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2300000010

第10章 赈穷恤寡(2)

一天傍晚,范纯仁一行靠岸休息。岸上传来一阵喧闹声,纯仁走上岸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正在卖字画,旁边还站着许多围观的人。

中年人脸色憔悴,语调凄切:“在下石曼卿,父母双亡却无钱安葬,无奈在此卖字。请各位过往好人开恩,买些字画,好让在下父母早些入土为安,了却我为人子的心愿。”

范纯仁内心感到一阵痛楚,于是他走上前问道:“先生的遭遇令人叹息,可是这卖字画所得的钱款微乎其微,先生何时才能筹足安葬费呢?”

石曼卿仰天长叹一声,忍不住潸然泪下。

范纯仁见了,心中更加不忍。忽然,他上前几步,举起双手,把挂在墙壁上的字画全摘了下来,然后大声说:“先生,这些字画我全要了。”

石曼卿大喜过望,可是神情马上又黯淡了下来,低声说道:“我的笔墨平平,相公不该一下子买我这么多字画。”

范纯仁说:“你我都是读书人,买不买字画都是小事,你就当交了我这个朋友吧。”说完,便拉着石曼卿走向小船。

范纯仁指着五担麦子说:“石先生,你我虽然是萍水相逢,但君子当急人所急。今日先生有急难之事,我理当相助。这五担麦子是家父让我送回老家的,请先生收下,拿回家去卖掉,再买块坟地安葬老人吧!”

石曼卿一时语塞,只是一个劲地摇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先生不必客气,这些麦子就当是我借给先生的,他日先生方便时再还我就是了。”纯仁说着,吩咐仆人赶快去抬麦子。

石曼卿感激得泪如雨下。

回家后,范纯仁将此事一五一十地禀报父亲。范仲淹非但没有责怪他,反倒高兴地夸奖道:“孩子,你做得对!君子当急人所急!”

◎故事感悟

“君子当急人所急”,范纯仁把自家麦子送与需要帮助的穷苦读书人,正体现了其恤寡怜贫、急公好义的高尚情操。

◎史海撷英

勿因人废言

范纯仁为人正派,政治见解与司马光同属保守派。熙宁二年(1069年)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帝,公开指责王安石“掊克财利”,他也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逐。但司马光复相后,坚持要废除“青苗法”。对此,范纯仁却不为然。范纯仁对司马光说:“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他希望司马光虚心“以延众论”,有可取之处的主张尽量采纳。可惜司马光并不以此为意,只把范纯仁的看法当做耳边风。司马光尽废新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的个人情绪的影响。苏轼、范纯仁等人相当惆怅地叹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

◎文苑拾萃

鹧鸪天·和持国

范纯仁

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软欲开梅。

公方结客寻佳景,我亦忘形趁酒杯。

添歌管,续尊罍。更阑烛短未能回。

清欢莫待相期约,乘兴来时便可来。

沈道虔乐于助人

◎人义其自敬也,万衬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沈道虔(生卒年不详),吴兴武康人。从小就乐于助人,急公好义。喜欢读《老子》、《周易》。

沈道虔是吴兴武康人,是我国宋朝时一位品德高尚的隐士。他蔑视当朝权贵,不满统治者的懦弱无能,看不惯官场中“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腐败现象,就早早地辞官不做,仿效陶渊明,当了一名隐逸世外的农夫。

尽管种地的日子非常清贫、辛苦,仅够填饱肚子,但沈道虔只要一有机会,总是尽可能地去帮助、周济别人。有时候甚至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地里种出的一点粮食让给其他更困难的人。

有一次,沈道虔外出访友。一个小伙子趁他不在,偷偷溜进他的菜园里拔园中的萝卜吃。正好这天沈道虔的朋友不在家,于是沈道虔很快就回来了。刚刚走到村边,沈道虔发现了自己园子里有人在偷萝卜。要是换作别人,一定会悄悄走过去,抓住偷萝卜的人,叫他赔偿。可沈道虔并不这样,他跑到村里的草垛后躲起来,等到那偷萝卜的人偷够了离开菜园后,他才出来。村里有人发现了躲在草垛后的沈道虔,问明情况后,好奇地说:“沈居士,就算你不追究他偷你东西,起码也该阻止一下啊。你倒好,反而躲起来怕他发现,好像你是贼似的。他把你园中的萝卜偷光了,看你吃什么!”沈道虔笑笑说:“他偷萝卜是因为饿得太厉害了,我要是突然出现,一定会吓着他。几个萝卜算不了什么,总不能为这点小事伤了人家的自尊心,坏了别人的名声啊。”

又有一个人偷沈家屋后的竹笋,沈道虔劝阻说:“我珍惜这些竹笋,是想让它长成竹林,我有比这更好的竹笋再送给你。”于是自己掏钱买了一些大竹笋送给那个人。那偷拔竹笋的人感到十分惭愧,没有接受,沈道虔便亲自把竹笋送到那人的家中才回来。

遇上干旱或水灾的时节,田里收成不好,沈道虔常常靠拾取别人收割后、遗留在田里的禾穗过日子。有一次,同他一块去拾禾穗的人为了几株禾穗发生了争吵。沈道虔几次劝阻,他们还是吵嚷不休,沈道虔就把自己拾得的禾穗都给了他们。争吵的人感到十分内疚,都推辞不受。后来每当与人发生争执时,他们就互相告诫说:“不要让沈居士知道了。”

冬天,沈道虔没有钱添衣御寒,这件事被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戴颙知道了。戴颙十分爱惜沈道虔这样的人才,便把他接到家中,替他做了好几件冬衣,并送给他一万钱。沈道虔回到家中,发现乡里还有好几个冻得缩在屋角发抖的邻居,就把戴颙送给他的衣服和钱全部分给了这些没有衣服的人。

◎故事感悟

沈道虔为人热诚善良,并乐善好施,宁肯自己吃苦受冻也要帮助别的穷苦百姓,他的这种行为和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文苑拾萃

冬月无复衣

解释: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贫寒。

出处:《宋书·沈道虔传》,“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

苏东坡助人偿债

◎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国语·晋语六》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提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既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的宏大抱负,也表达了一种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的与人为善的情怀。中国古代许多志士仁人都是这样去身体力行的,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忧人之所忧、同情关心他人的光辉典范。他不仅关心祖国的安危荣辱,而且对身边的人也同样关怀,见人有了困难总是倾力帮助。

东坡先生在钱塘任职时,有人告发了一位欠绫绢钱两万而不还的人。先生仔细查看状纸,推敲实际情形,觉得被告不像是个阴险狡诈、故意欠钱不还的无赖,于是马上差人叫这人来问话,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人到了堂上,行过礼后便低头默默不语,既不向东坡哭诉,也不大喊冤枉,只是满脸愁苦的样子,偶尔叹一口气。东坡见他衣着破旧,行为规矩,倒像是个通情达理的穷苦老实人,于是问道:“有人告你欠钱不还,你可知罪?”这人叩头表示认罪。东坡见他毫不申辩,于是又问:“我看你并不像胡搅蛮缠的人,你不还钱,是不是有什么隐情?”这人抬头感激地看了东坡一眼,见东坡与那些只求得过且过、办案草草了事的官员不同,于是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家世代以制扇为业,而今父亲刚刚去世,妻子又在这时候生了孩子;加之从今春以来,阴雨连绵,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造成大量积压。实在是无钱还债,不是我故意拖欠不还。”东坡仔细打量了他半天,觉得这人如果仅因为无力偿债而坐牢,实在有些冤枉,并且会使他本来就已经十分窘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东坡不由得对他动了恻隐之心。这时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就对这卖扇人说:“姑且把你所做的扇子拿来,我为你卖出去。”这人抬头惊讶地说:“这怎么行呢?您可是大老爷啊!”苏东坡笑笑,挥一挥袖子说道:“你去就是了。”这人连忙叩头谢恩,然后跟着两个差人往家里走去。

不一会儿扇子拿来了。东坡取出夹绢做的白团扇二十把,提起书案上批文用的判笔,在扇面上或作行草书法,或作枯木竹石绘画,不出一顿饭的工夫就完成了。只见原本洁白的扇面上,顿时出现了行云流水的书法和栩栩如生的图画,有的翩若惊鸿,有的矫若游龙,有的活灵活现,有的超尘脱俗。东坡把它们交给卖扇人说:“拿出去卖掉,赶快偿还所欠的债。”这个人抱着扇子感激涕零地出去了。刚刚走出公府大门,一些好奇的人争着以高价买团扇,这人手中的扇子一下子就卖完了;后来的没能买到扇子的人,都紧紧地围着卖扇人,想看看还能不能以更高的价钱购得一把,最后发现实在是没有了,才十分懊丧地走了。卖扇人不仅还清了所欠的债,还得到一点盈余。

整个县城的人听到这件事都嗟叹再三,甚至有人为苏东坡此举感动得掉了眼泪。

◎故事感悟

作为一方父母官,苏东坡能够体恤民情,谅解卖扇人的难处,并用自己的才学帮助卖扇人把扇子卖掉清还了债务,这种行为真是可贵,不愧为后人世代颂称的名家大儒。

◎史海撷英

苏轼的两次被贬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作了几首讽刺诗,被御史李定等挑出几句,在神宗面前奏他怨谤侮慢,神宗命李定办理此案,苏轼险些被处死,幸亏神宗怜才,苏轼方保一命,被贬到黄州去做团练副使。“东坡居士”的别号,就是他到黄州在东坡建了一间屋后自取的。

司马光上台,苏轼被召回汴京。司马光当权以后,把王安石新法一律废除,对此,苏轼很不满,主张保留其行之有效的部分。有人把他看成第二个王安石,使他在旧党中也无法容身,只好又自请外调,做过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的太守。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因“诋谤先朝”的罪名,远贬惠州、儋州(海南岛)。

苏轼在政治方面,应该说是个良吏。他在徐州任职时,正值黄河决口,水漫徐州城,富民纷纷出城避水,苏轼为不使民心动摇,将富民赶进城中,亲自带领军民筑堤防水,“过家不入”,徐州得以保全。他在杭州任职时,大早,饥疫并作,他请求朝廷免去该地上供物品的三分之一,以救济灾民。

就在苏轼被贬官黄州后,进入了政治上的失意时期,然而,这却是文学上的丰收季节。他在诗、词、赋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继欧阳修之后,成为北宋文坛领袖。

◎文苑拾萃

苏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多次游览黄州赤壁,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想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如这东去的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他慨叹“千古风流人物”一去不返,气势突兀,雄视千古,通篇充满了作者的美妙理想同可悲现实的矛盾。他本希望像三国时的豪杰那样建立功名,但可悲的现实却是“早生华发”,一事无成,反落得贬官黄州,这怎不使他发出“人生如梦”的哀叹呢?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写景咏人,怀古伤今,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气势磅礴,一泻千里,被人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词的成就,使他创立的豪放词在我国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至今仍为词家所宗法。

孙秀实待人以善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孙秀实(生卒年不详),元朝大宁人。他秉性宽厚仁慈,热心周济有困难的穷苦百姓。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雪里送炭真君子,锦上添花滥小人”,说明帮助人要帮在别人急难之时,因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更需要别人的抚慰和关心。我国元朝时以“孝友”而闻名当世的孙秀实,就是这样一位雪中送炭、急人所急的人。

孙秀实是元朝大宁人,同乡王仲和曾托他作担保,向乡里的富人借钱做生意,后来因为贫穷而没有能力偿还,王仲和竟然丢下家里唯一的亲人——他年迈的父亲逃走了,从此杳无音讯。富人虽然相信孙秀实的为人,但因为连本带利已欠下不少,借债的人又已经逃得不知所踪,不得已而向担保人孙秀实讨过好几次债。孙秀实的家人因此理怨他轻信王仲和,最后落得个被人催债的下场。孙秀实却不以为然,反而充满同情地说:“仲和在外面一定过着不安心的苦日子,还有他家里的老父亲,实在是可怜。我们得经常照看着些,才不辜负同乡的情谊啊!”于是,孙秀实便隔三差五地去仲和家,代他探望老父,并帮着做些力气活,有时还送些吃穿用具过来。

同类推荐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本书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认识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政策的渊源等内容。
  •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本书较为全面地研究和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陈独秀、叶剑英、陈毅、罗荣桓等高层领导人读书生活和读书方法。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览现代世界大国之兴衰,一个大国要振兴,非有自己的兴邦之道不可。英、法、美走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之路,德、日走的是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资本主义之路,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政府全面管理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都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的崛起,必然也要探索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热门推荐
  • 混沌天心决

    混沌天心决

    青帝,诛天神魔剑,月皇,戮天弓,两大混沌之器,还有最神密的第三器,当三大神器集于一人之手,又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 花开妇贵

    花开妇贵

    李雪发现自己穿越了,对于这个发现她很开心,因为还能好好活着。不想像前世活的那般累,既然穿到农村,那就做个快乐的小农女。开启聪明的小脑袋,还有个不大靠谱的空间手镯帮忙,这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是这天灾人祸外加极品亲戚是怎么回事,见不得人好吗。老娘不发威,你还当我病猫了。哎,帅哥你怎么回事啊?我只想在村里当个富有的小地主,你干嘛总找我麻烦。某男:你这般磨蹭不知进取,我急着把你娶回家,就不能表现点。某女扭头嫌弃道:嫁你麻烦事太多。某男:我认定你了。
  • 鬼影迷踪之黄金冢

    鬼影迷踪之黄金冢

    一个宝藏,一个流传了上百年的传说,一个道教世家,牵起了一连串惊险的冒险!
  • 不可不知的世界文明史谜案

    不可不知的世界文明史谜案

    从帝王将相的传奇经历,到鲜为人知的宫廷秘闻,从英雄名士的历史踪影,到千奇百怪的历史谜案,从世界各国的政治阴谋到扑朔迷离的近代谜案……这一切,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并刺激着人们一探其究竟的兴趣。历史的“谜”被称做谜案或悬案,成为历史长河中有独特风景的小岛,耐人寻味又百思不得其解,本书将为你披露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 我们缘来缘去

    我们缘来缘去

    一个向往自由生活的女人,从小便被送入宫闱,成为皇上的储妃,她看尽了身为皇上女人的悲欢喜忧,深感那是一种悲哀的人生,所以她想要逃离这种注定悲剧的命运。那一天她被选中侍君,被人羡慕。那一天她为了逃脱,袭击了君主,那一天,她为了离开,下定了决心。
  • 梦殇歌

    梦殇歌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天帝仙,一个是明声在外的魔君。当她遇见他,前世的姻缘还未了
  • 永不相见,独自彼岸路

    永不相见,独自彼岸路

    她,沈月瑶,是一个孤儿,没人关心她,她的家人抛弃她,相同的遭遇和命运让她们在一起,她们一起复仇。他,江浩轩,犹如一座冰山,千年不化,全身散发着、让人无法靠近的王者的气息。那么,她会融化他这座冰山吗。十年之后,她们以新的身份回到这座城市,她就像红色彼岸花,把人引向死亡的边缘,她对任何人都是毫不客气的,包括他。会发生什么呢。。。。。
  • 一顾凝倾

    一顾凝倾

    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有些爱要用一生去忘记,恨,一样会模糊时间。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
  • 剑神之法魂修仙

    剑神之法魂修仙

    从没落的江湖武林到百家争鸣的九天各界,司马无痕一心只为寻求剑道之巅峰,不料他拥有着被誉为邪魔之首的先天法魂,在不知不觉中将法魂修练成形,此后便就遭到九天各界所谓正派人士的追杀。司马无痕能否荣膺剑神?拥有先天法魂难道真的会是邪魔之首吗?无限精彩尽在其中。
  • 小村姑致富记

    小村姑致富记

    看别人精彩,不如自己精彩。这是小米的人生座右铭。不论是身为马小米的时候,还是身为苗小草的时候。十九岁的老姑娘无人问津,急坏了瘸腿爹爹、瞎子娘。邻村地痞死缠烂打要提亲,没法,只得让那个从河边捡来的小男人先冒充下。几个时辰就完成了苗小草的人生大事---拜堂、成亲、洞房。作为一家之柱的苗小草,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农业已经不能满足苗小草的生活追求了,也满足不了她对精彩人生的追求。于是乎带着小鲜肉天天向上,开始发展副业了。韭菜饼、腌菜饼、粉丝饼、梅菜饼等等,每天限卖三百个,一人限买两个,多买不卖,管你是皇帝老儿还是乞丐小儿。小日子越过越滋润,哪知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姑娘,这是我的未婚夫,为了我身上的毒才吃了不知名的药草失去记忆,流落至此。多谢姑娘救命之恩。这里是黄金万两,以表心意。”温柔大方的娇俏小姐站在院子里对着苗小草说道。苗小草挑着眉对身边的小男人道:“去,告诉她你是谁的男人!”小男人温顺地对着苗小草做了个揖:“是,娘子。”。小男人走到娇俏小姐面前扬着头道:“姑娘,在下不知姑娘是何人,只是姑娘,我已经是有妇之夫了。我是她苗小草的男人。俗话说,好男不娶二妻......”~~~~~~~~~~~~~~~~~~~~~~~~~~~~~~~~~~~~~~~~~~~~~~~~~~~~~~~~~~~~喂,不是冒充下嘛,怎么来真的.....喂,你的手放错地方了......喂,不要以为你是姐喜欢的小鲜肉,就可以为所欲为......“娘子,我不叫喂,你要喊我相公。”小鲜肉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们不是说好了先假装下嘛?没说来真的啊!”苗小草看着身上的衣服越来越少真是急了。“我们需要真中带假,假中带真,这样才能让王二麻子信以为真。”小鲜肉说得似乎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