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2300000003

第3章 忧国恤民(1)

小县令大作为

◎勿以小恶而不去,小善而不为。——《贞观政要》

唐朝文宗年间,有一位为人正直、一心为百姓谋福、不畏强权、时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县令,他就是益昌县的县令何易于。

益昌(今四川广元县境内)地处山区,属于丘陵地带,在完全靠天吃饭的年代,土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庄稼收成不好,可愁坏了当地的百姓,他们只能依山种茶,勉强糊口,维持生计。生活的窘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可百姓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只有忍受。而这一切都装在何易于的心里。

身为县令的何易于很苦恼,他觉得自己为官一任,本该为百姓谋福,可他却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唐文宗下了一道诏书。

唐文宗的诏书其实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加大对地方税收的管理力度,整顿各项专卖制度,解决朝廷财政的不足。

其实,说到这些何易于都不恼,最让他恼火的是诏书中说:要向全国各地征收茶税,并明令地方官不得为百姓隐瞒茶叶收入。生活如此窘困的茶农,突然间又要被加收茶税,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何易于手中接过刚刚宣读过的诏书,心情十分沉重。他清楚地知道,一旦征收茶税,益昌百姓将断绝仅有的收入来源,惨淡的生活对种茶的百姓而言,生活的光亮变得越来越暗。

想到这里,何易于叹了口气,推开房门,走进厅堂,向传旨的官员陈述当地百姓的疾苦,并要求传旨的官吏能够撕毁这害民的诏书。但传旨官员苦于畏惧诏命,出于无奈,誓不肯从。

传旨的官员对何易于说:“诏书中写得清清楚楚,地方官员不得替百姓隐匿实情。你胆子不小,不但隐瞒实情,还要撕毁诏书,这不是罪加一等吗?”

传旨的官员本就是宣读旨意,照章办事的,皇命难违。但眼前的这位官员也很敬业,不但传旨,还大有训斥何易于的架势,接着说道:“我要是真听了你的话,就是死路一条,你也好不了,也会被免官放逐。”

何易于根本听不进去对方的话,回答道:我是一县之令,岂能只顾爱惜自己的性命,而使全县黎民百姓受苦呢!若你不肯撕,我亲自动手。随即他把诏书烧了。

传旨的官员没有因为何易于的举动而找他的别扭,而是如实地将这件事情向负责征收茶税的观察使做了汇报。观察使为何易于的举动所感动,不但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反而免除了当地的茶税。

◎故事感悟

何易于为了百姓的利益,冒着杀头的罪,毅然将皇上的诏书点燃,这在当时是拿生命为儿戏,是犯了死罪的行为。但他没有怕,为了让百姓少受苦,他豁出了自己的性命,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官。

◎史海撷英

何易于引舟

何易于曾任益昌县令。益昌县距离州郡长官的驻地有40里远,县城在嘉陵江南岸。刺史崔朴曾经趁着大好春光,从上游带着许多宾客唱歌饮酒,乘船东下,从益昌县旁笔直穿过。路过时,崔朴命令县里派民夫拉船,何易于立刻把自己的手插在腰带上,刺史惊讶的问其原因。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老百姓不是耕田就是养蚕,一点空闲时间也不能占用。我何易于是这个县的县令,当我没有事情可以做时,我可以充任劳役。”刺史和宾客羞愧地跳下船,借来马一起离开了。

◎文苑拾萃

诏 书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始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民。

《说文解字》解释“诏”:“告也,从言从召。”郑玄为“诏”作注,谓“诏,告也”。诏书有一定的格式,比如清朝时的诏书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结尾语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中间则叙述诏告天下事件的内容。清朝时,诏书由内阁拟稿,经大学士定稿进呈,皇帝批阅后,以墨笔楷书,由右至左直写,写在大幅黄纸上,中间及纸张接缝处钤“皇帝之宝”玺。制作完成后的诏书称为“诏黄”,以极其隆重而繁复的礼仪,送至天安门城楼上宣读,布告天下。宣诏礼成,由礼部接诏,立即誊写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驿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誊写的诏书,称为“誊黄”,雕板印刷的诏书,称为“搨黄”。

范仲淹助穷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原名朱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恢复范姓,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在睢阳做学官时,经常以自己的薪俸资助穷苦的读书人。也许是范仲淹济贫解难出了名,因此总会有人主动上门求助。

有个姓孙的秀才,希望能够得到范仲淹的帮助。范仲淹便满足了孙秀才的请求。

第二年,这位孙秀才又来了,范仲淹又答应赠给他十缗铜钱。不过,这次范仲淹问他:“你这样辛苦地奔波,究竟为什么?”

孙秀才悲伤地回答:“因为我没有办法养活老母亲,只好这样奔波,来求得一些帮助。倘若我每天能有一百个铜钱的收入,就足够维持生活了。”

听了孙秀才的话,范仲淹陷入了沉思,没有再说什么。他留孙秀才先住下,答应明天送钱给他。

夜已经很深了,范仲淹仍旧认真地读书。这时,夫人给他送夜宵了,范仲淹放下了书本,端着碗吃了起来。夫人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吃得香甜,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不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范仲淹突然停了下来,把筷子停在了半空,不吃了。夫人问他:“你怎么不吃了?难道有什么不对?”范仲淹没有说话,只是对夫人摇了摇头。

原来,由眼前的夜宵范仲淹想到了那个靠别人施舍坚持读书的孙秀才。他想,假如我能给孙秀才安排个职位,从根本上解决他的生活问题,对他追求学问肯定是有补益的。范仲淹打定了主意,便又接着吃了起来。

第二天,范仲淹对孙秀才说:“我看你也不是好吃懒做、专门向人乞讨混日子的人,这样辛苦奔波能得到多少资助?我替你补一个学职,每月有三千的薪俸,可供衣食之需。但有这安排以后,你能安心在学习上下工夫吗?”范仲淹对于孙秀才的学习态度似乎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孙秀才听了范仲淹为自己做出的安排特别高兴,满口应承,并一再拜谢。

于是,范仲淹安排他研习《春秋》。

从此以后,孙秀才学习刻苦,经常学习到深夜。同时,他十分谨慎,严格要求自己,范仲淹对他很满意。

过了一年,范仲淹的职务有了变化,孙秀才也结束学业回去了。也就是由此,范仲淹与这位孙秀才失去了联系。

十年以后,人们都说在泰山脚下有位教授《春秋》的学者孙明复先生,学问和修养都很好,受到人们的赞誉。朝廷把这位有影响的孙先生请到太学来。这位孙明复先生,原来就是当年范仲淹资助过的孙秀才。

面对孙明复的变化,范仲淹很有感触地说:“贫穷,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来说的确很难。如果衣食没有保证,四处奔波,即使是孙明复那样的人才,也会被埋没的。”

人们在敬佩范仲淹济贫解难精神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物质条件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故事感悟

一定的物质条件,好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反之,想奠定知识与学问的基础就只能是空想。范仲淹懂得物质条件对人才成长的重要,因此,他自掏腰包周济贫穷的读书人,最终成就了一位人才。

◎史海撷英

庆历和议

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二年(1042年)间,西夏连续对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事,宋朝每次都遭到惨败。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

庆历四年(1044年),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池;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庆历和议达成后,元昊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的贸易往来。

◎文苑拾萃

范公堤

此堤为北宋范仲淹所筑。古人登范公堤东望,堤外有烟墩(烽火墩)70余座,远近相接。如有兵变匪警,即在墩上点火报警。还有潮墩(救命墩)103座,涨潮时,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烟墩、潮墩星罗棋布,海雾飘忽,茫茫苍苍,别是一番风光。清人高岑题《范堤烟雨》诗曰:

拾青闲步兴从容,清景无涯忆范公。

柳眼凝烟眠晓日,桃腮含雨笑春风。

四围碧水空蒙里,十里青芜杳霭中。

踏遍芳龄一回首,朝暾红过大堤东。

苏东坡“逃税”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北宋元祐四年,苏东坡被任命为杭州地方官。

苏东坡上任处理的第一件政事,就是他自己的官司。听起来令人奇怪,苏东坡刚刚上任怎么会有官司上身呢?

他先是看了包封严密的两大卷货物,那上面写着苏东坡的名衔,送往京城苏轼的住宅。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明白,总不会是假的吧?

“笑话,我也不是商人,怎么会逃税?”苏东坡看完了逃税的“罪证”,又看了本案的卷宗,让手下人把犯人提上来,要问个清楚,弄个水落石出。

主管税务的官员押上来一个人,苏东坡上下打量这个人,觉得这个人根本不是商人,虽然穿着寒酸,但总能品出那特有的书卷气。苏东坡问他是哪里人氏,那人回答:“福建南剑州人氏,学生吴味道。”

“你认识我?”苏东坡又问。

那人摇了摇头。

“你既然不认识我,又不是商人,如何假冒我的名字,又为何要做这种逃税的勾当?”

吴味道听苏东坡这样问,方才晓得,审问自己的大人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吴味道本来提到嗓子眼的心稍微松弛了一些,脸上紧张的表情也缓和了不少,他虽然仍旧跪在地上,回答问题的声音却比刚进来要响亮多了。

吴味道说:“味道今年秋天在本地的乡试中得中,同乡们资助我入京参加省试的盘缠,购置了建阳纱,共三百端,等入京后卖掉。可是盘算之下,入京沿途所经场、务都照章抽税,到了京城连一半也剩不下。我们私下考虑,当今既享盛名,又能帮助穷困书生的,就是您家二位弟兄,所以就想了这么个办法。”

吴味道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们想,即使事情败露,您也能同情我们的苦衷,终于出此下策。但不知您已临镇此州,实在难逃罪责。”

听完了吴味道的回答,苏东坡不仅没有责怪吴味道,脸上还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表情。此时的苏东坡想到了穷苦的读书人生活的艰难,苦读寒窗的艰辛,读了多年的书,即便是乡试中第,还要参加省试,连盘缠都拿不出来,这是多么现实又可悲的事情!想到这里,苏东坡看了看吴味道,吴味道正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苏东坡呢。

苏东坡问吴味道包内都是什么东西?吴味道把包打开,里边的东西和他说的一模一样。

苏东坡看了这些东西,笑着让手下人把旧封全部去掉,换题新的名衔,写上送到东京竹竿巷,还写了一封信给弟弟,一起交给吴味道,说:“你这回上路,怎么走也不会有妨碍了。”

第二年,吴味道在京师考中了,特来苏东坡处致谢。苏东坡十分高兴,留他款待了好几天。

◎故事感悟

苏东坡在穷书生假冒其名“逃税”的过程中,做了顺水人情,帮助了穷苦的读书人,令人赞赏。不过,借名人逃税故事的本身似乎于今不合时宜,也是不宜提倡的。

◎史海撷英

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是宋朝(南、北宋)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制度。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试是不定期的。制科考试的程序比科举考试要繁琐,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员由朝廷中的大臣进行推荐,然后参加一次预试,最后由皇帝亲自出考题。制科考试的选拔非常严格,据说宋朝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四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

制科考试分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等,其中第三等是最高等(第一和第二等为虚设的),第五等最差。

同类推荐
  • 公文拟稿

    公文拟稿

    本书以企事业单位拟稿人为读者对象,紧紧围绕企事业单位公文拟稿活动实践,抓住拟稿环节,采取经验的叙述形式,进行画龙点睛般的阐述。全书内容共分十四章,其中前七章着重对拟稿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如意图领会、决策把握、文化表现能力、纠差控制、思维方式以及拟稿原则和要求,这些内容都是第一次系统地展现出来,试图在拟稿之外给读者以指导或启迪,这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的亮点。后七章主要对拟稿方法进行了诠释,简明扼要地提示拟稿要领和模式,并附有大量例文和举例,读者可以从中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公文拟稿的基本方法,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 话说小康

    话说小康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了国内外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叫热门词汇。2003年元旦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江西一家生产灯笼的工厂在灯笼上写上“幸福小康”四个字,因为反映了大家的心声,生意特别好。元旦戏剧晚会上有一幅春联的横批也是“全面小康”。一位离休老干部写诗赞道:“小康企盼数千年,华夏今朝初梦圆;更把蓝图全面绘,人民一步一重天。”“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凝聚起亿万人民火热的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强大生机!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热门推荐
  • 奕雨四部曲之万族争霸

    奕雨四部曲之万族争霸

    奕雨四部曲分别为万族争霸,群魔乱舞,玄幻之路,攻天封神!开战了!为了生存,为了我族!当人族各个王国节节败退的时候,他组建了自己的军团四处征战。他发誓要誓死捍卫人族的利益。死亡,他无所畏惧!!!
  • 一日一智慧

    一日一智慧

    听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读一分钟小故事。一句名言,激励人生。一段故事,改变我们一生。蔡志忠老师多年倾心创作,一天一则小故事,伴你自在人生路!
  • 暗杀者列传

    暗杀者列传

    命令为天职,任务为主导,杀人为荣耀,失败为耻辱!!!
  • 恶魔校草缠上身:攻略坏丫头

    恶魔校草缠上身:攻略坏丫头

    [狗粮撒不止]凌晨玩逃相亲,被逼的无路可退的安小小,却发现巷子里面居然还有一条黑漆漆的小巷子!谢天谢地,终于有救了!却未曾想到,获救的同时,某位被小家伙缠上了!“辰谦时,要不要考虑做我正宫?”“不了,丑拒。”辰谦时冷淡拒绝。“阿时,要不要考虑臣服于我?”辰谦时低头若有所思:“我考虑考虑……”某天,安小小突然被壁咚。“好了,我来做你正宫了。你好,我心念十几年的宝贝。”
  • 萌妻来袭:老公,正经点!

    萌妻来袭:老公,正经点!

    【宠文!】夜高月黑的夜晚,卧室里传来某男暴吼:乔梓童,我对你那么好,你竟然要上我!某女吓得缩了缩脖子,飞快钻进被子里!某男气结,又欲求不满地咆哮:你上我就算了,可你只上到一半就罢工是什么意思?某女,“……”紧接着,某男欺身压上,“我做事从不半途而废,宝贝儿,继续……”PS:甜宠文,双C,HE。
  • 因为有神

    因为有神

    从小寄宿在别人家的萧然,突然有一天遇到一只会说话的黑猫,原本平淡的生活,就彻底被打破了。一个“没脑子”的死党室友,一个“青梅竹马”的全能学妹……一个实力“一般”的狗神老师,外加一个“中立派”的性感女鬼校医……“唉,因为有神……”
  • 独步行天

    独步行天

    一个无论怎样修炼都在原处的废柴,被嘲笑,被歧视,从未放弃,终于有一天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 尘埃凋零之地

    尘埃凋零之地

    澄家,一个以权力还有能力分段的家族。澄璃羽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了母亲的名份奋斗,却为了生存不断的踩他人下水。回过神来,沾染血污以及罪孽的身体,得到了毁灭的结局。如果说这样是解脱,那上天就绝对没有这样的施舍。重新在古代生存的她,面对的是更加无理的选择。最终到达的凋零之地,也将是她的葬身之地。
  • 亚丁与珍珠之海

    亚丁与珍珠之海

    一直在筹划写一本能带来幸福,快乐,充斥完美和梦想的书,也许它深度不深,却可以走进大家的内心,以消去红尘中,焦灼,不安,颓废,和自我麻木。亚丁,是人也是一种生物,从他诞生,到成长,看似阳光般的美好生活背后,从踏足珍珠之海那刻开始,他将和他的小伙伴们,展开一段又一段看似险恶,又无比快乐,收获丰盈的旅途。
  • Renascence and Other Poems

    Renascence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