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种关系网,因为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凭借各种各样的关系才能生存。比方说小到村庄,一家人如果男丁兴旺,那就会因为婚姻关系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系,保证自己在当地获得不错的社会地位,如果人丁单薄,那很可能就是受欺负的对象。那么大到官场就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封建社会的官场,官员们的关系网往往由三种关系组成。第一是同乡,就是出生在同一个地方的人。这里同乡的概念可大可小,视情况而定。在一省之内,一般以同在一县为同乡,一县之内以同在一乡为同乡,而出了省甚或到了国外往往就以该省为同乡,依此类推。
其二就是同僚,也就是工作中的同事朋友。这一层关系虽然比不上同乡关系来得那么亲近,但在过去的中国还是很管用的,毕竟大家同在一口锅里吃过饭,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相对于陌生人来说,互相还是比较了解的。
其三则是同年,也就是年纪相近的,在同一年考上秀才或者举人等功名的人,称之为同年。同年不一定是同乡,也不一定是同僚。靠这种关系编织的网络往往是为了对付官场上那些老资格的前辈们,好争取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利益最大化。
段祺瑞除了以同乡、同僚和同年的理由编织了自己的关系网,还因为在毕业后曾担任过教官的缘故,更是凭借师生名分网络了更多的追随者,为他以后进入政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后,好学不倦的段祺瑞以最优等的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从此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也为日后的辉煌迈出了第一步。
这第一步,就是被政府委派到旅顺监修炮台。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尖端,一直以来就有“东方直布罗陀”的美称,李鸿章很重视这个战略基地,令淮军重兵驻守,并修筑炮台,设置鱼雷营和水雷营。负责监修炮台应算是段祺瑞一生事业的起步。从那一刻开始,真正的机会开始向这位有强烈上进心的年轻人招手了。
在德国的日子
段祺瑞的真正发迹,还是缘于李鸿章这个安徽老乡。李鸿章极为推崇德国的军队建设,1872年,李鸿章委托德国克虏伯公司推荐人员来中国任职,指导淮军炮营操练德国军队的炮兵法。1876年,又精心安排了查连标、卞长胜等7名中国军官到柏林军事学院留学。他们学成回国后,被李鸿章派到淮军各炮营当教练,有的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军事科技人才。
1886年,为了再选拔一些像查连标、卞长胜这样的人才,李鸿章来到段祺瑞就学的天津武备学堂考察,考察的第一科目就是:炮兵学员作炮击海面活动浮靶汇报,段祺瑞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也许是平时学习不够用功,或者是因为当着李鸿章的面太紧张吧,首次开炮的学员居然从第一炮到第六炮都没打中浮靶,得分为零。李鸿章看到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成绩单时不由得怒火上升,腾地站了起来,脸上已经绷不住要发火了。轮到段祺瑞上场了,他镇定自若地走到炮位前,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指挥炮兵上膛、校准,第一炮就打中浮靶,紧接着连续快速几炮都每发必中。李鸿章脸上马上乌云转晴,当即命令手下传唤这名炮兵指挥员。
在问话中,李鸿章意外得知大炮的指挥员不仅仅是自己的安徽老乡,而且段祺瑞祖父和叔父等家族成员还都曾是自己手下的淮军官兵,不由得大为高兴。接着又当面考了一些军事试题,段祺瑞对答如流。李鸿章兴奋得击节称赞,当即表扬段祺瑞是“熟知军事,俾易造就,是_个可用之才”。从此,在李鸿章心中,便有了这个老乡兼部下的良好印象,尤其是段氏一家都曾为自己的淮军立下过汗马功劳,更是为段祺瑞增添了感情分。
1887年夏季,段祺瑞面临毕业了,李鸿章亲自来到天津,主持了武备学堂第一届学员的毕业考试,段祺瑞的毕业成绩是全优。李在给朝廷的奏折中盛赞以段祺瑞为代表的一干学生,并向朝廷极力举荐,选派他们中的佼佼者远赴德国留学深造。
1888年冬天,5位赴德国留学生的学员名单呈送李鸿章的手中批准。可是,李鸿章在这份留学德国的学生名单里找来找去,竟然怎么也看不到段祺瑞的名字。李鸿章认真审视了半天,最后大笔一挥,将其中一名山东籍学生的名字划掉,换上了段祺瑞。这样,留学德国的五人名单最终定型,他们是吴鼎元、孔庆塘、商德全、滕毓藻、段祺瑞。
1889年春天,段祺瑞告别妻子和仅仅一周岁的儿子,和其他4个同学来到德国柏林陆军学院,学习军事理论和各种操练课程。一年后,他们又奉命到鲁尔区埃森克虏伯兵工厂,进行火炮实习。
在德国的日子,段祺瑞每天都在感受着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此更加了解到中国的落后,段祺瑞提醒自己,没有任何理由耽误时间,因此学习上异常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也是优异的,这从一年后的检验中就能看出来。
1890年春天,清廷派特使洪春前往德国埃森探望这批留学生,并考察他们的学习情况,看他们是不是真学到了东西,如果是浪得虚名,倒也省得朝廷浪费资源了。段祺瑞和他的同学们以娴熟的技术操演了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并以优秀的测距、瞄准、射击成绩,获得洪春的表扬,连特意赶来的克虏伯本人都对他们的学习进度大加赞赏。
完成学业后,4位同学都先后回国,段祺瑞又奉命留在克虏伯兵工厂学习弹壳加工、炮管膛削、铣磨来福线、灌注优质钢;做检验钢材牵力、挤力试验;各类火炮的型制构造、使用和保养等课程。段祺瑞在这儿掌握了更多先进火炮的制造和使用技术。
在德国期间,段祺瑞还曾一度闹出过剪辫子的风波,起因很简单,德国人看到中国人都留着长辫子,觉得这种打扮很愚蠢,像极了猪的造型,于是背地里甚至公开场合骂他们是“中国猪”,多次被羞辱的段祺瑞终于愤怒了,一怒之下拿起剪刀就要剪去自己的辫子,正好被政府派去的督学荫昌看见,赶紧劝他: “你们是朝廷派来留学的,如果剪了辫子,会被认为是背叛朝廷,对你个人前途实在是没有好处,还是能忍则忍吧!”段祺瑞考虑再三,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剪刀。由此可知,段祺瑞还真是一个性情中人。
1890年冬天,25岁的段祺瑞自德国归来,按惯例或师生情谊,他都应该去拜访李鸿章。当他跪拜在李鸿章面前时,李鸿章并没有表现出想象中的热情,而是用凌厉的目光审视他半天,弄得段祺瑞紧张不已。别误会,李鸿章不是在故意显示威严,而是在检查段祺瑞脑后的辫子是不是假的。因为当时朝廷派出去的很多留学生,因为不堪羞辱,剪掉了辫子,回国后都受到了处罚。为了免于处罚,很多人就装上了一条假辫子。在确定了段祺瑞的长辫子并没有造假之后,李鸿章的脸色才缓和起来,同时还不忘告诫他: “你的责任是报效国家而不是剪辫子!”听到这句话,段祺瑞汗都下来了:阿弥陀佛,得亏荫昌老大哥拉住了,要不我老段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是让辫子给勒死的。冤不冤!
顺便介绍一下段祺瑞的4位同学,滕毓藻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吴鼎元回国后担任了新军第五镇统制,后来还和段祺瑞一起参与签名逼迫宣统退位。孔庆塘后任云南普耳镇总兵、云南临元镇总兵,任大同总兵时还剿灭过刘天佑领导的起义军。商德全回国后任新军营炮兵帮统兼任左翼重炮队领官,后又任北京清河陆军中学校长,再到天津任镇守使。1920年商德全辞职,回到故乡河北金家窟,就在自己的祖产——几间平房里度过了后半生。他为人耿直,性情坦率,曾经得罪过慈禧太后被免职,其为人坦荡,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他死后家里人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还是乡亲们感念他所做的好事,自发捐钱为他办理了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