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像杜冰蟾那样,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奇怪想法和念头,也许在大人看来,这些想法和念头显得很荒唐,也很可笑,甚至不着边际,但是这却是孩子创造性的一种体现。然而有些父母还不了解,他们当孩子是胡闹,于是阻止并呵斥孩子,其实这种想法只会把孩子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孩子不再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念头,这对于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有的孩子看见玻璃瓶里养着的金鱼,他会产生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奇怪想法:如果我让小金鱼喝牛奶,它是不是也会长得像我一样大呢?于是,孩子想到做到,把妈妈给他冲的牛奶,很大方地送给金鱼喝了,结果造成了小金鱼全部“毙命”。其实,爱搞破坏是孩子的天然本性,也是孩子的创造萌芽的体现。
孩子一出生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这时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能足够了解这个世界的境界。于是,他们就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探索世界,认识世界。像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们在幼年时都是有名的“破坏大王”,而他们的破坏和搞怪也让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头疼、生气。可是,正是他们的淘气和破坏,使他们能够对世界充分了解,最后成为闻名世界的人物。
专家支招——
对于父母来说,当孩子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或见解时,父母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这样孩子才敢于幻想,勇于创新。可见,孩子异想天开,正是其创新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以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利于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支持呢?
支招一: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创造环境。
有人认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那么孩子得到的将是一生享用不尽的“创造性”财富。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次,一个幼教专家到国外访问。
当她来到一所幼儿园参观时,看到一个孩子正在用蓝颜色的笔画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东西,便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小朋友,你画的是什么呀?”
“我画的是一个大苹果。”孩子大声地回答。
幼儿园的老师走过来,看了看孩子画的所谓大苹果说:“嗯,画得真是不错。”说完,这位老师鼓励性地摸了摸那孩子的头,笑了笑走开了。
幼教专家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蓝苹果,明明是孩子画错了,为什么老师还如此夸奖他呢?她对此很是不解。
事后,这位幼教专家终于忍不住问那位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很不理解,您的那个学生用蓝颜色画苹果,您明明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蓝色的苹果,而您为什么不及时地给他指出错误来呢?”
听了幼教专家提出的问题,幼儿园老师惊讶了,她说:“我认为没有必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我为什么要给他指出来呢?也许这孩子今后真的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来呢。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就会知道。”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鼓励孩子去大胆想象,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许正是孩子这种不合实际的想象和幻想,让孩子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从而引发了孩子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支招二:尊重和鼓励孩子的奇异想法。
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奇异想法进行纠正、打击或压制,这不但挫伤了孩子创新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一点点的提示和鼓励,孩子会给大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也许有时正是孩子那奇特的想象和做法,能让孩子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雅丽是一个有绘画天赋的孩子,爸爸妈妈也以她为荣。一次,家里来了爸爸的一位朋友,想看看雅丽绘画,回去也好让他自己的孩子学画。雅丽听了非常乐意,但也有点紧张,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在这位叔叔面前表演,如果她画好了,不但给爸爸妈妈争了气,也会给这位叔叔的孩子一次学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绘画能力也得到了肯定。
雅丽画笔飞扬,一朵逼真的荷花跃然纸上。然而在最后一笔的时候,由于紧张,导致她在收笔的时候把一团浓绿的墨迹落在了绿色的荷叶上。眼看一幅漂亮的画就这样毁掉了,雅丽非常难过。妈妈提醒女儿:“池塘里除了荷花还有什么呢?”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中就有这样的画面。雅丽忽然眼前一亮,课本上不是有穿着绿衣服、白肚皮的青蛙在荷叶上歇息吗?我可以把绿墨水画成青蛙啊。于是,一张动静结合的画面跃然纸上,雅丽得到了爸爸妈妈和叔叔的夸奖。
支招三:不打击孩子的“破坏活动”。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把她买的一块精致的金表当做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是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就这样被你给枪毙了。”这位母亲很是疑惑。
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你不该打孩子,应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这位母亲听后恍然大悟。这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其实,孩子爱“搞破坏”是天性使然,是创造性活动的一种体现。四川小发明家马万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由于他从小就喜欢拆卸和修理东西,给家里带来了很多麻烦,但马万强的父母是不反对孩子的这种“破坏性”活动的,甚至还有些纵容。正是在父母的纵容下,马万强通过拆卸马桶和录音机,最后了解了马桶和录音机的制作原理,并在此启示下,发明了“懒汉洗脚盆”——坐着不动便能轻松地洗脚;以及“方便垃圾袋”——用手轻轻一拉,自动就出来了。
马万强的这两项发明均获得了国家专利。
从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的破坏行为正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机会。
如果天下的父母都能够像马万强的父母那样,支持和纵容孩子的“破坏行为”,合理地利用孩子爱搞“破坏”的天性,及时地给孩子以引导,从小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动手能力,就能为孩子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3.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促使他们进步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励。研究显示,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信任下,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即如果孩子能够经常得到父母或老师的鼓励和信任,那么,他们做事就会:干劲十足,心情愉悦。相反,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信任,则会意志消沉,甚至还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例如,央视播出的节目《我和爸爸》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我和爸爸》讲述了服刑人员和父母之间难以沟通和理解的故事。在该服刑人员成长的道路上,他的父亲和别人的父亲不同,父亲给予他的不是爱、鼓励和信任,而是和别人相反的那种不信任、冷漠和不支持,正是这种有缺陷的家庭教育,使他一步步地走向犯罪的深渊。这个故事很理l生地告诉我们,信任和鼓励是每个孩子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