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36400000004

第4章 《道德经》意释致用(3)

【致用】

领导者须有这样的目光:第一,冷静地看待别人对你的赞扬。赞扬意味着对你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你做不到,接踵而来的就是咒骂。从这个意义上讲,夸你的同时也附带着骂你的可能性。同样,你得到了好处,反会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故遇到好事不能太得意,不要忽略了相距不远的坏事。总之,别人对你好与坏,认为你美与丑,都不要动心。第二,强化自我把握能力,不能沉浸于某一成功不能自拔,也不能悲伤或怨恨某一失利而不能排解。第三,为了行“道”,随时取常人之所不取,舍常人所不舍。不计较世俗的愚智亏盈之见,不在乎别人议论自己昏沉糊涂。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得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窈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以此。

【意释】

“得”,德也。有大德者其形态是顺着“道”而行。“道”这个东西恍惚不定,但无论多么恍惚不定都不能说它是虚空,其中确实有我们平常见到的“象”、“物”、“精”,而且真真切切、信信实实。“道”虽恍惚不定,求之无得,但自古及今其名称消失不了。人们由它看到了万物之根。我怎么知道万物之根是什么样子,就是它那个恍惚不定的样子。

【致用】

“道”的恍惚不定性就是不固定性。如何与“道”合一?不能将“道”作为固定形态物来追求。“道”随物形变,随时随地激活每一物又不拘执于每一物,每一物都是“道”为实现自身而借用的资源。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

【意释】

委曲才能求全,低就才能挺直,虚缺才能纳入,旧的才有必要更新,少才有机会得到,太多造成负担很重,反而为出路困惑。

所以圣人抱着“道”为天下做表率。不自我表现反而更明了地表现出来;不一个劲地表白自己,大家反而对他看得更清楚。不自我夸耀,人们就知道他的功劳。不自我拔高,其地位自然很高。

总之,只有抱着不争的态度,天下才没人与你争。古代委曲才能求全的说法岂是空话!委曲者真的达到了全。

【致用】

从“道”的角度看,有前途的事物都具有柔顺、缺憾的特征。一旦完满、强悍,就不再有出路了。对于进步的有生命力的势力来说,为了整体、长远、根本的胜利,有时需要退让,退让是有信心的表现。当然,退让只是在非原则问题上,是策略上灵活性的表现。在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纠纷时,委曲退让常常带来对立各方的双赢。但是,委曲退让也不能不看层次。没落的反动势力委曲而求不了全,不去争也躲不开他人前来与之争。其退让换来的顶多是迟到几天灭亡。§§§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况于人?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

信不足,有不信。

【意释】

本章旨在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自然”。真正的“自然”很少能被直接说出。急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急雨下不了一整天。急风急雨从何而来?天地。人只是天地中一物,天地尚不能长久,何况人呢!那种天地之自然只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具体的自然,非是“道”的自然,故其不能长久。“道”本身的“自然”才能够长久。“道”的自然就是从事于什么事情就按照那个事情自身的固有规律去做,使对方与我和乐相处。比如:从事于道层次的工作,道能为我所得;从事于德层次的工作,德能为我所得;从事于淘汰性的工作(“失”),就与淘汰性工作的规律相一致,按它的路径行走。你对对方不够真,对方对你也不会真。

【致用】

只有正确地理解老子哲学中“自然”的真实含义,才能真正地因顺“自然”。真正的“自然”不是具体事物本身,而是对每一事物本性的顺应。顺应事物本性,才能对万物有亲和力。顺应事物本性,并不妨碍人类的自我实现。人类可以用顺应同化的方式,在不破坏事物本性的前提下因势而利导之,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

其在道,曰馀食赘行。物或有恶之,故有道不处。

【意释】

踮起脚来想一下站得很高,反而立不住;跨大步想一下走得很远,反而走不远;自己想突出表现自己,反而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反而不能使自己的优点昭示于人;自己夸耀自己有功,反而不被认为有功;自我感觉特别好的人,不会有长进。与“道”合一的人一般说是这样的:人们所拘执的那些具体的优点、长处、功劳,都具有局限性,事业成功之后就像剩饭疣瘤。普通人尚且厌恶之,行“道”者更不会保留它。

【致用】

行“道”者不能偏离客观规律对自己的工作强行加速,强行提高水平;不能因某些事做得出色而总是拘执不放,忘记了下一步的发展;更不能人为显露、张扬、夸耀自己,自我感觉过分地好;不可躺在已做成的功业上睡大觉。那些成功之事只是实现“道”的工具、阶梯,用过后即成应该丢弃的垃圾,行“道”者不该拘执不放。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释】

有那么一个由万物混成的东西,生于天地未分之前。它寂静淡漠,独立不变,循环运行不息,可以成为天地之根。我不知如何命称它,勉强用“道”称呼之,勉强用“大”来形容之。太大的“道”与渺小的具体事物相脱节,离开具体事物而去;一去就很远;但无论怎么远,“道”也不能单独地起作用。必须返回到具体事物中,资借于具体事物。

所以,“道”、“天”、“地”都大,“王”也大。宇宙这四大就是四个基本要素,王是其中之一。

但是,这四个基本要素不是并列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人”、“地”、“天”、“道”。每一级都取法于上一级。但是,“道”之高并非是压“天”、“地”、“人”一头,而是它以自然为运行法则。所谓“道法自然”是说从事于人者同于人,从事于地者同于地,从事于天者同于天,从事于任何事物都顺应这一事物的本性。

【致用】

想与“道”合一应做到:第一,保持独立性,既可以容纳任何具体事物,又不拘执于任何具体事物。这就达到了既有物又无物的境界;第二,不断弃旧取新,前进不止;第三,善于激活每一物,成为万物之根;第四,用顺应同化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事物,不能破坏每一事物的本性。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如何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意释】

轻飘飘的东西以厚重的东西为根基,躁动之物起于静止又归于静止。所以,君子切记终日不能离开自己的厚重根基。前面虽有耀眼的荣华富贵,仍淡视而安己。一个大国君主,何必因自己一时的感官刺激而轻视自己的根基——天下!轻率则失去根基,浮躁则失去主宰。

【致用】

一个人的根基、主宰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如何不偏离基本准则?第一,不为胜利冲昏头脑。大的成功往往使人飘飘然,过分高看自己,无视“道”的存在;第二,正确对待眼前利益。无数诱惑力异常的好处展示在眼前,令人眩惑不能自已,不自觉中偏离准则。人必须具备非常强的抗击诱惑的能力。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不可开;善结,无绳约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谓袭明。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意释】

老子这里是在描绘“道”的运行特点。“道”在圣人所从事的事业中作用最大,但“道”的作用却是在无形中发挥的。老子将此无形中发挥的作用具形化为善于驭车者无轮迹,善于说话者滴水不漏,善于计算者不用算具,善于锁闭大门者不用门闩别人却打不开,善于捆缚者不用绳索不打绳扣别人也解不开。

所以圣人一贯善于在无形中救人,使之得其用、尽其才,使天下无废人。圣人一贯善于救物于无用,使之得其用,故天下无废弃之物。这才叫做长久的明智。

所以,善与人交者是不善与人交者的引导者;不善与人交者是善与人交者实现自身的条件。善与人交者通过引导不善与人交者,使之学会与人交往;不善与人交者学会了与人交往,体现了善与人交者的教师身份。善与人交者和不善与人交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道”就隐藏在两者双赢的关系中。若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再聪明者也是糊涂的。“道”的奥妙在此。

【致用】

上乘的领导应将其领导作用发挥于无形之中。如何无形?不代替万物发挥作用,也不帮助万物发挥作用,而是激活万物使之自己发挥作用。如:在教育下属时,不强行让下属明理,而是启发下属、打开其心灵天窗,使之自己明理。使下属觉得不是领导使我明理,而是我原本就明理。

怎样激活万物?拯救万物?就是找到每一物能发挥作用的恰当的轨道、位置和角色。尽力达到无物无用的境地。

何谓“要妙”?比如:不要只关注固定形态的要素,更要关注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要素的性质是在关系中确定的;另外,注重“善人”与“不善人”的相互成就的关系,而不要只专注“善人”与“不善人”各自的优劣和对立。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为官长,是以大制无割。

【意释】

“得”,德也。此章讲如何保持生命力常盛不衰。深刻领会事物强盛状态的内涵,就要据守住其初起时之萌生,如汇成滚滚江海之前细小的溪水;永远不能偏离的道德,就奠基于事物的初起却是最有生命力的婴儿阶段。

透视事物显性的方面就要深察其深层隐性的方面,以之作为天下的范式;其本质中稳定的德就不会被偏离,做事就能够根植于无限的深度。

知道事物的荣耀,就要稳固住荣耀所依据的根基,如同转为高陵之前的深谷(不断地包容才能堆积成高陵);其恒常之德足以容纳万物,淳朴之心是包容之德的支撑。

淳朴性分别体现于许多具体事物中,圣人分别应用之,能够成为各种具体事物的主宰者。“大制”就是“道”,“道”都是完整地体现在每一个具体事物中,不能有割裂“道”对其进行断章取义的企图。

【致用】

许多人事业初起阶段,谦虚、勤奋、容人。事业成功之后滋生出骄傲、狂妄、武断、褊狭的坏毛病。所以,越是取得成功,越要牢记当初创业时的优良传统。

许多人陶醉于自己事业表面的繁荣,看不到现象背后深层的本质,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估价。

对“道”的遵循,必须完整地体现在做好每一件事中,不能这打点儿折扣,那打点儿折扣。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接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意释】

谁想取得天下而改造之,我看他成不了功。天下最神圣的器物不可改造,不可执著使之固定在自己手里;有为者必败,执著使之固定在自己手里者必失之。

事物多变,或在前行,或在后随,或轻嘘,或劲吹,或强盛,或衰弱,或被揣在怀里,或被遗弃。事物既然不是固定不变,圣人就要戒极端、戒张扬、戒过分,以免拘执于事物的某一形态。

【致用】

“天下神器”就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不可改变。客观规律的表现形态千变万化,须因时而变,不可拘执于某一形态。人们走极端、好张扬、爱过分,就是因为一任己意。其表现:或是无视客观规律,企图依个人意志改造之,或是对规律的某一表现形式偏好而不肯随事改换。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意释】

用“道”辅佐君主的人不用战争手段强行解决天下问题。务“道”者做事追求的是长远目标。战争手段不可取。兵祸所至,土地荒芜。善于治国者达到适当的目的而已,不要额外逞强。达到目的不要骄傲自满,达到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目的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达到目的非是刻意有为的追求,而是客观上不得不然。所以达到目的也不要逞强。

无休止地刻意追求强壮则会衰老。这样做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很快就会灭亡。

同类推荐
  • 哲学家波伏娃

    哲学家波伏娃

    本书共八章,在梳理了波伏娃在萨特与梅洛-庞蒂论战中的作用之后,将她的哲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来界定,涉及的议题有自由和压迫的关系、自由的悖论、以萨德为例探讨性别境遇,最后汇总到《第二性》一书中,揭示了波伏娃对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话语的批评。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诗化的语言阐述哲学思想的巨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乃至影响到全世界。《道德经》博大精深,治国者能从中领悟治国之道,用兵者能从中看到用兵之法。同样,我们现代人也能从中悟到为人处世之道。本书以《道德经》原文81章为主线,设置原文、译文、解析、智慧典例四个板块。其中,智慧典例分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专题,采用古今著名故事进行例证,极富启发意义。此外,编者还从陈少梅、任伯年、程璋、徐悲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道德经》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以使读者获得双重的熏陶。
  •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兵书,它从政治、军事、人才等多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战争规律的各种因素,历时两千多年而流传至今。这正反映了这部传世之作的生命力,也体现了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灿烂选择。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规范版本,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分类明显。为便于广大读者研读,现分为上、下卷精心编辑出版。上卷内容主要包括“《厚黑学》原典”、“李宗吾自述”、“名家谈李宗吾”、“厚黑教主传”以及“历史上的厚黑名人”等;下卷内容包括“活学活用厚黑学”和“曾国藩官场厚黑镜鉴”,重点放在“活学活用厚黑学”这一编,从为人处世、职场官场、推销经营、情场交友、人情世故、厚黑口才等诸方面,详析、评述“厚黑”原理,做到厂内容丰富全面,举例生动活泼,阐释深入浅出,故事精彩而富有哲理。
热门推荐
  • 千年之恋

    千年之恋

    没有谁比她更倒霉的了?因为手术失败她灵魂穿越时空。醒来后,她发现自己竟置身于棺材中,不权如此,她还亲眼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她决定了,一定要找到回到现代的方法,然而这回似乎把自己陷入更大的危险中了。
  • 求生:最后的我们

    求生:最后的我们

    面对着病毒的爆发,该如何存活下去……就此,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在此开始
  • 3分似妖7分似人

    3分似妖7分似人

    她,原本被血族少主因情所伤。她,只是拥有一半妖族血统与人类血统。她,原本身负妖族族血海深仇。可是一个强大的组织星辰殿中的四大护法(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称她为星辰殿之主,从此,她的身世变得不再清楚……一个又一个阴谋驱使她往下跳,她义无反顾……
  • 梦筱茁蝶

    梦筱茁蝶

    她们本是一母所生,却因际遇不同,一个单纯善良,一个心机深沉。暖男的出现让姐妹二人同时倾心,一切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雪龙痕之剑羽萝

    雪龙痕之剑羽萝

    即使,他认识的人和仇恨他的人都在一夜之间高过了他的头顶,可又为什么天下最美的那个女人偏又对他情有独钟。这该是一场幻想才对,正如他走在灰晦的生命之街,身后没有留下背影,有的就只是逐渐黑暗下去的灵魂的焰火。
  • 你是我最该珍惜的

    你是我最该珍惜的

    如果说校园是我们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那我们曾经在校园生活中喜欢的人,是不是算我们最该珍惜或珍藏的呢
  • 我的重生不平凡

    我的重生不平凡

    若有朝一日,我君临天下,希望身边有你的笑脸如花!我的重生,不会平凡!-----------------------这是一本对青春的祭奠,这是一种对往昔的回忆,这是属于我们80.90共同最美好的年代!让我们一起呐喊:若人生重启,我们谁都不平凡!!!
  • 太虚残梦

    太虚残梦

    灵者,天地所孕矣。不求长生于世,但求刹那芳华!一尾绛珠,可染乾坤颜色;一枚顽石,可镂天地文章。且看我们的宝玉在继红楼一梦后,于三千灵界中演绎的又一段宜嗔宜喜之旅...
  • TFboys只想和你做朋友

    TFboys只想和你做朋友

    一开始我特别不喜欢他们,可是看到了他们的努力,我决定陪伴他们,可是他们有那么多粉丝……我和他们做朋友可以吗?~~女主角们知道吗?在我生命中你是我的唯一,就在我想和你说那三个字时,你却离开了我。为什么,你讨厌我吗?——tfboys他们究竟能否在一起?他们又会经历什么呢?
  • 将军娘子请留步

    将军娘子请留步

    苏氏丝绸一夜倒闭,苏小荷被逼替兄充军。将军傅倾圣化身完美男神迷得她神魂颠倒,直到她突然发现傅大将军心中只系男儿们。苏小荷心伤慌忙逃出军队,岂料又被莫名扣上“亵玩平安公主”大罪,双重打击突然天降,这世界上真有如此巧合之事?邻国王子突然大肆通缉她,青梅竹马何尓翎竟然活着再次出现,老天还嫌苏小荷生活不够丰富多彩,傅倾圣跟着凑热闹深情向她表白。苏小荷只能假死继续逃避,一改女儿身回到西湖。西湖大变早已不是原来风光,傅倾圣突然战死沙场;程天阳莫名失踪疆边;何尓翎突然再次消失;正与邻国王子成婚的苏小荷偶然得知七年前苏氏丝绸倒闭的真相,当即逃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