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隐之上任广州刺史,路经“贪泉”时却偏偏要饮。家里人劝他还是小心一点儿好。吴隐之不听,不仅喝完“贪泉”水,还赋诗一首: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觉得人只要心中无贪的欲念,无论喝多少“贪泉”水都不会贪。
吴隐之在广州上任后,屋里的陈设极其普通,平时吃的也是蔬菜、干鱼之类的东西。有人唆使厨师在烹鱼时把鱼骨剔除后再往上送,暗示吴隐之广州地处偏远,贪污一些也不会骨鲠在喉。吴隐之知其含意后,不但不为所动,反而更加警惕。吴隐之任满返回建康时,连一点儿金银宝物也没有带上。他的夫人曾买了一斤沉香,吴隐之发现后扔到了河里,那条河因此被称为“沉香浦”。
吴隐之为官几十年,家中只有薄地数亩,茅屋数间。有人要送给他车马,还有人要给他另建府第,他都坚决地谢绝了。因此,人们都说,吴隐之是一位“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的好官。
◎故事感悟
吴隐之深知官员的蜕变、腐败都是源于内心的贪念,而不是因为喝了所谓的“贪泉”之水,于是他“固执”地饮下泉水,以明其志向。吴隐之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值得敬仰,而敢于向贪官宣战的勇气更值得我们学习。
◎史海撷英
石崇斗富
西晋时期,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苛刻地剥削人民,聚敛钱财,养成了一种夸富的社会风气。后将军王恺和散骑常侍石崇斗富的故事,堪称晋朝历史上的一段奇闻。
王恺用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紫色的丝绸作布帐40里长,石崇就用锦作帐50里长;王恺用花椒香料涂墙,石崇就用红色大理石砌屋……
王恺屡斗屡败,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向晋武帝司马炎借了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拿出来让石崇看。他以为这是皇宫珍品,石崇一定会输。结果石崇看到后,不但不称赞,反而拿起一把铁如意把王恺借来的珊瑚击得粉碎,然后扬长而去。这一下可把王恺吓坏了,皇上的东西给击碎了,可还了得!他气得暴跳如雷,冲到石崇家要去拼命。
不想石崇笑哈哈地接待了他,随即命家人搬出数十株珊瑚。这些珊瑚,大的有三四尺高,最小的也二三尺。像击碎王恺那样的珊瑚,在这里是最次的。
石崇说:“看你气得那样,值得么?你要我赔你的珊瑚,你自己随便拿好了。”
王恺顿时羞得哑口无言,他连击碎的珊瑚也不索赔了,一溜烟地逃走了。
◎文苑拾萃
长歌行
(东晋)谢灵运
倐烁夕星流。昱奕朝露团。
粲粲乌有停。泫泫岂暂安。
徂龄速飞电。颓节骛惊湍。
览物起悲绪。顾已识忧端。
朽貌改鲜色。悴容变柔颜。
变改茍催促。容色乌盘桓。
亹亹衰期迫。靡靡壮志阑。
既惭臧孙慨。先愧杨子叹。
寸阴果有逝。尺素竟无观。
幸赊道念戚。且取长歌欢。
褚彦回拒收金饼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清·姚步瀛撰联
褚彦回(生卒年不详),褚湛之子,河南阳翟人,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湛之曰:“安不忘危也。”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褚彦回是南朝宋文帝的女婿,他在处理家务和公务上都表现出清高的操守,深受人们的赞许。
褚彦回在宋文帝时拜驸马都尉,授著作佐郎,后提升为秘书丞。父亲褚湛之去世后,褚彦回将全部遗产让给弟弟褚澄,自己只要了数千卷书籍。褚湛之生前有两橱宝物存在褚彦回的生母郭氏处,此时褚彦回的嫡母吴郡主提出要由她继承,郭氏不给,褚彦回就对生母说:“只要儿子在,何愁没有这些东西。”郭氏听了仍然不给,褚彦回流着泪一再请求,郭氏才答应将两橱宝物给了吴郡主。
宋明帝即位后,褚彦回由尚书吏部郎升为吏部尚书。有个想向他求官的人,在袖中藏了一枚金饼,前去见他说:“大人如果有空请到下边说句话。”褚彦回以为此人有何要事相告,便在书房接待他。那人见房中无别人,便取出金饼献上说:“大人,我这点心意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见此情形明白了他的目的,便严肃地说:“你如果应得到官职,就不需要凭借这个东西。若不够条件,这也没用。还是拿回去吧。你如果一定要送,我不得不上奏朝廷。”那人一听吓得变了脸色,赶紧收起金饼溜走了。事后,褚彦回曾向人谈起过这件事,但没有说出那人的姓名。
到了宋后废帝元徽二年,褚彦回已经升到尚书令、侍中的高位,并受赐仪仗20人。元徽三年,晋爵为侯。后来改授中书监,侍中、护军的职务仍旧兼着,并受赐鼓吹乐队一部。他的官爵和恩遇到了极点。
此时,淮河被北魏侵占,一些北方和沿海物产很难运到江南,名贵的鳆鱼更是奇缺。如果有人不怕艰难运来一些,那么一条鳆鱼就会价值千钱。当时有个人送给褚彦回30条鳆鱼。褚彦回虽然官高爵显,由于为官清廉,家境却很贫困,他的门生中有人向他献计说:“如果将这些鳆鱼卖掉,可得到十万枚钱。”褚彦回听了很生气地说:“我认为这些东西只是吃的食物,并不是财货,更不知它们还能去卖钱,所以姑且收下了。虽然我家境不丰裕,岂能出卖朋友的馈赠而取钱。”说完,就命人将鱼送到厨房烹调,全家人和来客共同享用,不一会儿就吃了个干净。
◎故事感悟
金饼难以收买廉洁的官员,名贵的鳆鱼也不足以使得他滋生赚钱的欲念。褚彦回的所作所为保持了廉洁的品格,其清廉的作风值得敬佩。
◎史海撷英
元嘉之治
南朝宋文帝在位期间,积极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和二十一年,宋文帝曾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江左一带自东晋义熙十一年至文帝统治末年(415—453),“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国家30多年中都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所以旧史常称文帝的统治为“元嘉之治”。
◎文苑拾萃
北使洛诗
(南朝宋)颜延之
改服饬徒旅,首路跼险艰。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濲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
临途未及引,置酒惨无言。
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
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离任太守借住车棚
◎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俞士超
孙谦(425—516),字长逊,南北朝时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他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都以清廉著称。
宋明帝泰始初年,孙谦任建安王的司徒参军,因有才干,建安王向朝廷推荐,宋明帝便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和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巴东、建平二郡地处长江三峡,地势险要,历朝都十分注意武备。孙谦将要去赴任时,宋明帝命令他招募一千兵丁带去,孙谦奏道:“边疆少数民族以往不归顺,大多是因为地方官对他们的统治失去节制,何至于招那么多兵马,给国家增加负担呢!”他坚决推辞,不肯招兵前往。
孙谦到巴东、建平二郡任职后,没有像以往的地方长官那样作威作福。他体察民情,减少苛捐杂税,并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孙谦的清廉作风感化了当地的少数民族,他们尊敬孙谦,争着向他赠送珍宝。遇到这种情况,孙谦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讲明道理,然后让他们将珍宝原封带回去,从来没有接受过一份礼品。有时官兵带回的俘虏,他都一一释放回家。按照惯例,太守的俸禄除朝廷发放的一份之外,还有向当地吏民摊派的一份,孙谦却免除了向吏民摊派钱粮的旧例。
由于孙谦廉洁奉公,使巴东、建平二郡,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威信也大大提高。孙谦任职三年后,宋明帝诏他回京,封为抚军中兵参军。
南齐建立后,齐高帝封孙谦为宁朔将军、钱唐县令。他在钱唐县令任上,审理案件化繁为简,公正廉明,监狱中没有长期关押的囚犯。到他离任时,钱唐县的百姓对他依依不舍。百姓对他在任期内从不接受礼物十分过意不去,于是很多人拿出丝绸装了满满一车,要送给他以表心意。宋谦仍然坚决不肯接受。
梁朝建立后,梁武帝封宋谦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当时他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仍尽心竭力处理政务。他常鼓励境内农民耕作农田、种桑养蚕,并经常考察耕植的成效,要求充分使用地力。这样一来,他所管郡县的粮食和蚕丝的收成常常比邻近郡县的收成高,因此郡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孙谦一生为官,历任二县五郡之长,在位时都很廉洁,因此家无余财,连一处住宅都没有,每次离任后,常常没有落脚之地,常借住在官府的车棚里。他生活过得俭朴,床上铺的是苇草编的粗席,冬天只有布被、蒲草席,夏天连蚊帐都没有。
◎故事感悟
孙谦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鞠躬尽瘁,每次离任后自己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谁能够理解官员竟会有如此的境遇?唯有百姓心中最清楚吧。孙谦一生清明廉洁,虽然生时贫困,死后却流芳百世,受到后人的敬仰。
◎史海撷英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
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的文学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的文学风格则偏向于豪放粗犷。
南朝文学的代表是骈文,讲究格律、词藻、用典,内容多脱离实际生活,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庾信、应扬的文章为代表;北朝的代表人物为北地三才,即邢放、魏收、温子升和。叙事长诗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为代表。
在文学研究方面,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而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则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这两部巨著都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道教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及科学。例如《游仙诗》等文学,描述神仙飘逸之妙或借神仙之说而抒发情怀。道教名士陶弘景、陆修静等人,均擅长神仙文学。
◎文苑拾萃
《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又被称为《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因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故而他主编的这部文选也称做《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全书共60卷,所选内容多为大家之作,时代愈近入选愈多。其中,以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有相当的比重,诗歌则多选对偶严谨的颜延之、谢灵运等人的作品,陶渊明等人的平易自然之作则入选较少。根据作品划分的类别,也可以反映出汉魏以来文学发展、文体增多的历史现象。
江革搬石压船
◎修养深,而私欲尽。——熊十力《读经示要》
江革(?—535),字休映。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为南朝宋齐间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好文辞,历官八府长史,不屈服于权贵。
江革最初在南齐做官,梁朝建立后,相继担任过建康县令、浔阳太守、御史中丞等职。他为官清严,弹劾豪强和权贵无所避忌,因此朝中百官大都十分敬畏他。
江革任御史中丞时,坐镇东州的武陵王骄傲放纵,这使梁武帝十分忧虑,想派一名正直的大臣去匡正他。梁武帝在满朝文武官员中选中了江革,便召见他说:“武陵王年少,辅臣臧盾性格软弱,不能辅佐他,我打算让你去代为行事,请勿推辞。”于是封江革为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兼处理府州的一切事宜。
江革受命去东州主持政务的消息传出后,东州的官员们都忙碌起来,特别是一些家在东州的江革的门生和老部下,在江革来到东州的那一天纷纷捧着礼品在路旁迎接。江革看到这种情形,便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来,不接受任何人的礼品,我不想充当盛放老朋友礼品的筐子。”大家一听此话,没有一个敢上前献礼品。
江革上任后清廉自重,始终如一,他的一切开销都在自己所得的俸禄内开支,每餐饭只有一道菜。当时会稽郡辖境很大,管辖着现在的江苏省东南部及浙江西部,因此每天府里受理的官司就有几百起。江革对这些诉讼善于辨析,没有发生过处理不当的情况。江革在任用官吏上,能够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就这样,郡内百姓安居乐业,府吏们不敢胡作非为,很多地方官吏都诚惶诚恐。当时有个琅琊人名叫王骞,正在山阴县当县令,平日贪赃受贿,名声很坏。江革到任后不久,王骞摄于江革严明的吏治,怕受到惩罚,自动辞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