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投资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更为可怕的是好多投资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些,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股票投资市场充满风险,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失败。彼得·林奇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他把自己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总结,告诫广大投资者不要相信什么,不要买哪些公司的股票,哪些对股票的认识是错误的,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在品质。这是投资者躲避股市陷阱、免遭失败的灵丹妙药,如果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一定会实现从普通到优秀的跨越。
四个不要相信
彼得·林奇是一个无私的人,他把自己的投资心得毫无保留地倾吐出来,让人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给广大个人投资者以专业的忠告。在他的观点中,个人投资者有着比专业投资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他在给出忠告的时候,一定是其多年经验的凝聚,而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信口开河和无病呻吟。他奉献给投资者的不是空泛无聊的理论,也不是华而不实的方法,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确确实实的帮助。在林奇的诸多忠告中,有“四个不要相信”最为经典。
希望这些金玉良言能够帮助那些正在股市中跋涉的个人投资者,给他们以警醒,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不要明明知道是投资的陷阱却在利益的推动下忽视陷阱的存在,从而给自己造成巨大的损失。
令不要相信各种理论
就智商而言,最优秀的投资者的智商既不属于智商最高的3%,也不属于最差的10%,而是在两者之间。在我看来,真正的天才由于过度沉醉于理论上的思考,结果他们的理论总是被股票实际走势所背叛,现实中的股票走势远远比他们想像的理论要简单得多。
——彼得·林奇
一般人都想通过努力学习各种投资理论来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觉得那些投资理论经过时间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于是江恩理论、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反身性理论等等充斥市场。但彼得·林奇认为,各种已经成型的那种学术性的理论并不能够最终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增长。他给广大投资者提出忠告:不要相信各种投资理论。
对于自己这种不合常理的观点,他曾以打鸣的公鸡来形容对一些理论的看法:“多少世纪以前,人们先是听到公鸡叫然后看到太阳升起,于是认为鸡叫才引发太阳升起。今天鸡叫如故,但每天为解释股市上涨和对华尔街产生的影响的新论点却使专家感到困惑。譬如:女人穿的裙子越来越短了,某一个球队赢得了超级杯,日本人不高兴啦,某种趋势线已被击穿了,共和党人在选举中获胜啦,股票出售过多啦,等等。每当我听到类似这样的理论,我总是想起那打鸣的公鸡。”
确实,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学习过多的投资理论并非好事。在《北京商报》上登有这样一个故事:股民马跃辉刚刚进股市的时候,对股市了解得不多,既不懂什么投资理论,也不会什么技术分析,炒股的时候只会看看价格和成交量。价格上涨,成交量放大就买进;价格停止上涨而成交量继续放大就卖出。那段时间他时赚时赔,盈亏基本相当。
一年后,他学习并掌握了K线投资理论,通过将K线组合形态结合成交量进行分析,使得投资成功率迅速提升起来,投资收益增长得也很快。马跃辉非常高兴,决定再多学些投资理论来更好地提高投资水平,争取在股市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第二年,马跃辉学习了很多著名的投资理论。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随着他学习的理论增多,其投资水平却不升反降了,不仅投资收益大幅缩水,连对行情的研判都出现?昆乱。从波浪理论分析似乎要上涨,而从江恩理论分析似乎要下跌;看稳固基础理论要讲究投资;看空中楼阁理论要讲究投机;看随机漫步理论要放弃图表;看相反理论要处处与专家的观点相反;看周期理论像要出现拐点;看黄金分割理论似乎已经到顶。各种投资理论有不同的重点,得出不同的结果,反而让投资者无所适从,
实际上,投资理论来自于对实践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投资市场和描述市场的运动,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能够在实际未来中应用。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几乎所有成熟的理论中都会有十分严格的假设,这也使得在实际应用也会面临如果假设条件不符合的话,理论的作用是不能够发挥的,而完全符合假设条件的现实情况却很少。
针对理论的这一特点,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曾这样说过:我还发现有效市场假设(假定股市上每件事情都是“已知的”,而价格总是“合理的”)和随机运转假设(假定股市涨落是非理性化的,并且完全不可预料)很难兼容,奇特的市场涨落早已使我对“合理性”理论产生怀疑,而麦哲伦公司的那些伟大的项目经理们的成功也很难被预测到。
投资理论不可信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以往的投资理论都是投资专家们在买卖股票时的经验之谈,但专家们买卖股票,他们的环境、制度、股市的大势,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制度及股市大势等未必相同。炒股是老行业。在华尔街,一百年前流行的是火车股、钢铁股,接着流行收音机股、电视机股,今天流行的是电脑股、网络股。每种股票的兴起都代表了新的行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些理论因素很多时候也都须根据环境而做出修正,生搬硬套,可能害人不浅。
(2)投资理论的创建,虽常是出自投资高人的大脑,可是,这并不代表这些投资理论一定可信,有些理论固然道理精湛,令人非常佩服,但也有些却带着迷信色彩。还有些投资理论是相反、矛盾的,甲理论正确,乙理论就可能不正确;或是乙理论正确,甲理论就不正确。所以,在股票市场中,在不同时间应该挑选哪一个理论运用,有时就会令人摸不着头脑。投资学界并列了这些互相冲突的理论,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否都可信,那绝对需要动动自己的脑筋。
(3)现在的经济情况,已经被投资专家们称为“新经济”,这和以往被称为“旧经济”的经济运作模式已经大大不同。新经济之下,股市以高科技股作为主导。旧经济的股票会逐步被淘汰,除非这些旧经济之下的公司能够将其生产技术革新,科技化、系统化、自动化等等,否则旧经济或迟或早会被淘汰。
投资理论很多都是以往旧经济之下的分析,是否于新经济之下用得着,仍然是一个疑问。
那么,作为个人投资者是不是就完全不用相信任何理论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投资者没有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的。其实,林奇所说话的背后意思在于告诫每个投资者不要过分地盲目地相信关于投资的各种学术性理论,如果按照这些理论去投资市场上大部分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包括最基本的价格运动。
但是这些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可以帮助投资者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股票的运动和发展趋势。
在这一点上,个人投资者要做到的是理性地看待各种理论,学习理论本身是一个提高的过程,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市场,理解理论背后的思想,同时锻炼自身严谨的思维,而不是非要把学术性的理论死搬硬套地应用在股票市场上不可。
不要相信专家意见
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内幕消息”,不要相信经纪人公司的推荐,甚至连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讯杂志上最近所提出的“至少不会损失”的投资建议也别接受——请只相信你自己的研究。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认为,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虽然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林奇却不信谁能用金融规律来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于是,林奇告诫投资者不要相信专家的意见。
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脑,可是一些人却唯专家马首是瞻。专家评论看好,他们就纷纷买入;专家意见看淡,他们就急急卖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诚然,被认为是专家的人,或是有高深的学问造诣,或是有灵通的市场消息,或是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或是身居金融机构要职。他们对市场的认识,无疑比较深刻;对走势的分析,确实比较中肯;对策略的应用,当然比较熟练。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专家亦受时空局限,难免也会“跌破眼镜”。专家的预测不会次次准确,专家的操作不会次次赚钱。假若专家“包赚”,他早已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哪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对你讲行情、写评论、当专家呢!
股票市场不是涨就是跌,做下去不是赚就是亏。如果单以买卖结果来衡量,可以说只有“赢家”和“输家”,而没有“专家”。专家与赢家之间并非一定画等号。相反,如果有人以专家自居,主观过强,背上包赚的包袱,就算他曾经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赢家,亦难免有一日成为“败走麦城”的输家!
曾经有一位号称专家的人在香港每天写股市评论,准过一时,被人捧得飘飘然。有一次,他认为自己看得绝对准确,于是就孤注一掷,投入自己的全部资金,结果走势相反,全军覆没。反过来,他手下文化程度不高的一位下属却我行我素,没有迷信身为专家的老板,却赚了大钱。这一则专家“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故事,实在发人深省!
股市的变数太多,以至于任何预测都显得苍白无力。作为专家也不例外。
不能轻信专家之言,主要在于专家本身有一个逐渐调整思路的过程。专家也是随着市场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民常见的一个毛病在于急于了解专家相中的“黑马”是什么,却未曾深入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翔实。林奇曾这样评论:“听从专家意见的麻烦在于,你不知专家什么时候改变自己的看法,你没办法了解这一点——除非他又回到电视上介绍自己的观点,而你又碰巧正在收看这个节目。否则你只有抱着这种股票,因为你认为专家喜欢它;而专家已经不喜欢这股票了,而你仍然抱着。”
林奇曾讲过自己因为听取一个技术专家的建议而失去一个上涨十倍的股票的投资机会。按照林奇的观点,尽管金融市场中的各个子市场是存在微妙的联系的,但是他并不相信按照金融规律去推测利率变化方向的论断。这一点也和林奇本身研究的特点有关,因为他在判断一件事情以前,可能要观察多个关联行业、拜访多个机构,也要实地考察后才最后做出自己的分析。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曾写道:“你的投资才能不是来源于华尔街的专家,你本身就具有这种才能。如果你运用你的才能,投资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业,你就能超过专家。”可见,投资者还是要多做调查研究,多相信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不要把脑袋长在别人的脖子上”,并非是说专家分析的不好,而是不能偏听偏信,听风就是雨,要养成自己的分析能力。
如今,传播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等,各种证券频道和证券专栏,分析师们免费为大家服务,提供见解,有许多投资者也就坐享其成,懒得自己再去开动脑筋,分析市场和股票的价值。而许多庄家正是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弱点,诱你入套,股票专家推荐股票就是常用的方式之一。
投资者常把信息的灵通和与股票接触的远近看作是成功的首要因素,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证券交易所的职工整天盯着电脑的股票行情,信息也比别人灵通,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按道理说,他们一个个都应该可以成为百万富翁。然而,往往是大胆的外行人赚了大钱。股场如赌场,一半靠运气,一半靠预测和决策。在现时的股市,由于情况千变万化,外行人反而有时不被太多的信息蒙住眼睛,对于情况有一种新鲜的看法,不受条条框框束缚。
所以,不要依赖专家意见,专家们很难准确预测到明天的行情,仅用金融规律和技术工具来提前说明股市的短期走向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有时专家意见与选股错误率呈正相关,如果越听专家意见,越容易选错股。这倒不是说专家都是骗子,而是市场太难预测。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利用专家的意见?这一点上,和我们办理其他事情是一致的,那就是吸收别人的意见,做出基于自己认真分析后的判断。毕竟,作为专家有着一定的信息优势和分析优势,个人投资者可以将同一行业的专家的观点综合,分析各种专家给出的论据是否充分,不断地分析并有自己的判断。
当然这个前提是个人投资者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不是完全无知的状态。
在这个建议的指导下,针对市场上充斥的评论、各类研究报告和分析投资者要做到心中有一杆秤,衡量其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大和如何利用这些观点,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专家的意见。
也就是说,对专家、权威的意见应该重视,但却不能盲从。有没有想过“万一错了怎么办”,并拟好预防措施,这是“重视”抑或“盲从”的分水岭。
没有理由认为专家的意见一定“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因此,你盲从亏了钱不必怨专家,只能怪自己!
不要相信数学分析
在投资方面,沃顿商学院那些信奉定量分析和随时漫步理论的教授们在投资实践上远远没有我在富达基金公司的同事们做得好,因此当我在理论和实践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时,我选择了与务实派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