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府兵制的破坏,地方势力日渐增长,唐朝中央政权被削弱。为加强边境的防御,玄宗在边境增设节度使,节度使兼管地方行政、财政,势力不断扩充。
玄宗在取得开元盛世的局面后,便忘乎所以,骄侈怠政,纵情声色,寻欢作乐,不理朝事。他不愿纳谏,不听忠言,守正不阿的韩休和忠直的张九龄都被他罢免相职,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邪小人。玄宗由明君到庸主的转折是以重用李林甫为标志的。李林甫狡猾奸诈,工于谄媚,又妒贤嫉能,排斥异已,结党营私。他为了专权争宠,主张镇守边疆用少数民族人,因此,安禄山等被任为节度使。后来杨贵妃得宠,她的堂兄杨国忠当上宰相。杨国忠身兼40余职,他骗取玄宗的信任,拼命聚敛天下财富,而能与他争权夺势的只有安碌山。
安禄山是混血胡人,性情残忍,狡诈多智,他因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安禄山最善于贿赂与取媚。他贿赂李林甫等官员,他们不断向玄宗夸赞他;结纳杨贵妃,45岁的他成了29岁的杨贵妃的义子;他进贡奇珍异宝,献忠心谗媚玄宗,深得玄宗的信任与重用;他出兵平定了边疆的奚、契丹叛乱,由此成了边将中最受宠的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极力扩充实力,积极囤积武器、粮食、马匹,还蓄养了一支由八千胡人精锐组成的“曳落河”部队;又以蕃将32人代汉将,苦心经营,雄踞北方。他的野心渐渐暴露,杨国忠、太子李亨等多次告诉玄宗:安禄山必反,玄宗根本不信。
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领15万大军从范阳起兵反唐。当时,天下太平日久,防务空虚。叛军一路挺进,沿途州县望风瓦解,34天后,东都洛阳陷落,唐军退守潼关。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东都失守后,唐将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关,以确保长安的安全。然而,玄宗听信宦官谗言,杀死了这两人,改派哥舒翰指挥。杨国忠猜忌哥舒翰,建议哥舒翰领兵出关与叛军决战,致使唐军在灵宝惨遭失败,哥舒翰被俘,潼关失陷,叛军直逼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时,随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太子李亨在灵武即帝位,称为唐肃宗。安禄山一路烧杀抢掠,各地民众纷纷进行抵抗,给叛军以沉重打击。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即位称帝,安史集团争权夺利,内部矛盾重重。
肃宗任郭子仪和李光弼为相,并向回纥和西域诸国借兵求援,攻打安史叛军。757年,郭子仪等人率领唐军及回纥兵15万人,攻克长安,收复洛阳。史思明则打败唐军又杀了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不久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分裂。763年,在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的唐军和回纥兵的反击和夹攻中,史朝义兵败自杀。至此,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安史之乱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迅速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