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9000000043

第43章 存在与虚无(1)

萨特Sartre(法国1905~1980)

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曾风靡欧美,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存在与虚无》的发表标志着萨特独特的哲学大厦的建成,他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和观点都已包容在这部著作中。这是一部具有原创价值的著作,与1960年发表的《辩证理性批判》一起组成萨特哲学体系的两大柱石。

——《西方哲学史》

萨特是法国20世纪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萨特没有接受,理由是他从不接受官方的奖项)。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法国人称他是“法国的伏尔泰”。他享有“世纪伟人”、“20世纪人类的良心”的盛誉,有人说他是“当代最铁面无私的见证人之一”。他的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萨特一生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政治评论和文学作品。我们永远都会记得他说过的那充满智慧的箴言:“他人即是地狱”、“存在先于本质”。今天我们重拾这段回忆,不仅是在祭奠一位人类思想上的巨人,更是在思考我们自己的存在。

在政治上,萨特倾向进步与革命,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左翼。他以一个资本主义反叛者的姿态出现,积极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然而他又不偏向苏联,而是试图真正做到不偏不倚,对共产主义国家的疮疤他毫不留情。与此同时,他又热情地支持当时的民族解放运动,表现出了真诚的人道主义进步倾向。他卓尔不群,特立独行,希望用自己的影响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

作为哲学家,萨特以其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奠定了自己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他毕生的努力都在肯定人的价值,探索这陌生世界里人类的出路和归宿。他主张人道主义思想,认为自由是个人存在的基础,自由是人的一切,是人的本质属性,否定了人的自由,也就否定了人本身的存在。在他的著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他说:“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是“我们关心着人”。他认为哲学应该以研究“人的生存问题”为根本目的。“人”始终是萨特哲学研究的焦点。因此,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也称“人学”。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出版于1943年,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界对现实的一种关注、介入的态度。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长河中对于这本书及它的作者,有赞赏也有指责、有崇拜也有怀疑,但它在人类思想的历史上无疑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书一问世就很快在知识界名声大振。德桑第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砖头一样的厚书。法国著名哲学家让·华尔发表了题为《论一个问题的虚无》的文章。后来的著名电影制片人阿斯退克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存在与虚无》的书评,文中充满对《存在与虚无》的作者的无限敬仰,可说是对这本书的第一声欢呼。

《存在与虚无》分为四大卷:第一卷论述虚无的问题,第二卷论述自为的存在,第三卷论述为他,第四卷论述拥有、作为和存在。除此之外,前有导言,后有结论。《存在与虚无》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导言),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即现象。萨特所依据的现象是纯粹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是对意识的显现,是脱离了“存在”和“本质”的二元对立的现象。萨特进而区分了“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他认为只有存在的现象才是本体的,“存在的现象”只有在显现时才存在,而“现象的存在”则是未被揭示的存在,“现象的存在”不能还原为“存在的现象”。这表明萨特还是承认有一个脱离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

接下来在四卷中,萨特首先以他的现象学的认识论去进行本体论的探索。通过对意识的“否定的基础”的探索,萨特首先对存在进行质疑。这样的质疑说明我们是被虚无包围着。实际上是虚无而非存在在制约着我们。他又把存在分为“自为”和“自在”两种。“自在的存在”中并不包含否定,但只要和意识发生关系,那就确立了一个否定的也就是非存在的基础。而虚无就是提问的最初的条件,为了提问,就必须有否定的可能,能够说“不”的必要条件就是:非存在永远在我们之中和我们之外出现,就是虚无纠缠着存在。

在此基础上萨特着手讨论“自为的存在”的问题。萨特从自为的直接结构、时间性、超越性三个方面来论述“自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自为的存在”和“自在的存在”相反,它是指人的意识的存在,它是以对“自在的存在”的内在否定来规定自身的。

在论述他人的存在时,萨特认为他的他人的思想是从存在出发的,把他人与“自为的存在”的关系视作存在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认识的关系。他人的存在造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世界分裂,从而造成了冲突和纷乱。而他人和我发生关系是通过“注视”,我在他人的“注视”下,我会感到自身的异化,我变成了为他的存在,但我却永远不能化归于他人,反之亦然。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永存的,“他人就是地狱”。

《拥有、作为和存在》这一部分是《存在与虚无》最重要的部分,前面的四部分篇章的论述,都是要归结到这一部分的中心问题上来,那就是“人的自由”的问题。由于对自身、他人的体验以及自为本身都是由行动决定的,所以行动的永恒可能性就应被视作自为的本质特征,萨特由此阐发了他的自由理论。

在《存在与虚无》的结论部分,萨特进一步明确了他的基本哲学立场。本体论不能亲自表述出一种道德律条,所以他最终是要描述面对处境中的人的实在要负起责任的伦理意义。萨特最后指出,真正要解决有关自由的各种问题,只有在道德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答案。

总之,《存在与虚无》一书,在半个多世纪中一直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成功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它已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而萨特本人也凭此书确定了自己在这个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萨特称自己的哲学为“现象学的本体论”,并以此作为本书的副标题。他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存在”,尤其是“人的存在”做出正确的解释,这是“我们探索存在与虚无的出发点”。通过采用现象学的“还原法”,失误的存在“被还原为由它们的显像结合而成的整体”,而作为显像存在的事物要求回溯到一个感知者,即意识的存在,所以说“意识是存在的要求”。

在探讨人的意识活动过程中,萨特划分了两种存在。一种是自在的存在,“我思直接把意识的对象推到自在的存在”,它是那些被意识到的外界事物,它“是其所是”,是被动的、盲目的、其存在毫无根据。一种是自为的存在,即意识的存在,意识的活动是主动的、活泼的,“意识是对某事物的意识,这意味着超越性是意识的构成结构,也就是说,意识生来就被一个不是自身的存在支撑着”。意识作用于一个非他的存在上,可以任意摆弄它的对象,这种自为的存在“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是自由的、自生的,可以摆脱过去,也可以投入未来。在这两种存在中,自在的存在以自为的存在为依据,唯有自为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对存在的这种划分是萨特哲学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萨特进而分析了现实的人的存在。他认为,人的存在和事物的存在相反,是一种存在先于本质的东西,人最初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主观性存在,人的本质是由这种主观性后来自行创造的,因此人的存在是以意识为轴心的,是从意识中获取其存在的一切价值的,人的存在的特征就是意识性以及这种意识的自由性,这种自由性表现在其活动的任意性、可塑性、无限性、主动性、想象性等诸方面,作为自为存在的人是“注定要自由的”。

正因如此,萨特认为,研究哲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人是如何体验到存在本身,更在于研究具有这种创造性的意识是如何克服和“超越”他物,从而达到个人自由的。萨特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存在是客观存在,“客观的东西决不会出自主观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全面论证了外在世界即他物的虚妄性、荒谬性和被动性,人的感觉和人的肉体同样有客观性和虚妄性两面,因而有感觉的个人总是感受到周围世界和他人存在的限制。个人在难于把握世界的恐惧感中,最初试图用“爱、语言、受虐狂”去对待他人,失败之后则代之以“冷漠、欲望、憎恨、虐待狂”的态度,每个人只有在他反对别人的时候,才是绝对自由的,克服他物和他人的束缚,超越他物和他人的限制,就是自由的目的。自由就是人的基本的活动能力,自由就是创造自己的存在,自由没有本质,不隶属于任何的逻辑必然性,“恰恰相反,自由才是所有本质的基础”,自由就是把它所指的自在虚无化,“自由不是一个存在:他是人的存在,也就是说是人的存在的虚无”,所以,人是自由的,因为他不是他自身,而是向着他神的存在,因为人感受到自己存有一种选择能力,可以冲破外物的限制,以自身固有的自由意愿创造、设计自己的未来。

同类推荐
  •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名女人面对死神

    名女人面对死神

    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宰相管仲是中国妓院的开山祖师爷。他在国内设“女闾”,以容纳奴隶,优待游士,提供娱乐,增加租税。清人褚人获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花粉钱之始也。”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浮士德

    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 陌路相逢

    陌路相逢

    本书收作者中、短篇小说5篇,讲述了一件件情感故事,希望能让读者们有所感悟。
热门推荐
  • 远程教育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远程教育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远程教育综合研究、远程教育发展研究、远程教育教学研究、教育信息化。
  • 无限之顶级美食家

    无限之顶级美食家

    这是一个热爱烹饪的家伙在无限的世界中寻找食材的故事。
  • 真的真的好爱你

    真的真的好爱你

    苏筱溪明恋了林泽宇整整五年,从高三到大学,一直追到大学毕业。一次大学聚会上,被林泽宇的爱慕者讽刺,颜面尽失,而林泽宇却是一脸的互不相干。苏筱溪绝望了,她和林泽宇立刻断开了来往。两年后,苏筱溪已经成为网络一流小说家和顶级服装设计师,秘密继承了苏家产业,将苏家企业发展到了全亚洲乃至全世界,而林泽宇也成为了林氏公司的总裁,发展的顺风顺水。再次相遇,是在一场晚宴上……注:此文为短篇,此文作者乃学生一枚,只能周末更新,再,文笔烂见谅
  • 乱世开皇

    乱世开皇

    九州大陆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世间一切是平衡的那有创世纪,岂不就会有灭世纪王东昊一个混迹于都市的孤儿六岁那年,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世间一切的改变却从一句戏言开始……
  • 狐狸皇帝小萌妃

    狐狸皇帝小萌妃

    眼前的女孩正以十分不雅的姿势蜷缩在床上,夜一般的长发凌乱的散在床铺上,长而浓密的睫毛微颤,粉嫩的樱唇微张,阳光照在她象牙色的皮肤上,像是镀了一层金子,整幅画面唯美,梦幻,呃....如果忽略那少女嘴角上的不明透明液体,以及那超出床范围那只玲珑小脚。
  • 淑女阁

    淑女阁

    木小葵被孤儿院抛弃的孤儿,生活在近乎封闭的世界里10年,只因岚风带她离开垃圾堆,给了她一个温暖的驿站。于是,她努力的学习知识,研药,机械,搏斗,只为能可以助他完成梦想。可是两人却在不知不觉中背道而驰,她最终被他遗弃了。没想到等待她的不是死亡,而是重生。她在古代复活了,成为了著名花楼(淑女阁)老鸹的宝贝女儿。这个老鸹对所有人都很刻薄精明,唯独对自己唯一的女儿时若珍宝,在古代重来一次,大材如她,是荒废过正常女子的生活,还是成为乱世女英雄?
  • 尘世行之珠玑冷宇

    尘世行之珠玑冷宇

    豆蔻年华,本应该是玩闹的年纪!她却从小就跟隐世高人清修十年!而因为朝野的尔虞我诈,她还不得不抗起保护全家的重任!做了那秦王的入幕之宾!从此家国天下,乱世纷争,有她则所向无敌!只是这一生,终究不能为父养老尽孝,和兄弟姐妹笑谈山水间!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了解物理名人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了解物理名人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溺爱:强势相恋520天

    溺爱:强势相恋520天

    {二对一,大小姐vs两位总裁}虾米?!我,苏落清,北穆市令人畏惧的苏家大小姐,美少女一样的存在,竟然被爸比妈咪催婚了!!相亲对象竟然是一个30岁的老男人!!OMG,我才16岁,是个貌美如花的年纪,不去,死也不去!但她却没想到,那两位大叔,竟然是暮叶国的传奇…好不容易同意去相亲,来到房间一看:花美男啊!还是两个!老夫的少女心要泛滥啦!!当刁蛮大小姐碰上冷酷面瘫男,与笑面狐狸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擦亮眼睛,拭目以待吧!
  • 牛号3963(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牛号3963(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牛号3963的这头小牛和一群人,散漫地共存着,只是不知道,这生活竟然是那么地相似。小牛3963不愿成为牧场大规模牛奶生产链上的牺牲品,自认为从出生开始就“与众不同”,辗转出逃,命途多舛,直到生命结束。愿如《动物庄园》般寓意深远、如《想飞的母鸡》般清新自然。在地球的另一边,阳光炙烤着的那片绝望的沙漠里,有这样一块小而精悍的绿洲。那里的集体农庄中,总有这样一两个安静而高速运转的牧场。我在那里碰到了小牛3963。她怯懦地瑟缩在牛栏深处,做着痴痴的梦。我抚摸了另外一头小牛的头,却看穿了3963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