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春,李国安因患腰椎管肿瘤,下腰部三块椎骨各被切除了三分之一,留下了一条无法愈合的骨槽。但他围着一条15厘米宽的钢转腰,提出要考察4000公里边防水文地质情况。当时,几位团领导和技术人员都不答应:“你这样的病人,不在医院躺着就够危险的了,上边防,还要不要命了?要去,我们去!”李国安动情地说:“不能工作,就是再活20年又有啥意思?再说我的生命是党救的,现在多活一天,就多挣24个小时,我要把一切都奉献给我们的事业,以此来报答党的恩情。”
草原上的“搓板路”、戈壁滩上的“石子路”、密林深处的“冰雪路”,给伤病未愈的李国安带来的煎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为了减轻颠簸造成的痛苦,李国安让司机用背包带把自己捆在车座上。烈日烘烤着茫茫的大漠戈壁,吉普车内闷得像蒸笼,血和汗水一次次把军衣浸透,伤口和军衣一次次粘在一起。
一路上,为了能真实地掌握当地的水文资料,李国安经常放弃能坐车的好路不走,天天走戈壁,穿沙海,翻山脊,下冲沟,哪里地形复杂,他就在哪里找水。为了收集资料,李国安每天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徒步行走。一路上,李国安靠着拐杖在风里、雨里跋涉了整整四个月。行程2.48万公里,掌握了4000公里边防的详细水源分布,写出了22万字的边疆水文地质专题调查报告,填补了4000公里边防无水文地质资料的空白,确定了沿线109眼井位,收集了12麻袋形形色色的水晶玛瑙奇石,建起了我军第一个水文地质博物展室。
李国安常说:在新形势下,我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要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受常人受不了的罪,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大家多干一些为党增光的事,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的心坎上。他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在任团长的八年里,率领给水团转战200多万公里,打井近300眼。并在被视为无水的沙漠戈壁中找到了水,在矿化度很高的地区找到了饮用水,在北纬40°以北开创了冬季成井的先例,填补了在大漂砾地层上运用孔内爆破成井的空白……这一切,均被专家称为水利史上的奇迹。他还被工程兵指挥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和南京河海大学聘请为兼职教授,人们称他是出色的水利专家。但熟悉李国安的人都清楚,他为此作出了多大的牺牲。
37度边疆春秋,李国安从未向组织伸过手。他曾当过十年排职,十年连职,十年营职,从没有任何怨言。他常说有首歌唱得好:“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1996年1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有关李国安的重要消息,即中央军委授予李国安“模范团长”荣誉称号。1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长篇通讯《我党我军宗旨的模范实践者李国安》,首都各大报纸分别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长篇通讯,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集中报道了李国安的事迹。1996年6月28日,中央组织部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1997年9月,他作为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2001年,李国安被任命为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次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他离开给水团团长的岗位后,仍保持着当年的公仆本色,继续实践着他当年提出的“参加革命为了人民、手中有权服务人民、一生一世造福人民”的誓言。
◎故事感悟
李国安能够身先士卒,不怕吃苦,即使身患恶疾也不忘本职工作,率领给水团转战200多万公里。从李安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军人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赤诚之心。
◎史海撷英
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至张家口。
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文苑拾萃
中国水资源
中国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陆地径流总量的5.5%,占世界第五位,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和美国。中国还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亿立方米的冰川,约80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万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目前,中国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约1.1万亿立方米,而1980年中国实际用水总量已达5075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的46%。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统,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4000万吨,年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城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自备水源的日供水能力总计为6000多万吨,年供水量170亿立方米;在7400多个建制镇中有28%建立了供水设备,日供水能力约800万吨,年供水量29亿立方米。
农田灌溉方面,全国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近8.77亿亩,林地果园和牧草灌溉面积约0.3亿亩,有灌溉设施的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但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
防洪方面,现有堤防20万多千米,保护着耕地5亿亩和大、中城市100多个。现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400多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
水力发电方面,中国水电装机近3000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约为29%,在发电量中的比重约为20%。
勤奋为本的徐虎
◎多求不如省费。——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徐虎(1950—?),大专文化程度,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被分配到上海普陀区房管系统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物业总监。徐虎同志曾于1986年、1988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1995年、2000年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5月和7月相继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人代表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作为党员代表光荣出席了党的“十五大”。
1950年出生的徐虎是个“老三届”高中生,1968年到上海郊区嘉定长征乡务农。后来由于农村征地,进入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当上一名水电工,担负起管区内6000多户居民的水电维修、房屋养护工作。徐虎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菜农,家境并不宽裕。徐虎读书时,一直都靠学校发给的助学金。因此,父母经常教育徐虎,不要忘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干房修水电这一行,虽然脏一些,累一些,总还是个技术活。徐虎记着父亲的话:“你是普通工人出身,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
话是这么说,可是,当徐虎第一次去居民家修堵塞的抽水马桶时,还是傻了眼:粪便、手纸、污水淌了一地。别说干活,连立脚的地方都没有。但是,看看居民焦急的样子,想想自己干的就是这一行,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徐虎忙着干活,居民在边上忙着端茶、敬烟。马桶修好了,居民连声道谢。事后,还特地给房管所写了感谢信。这件事,给徐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自己干了分内的工作,居民就这么感激,真的应该尽心尽力做好。从此,只要一有空,徐虎总是认真学习房修水电技术。碰到居民报修,徐虎一喊就到,及时解决。碰到难做的活儿,徐虎千方百计做到居民满意。每次修理完毕,徐虎都主动做好清洁工作;对居民的酬谢,他笑着谢绝;碰上挑剔的居民,还要耐心说服。一来二去,徐虎和居民们的关系从生疏变得熟悉、融洽了。
一个大热天的上午,一位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赶来报修,一进门就嚷嚷开了。原来,头天晚上6点多钟,这户居民家的楼面上突然断电。白天上班没空报修,晚上报修又找不到人,她特地请事假出来报修。徐虎以前也碰到过类似情况。但是,那时总认为,维修工能做到“你来报,我去修”就可以了。可是这次,徐虎却心头一震。他想,修修电线,捅捅马桶,对自己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居民却是关系到正常生活的大问题。如果能在当天及时为居民们解决水电急修的困难,就可以给群众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徐虎从警民联系箱得到启发,萌生了业余时间为居民挂箱服务的念头。
1985年6月23日是个星期天,徐虎在房管所以及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辖区挂上了三只“夜间水电急修特约服务箱”。打那以后,每天晚上7时,徐虎总是骑着“老坦克”(沪语称破旧的自行车),带着工具包,走向三个报修点。然后按照报修的纸条,挨家挨户上门修理。
打从挂箱服务的那天起,在徐虎的心里就没有了“星期日”和“节假日”,只留下“为民服务”四个字。
劳碌了一年,谁不想在除夕夜与家人团聚一堂,欢欢喜喜过个年?但是,十年来,徐虎是怎样度过除夕的呢?八个除夕,徐虎为居民贺年守岁,为群众排忧解难。
十年辛苦不寻常,徐虎累计开箱服务3700多天,共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小小“报修箱”受到居民们的热情称赞。就是那些一开始对徐虎挂箱服务持怀疑态度、风言风语的人,也从中受到了教育,改变了态度。这样一直坚持到1998年底,长达13年的时间,徐虎成了一名“全天候的水电工”。群众说,如果每一个党员都像他这样为党分忧,为民解忧,就会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一股凝聚力。
徐虎服务的对象远不止这些,他的服务没有分内和分外之分,也没有区域和行业的界限。他还把修马桶当做一门学问,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用灵巧的双手和高超的技术让居民少花钱、多办事。
徐虎爱岗敬业,十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成绩。1985年和1987年,他被评为上海市劳模。1989年、1995年和2000年三次被评为全国劳模。1996年,中宣部将他作为“敬岗爱业、奉献社会”的劳模典型在全国进行了宣传,由此徐虎闻名全国。
一辆“老坦克”,一个“全天候”的报修箱,十几年随叫随到、风雨无阻的服务,让徐虎成了全国著名的劳模。但徐虎的头脑始终是冷静的。他在各处所作的劳模报告中,都不忘说一句:“就我个人来说,忙一点累一点无所谓。但一个人做得再多,也只能做有限的事情,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确实如此,仅靠个人之力,哪里能够满足那么多人的需要?所以当年在宣传徐虎事迹之时,就有记者慨叹“徐虎太累”。徐虎自己也说,如果说有徐虎精神,这种精神也只有成为一种体制和机制才能长久。
1999年1月,徐虎所在的西部集团以他名字命名的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成立,徐虎担任副董事长。2002年7月,徐虎担任西部集团物业总监。在新的管理岗位上,徐虎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业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服务理念。他说,人性化的服务,并不等于“花好稻好”的乱承诺,做不到的事情不随便答应人家,而一旦答应了就要做到最好。此外,他还是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式的服务较为实在。确实如此,正如他所言,“不管社会怎么发展,百姓的生活怎么变化,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故事感悟
不难看出,“徐虎精神”在他现在的事业中依然被一以贯之;同样,“徐虎精神”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并被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徐虎正是凭借着辛勤劳动创出了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