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掩却了无数的名人轶事。他们风光无限的背后,承受的也许是背叛的阴谋、篡位的恐慌;而他们的死亡,又焉知不是千年的诅咒、阴谋的结果……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品评难解历史悬案。许多悬案将会成为永久之谜。不仅普通读者无法解读,即便是史学专家也得不出定论。这无疑是历史留给后人的遗憾。提修斯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提修斯是古希腊的英雄人物,雅典的著名政治家。以提修斯为名的改革,是雅典国家形成过程中一系列变革的缩影。但是,提修斯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提修斯在古希腊阿提卡文学作品中是经常出现的人物。相传他十六岁来到雅典,在雅典人面临克里特人的威逼的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把雅典人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提修斯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他在克里特公主阿莉阿德涅的帮助下,打进迷宫,杀死牛头人身的怪物,救出同胞胜利返航。提修斯总是与希腊神话传说同在。在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笔下,提修斯是一位聪慧睿智、精明强悍的统治者,他平息了阿提卡境内的纷争,统一了全国,给国家定名为雅典。提修斯把全体雅典人分为贵族、农夫和手工业者三个阶层。为此,《荷马史诗》中称雅典人为“人民”。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指出,提修斯是首先转向人民大众的人,他废弃了君主一人之治的政制。不幸,可能由于改革受挫,提修斯竟客死他乡。提修斯到底是神话中的英雄还是现实世界的政治家?提修斯这个人物存在与否不但引起古今中外众多历史学家的兴趣,也受到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的注目。在迈锡尼文明时代,提修斯来到雅典之前已声名大振。克里特之行,他为雅典再立新功,从而改变了雅典对米诺斯王国奴颜婢膝的地位,双方平起平坐。提修斯一方面救民于水火,功勋卓著获得国人的信任,又是先王之子,顺理成章地尊居为王。这段故事,有考古资料可以证明雅典曾屈从于克里特。在迈锡尼时代的泥版文书中,也有“提修斯”这个名字。尽管出现在泥版文书中的提修斯决不是雅典的那位政治家,但这个名字是属于迈锡尼时代的,则毫无疑问。因为D·L·培基研究的结果表明,提修斯这个名字的词属于迈锡尼时代所特有,这也就从另一方面证明提修斯是迈锡尼时代的人。从考古资料看,在提修斯所处的迈锡尼时代,雅典城确实是阿提卡的一个重镇。这是一个和平、进步与繁荣的时期,为提修斯改革并进行统一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C·G·托马斯认为这些事发生于公元前13世纪末和12世纪初期间。并指出,关于提修斯的传说和阿提卡的统一运动,就时间和地点来讲都无可怀疑。马克思也曾提到,“提修斯好像是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雅典的巴赛勒斯,它的名字应该看做是这个时代或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名称。”恩格斯称赞提修斯的改革“跨出了摧毁氏族制度的第一步”。对于提修斯到底是不是历史人物的推测,有人指出,如果说提修斯统一了阿提卡,那么如何解释埃来夫西斯迟至公元前7世纪方归统雅典?还有人说,《荷马史诗》中关于雅典人的文字有后人杜撰的嫌疑,不可偏信;再说,神话、传说也不是历史。有人会问,既然在提修斯迈锡尼文明时代统一了雅典,并把雅典作为首都,为什么迈锡尼不像其他都城那样有大量泥版文书出土?也有人想到,在迈锡尼时代提修斯已经立国雅典,由此推算提修斯应该是公元前8世纪的人物,这又与C·G·托马斯的推断时间相冲突。至此,提修斯的存在与否迷雾重重,历史学家们对提修斯是不是历史人物的研究陷入了困境。
古罗马“斯奇庇奥兄弟事件”的背景是什么?
斯奇庇奥兄弟在早期的罗马地中海争霸战争中曾经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在当时名震四方,雄霸一时。任何一个有活力的民族都会对杰出高贵的敌人充满敬意,汉尼拔对罗马人斯奇庇奥就曾经给予过一定的赞誉。而“斯奇庇奥兄弟事件”的背景是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在古罗马史上,普布李乌斯·科尔内利乌斯·斯奇庇奥和他的弟弟卢启乌斯·科尔内利乌斯·斯奇庇奥都是名门望族科尔内利乌斯氏族的后裔。该氏族历代都有不少人出任过国家高级军政官职。斯奇庇奥兄弟二人的政治生涯及其个人经历都与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斯奇庇奥兄弟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和东方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哥哥因攻占迦太基、结束第二次布匿战争而获得了“阿非利加征服者”的称号;弟弟因其在小亚细亚西部大败塞琉古军队、国王安条克三世被迫接受罗马和平条件而被称为“亚细亚征服者”。斯奇庇奥兄弟的作战生涯对他们本人、乃至整个罗马共和国的历史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斯奇庇奥兄弟的突出贡献对罗马地中海霸权的逐步确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斯奇庇奥兄弟生活的时代,正值罗马跨出意大利半岛,对外征服的岁月。他们的父亲、叔父都在同迦太基的战争中任军事将领,并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先后战死。罗马军队抵挡不住汉尼拔军队的攻势,屡战屡败。面对在强悍的意大利汉尼拔的横冲直撞,年仅二十五岁的普布李乌斯·科尔内利乌斯·斯奇庇奥勇敢地担当了军事指挥官,发誓要为父亲、叔父报仇,不但要征服西班牙,甚至还要征服非洲。罗马人对他寄予厚望,元老院破格不考虑他没有任官职的阅历,任命他为西班牙的总指挥官。他不负众望,在公元前206年,基本上肃清了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势力。公元前204年他开始着手征服非洲。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南部的札玛决战中,斯奇庇奥利用有利的地势,并得到努米底亚骑兵队的助战,终于取得胜利。他彻底打败了汉尼拔,也彻底打败了罗马对外扩张中最强劲的一个对手——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布匿战争场景布匿战争后,罗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忙于争霸战争的东方,开始了新的扩张。在同安提奥库斯的战争中,由于普布李乌斯·科尔内利乌斯在公元前194年曾经任职为执政官,他的弟弟卢启乌斯·科尔内利乌斯也被选为公元前189年的执政官。兄弟二人同时前往东方,与安提奥库斯展开决战。普布李乌斯·科尔内利乌斯因病未能直接指挥战争,由他的弟弟和另一位执政官担任指挥官。罗马军队取得了胜利,也使罗马对东方的霸主地位从此得以确立。布匿战争中的轻骑兵正当斯奇庇奥兄弟军事上业绩辉煌的时候,厄运也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公元前187年,斯奇庇奥兄弟从东方凯旋后不久,两名保民官向元老院提出,要斯奇庇奥兄弟报告他们从安条克那里得到的款项。据说,普布李乌斯带来了文件,但没有作报告,而且当着元老们的面把文件撕得粉碎。可是罗马城内的人却传言,报告进行得不顺利。由于史料上的矛盾,所谓“斯奇庇奥兄弟事件”成了没有答案的谜。因为战时的罗马军事统帅几乎可以任意处理战利品和军事掠获物,对他们进行法律上的诉讼,或采取其他办法进行控告都是困难的。因此,种种迹象表明,全部事件的背景显然是在政治、利益方面上产生的。“斯奇庇奥兄弟事件”的原委已经无法用史料来说明。一般认为,这次事件是由于斯奇庇奥集团势力过于强大而引起的。当时,各高级官职内部都有科尔内利乌斯氏族的人,或者有与该氏族关系密切的人,由此引起了另一部分新贵的恐惧。他们担心这些人会攫取政权、建立独裁,所以首先发难,对斯奇庇奥兄弟进行了指控。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并没有完全说明整个事件的原委,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斯奇庇奥兄弟事件”的产生、经过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内幕或是隐情?后人只能对其进行推测。因此,“斯奇庇奥兄弟事件”便成了不解之谜。
暴君尼禄是罗马大火的纵火犯吗?
暴君尼禄被永远钉在人类文明史的耻辱柱上。各种文献记载,他几乎在所有领域都留下荒诞、残酷、淫乐的足迹。对于罗马发生的那场大火,有人对尼禄提出了质疑。公元64年7月18日,在罗马城内圆形竞技场附近,突然发生一场可怕的大火灾,当时还正刮着大风,借着风势,肆虐的大火持续了整整九天,被称为罗马空前的大灾难。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让许多宏伟壮丽的宫殿、神庙瞬间化成了灰烬,而罗马人在无数次战争中掠夺来的奇珍异宝以及典章文集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也毁于这场大劫。这场大火使罗马城十四个区仅剩下四个,其余的地方都只剩下断瓦残垣,废墟一片。谁是这场大火的纵火犯呢?古今的学者们对此问题颇有歧议。据当时流行的传闻可以看出人们认为大火是尼禄下令放的。人们从尼禄登基后的所作所为以及在火灾时的表现寻找到相关的依据。尼禄在罗马人心中是个暴君,他无恶不作。据说他曾毒死被废太子——布列塔尼和母亲阿格丽品娜。后来遇到罗马一个名叫波培娅·萨宾娜的贵妇时,尼禄就和结发妻子奥克塔维亚离了婚。此后,尼禄的朝政就日益腐败,有真才实学的官员逐渐被一群奸佞小人所代替。这些人专投尼禄所好,使他整天不理朝政、纵情享乐、挥金如土,从而致使罗马国库积存耗损殆尽,财政赤字攀升。为获得更多钱财,尼禄巧立名目、增加赋税,肆意没收、侵吞富人的财产,从而引起了民愤。据说,当罗马变成一片火海时,尼禄却怡然自得地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边观赏烈焰涂炭生灵的情景,一边还高声吟诵有关古希腊特洛伊城毁灭的诗篇。并且大火过后,尼禄乘机在废墟上营造自己的“黄金之屋”。在这座“金屋”里,一切都极尽奢华,不仅有宫廷建筑中常见的金堆石砌,而且有林苑、田园、水榭、浴场等。宫殿内外装饰华贵、设备齐全。对此,尼禄才感觉到满意,说这才像人住的地方。根据尼禄的恶劣行径及传闻中其在火灾前后的行为,一些古代史学家就认定:尼禄是罗马大火的罪魁祸首。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认为:尼禄是为了利用罗马大火来修造一座新的宫殿。他还描写道:“当大火吞噬城市时,没有人敢去救火,因为许多人发出威胁命令不许救火,还有一些人竟公然到处投火把。他们喊着说,他们是奉命这样做的。”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述则更为详尽:“尼禄以不喜欢难看的旧建筑和旧街道为借口,竟然如此公开地烧了这座城市,以致前任的执政官在自己的庄园上发现尼禄的侍从拿着麻屑和火把时,竟然不敢拿捕他们。而在尼禄特别想占用黄金房屋附近的一些谷仓时,是先用作战武器摧毁后才烧光它们的,因为这些谷仓的墙壁是石头的。”许多后来的史家都接受塔西佗的观点,认为尼禄是为重建罗马而纵火焚城的。然而,尼禄是否就是罗马大火的纵火犯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苏联学者科瓦略夫就不同意前边的说法,他认为“人民中间都传说,城市被烧是出于尼禄的意思。他仿佛是不满意于旧的罗马并想把它消灭,以便建造一个新的罗马。另一个说法是,烧掉城市是为了使元首能够欣赏大火的场面并鼓舞他们创造一个伟大的艺术品。显而易见,这些说法是与事实不符的”。科瓦略夫认为火灾是偶发事件,因为自称为艺术家的尼禄不应在月亮最圆、黑夜大地最亮时欣赏大火,因为这时它的“美丽”效果是不怎么好的。还有人说,是仇恨罗马帝国的人放火烧了罗马城,或是被罗马毁了家园的亡国者做的。然而,罗马城的这一灾难性事件到底是谁造成的,又因何而起的,是天灾还是人祸?仍然是个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