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600000013

第13章 三加三等于几?(2)

要是详细讲来,五服可算得上是一个无比复杂的伦理体系,我这里只能简要来说。比如说《孟子》这里讲滕定公死了,那丧礼上会来很多人,这些人都是要穿丧服的。大家在电视剧上应该见过不少类似的镜头,白花花的一片,其实呢,别看都是白花花,却不一样,而且是有很严格的区别:这些人身上的丧服要根据他自己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而有款式上的区别,一共有五种,是斩衰、齐衰(读“兹崔”)、大功、小功、缌麻,这就是所谓“五服”,具体区别在于衣服是什么料子,还有下摆缝不缝边,当然还有更具体的,腰带什么样,帽子什么样,太烦琐了,我就不多讲了。

五服的亲属分别有不同的责任,原则上说,越是关系近的,责任就越大,也就是说,服丧时间就越长,哭得就得越起劲——千万别以为在丧礼上哭得越响亮越好,现在有些地方还有大户人家办丧事,专门去请一些专业的哭丧人士来哭丧,都是些嗓门超级大的,他们大概以为这才表示孝顺。其实不是——这些讲究很有趣,我就给大家多介绍一下:穿斩衰的亲属哭起来要一口气下去好像要噎死似的,下一口气就倒不上了;穿齐衰的哭下去还有口气能喘上来;穿大功的哭起来要拖个长音,有点儿弯弯绕的感觉;穿小功和缌麻的就别哭了,脸上只要带出悲哀的神色就够了。

看看,够复杂吧,要是去参加丧礼,先得搞清自己跟人家到底是五服中的哪一服,还是根本就在五服之外,然后,衣服千万别穿错了,哭也不能哭错了,小功不能比孝子还哭得大嗓门,那样的话,人家该把他当孝子了。这还远远没完,还要按照规定,说什么话,行什么礼,如何捶胸,如何顿足,等等,一本书都讲不完。你以为孝道仅仅是孝顺父母这么简单的四个字吗?那和其他国家能有什么不同,难道外国就鼓励儿女虐待父母啦?

说到这里,大概有人还不服气,问:“这些只是孝顺父母的形式而已,虽然很是繁文缛节,但大原则却脱不了‘孝顺父母’这四个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谁要是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前两本书里我都大致谈了孝道的问题,这里谈的才比较详细,因为正赶上滕文公办丧事。

各位有没有想过,无非是对父母尽孝而已,有必要搞这么多复杂形式吗?有必要搞这么多繁文缛节吗?孔子和孟子为什么如此推崇孝道呢?

我在上本书里已经通过周代的宗法制度讲了一些孝道的内涵,现在再讲一些。

听说现在有人呼吁重新重视一本传统文化的经典——《孝经》,要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各位可知道《孝经》是一本什么书?

顾名思义,是讲孝道的书。

这书在历朝历代被很多统治者大力推行过,虽然篇幅极短,却能身列“十三经”之一,甚至还曾被人推崇为“十三经”里的第一经。要论普及程度,《孝经》还要超过《论语》和《孟子》等书。但是,要留心哦,《孝经》可绝对不是“孝”的经典,孝道也绝对不是“孝”之道——至少其核心意义不在这里。

以前的小孩子他们得学《孝经》。《三国志》里有段有趣的故事,是说孙权和大臣们聊天,聊起小的时候读的书来,孙权问严畯:“你还记得小时候读的书吗?”

人在小时候脑子最好,记东西最牢。严畯看来从小就是好学生,《孝经》背得熟,一见主公问到自己,便开始背书:“仲尼居,曾子侍。子曰……”

“别背了,你可真是个书呆子!”严畯正背着,旁边有人粗暴地打断了他,还用了一个很不中听的词。严畯歪头一看:咦,原来是张昭。

熟悉《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张昭,这是孙策当年的托孤重臣,所谓“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可是和周瑜一文一武并列的高人啊!不过此公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极力主和,后来搞得好没面子。

话说张昭,既然能和周瑜并称,必有他的过人之处。张昭骂严畯是书呆子,也自有他的道理。张昭向孙权说:“你还是听我给您背诵《孝经》吧。”

严畯背《孝经》,张昭也背《孝经》,这还不都一样吗?

——可是,一样是一样,背法不一样,造成了天壤之别。

张昭开口背诵:“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咦,张昭背的怎么和方才严畯背的完全不一样啊?这是一个版本的《孝经》吗?

——不错,这两人背的都是同一个版本的孝经,那为什么全不一样呢?因为严畯这个笨蛋是从第一章开始背的(恐怕一般人都会这么背),而张昭却是从第十七章开始背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差别,就意味着张昭胜利了,严畯失败了。

可是,为什么呢?

能够马上想出答案的人,恭喜你了,你如果生活在古代的官场上,将会是一个优秀的政治投机分子,前途无量,嗯,假大空能说得光明磊落,马屁能拍在点子上,这是天资加经验!

我来公布答案了:因为张昭一下子就抓住了《孝经》的要点。张昭背的这个第十七章题目是“事君”,讲的全是侍奉君主的道理,这才是《孝经》的本质。

为什么历代这么多帝王都推崇《孝经》,难道他们就真的那么敬老尊贤?胡扯,这世上最根本的道理就是无利不起早,聪明的皇帝们更是一样。拿《孝经》表面上培养孝顺父母的乖孩子,实质上却是在培养俯首帖耳的顺民。

有人可能还不服气“不对吧,就算实质是忠君,可张昭方才背的内容里,不是还有个‘匡救其恶’(意思是:纠正领导的错误)吗,也是鼓励臣子们向皇帝劝谏的啊。”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你要真拿这种话当真,那你就等死吧!历史上这样的事还少吗,皇帝是什么,皇帝说要大家勇于提出批评意见,可你要真批到点子上了,绝没你的好!这就是专制社会的生存法则:拍马屁一定要拍在点子上,可批评领导却绝对不能批到点子上,你至多也只能这样批评:“皇帝啊,我得批评您,您太不像话了!忙工作也不注意身体,您要真累坏了,谁来领导我们工作啊!”

我举个正经的例子,不说远了,还就说“匡救其恶”这四个字。这是《周书》里的故事,魏文帝搞宴会,席间说起《孝经》来,皇帝认为这书讲的是做人的根本大道,很重要,让大臣们各自都谈谈这书里最重要的话是哪些。有个叫长孙澄的,抢先回答:“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昼夜不懈、全心全意地服侍领导。”这句话原出《诗经》,是被《孝经》引用过来的。

长孙澄说完,接下来又有人回答:“匡救其恶。”——看看,就是这句话,一点儿不错。

结果怎么样?

说“匡救其恶”的这位被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顿,长孙澄却受到了大力表扬。各位,你们都想想,如果你们是领导,是不是也希望下属或者员工们都能够“昼夜不懈、全心全意地”服侍你呢?你可以随意安排他们工作,而他们会“没有任何借口”,你派他们“把信送给加西亚”,他们绝对不会多问一句,也绝对不会拖延一刻,你就算“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也会毫无怨言地去找自己的新奶酪去。

——这就是《孝经》的内在逻辑:在家是孝子,出门是忠臣。所以呢,各位如果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许多公司搞员工培训,人手一本《孝经》,完全不必感到

惊讶。

所以说,不要以为《孝经》是本伦理书,也不要以为孝道仅仅属于伦理范畴。

所谓孝道,其实是披着伦理外衣的政治统御术。在孔孟那里,孝道追求的还是一种推己及人、自上而下的感化型政治方针,到后来的专制帝王手里,孝道就完全成为一种培养顺民的政治权谋了——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所以天下也没有不是的父母官,天下没有不是的领导;再者,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怎么才能不毁伤呢?当顺民,别被老爷的板子打,那就不会“毁伤”了。虽然社会上宣传气氛似乎造成了以孝顺为荣(就有赵宣那种例子),以不孝顺为耻,但帝王们实际要达到的目的却是让大家以忠君为荣,以不忠君为耻。要是在现代社会,即便领导人这么说,那也无非是他在表达他自己的价值观而已,你爱听就听,不爱听拉倒,可在古代专制社会,领导的价值观是强加给所有人的,你爱听也得听,要是你不爱听,嘿嘿,那你就等着倒霉吧!

这里面的弯弯绕还多着呢,先讲这些,免得又扯太远了。

借滕文公办丧事的由头再谈一点儿相关的问题。

先问问各位:滕定公会被如何安葬呢?葬在哪里呢?会像秦始皇陵那样吗?

——书上没说,我也不知道。

不过,周以前的人埋葬死者可跟我们习惯认为的那种陵墓或者坟头大不相同。别以为中国古人就从来都是堆坟头的,根本不是那样。

以前的埋葬方式叫“不封不树”,所谓“封”,就类似于堆坟头,或者叫封土,所谓“树”,现在一些还能见到的古代墓地不是都种着很多松树什么的吗,这就是“树”。而以前的人是既不堆坟头也不种树的,死者就被埋在地里,地面是平的,根本就看不出来底下有死人。

这很不可思议吧?

肯定有人觉得这不可能:中国古人不是很重视祖宗吗,可要是连个坟头都没有,连祭奠都找不着地方,清明节怎么上坟去呢,这怎么可能呢?

乍一听是不大可能。但实情确实如此,不但有不少文献佐证,连考古证据都有。考古发现,即便是身份很高的死者,也没有坟头,只不过地下部分比较奢侈罢了。那,前面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上坟去啊?

答案是:人家不上坟。

——这好像更不可能哦,不上坟,那怎么祭祖呢?

答案是:祭祖有专门的宗庙,种种复杂的祭祀仪式都是在宗庙举行的,跟坟头没一点儿关系。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规矩逐渐被打破了,堆坟头、种树这种新方法迅速普及开来,也渐渐有人开始去坟头祭祀先人了,有身份的人也开始搞大规模墓葬了,开始一级一级地堆封土,堆成小山一般,这才有了“陵”。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谁能想象原来古人竟然不立坟头呢?想不到的事情何止这一件,就还接着死人的事来说吧,我们一般都以为夫妻死后要合葬,历朝历代的帝王陵墓也当真有过不少这种例子,可是,原本就如此吗?

《礼记》里边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的季武子新建了一座大宅子,可宅子旁边紧邻着杜家的墓地。杜家不知新死了谁,需要和墓地里的哪一位合葬,这动静不会小,所以杜家提前向季武子打了招呼。季武子虽然势力大,却是个好说话的人,人家一提,他就答应了。到了日子,杜家人一大堆人办丧事,可还真是难办,为什么呢,因为就紧邻着季武子的家,实在太近了,一堆人在这儿哭丧,季武子别再有什么意见。这一来,不想哭的正好就不用哭了,想哭的也得强忍着,这丧事办得好生寂静。

季武子赶紧出来说话:“这是怎么搞的,合葬本来就不是古时候的礼法,是从周公时候才有的。我连合葬这种大事都答应你们了,还会在乎你们哭不哭吗?你们该哭就哭吧!”

——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合葬这种后世看来很规矩的行为在以前居然是很不合规矩的。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 哲学、科学与信仰

    哲学、科学与信仰

    本书是一部翻译著作,作者为黎巴嫩著名伊斯兰学者纳迪姆·艾勒·基斯尔。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解析,廓清了阿拉伯哲学的渊源,并把穆斯林哲学家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比较。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热门推荐
  • 不朽丹王

    不朽丹王

    安逸风感觉到一股巨大的缠绕之力,施加在自己的身上,他能清楚的听到自己骨头断裂的声音,钻心的疼痛让安逸风的意识慢慢的有些恍惚,胸口越来越闷,呼吸越来越困难……
  • 修罗皇者傲视天下

    修罗皇者傲视天下

    修罗,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强者,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可以掌控他,一旦掌握它,就可发挥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力量来。天地间人谁是对手。罗修逆天而为成为修罗。那他的实力又将如何。
  • 灵霄遥之最邪皇

    灵霄遥之最邪皇

    繁华灵界,众生有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神尊圣贤,风流多情。一个是陨落千年的上古魔皇,一个是被逐出灵院的天才少年,当他们两人的命运罗盘碰撞在一起时......魔皇重生,助少年修炼,只为复仇;少年崛起,与魔皇为伍,只为雪耻!少年崛起于青河镇,习血魔诀,创雲海阁,与人斗、与仙斗、与魔斗,只为入神成永恒!魔皇辅之、魔皇暴君:功法本无正邪之分,只有人心才有善恶之别,一切皆取决于修炼者的本心。雲海阁主:吾,本心向善,杀人如麻,正邪间彷徨,自号最邪皇!......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雲海阁壮志凌云几分愁,五湖四海聚一阁。阁下,有兴趣加入吗?
  • 青春趣纪

    青春趣纪

    生活的小日常和一些有趣的事情,博卿一笑,想到就写,部分杜撰我用稚嫩的文笔,记录下这段稚嫩的青春希望日后看到,可以会心一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快乐的日子
  • 合希决

    合希决

    岱舆是座出了名的仙山,民间传言凡能在此山修炼者日后必能成仙。十岁那年父亲便领着她到了岱舆拜师。“以后你就住到游云宫!”那个孤高冷傲的男子冷冷地抛下一句话。本想着每日插科打诨,待到六年过后继续过大小姐的日子,却遇到了了一位极品师父。六年后,她如愿回家,又开始为各种礼仪伤脑筋。有位得道仙人说过:世间万物,命矣。难道这就是命?斜靠窗边她微叹口气,偷偷扮作男子逛尽长安街。早上醒来却听说被定亲了,一场婚事来的莫名其妙,又莫名其妙被游撤阻止了。他不是说,修行之人不可迷惑心智随意下山吗?现在这算什么,抢亲?
  • 噬者绝道

    噬者绝道

    生活在异界大陆,相传世上有仙。百舸争流,为仙路热血沸腾,最终化为尘埃,仙道如何能得?不一样的纪元,不一样的大势,注定要有真仙诞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成万物!再造亿万真仙!!
  • 最强卢亮

    最强卢亮

    人与妖怪在地球和平着,可是幕后黑手一直掌控着妖怪四处破坏,又让人类和妖怪进入战争时期,有几位小孩为了拯救这误会,还要和幕后黑手做个了断,让黑暗永远堕落黑暗。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她的生命似是一个又一个三年拼凑而来的。三年一别离。她活在无尽的别离中。七岁那年,懵懵懂懂。她骂她:“你个死野种。”她冲上去死死的咬住她,牙齿上还有她的血,腥味充满了空腔。十岁那年,苦苦哀求。她跪在地上,看着那个男人决绝毫无留恋的背影,至死难忘。她只能一遍一遍的说着求求你,不要走。那样绝望。他站在她身后说:“你还有我,一辈子我都在。”
  • 乔装俏佳人

    乔装俏佳人

    打赌输了,展怀春绑着俩馒头男扮女装混进了尼姑庵。怕打雷了,展怀春把伺候他用饭的小尼姑给搂住了……
  • 洪水、跳蚤

    洪水、跳蚤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