据电影《2012》为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灾难小说。看末日人类的生死挣扎,看人类文明的毁灭又重建,看支离破碎的旧规则在灾难中尽毁新规则在灾难后的诞生···
  • 空虚

    空虚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