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石匮藏书》的同时,张岱还写了不少文章和诗歌。在这些作品中,他不仅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愤,还沉痛地回顾了自己昔日的腐朽生活,表达了深深的悔恨心情。
张岱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感动了很多人,大家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都称赞他是一位有骨气的民族义士。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们纷纷私下传阅他的文章和诗歌,把他当做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但张岱自己却从没有原谅过自己过去的错误,仍然常常写文章检讨自己。
有一天,张岱的茅屋里来了位客人。这人姓施,是张岱多年不见的一位老友。张岱一见他,惊喜交加地喊道:“施兄,原来你没有死!我听说你在嘉兴一带参加起义,已经战死了呀!”
来人笑了,说道:“我隐姓埋名多年才躲过了追捕。现在眼看老得不行了,临死前,怎么也得来看老朋友一眼啊!”他看了看张岱披散着的长发,笑着说:“怎么,你老兄还敢留着头发不剃呀,不怕清兵砍你的头吗?”
张岱哈哈大笑道:“我是山中一野人,与世隔绝,谁要让我留清朝的辫子,就让他把我的头也拿去!”
接着,张岱请朋友坐下,自己出去准备饭食招待他。
姓施的朋友随手拿起桌上一篇尚未写完的文稿,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自为墓志铭》一行题目,他连忙一行行读了下去。张岱在这篇自己给自己写的墓志铭中,又一次回顾了昔日的腐朽生活,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过错。
等张岱进屋的时候,姓施的朋友正拍着桌子说:“好文章啊!”他转过脸来对张岱说:“当年陶渊明、徐文长自写墓志铭,为后人仰慕,没想到你老兄也有这样坦荡的胸怀和气魄啊!”
“施兄过奖了,我哪里能与前代的伟人们相比,只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张岱淡淡地微笑着说。
“不过,有一点我赞同。你不该在文中过分地自责,那都是多年前的往事了,年轻时的过错记一辈子就可以了,难道死后还要让后人去议论吗?你这些年做了这么多好事,现在人们都敬佩你的忠贞节义,你又何必败坏自己生前的清名呢?”朋友诚恳地劝说着张岱。
“施兄不知,我之所以苟且偷生,活到今天,正是为了痛改前非,弥补昔日的过错。我时时提起过去,就是要让世人看到:一个有罪之人是如何改过自新的。”
“说有罪太过分了吧!你生于显贵之家,像你那样生活的官宦子弟并不少见。”
“施兄你想想看,那时国家已经风雨飘摇,官场一团腐败,而我辈却只知醉生梦死,不知发愤图强,这不是罪过又是什么?这些年来,我常常想,自己前半生有罪,如今所剩的光阴已经不多。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短处统统揭发出来,让后人记取教训。说实在的,写这篇墓志铭时,我也因为私心几次中途停笔。可后来一想到这些,还是准备继续写下去,一直写到死的那一天为止。”
说完,张岱举了举手中的酒壶,说:“不提这些了!你看,这是我珍藏多年的好酒,今日咱们老友重逢,喝他个一醉方休可好?”
姓施的朋友也从背囊中取出一只野鸡,说:“喏,这是我路上向猎人买的,你怕是也好久没闻到肉味了吧?咱们来个野鸡美酒宴,看看能不能比得上你昔日的山珍海味!”
两位朋友哈哈大笑,他们都好久没有这样痛快过了。
◎故事感悟
张岱能够保持忠于国家的气节,并能深刻反省自己以前的过错,自写墓志铭。他这种真实无隐的精神值得敬佩。
◎史海撷英
明朝的政治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除宰相制度,令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皇帝独揽国家大权。
然而,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根本无法一一处理,因此洪武十五年(1382年)九月,朱元璋罢四辅官,仿宋朝的殿阁制设立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内阁的权力及地位都比不上过去的宰相职位。
到了明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了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为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明太祖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设立东厂,明宪宗再设西厂,合称“厂卫”,由宦官统领。
◎文苑拾萃
《自为墓志铭》节选
(明)张岱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史弼不愿捕风捉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史弼(生卒年不详),字公谦,东汉末年陈留考城人也。父史敞,顺帝时以佞辩至尚书、京兆尹。弼迁尚书,出为平原国相。时诏书下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会党禁中解,弼以俸赎罪得免,济活者千余人。迁河东太守,拒绝权贵请托,遭宦官侯览诬陷,被逮入京,吏人莫敢近之,唯有裴瑜送史弼,以正义鼓励史弼。又有魏劭变卖家产,诈为家僮,贿赂侯览,使史弼得以减刑。光和中,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东汉后期,从汉和帝开始,几代皇帝都是从儿童时代起就继承了皇位,政事由皇太后“垂帘听政”。太后靠谁去执掌政权呢?不是后家的“外戚”就是宦官太监当权,因此酿成了外戚与“阉党”之间狗咬狗的争权斗争。
135年,东汉政权落在了皇太后和皇后两姊妹的哥哥梁冀手中。梁冀是一个十分凶恶贪婪的大将军,权力越来越大,态度越来越骄横。年幼的汉质帝说他是“跋扈将军”,他就用毒酒把小皇帝毒死了。朝廷的大事小事都要由他专横独断,官吏要由他一人任免。大臣升迁调动要先到他家问安谢恩,听他的训示,然后才敢去尚书台领取印信文书。他千方百计地搜括金银财宝,明目张胆地公开贪污受贿、抢掠妇女;他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豪华住宅,又霸占了洛阳周围的大片耕地开辟为私人花园。有人不小心误伤了他的一只白兔,他就把这个人抓来用乱棍打死了。他掠夺平民百姓做他家的奴隶,称为“自卖人”,奴隶数量多达几千人。老百姓都恨透了这个大将军,天天向神庙祈祷“梁氏灭门”。后来,他的皇太后妹妹和皇后妹妹相继死去,他的靠山倒了。
159年,汉桓帝与单超、左棺、具瑗、徐璜、唐衡等几个太监共同策划诛灭梁冀,梁冀在围困之中畏罪自杀。朝廷没收了梁家的财产进行拍卖,共卖得钱30多个亿,相当于全国全年的政府总收入的一半。
梁冀死后,太监集团趁此机会消灭外戚集团的势力,杀了几十个朝廷公卿、刺史、郡守之类的高级官吏,把自己的兄弟和亲戚派去取代这些重要职位。汉桓帝一天之内就把单超、左棺、具瑗、徐璜、唐衡五人封为列侯(爵位的最高一级),接着又把一些太监封为侯。从此,宦官在朝廷独掌大权。他们“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法律)”,权势比梁冀还大。
但是,这些阴险毒辣的宦官仍然是贪婪残暴的吸血鬼,比梁冀更加作威作福。太监侯览先后强夺别人的住宅达381所,强夺田地1.18万亩。宦官们互相斗富,比赛修建豪华公馆;操纵皇帝,为所欲为。他们的兄弟亲戚担任地方长官之后,公开杀人抢劫,完全同强盗一样。对地方上的小财主,他们动不动就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杀其全家,然后吞没财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把那“五侯”太监称为是“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单超已死)。
由于太监及其爪牙大量侵夺民田,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减少,他们又鼓动汉桓帝公开卖官卖爵。关内侯、虎贲中郎将、羽林郎、缇骑营士、大夫等官职爵位都被标上价格,公开出售。原来的“察举制度”越来越腐败。童谣唱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