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路途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遭遇逆境,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成为强者,只是在逆境的漩涡中苦苦挣扎而毁灭或无奈地走向平庸?因为强者都拥有理想,逆境阻挡不住理想的脚步,逆境对于那些富有理想和恒心的人来说,构不成障碍。
1.志向是逆商培养的大门
志向是逆商培养的一道大门,只有大门敞开,我们才能排除困难从而登堂入室。我们只有拥有远大的志向,才能坚强地面对任何逆境,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最终实现志向获取成功并成为高逆商的人。
戴玉强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从美国的波特兰歌剧院到英国的科文特皇家歌剧院,从歌剧《图兰朵》到《阿依拉》,戴玉强在舞台上的表演潇洒大方、气质典雅、温柔多情又不失阳刚之美,令世界的听众折服。日本歌剧界友人称赞他是“中国歌剧的骄傲”。国内音乐界知名专家发表评论说他是“一位难得的全面的歌剧人才”。
翻开戴玉强的履历,我们眼前可以浮现出这样一个景象:一个脚上带着泥巴的男孩。他的左脚始终在奋力向前,拼命地追寻着自己的志向;他的右脚无时不被荆棘、困苦和挫折困扰,阻挠着他前行。然而,他那坚强的左脚终于携起右脚,踏平了荆棘,一路走向了光明的远方。
1963年,戴玉强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东戴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个老八路,勤勤恳恳劳作,老实本分地做人,抚养着戴玉强和五个弟弟、两个妹妹。他从四五岁的时候,便开始帮父母干农活,到田地里去打猪草。戴玉强上高中时,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好听的歌曲,从此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歌唱家,是他最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受尽了磨难,历尽了艰辛,其中有许多困难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并且难以忍受的。为了听音乐,他勒紧腰带省了一个月的口粮,花五元钱买了一台收音机。后来,他被分配到了山西太原古交矿区公司的建筑队当技术员。当时,生活条件很恶劣,四垛砖头上搭上木板就是他的床,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钟爱——演唱。傍晚,他时常独自一人站在工地上,面对着叠翠的重山、嶙峋的峭壁歌唱,动情的歌声在山谷中远远地回应许久。为了音乐,他寒冬腊月租住在一个阁楼里,一边哆嗦一边练歌;为了音乐,他辞掉工作,没钱吃饭,饿得头昏眼花;为了音乐,他利用打工积攒的一点儿钱,急急忙忙往北京赶,到处找声乐老师上课,一节课就是一两百块,从不犹豫……1993年,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声乐比赛隆重举行,在戴玉强的眼里这一次比赛比什么都重要。然而,由于感冒,加上24小时旅途奔波劳累,他一上台就失声,幸好大赛组委会主任听过戴玉强的磁带后,同意让他准备好后重唱。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燃烧,化作了不竭的动力,最终激励着戴玉强站到了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
逆境对于像戴玉强这样坚持志向,并且不断努力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机遇,逆境中的成功者都是拥有志向,能够开启逆商培养大门的人。如果你想把自己培养成为高逆商的人,应早日立下志向,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皮埃尔·居里说:“使自己像一个嗡嗡地响着的陀螺一样急速地旋转,使外物不能侵入。”我们拥有了远大的志向,并且朝着目标不懈地努力,最终将会成为超越狂风暴雨、迎接雨后彩虹的胜者。
2.意志力是克服困难的宝剑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剑,佩带在身边你就会有无穷的力量,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出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成。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和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落马而死。
果然,佩带宝剑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大呼一声就拔出宝剑,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支断箭,这个漂亮的箭囊里竟然装着一支折断的箭。
我一直带着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支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把胜败寄托在一支宝剑上,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事实上,意志力才是锋利的宝剑,只有具备经过磨砺的意志力才能够拥有力量无穷的宝剑。意志力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的宝剑。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作者的化身。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具有坚强意志的典型代表,他的行动是高度自觉的,没有人逼迫他去写书。他的志向是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创造出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用以鼓励人们奋发向前,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这样坚强明确的意志,他是不可能有那样高度自觉的行动和惊人的毅力的。
事实证明,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一种原动力——意志。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者必备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是保证和维持创新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意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成就一番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需要我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不怕艰难,克服困难。成功只偏爱勇敢且有着坚强意志的人!
3.远大志向照亮人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共同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说:“我们在砌墙,”第二个人说:“我们在建造一栋楼,”第三个人说:“我们在建设一座新城市。”10年之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不仅要精益求精,还要将现在的工作与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与远大的人生志向联系起来,目光要看得长远一些。
一个人要克服诸多困难最终取得成功,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眼前和长远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树立志向。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雄心壮志,绝对不能糊涂一生。立志做大人,就会以圣贤为业;立志做大事,就会以英雄为业;立志于富贵,就以名利为业。有了志向,你就有了一股勇往直前的动力。志存高远,就会自我激励,奋发向上,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眼前的困难去实现宏伟的志愿。
志当存高远。志向远大的人,身处逆境而志不堕,愈挫愈勇,屡败屡战,终成大才。远大志向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精彩的人生。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领导中国劳动人民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埋葬了剥削制度。毛泽东最早的表达志向的诗写于1906年,那时他还只有13岁。他在(伍谷》中写道:“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那时毛泽东虽小,但已认识到“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决心走出韶山,求学天下,以成大事。他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书读。早晨上学前和下午放学后还要放牛、打柴,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帮助他克服困难实现宏大的理想和抱负,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胸无大志的人,就像航船没有罗盘导航一样,只能盲目地任其漂泊。古人云:“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句话的意思大体是指君子处在困境之中,也要积极实现自己的志向,与生命相始终,身可死而志不可夺,虽身陷困境却毫不气馁。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有志向,有了志向才会有努力的方向,而光有志向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成的,立下大志后,尤其要有坚忍不拔的气概。正如朱熹所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因此,志向是我们在黑暗中跋涉的明灯,照亮了路程,只要我们在灯光的指引下坚持前行,必将冲出黑暗,实现理想。
4.逆境阻挡不住理想的脚步
人活着一定要有精神追求,有的人立下大志,想要行千里路奋勇拼搏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只想立足于平凡的岗位默默耕耘一生不求显贵;有的人要克服先天不足的困难,挑战命运,奋发进取等等。虽然大家的理想不相同,但这些精神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志向不同、能力不同、环境不同、心态不同,决定了努力的方向肯定是有差别的,但只要对社会有益,都是明智的选择。
在人生的路途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遭遇逆境,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成为强者,只是在逆境的漩涡中苦苦挣扎而毁灭或无奈地走向平庸?因为强者都拥有理想,逆境阻挡不住理想的脚步,逆境对于那些富有理想和恒心的人来说,构不成障碍。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被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用了十六年时间。这是他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志向抱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司马迁不惧怕权贵,直言敢谏,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天汉二年,汉武帝派宠姬之兄李广利率主力骑兵3万人北伐匈奴,命李陵率步兵5000为策应偏师。未曾想到,主将李广利没有遇到匈奴主力,却损兵折将而回,李陵的偏师竞遭匈奴8万骑兵主力包围,激战十余天,李陵灭敌1万余人后,全军覆没,自己只身投降。朝中大臣不顾事实,将兵败责任推向李陵。李陵乃西汉名将李广之孙,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司马迁为李陵鸣不平,向汉武帝上书:“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一年后,汉武帝未见李陵回归,灭其一门,司马迁也遭到严厉处罚。司马迁明知李陵已降匈奴,朝臣又奉承权贵,难以为其翻案,却仍尊重历史,秉笔直书。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继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司马迁秉承父亲的遗志,以完成史著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为了实现远大理想抱负而甘受凌辱,在个人名节与历史重任之间选择大义。司马迁因“李陵”案牵涉被判死刑,但按照汉律,交纳50万钱或接受宫刑都可免一死。司马迁家境并不富裕,根本交不出50万钱,只能接受死刑或宫刑,这使他陷入两难境地。选择一死固然悲壮,毕竟死得硬气、名节可保,但其与父亲两代人编纂历史、流芳百世的鸿鹄大志便不能实现。而接受宫刑无异于奇耻大辱,必成为世人笑柄。痛苦权衡之后,司马迁从大义出发,选择了宫刑,之后潜心撰写《史记》是司马迁在逆境之中完成的作品,风采照人,扬名千秋,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代文豪鲁迅将其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成为了千古名句,既是他自己对生死问题的亲身感悟和深刻总结,也是对后人应该树立怎样的精神追求、如何活得更有价值的警世忠告。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逆境,一定不能绝望,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逆境阻挡不了理想的脚步,逆境只是存在于心中,需要我们大胆打破这个自己设置的心理牢笼,才能最终实现理想。
5.志向是冲出逆境的风帆
我们大家都看过古典名著《西游记》,书中描写的唐僧,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化生寺出家,后来,迁至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众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帝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就没有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幸运了,虽然一路上没有妖魔鬼怪制造九九八十一难,但是西游路上依然是磨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