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1100000009

第9章 尊重父母牢记教诲(1)

王裒闻雷泣墓

◎心而忘乎祖宗父母,是木之断其根,水之绝其源者也。——蔡清

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人。博学多能,隐居教授,三徵七辟皆不就。善书。 著有《晋书本传》、《书史会要》。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个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

王裒的父亲叫王仪。王仪当时在朝廷为官。有一次司马昭出兵激战,士兵死伤严重,所以司马昭就在上朝的时候询问底下的这些文武百官,要大家分析这次战役为什么会损失惨重。结果没有人敢出口说话,唯独王仪勇敢地站出来,他直陈说:“这次战役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大家都知道,元帅就是当时把持魏国朝政的司马昭。所以司马昭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就把王仪拉出廷外问斩了。

王裒得知父亲如此冤屈而死,非常难过。因此他在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后终身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不为晋朝之臣。王裒自幼饱读诗书,所以他的学问、品行非常好,朝廷也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都不为所动。

王裒对母亲百般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就亲力亲为,体贴入微。母亲过世后,他非常悲痛。母亲生前胆子小,最怕的就是打雷,所以每当遇到风雨交加、雷声隆隆的时候,王裒就会很伤心地跑到母亲的坟前,哀泣地说:“孩儿就在此地,母亲不要害怕。”

王裒这么孝顺,所以每当他授课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都会潸然泪下,难过到没有办法教授学生。他的学生担心老师哀伤过度,所以就把《蓼莪》这一篇给废止了。

◎故事感悟

王裒的孝心孝行可以作为后人孝敬父母的典范。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孝行是不是也深受感动。父母从小把我们拉扯长大,辛勤地照顾我们,那么,我们以现在的情形,如果父母健在,一定要尽到孝道,好好地孝敬父母。如果父母已经不在,我们也应该经常想念他们。

◎史海撷英

西 晋

西晋乃魏晋南北朝中唯一处于统一的年代。由于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在地方上长期割据,地位可比帝王(如司马氏篡曹魏正是),长期以来都令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在曹魏时,世族受到一定的抑制,且晋武帝凭借其威望,又先后分封宗室郡国并都督诸州和实行占田制、荫客制,也稍微限制了世家大族的无限扩张。司马炎代魏后,认为魏之灭亡是由于宗室不强,导致权臣篡位,所以就改变了曹魏的中央集权制,学习西周大搞分封。希望司马氏的统治会因此而“历纪长久,本支百世”。但藩王拥兵割据,晋武帝一死,八王之乱,失去了维系统一的重心,中国又再一次分裂。

◎文苑拾萃

司 马

中央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汉武帝时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宋制,司马铜印墨绶,绛朝服,武冠。至隋时废州府之任,不置司马,改置治中。

谢蔺敬父不先餐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弟子规》

谢安(320—385年),晋,字安石,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祖父谢衡以儒学知名,官至国子祭酒;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从兄谢尚,官至散骑常侍。妻王氏、继妻刘氏(光禄大夫南阳刘耽之女、名士刘惔之妹)。

谢安出自名门世家,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年就得到王羲之父亲、丞相王导的器重,担任了一些官职。与王羲之等人友善,隐居东山,拒绝朝廷招用,流连山水,当时的士大夫歌唱他:“安石不出,其如天下苍生何。”到他弟弟谢万被废黜,他40岁,这才出来做吏部尚书等官职,把握朝政多年,直做到“都督十五州军事”,人们称呼他这是“东山再起”。

谢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是东晋名臣谢安的后代。在他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爸爸外出办事,很晚也没回家,他就跑到大门外坐在石头上张望;天黑了,已经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了,爸爸还是没有回来。家里人平常总是坐在一起吃饭,这时,谢蔺的妈妈招呼他:“咱们先吃吧,不用再等你爸爸了!”他摇了摇小脑袋瓜儿认真地说:“爸爸没回来,我怎么能先吃呢?我一定等爸爸回来。”他一直坚持到深夜,爸爸回来了才一起进餐。

这件事后来被他的舅舅阮孝绪听说了,舅舅十分感叹,高兴地说:“这孩子在家里就像曾子一样孝顺,出去做官也一定会像蔺相如一样为国尽力。”于是就为他起了“蔺”的名字,希望他今后能真如蔺相如一样有才干,又给他起了一个字叫“希如”。

后来,谢蔺家里请了先生教他读书写字,教给他经史典籍之书,他看过一遍就全都记住了。先生考他,没有一回能难住他。他舅舅称赞说:“这孩子真是我们家的阳元啊!”

不久,他父亲因病去世。谢蔺十分悲痛,常常偷偷地哭,时常粒米无进,身体日渐衰弱。母亲见他这个样子,就劝慰说:“你不能总是这么伤心。你父亲死了,无论大家怎么哭,他也不知道,更不能活过来。要是你听爸爸的话,就要好好读书,有了本事长大才能做事,才能帮我养活一家人。”听了母亲的话以后,他果然不再像过去那样常常哭泣了,却是常常夜伴孤灯,手不释卷,学业逐日精进。

由于他很有声望,当时的吏部尚书萧子显非常赏识他的孝行和才干,让他做了地方官。

◎故事感悟

在当今社会,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像谢蔺那样,在平时多注意父母的喜怒哀乐,多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史海撷英

陈郡沿革

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其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有籍贯为本地的士族陈郡谢氏,最为知名。

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置淮阳国,封更始帝刘玄为淮阳王,未几国除。建武十五年(39年)复置淮阳国。章帝章和二年(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献帝建安二年陈国除为陈郡。

三国魏置陈郡,其管辖区域已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华、商水、淮阳、郸城、柘城等五六个县的范围之内,其中太康魏晋时期称阳夏,是陈郡何氏的发祥地。自汉代至魏晋时期,陈郡何氏家族见于文献记载者仅有4代11人。该家族的奠基者是东汉末年的何夔。另三国时魏诗人曹植(192—232年)最后被封于此,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西晋时陈郡并入梁国,北魏时陈郡设治项县(今河南沈丘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中置淮阳郡,治宛丘县(今淮阳县一带)。唐置陈州。

◎文苑拾萃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人事部部长。

王祥以孝心感化继母

◎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王祥(185—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王祥以孝著称,二十四孝有载传说:王祥,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字休征,汉末晋初人,魏晋时先后任太尉、太保等职。王祥以孝敬父母著称于世。父母有病,王祥不分昼夜,衣不解带,侍奉于床前;汤药煎好后,王祥用口吹凉,再亲自尝尝,然后毕恭毕敬送至父母床前,等待父母喝后才肯离去。

王祥生母薛氏因病过早去世,继母朱氏性情乖戾暴躁,心胸狭窄,一发脾气几天都不过劲,背后屡次向王祥父亲告状,说王祥的坏话。因此王祥失爱于父,经常受到父亲的斥责,以至怒骂。父亲每天都让王祥做各种繁重的家务活计,王祥虽年小体弱,却一声不响地干活,从无怨言。

王祥家庭院里有一棵李树,所结的李子味道鲜美,继母害怕邻人摘吃,就命令王祥在树下护守,白天不让鸟雀落树,夜里防备老鼠食李。一天夜里,狂风骤起,下起瓢泼大雨,王祥抱住树干大哭,生怕李子坠落,一直守到天明,继母有些过意不去。

王祥弟弟王览系继母朱氏所生,继母爱之如命。王览六七岁见母亲经常打骂王祥,王览哭着用身体遮护哥哥,十几岁时就经常劝说母亲不要虐待哥哥,朱氏有所收敛。但朱氏仍然寻衅找茬儿无理刁难王样,并苛待王祥妻子,祥妻侍候朱氏如常。

一天夜里,王祥在床上睡觉,朱氏蹑手蹑脚到床前举斧砍去,正赶上王祥已经起身,只砍坏被褥,她急忙逃走了。王祥知道是继母所为,就赶到继母前,跪下请死,朱氏羞愧不已。

王祥父亲去世后,家庭重担落在王祥肩上,他每天起早贪黑操持家务。他为人厚道,品行端庄,见义勇为,誉满乡里。朱氏嫉恨在心,暗里将毒药放入酒里,使人送给王祥。弟弟王览知道底细,径起取酒。王祥也怀疑酒里有毒,争而不与,朱氏只好夺下酒急忙跑了。从此,朱氏送给王祥的饭菜,王览都抢先尝尝。朱氏怕误毒王览,就不再往饭菜里下毒了。王览深受哥哥熏陶感染,“孝友恭恪,名亚于群”,当时传为美谈。

王祥几十年如一日孝敬继母,有求必应,终于以孝心打动继母的心弦,母子感情逐渐融洽起来。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祥扶母携弟避地庐江,在那里隐居了三十余年,魏国多次征召,也不前往就职。王祥小心谨慎地孝敬继母,直至继母去世,丧葬完毕后,他已年近六十,才去徐州任别驾,协助徐州刺史吕虔平乱,使“州界清净,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临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王祥在西晋任太保之职,位居三公,“高洁清素,家无余宅”,为政清廉,勤俭持家,病重遗令子孙丧事从简,“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当时传为佳话。

◎故事感悟

人生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爱你、疼你。遭遇后娘、继父虐待也是可能之事,问题是要怎样对待。最好的态度是以德报怨。王祥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继母,我们也应用自己的行动让父母每天都感受到快乐。

◎史海撷英

西晋一统天下

263年,司马昭命将伐蜀,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于266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当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司马炎在此时先做好伐吴准备。279年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伐吴时机成熟,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东吴,史称晋灭吴之战。晋军水陆并进,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全国重新大一统。

西晋统一天下后,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在于晋武帝推行了一些积极的政策。西晋之初,天下初定,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晋武帝顺应民意,大力发展农业,颁行户调制,减免徭役,设立“常平仓”等等。晋武帝在位的时期是西晋社会经济最好的时期。

◎文苑拾萃

太 尉

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力战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曹丕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秦族敬爱母亲,追恩有加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西魏恭帝(537—557年),拓跋廓,原名元廓,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四子。西魏恭帝554年即位,去年号称元年,并且复姓拓跋。556年被迫禅位于宇文觉,西魏灭亡。次年被杀。

秦族,是西魏上郡洛川人。秦族的祖父曾为颍州刺史,父亲曾任都城郡守,他们二人都是很有名望的具有卓越品性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都非常孝顺父母、忠于职守,都因为恪守孝道而受到治下百姓的尊敬和拥戴。他们同样没有忘记教育自己的子女遵守孝行。秦族在父亲的教诲和影响下,很小就知道孝敬父母了。

同类推荐
  • 西施和东施

    西施和东施

    《西施和东施》主要分为六章,分别是神马不是浮云、小溪流的新辉煌、黄鼠狼的“屁”发公司、老狼的追悼会、蠢驴告密、树懒之死。
  • 魔法帮帮忙之坏公主的心愿

    魔法帮帮忙之坏公主的心愿

    她是魔法学校校长的女儿,有着霸道的个性。除了“教训'’总是甩不掉的男生,还对所有人的关怀漠不关心。她的所有心思都花在了男生宿舍的某一个窗口上。她到底在观察谁,又是哪一个男生令她又怕又气,却总是无可奈何地忍受他一次次霸道的“教训”。
  • 忧国忧民(中华美德)

    忧国忧民(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奇迹的翡翠城

    奇迹的翡翠城

    故事多多,乐趣多多,亲子阅读,收获亲情和快乐。《奇迹的翡翠城(童话故事集)》精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田运杰所著的精美童话,每一篇故事都非常精彩。《奇迹的翡翠城(童话故事集)》包括小公鸡鸣鸣历险记、小妮娜探故乡、鼠王与狐狸、老鼠告猫状、小浩浩和七个精灵人等。书中温馨的故事、可爱的形象、精美的文字,构成这套高品质的书,相信孩子与家长都会喜欢。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草原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草原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系统地介绍了草原的概念、分布、形成等。对草原中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的介绍,让我们和草原又接近了不少,在书的最后,又主要阐述了人类和草原的密切关系,为你更深入地解密草原的生灵密码!
热门推荐
  • 猎灵人之狼人契约

    猎灵人之狼人契约

    传说,在月圆之夜,对镜戴红妆,是人是狼便能见分晓。人说,她是后背绣着诡异图案的狼族公主,为了寻找狼族失落的九天濯印而来。他说,除了我,谁也不能伤她分毫。她说,我为契约而生,亦不会轻易踏上黄泉之路。它说,巫咒师的人皮圈会在暗夜的深处,静静的蛰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本书将“低调”这一流传千年的处世哲学的内涵娓娓道来,阐明了藏与露的奥妙和艺术,启迪读者掌握“低调”这一最实用的人生智慧,顿悟人生的成功之道。欲想在人生中成就一番大事业者,请谨记和遵从“低调”这一人生准则吧。低姿态做人,高姿态行事,智慧做人,机智做事,在人性丛林中占据主动,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在重重困境中扭转乾坤,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事业舞台越做越大。
  • 没有年代的故事

    没有年代的故事

    《没有年代的故事》作者刘建超是我国小小说界具有阳刚气的作家,读他的作品令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其作品大多正气逼人,富于理想主义色彩。从外在形态上看,刘建超的作品立意与人物内涵也许最接近于所谓主流意识形态,但细细琢磨起来,你会体察到,内在地支撑着他的创作理念,是对崇高信念与理想人格的推崇和呼唤。换言之,他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痛切地针对当代社会的某些精神缺失有感而发的。他笔下的伟人、将军或平民英雄决非虚无缥缈、高不可攀,其人其事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或者可能发生的。
  • 蛮天之风飘絮

    蛮天之风飘絮

    蛮夷之地风飘絮。古老封闭落后的区域,很少与外界交流,先进的仙侠文明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长期的封闭形成了该区域独特于其他地方的动植物。一千二百丈挺拔雄伟的树木,百来丈长的动物,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的雨林颠覆对传统仙界雨林的认知。
  • 人体彩绘

    人体彩绘

    李东文,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美好的疼痛

    美好的疼痛

    青春本应懵懂美好,为什么这三男三女却爱的那么纠结而又痛苦。在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明明是大人的错误却是孩子们在互相惩罚对方、究竟是什么事情不可原谅?不应让仇恨蒙蔽双眼,他们将如何摆脱恩怨进而面对怎样的明天。
  • 始王

    始王

    天下动荡,东土蒙难!百业兴亡,人人有责!祥云不出,谁与争雄!龙腾九州,号令天下!
  • 殇团

    殇团

    乱世将起谁主沉浮看韩羽如何以一个配角来看这充满尔虞我诈的世界被迫走向另一条不凡之路
  • 冉阳

    冉阳

    穿越到一个和地球差不多的地方还拥有如此尊贵的身份,既来之则安之,却要出车祸回去。
  • tfboys之我爱的男生

    tfboys之我爱的男生

    三位四叶草和tfboys谈了一场恋爱,中间经过了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