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2300000005

第5章 忧国恤民(3)

郑板桥卖字赈灾

◎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

郑板桥(1693—1765年),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清朝乾隆年间,大街上,只见书画家郑板桥正边比划边往前走,一不小心碰到了前面的木竿,他头也没抬,说了声“对不起”,继续往前走。这时,一个乞丐上前乞讨,身着便服的郑板桥问他为何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乞丐叹道:“年年遭饥荒,县中一些以万有财为首的奸商又趁机抬高粮价,我们是没有办法才走这一步的啊!现在这个新来的县太爷郑燮(郑板桥的名),听说是个书呆子,整天只知道练字,从来不过问老百姓死活;况且历来官商勾结,我们去告,不是自讨苦吃吗?”郑板桥并不生气,给了乞丐几个铜钱,转身回府了。

县衙里,郑板桥责问衙役有无此事,衙役点头称有,并且劝告他刚来不要得罪奸商,他们都是手眼通天的家伙,不仅抬高粮价,而且还以低价收购郑板桥为老百姓写的字、作的画,再以高价卖出。郑板桥听罢,决心要戏弄、惩治一下这些奸商。

郑板桥在书房里反复临摹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字迹,已经达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但仍觉得缺少点什么。夫人叫他去吃饭,他没有理会。直到深夜,他躺在床上,还在练字。夫人劝他休息,他却在夫人的背上练起字来。夫人责备他说:“人各有一体,为什么非要在我身上写字呢?”郑板桥像醒悟了什么,飞奔了出去。原来他从夫人的话里得到了启示,字要写得好,一定要有自己的字体。郑板桥将书房里临摹的黄庭坚的字全部烧毁,夫人赶来询问,郑板桥哈哈大笑:“烧掉这些字是为了不让那些黑心人赚钱!”夫人不知其所云。

郑板桥让管家假扮成“京城画师”,前去拜访县中首富万有财。万有财急忙相迎,“京城画师”说愿大量收购郑板桥真迹。万有财大喜,立即取出大量郑板桥的字画,“京城画师”看后,不露声色地说:“这些东西不值钱,我要的是郑板桥新创的‘六分半’体!”说罢,让侍从拿出一幅字展开,口称:“前几天,我托人花了3000两银子才搞到郑板桥这幅字,你看,这和他以前的字大不相同,它结合了真、草、隶、篆四种书体,再加上绘画技法糅合而成的。如果你能搞到这种字,我每幅都以3000两银子的价钱收购,你看怎么样?”万有财见有利可图,连连称好,“京城画师”要求三天之后就来取字。出了万家,“京城画师”又依次来到其他几户富豪家里,依法炮制。侍从不知就里,郑板桥大笑:“三日之后,必有好戏可看!”

第二天一大早,万有财等几个富豪就不约而同地他派人前来拜访新来的县太爷,以图求字。郑板桥提出求字不行,卖字可以,但要卖个好价钱。这几人谁也不服谁,争相报价。最后,郑板桥以每幅字2500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万有财派来的人,其他几人愤而离去。万有财拿到字幅后,觉得赢头不大,对几个富豪非常不满,自恃财大气粗,决定降下粮价,挤垮其他几人,然后再抬高粮价,捞回损失。其他几家富豪知道后,也气愤不已,决定联手对付万有财,一时县中粮价猛降。郑板桥当机立断,命人将卖字所得银两迅速收购粮食,散发给灾民。正当万有财等人快要支持不住,急切等待那个“京城画师”前来“救命”时,有人来报信说,那个“画师”就是郑板桥的管家扮的,富豪们这才知道上当了,全都瘫坐在地上。

这时,为民造福的郑板桥已经挂印而去。他又回到了老家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卖起了字画,仍然是穷人“买画”分文不取。

◎故事感悟

郑板桥为官一方,不但爱护体恤民众,还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劳苦百姓赢得了救命粮,从而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

◎史海撷英

郑板桥读书、教书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3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14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郑板桥资质聪慧,3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16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大约在20岁左右考取秀才。23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26岁至真州之江村设熟教书。30岁,父亲去世,此时郑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文苑拾萃

题画竹

郑板桥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

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陆在新建“问苦亭”

◎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明·佚名

陆在新(生卒年不详),字文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他从小务农,取得生员资格后仍坚持耕作,“向晨荷锄出,暮归读书”。后应聘入城授徒,每谓弟子曰:“我辈竖起脊梁,便合担当名义,何得负此昂藏七尺为?”康熙五年(1667年),皇帝下诏,以策论取士,陆在新因“夙讲经济,遂得举”,授松江府(今属上海)儒学教授。后经江苏巡抚汤斌以卓异荐,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迁庐陵县知县。

“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这句话体现了古代的富民思想,在历代封建官吏治理民政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清朝康熙年间江西庐陵县(今吉安)知县陆在新就是一位具有这种思想的人。他以关心百姓疾苦,力除民瘼,取得了安民的效果。

陆在新接到委任札书时,便立志做个安民的父母官。他不带仆从,“单骑就道”。一到庐陵,即“誓于城隍神,不以一钱自污”。随后,他又亲赴各乡,了解民情,及时解决了累民之苦,并在各方面给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为了能随时体察民间疾苦,并使百姓有表达心愿的机会,陆在新又在县衙的右侧修建了一座亭子,名曰“问苦亭”,每月“朔望坐亭中,访求民隐”。通过这种形式,百姓可经常与知县攀谈,不仅解决了许多问题,同时也融洽了官民关系。

庐陵县和其他地区一样,每年农民交纳的赋役钱粮,都要增加一定的损耗额,即所谓耗羡。而耗羡之额,历年又都不同。这与地方官吏贪欲程度有关。由于钱粮耗羨往往成为地方官吏中饱私囊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耗羡之额愈来愈重,长期以来一直是百姓的沉重负担。陆在新了解到百姓对此十分不满,便下令废除陋规,一律按政府规定之额征收。从此,“钱谷耗羡,革除殆尽”。

按惯例,各乡百姓纳粮,要由各户自己送到县上。百姓每年交纳时都要先经水路,再转陆路,既花费许多时间,又要付出可观的运送费用。陆在新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在通往县城的各水道边建立了五个粮仓,以“便民输纳”。仅此两项改革,即减轻了百姓许多负担。

庐陵县山区的百姓,生活十分贫困。陆在新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经常携带粮食、用品等“历山谷间,劳苦百姓,轸其灾患”,并帮助他们安顿生活,发展生产,使山区百姓深受感动。

为了给百姓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陆在新一直注意严束属吏,不使其扰民;同时不断打击盗贼,以杜绝殃民之祸。他特别注意社会风气的转变,为此,“修学校,进诸生”,设义学,教民子弟读《小学》、《孝经》等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赣江水泛滥,庐陵县遭受了特大洪灾,许多百姓被围困于水中。陆在新心急如焚,为了尽快抢救遇难灾民,他带头捐资,雇船募夫往救。在他的影响下,属吏及城中士民也纷纷捐资,一支庞大的抢救队伍很快组成。陆在新亲自率队,“出入洪涛中”,将一批批灾民救到城里,又发给灾民口粮。经过奋力抢救,终于使遇难灾民“全活无算”。

◎故事感悟

由于陆在新忧心百姓疾苦,力除民瘼,一年之后,“境内贴然”,百姓安居。尽管他在任时间不长便卒于任,但他却得到了庐陵百姓的敬仰。他去世后,“庐陵人为罢市三日,会哭者万余人”,后“合辞请于官,祀吉州名宦柯。长洲人亦以乡贤祀之”。

◎史海撷英

平英团大战牛栏冈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九(公元1841年)早晨,有一伙英军官兵到广州城北郊的三元里行凶作恶。他们看见一个妇女,就把她围起来,百般调戏。有个叫韦绍光的青年菜农见了十分气愤,把几个乡亲叫在一起,对他们说:“我们就这样看着他们欺侮妇女吗?”

“打!让他们有来无回。”大家都这样说。

“我也是这个主意。”韦绍光说:“趁他们现在不注意,我们就打他个措手不及。”说着,他带着大家冲了过去。

那些英军官兵正在放肆地大笑,冷不防一群中国农民围了上来,大声喊着:“打”,有的举起锄头,有的抡起扁担,朝他们打了起来。这些强盗吓得一个个哇哇乱叫。挨了一阵痛打以后,有七八个英国兵倒在地上,剩下的仓皇逃跑了。

韦绍光马上鸣锣聚众,叫村民们到三元里村的北帝庙前集合,商议对策。韦绍光说:“洋鬼子打到广州以后,天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谁不切齿痛恨?今天早上他们挨了揍,一定要来报复。下一步怎么走?请父老兄弟们多出主意。”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主张和敌人干到底。有的说敌人武器好,硬拼要吃亏,不如暂时躲避一下。也有的说,要想不受欺负,就得马上组织起来。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有人提议组织“平英团”,专门对付英国侵略军,大家都同意,又推举韦绍光等人为首领,赶紧做好抵抗的准备。

韦绍光把神座前的黑底白边的三星旗举起,对着大家说,“我们就借神旗作为平英团的大旗和指挥旗。请父老兄弟们对着大旗宣誓。”接着,他带领大家对旗宣誓说:“旗进人进,旗退人退。脚踏故土,头顶苍天,杀绝英夷,打死无怨。”

韦绍光等人又派人到四周各村去联络,结果当地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和士绅也参加了进来。当天下午,三元里附近的一百零三乡村民和手工业行会组织都派代表到三元里北面的牛栏冈开会。会上决定: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出动,各乡自成单位,联合对敌。具体办法是:把盘踞在附近四方炮台的敌人诱到丘陵起伏的牛栏冈,一举歼灭。当天夜里,各村群众都忙着收拾和赶制各种武器,准备参加战斗。

第二天清晨,五千多名平英团战士在三星旗的指引下,一齐杀向了四方炮台。螺号齐鸣,鼓声阵阵,把炮台上的英军惊呆了。他们紧张地注视着黑压压的人群,连大气也不敢喘。夏天的天气十分炎热,不一会儿,他们都汗水淋淋,浑身湿透了。忽然“咕咚”一声,一个少校军官由于紧张过度,热昏了过去。英军司令卧乌古急忙让人抢救,哪知道他已经咽了气。卧乌古无可奈何地皱了皱眉头。但是,卧乌古再仔细看看围过来的人群的时候,又露出了得意的狞笑。原来,他发现这些人拿的都是木棍、铁锹、锄头、大刀、长矛……凭这些武器怎么打得过他的洋枪洋炮呢?他连声下命令。“快,放枪!开炮!给我打!”于是士兵们便胡乱放起枪炮来。一阵枪炮过后,卧乌古定睛一看,平英团的战士一点儿也不害怕,高举着旗帜和盾牌还在挑战呢!卧乌古气坏了,决定只留少数英军留守炮台,自己率领一千多英国军队出击,向平英团扑来。

韦绍光指挥队伍且战且退,向三元里方向转移。英军以为老百姓软弱可欺,趾高气扬地紧追不放。追到牛栏冈丘陵地带,道路越来越窄,侵略军只能排成单行,大炮等笨重武器也不能跟随前进,这样就和平英团拉开了距离。

等到他们追到牛栏冈的时候,平英团的战士都不见踪影了。卧乌古见势不妙,慌忙下令撤退,可已经来不及了。就听号角声响彻云霄,埋伏在周围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双方展开了交手战。洋枪洋炮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英军只能四散奔逃,到处挨打。

就在这时候,一道电光闪过,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英军的火药被雨水淋湿,官兵们心慌意乱,便想突围逃走。平英团战士却如鱼得水,越战越勇:大刀在敌群中挥舞,英军官兵连连毙命,长矛向敌军乱刺,英军官兵应声倒地。不少人头破血流,满地打滚。邓潜率领的打石工人和陈棠率领的纺织工人也赶来投入战斗。妇女和儿童们为勇士们送汤送饭,呐喊助威。

雨越下越大,道路、水沟、稻田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无法区别辨认。英军官兵晕头转向,穿着长统皮靴在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乱窜。有的滑倒跌落水沟,有的陷在稻田的泥泞中拔不出脚来。怕死的连忙举手投降,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乖乖地作了俘虏。直到傍晚,侥幸活着的英军官兵才在四方炮台留守英军的接应下,连滚带爬地逃出牛栏冈丘陵地带,窜回炮台。

同类推荐
  •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本文集收入的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的学术报告。讲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向听众娓娓道来,讲学结束后,讲演者与评论人、讲演者与听众、评论人与听众、评论人与讲演者、评论人与评论人之间,通过相互问答、彼此辩论、互为补充等形式,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思想交流平台。
  • 党魂之光

    党魂之光

    本书是以土地革命时期在江西苏区战斗过的100位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为素材,紧紧围绕“党魂”这一核心主题,选择他们当中最动人、最闪光的事迹,从各个不同视角,诠释和解读中国共产党人“党魂”的一部新作。
  • 世界开始转向

    世界开始转向

    本书旨在探索全球发展的规律和中国发展的战略思想。作者基于对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国家竞争、人的自利性与社会管理体制的协调性三大基本矛盾等的认识,提出了新的国家竞争理论“自然系统优势论”、“国家寄生主义”、“全球发展十大预言”以及“中国发展十大战略转型”等新锐观点。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强国的历史经验、现实困境加以剖析,根据其中所隐含的规律,预测未来世界发展大势及所面临的危机。
  • 幸福中国

    幸福中国

    心理学家说,幸福感的本质是一种个人内心的主观感受。因此,每个人幸不幸福又和自己内心的感觉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国家在致力于国民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国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提高,使每个公民自己能够创造幸福、能从内心感受到幸福。姚巧华编著的《幸福中国》正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把全国人民的幸福提高到“政治”的高度,并力图为广大追求幸福的人们指出一个通往幸福的方向,引领渴望幸福的人们步入幸福的殿堂。
  • 彬县政协志

    彬县政协志

    彬县旧名邠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咸阳市西北部,地处渭北塬。南距咸阳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版图形似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辖13镇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彬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关中产粮基地之一。
热门推荐
  •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她是人见人笑的废材少爷,他是人见人怕的神秘天族,她骗吃骗喝骗了他的神兽当坐骑,他没脸没皮没道理的强娶她为妻。她说:“你是天上的神,我是地上的人,咱俩不合适。”“没关系,我不嫌弃你。”她无语望天:“拜托,你都那么老了,啃不动我这棵嫩草的。”“没关系,我牙口好。”
  • 客满天下

    客满天下

    或是上天注定,我不入阵眼谁入阵眼,穿越罢,看少爷如何把西湖客栈弄得客满天下!
  • 亿万宠妻:娶一送一

    亿万宠妻:娶一送一

    安总统家七岁小公主安茉冉丢失,总统气急,悬赏1一个亿找回,最后无果。同年,关世集团老夫妇带回一女,取名关墨染。墨染泰然自若的坐在沙发,手臂交叉,眸猖狂不可一世的看着对面妖媚的女子,语气邪魅:“不如这样吧,你也别给我一百万让我离开欧阳修,我给你一千万,你把他带走!只要你带的走,你想要什么都行。”第二天,女子被遣送出国,欧阳修被关们外,儿子一脸活该,对他视而不见。一个带着记忆转世的儿子,一个腹黑强大的爹,一个家世骇人娘。当真相被露出,究竟是愧疚,还是厌恶。?本文一对一,邪魅配腹黑,外带呆萌娃。
  • 王源:样

    王源:样

    因为家世的关系,必须嫁给他。第一天就惹来他的厌倦。这以后,我要怎么办啊
  • 我爱食人魔

    我爱食人魔

    玩魔兽世界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怪就是食人魔,简直就是这个游戏里面最可爱的怪了,血薄皮也薄,掉钱又掉布,憨头憨脑的样子,跳舞的样子搞笑的要死,一年到头都穿着兜裆布或者叫带遮盖的丁字裤,圆滚滚的肚子上居然还有六块腹肌捏,每次向我冲过来还会乱喊着稀奇古怪的口号。每次懒得做任务,我就去屠杀食人魔。一次朋友对我说:你既然这么喜欢食人魔,干嘛不写本书为食人魔翻案啊,好像小说里的食人魔都没啥好形象!我一想对啊,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我爱食人魔》书友可以加下这个QQ群:5308959只要注明是肥肥的书友就好,欢迎来聊聊天,交流交流观感。
  • 都市之武道巅峰

    都市之武道巅峰

    陈峰,一个让人遗弃在村口的孤儿,却在机缘巧合下被隐居在此的武狂收养,20年后,他艺有所成,并离开村子去寻找自己的过去与未来,然而,性情朴实的他,又将在这繁华的都市里有着怎样的际遇,温情的女少,冷血的杀手,无言的侠客,是敌是友将如何分辨,爱的承诺与背叛,又将怎样取舍,武者间彼此争锋,势力间尔虞我诈,算不清的恩怨,理不顺的情仇,这便是江湖。
  • 倾城一诺

    倾城一诺

    师傅说我是一只小狐狸,可我知道,在我第一眼看到那只妖孽的时候,就有一种无所遁形的不适感,我知道斗不过他,是以我有自知之明,惹不起咱躲不起,可是为何一而再再而三被他把捏在手里。哼哼,都你逼我的。别怪我心狠!一剑把他杀了?——可是我苦练三月,不抵人家一手指头。要不投点毒毒死他?——可是我花重金请来的高手,纷纷拜倒在他门下。额,我豁出去了,色诱他!然后趁他不注意,再投毒、一剑杀了他!——可是他看着我,薄唇微启,嫌弃道,“丑丫头!”让我心理阴影犹如泰山压顶……呜呜,如来佛祖,阎罗真君啊,你们赶紧收了这个妖孽吧?他好可怕啊,要是你们收不了他,你们赶紧收了我吧,我真不活了。
  • 忆觞簪

    忆觞簪

    千年之前,她亲眼,目睹了一场绝心之恋,就是死,也要生生世世握着你的手。千年之后,面对朋友,她两肋插刀,不惜,冲撞自己唯一的至亲,一切,都是为了当初的承诺。星火点点,她的希望也随之破灭,古色的簪子,浅淡的笑脸,却依然远在。心犹在,梦已逝去……你们,可好?
  •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刀横创游戏

    一刀横创游戏

    职业玩家在生活发生巨变的情况下,进入了刚开始运行的《第二人生》游戏,鲜活的11C性格,丰富的任务系统,让胡飞再次找到前进的方向。且看一刀如何创出属于自己的职业技能,如何在游戏里风生水起。这是属于一个游戏的时代,是游戏控制人,还是人控制游戏,请大家期待!!!“元芳,游戏的虚拟程度很高,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大人,以前没有虚拟一说,现在有了,而且程度这么高,此事必有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