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8900000008

第8章 哈姆雷特(2)

哈姆雷特思想充实,敏于思考,勤于思考,这几乎是大家公认的。这是他复仇延宕的原因,同时也正是这一形象艺术力量的所在。哈姆雷特显然是作者全力肯定的正面形象。他多才多艺,疾恶如仇。作为一个推崇仁慈、平等、善良的人文主义者,面对复仇问题时,哈姆雷特是思索的、谨慎的,他至少想到了两个方面:其一,他没有把与叔叔之间的敌对仅仅视作私仇,而是马上想到这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问题。作为一个将善恶视作社会发展的关键的人文主义者,当他看到母亲受驱于情欲,迅速再婚,叔叔狂欢淫乐,嗜杀乱伦,于是便感到这个社会是丑恶的、颠倒的,而他有责任来重整乾坤。其二,他不能错杀无辜。鬼魂的话是否可信,需要证实,证实之前不能动手复仇。以上两个方面使他的复仇与雷欧提斯截然不同。雷欧提斯就没有那么多的考虑,没有那么多的内心冲突。他要报的就是个人私仇。因此他听说父亲被杀,便从法国回来,并煽动叛军冲进王宫威胁国王。后来又不假思索,听信国王,当了国王的炮灰。通过与雷欧提斯比较,我们看到了哈姆雷特的迟迟不走向行动,同时,也看到了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张志庆)

一面时代的镜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的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一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格兰兹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绝非“完人”。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克劳狄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是欧洲文艺复兴土壤里长出来的一朵长开不败的艺术之花,直至今天,还在散发着它所特有的馨香。(佚名)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充分,为资产阶级的兴起做了最有力的舆论准备。同时,艺术性也最高,莎士比亚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许多词句脍炙人口并成为英国全民语言的一部分。

莎士比亚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做过商人,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8年约翰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等。十三四岁时,家道中落,莎士比亚被迫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结婚。大约在1585年,他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传说他曾经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股东。这期间,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他开始写剧本时多半是改编旧剧或同其他作家合作,后来才独立创作。莎士比亚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年)。他的剧团从1594年开始一直受到宫内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603年詹姆斯一世登位又改称“国王的供奉”。他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镇上的“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共写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创作早期(1590年-1600年)主要作品是2首长诗和十四行诗,以及9部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在当时盛行的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其中《亨利四世》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剧,写出了封建制度没落的趋势,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割据局面的批判,并形象地描绘了如何通过道德改善而产生理想君主的过程。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还创作了大约10部喜剧和一部悲剧。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年)、《仲夏夜之梦》(1596年)、《威尼斯商人》(1597年)、《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年)、《无事生非》(1599年)、《皆大欢喜》(1600年)以及《第十二夜》(1600年)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优秀戏剧。

第二时期(1601年-1607年)是莎士比亚创作最光辉的时期。莎士比亚最伟大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1601年)、《奥瑟罗》(1604年)、《李尔王》(1605年)、《麦克白》(1606年)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在悲剧中塑造了一系列能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巨人性格的艺术形象,并反映出社会现实。这些悲剧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成果,也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最生动的形象的再现。除此之外还有喜剧《终成眷属》(1603年)、《一报还一报》(1603年)等。

最后一个时期(1608年-1613年),莎士比亚转向了神话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有《辛白林》(1609年)、《冬天的故事》(1610年)和《暴风雨》(1611年)。这些作品都以宽恕和解为主题,虽然他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和未来的青年一代身上,但是莎士比亚仍然保持了人文主义者的信念,相信人类有前途。

莎士比亚的剧作是西方戏剧艺术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在他的戏剧中,展开了如此广阔的生活画面: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剧中婆娑起舞,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的爱憎、伤悲与欢乐,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莎士比亚剧作的语言,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柔婉如同淙淙流水,激荡如惊涛拍岸,令人回味无穷,许多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已经成了英文中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辞藻。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化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他的戏剧生动地描绘了欧洲17世纪的社会生活、政治思想和民族风情,受到世界各国各时代人民的普遍喜爱,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戏剧。同时,莎士比亚也是被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得最多的戏剧家,这使得“莎学”成为世界上一门广有影响的“显学”。

《李尔王》被誉为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李尔王是一个封建君主,他按照封建继承法把国土分封给三个女儿,但是他要求自己的女儿们表达对自己的爱和忠诚。大女儿和二女儿用虚伪的甜言蜜语骗取了父亲的信任,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因为诚实地说出“我爱您只是按照我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而被赶出家门。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两个大女儿和她们的丈夫后变得一无所有。两个女儿开始嫌弃父亲,最后李尔王愤然出走,流浪荒野。在一个暴风雨之夜他幡然悔悟。后来,两个大女儿为了男人和权力的重新分配互相残杀。李尔王终于和讨伐两个姐姐的考狄利娅见面,并得到了谅解。最后,作恶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受到正义的惩罚毙命,而作为爱的化身的考狄利娅也被绞死。李尔王认识到了代表仁爱、宽恕等原则的考狄利娅才是正确的,抱着小女儿的尸体心碎而死。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之一,为悲剧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悲剧之父”。他的名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善良勇敢的天神普罗米修斯不忍心看到人间的黑暗、冰冷,于是从天上偷来火种送给人类,却不料惹怒了上帝宙斯。漠视人类苦难的宙斯因此将普罗米修斯钉在悬崖上、暴露在风霜雨雪和烈日下,并警告他不要再给予人类同情。在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中,作者歌颂了普罗米修斯为了正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赞扬了他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光明所做的巨大贡献。诗剧场面宏伟,风格粗犷,并带有很浓郁的抒情风格。

同类推荐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1921谁主沉浮

    1921谁主沉浮

    讲述了1921年的中国,其混乱、其荒芜、其痛苦、其不幸,丝毫不亚于建安时代或安史之乱时期。对应着现实图景,文学家们的心也在地震、在燃烧、在冲突、在流血。
  • 生命的呐喊

    生命的呐喊

    一部山野女子的奋斗史,一个女人的传奇人生,一部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奋斗史。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美国中文报刊争相选载,国内数家报刊火热连载,北京电台将其制成有声读文,全文连播。
  • 洗劫东京

    洗劫东京

    本书揭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证券交易所的阴谋与爱情、日本黑社会的神秘与邪恶、英国巴林银行轰动倒闭的不为人知的细节。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侍女帝师

    侍女帝师

    不幸被父亲卖掉的穷苦牧女,幸运被送到和亲公主身边,被公主当作亲姐妹对待。为公主,一个侍女展露智慧。从此陷入三国之间的明战暗斗。。。。用智慧帮助君主天下一统,用柔情培养下一代君王霸道强势的帝王,温柔体贴的国君。为承诺,她终生未嫁。。。
  • 一遇总裁误终身

    一遇总裁误终身

    傲娇总裁顾琛曾为南笙亲手编织了一个童话,爱她,护她,宠她,几乎到天理难容的地步,就在众人以为他们会像童话故事永远幸福下去的时候,一场阴谋却摧毁了这一切……多年后,茫茫人海中,他终于寻回了她,她却早已不是当年的南笙,记忆错乱,精神失常,外人都悄悄的叫她精神病,他不理别人诧异的目光,执意娶她为妻。结婚当天,她突然清醒过来,追问他:“顾琛,你为什么要和我结婚?”他看着她苍白无望的脸,说了谎话:“男人都受女人皮相所诱,我也不例外。”南笙笑出眼泪:“好,我们结婚,就这么折磨一辈子。”他俯身吻上她的额头:“至死方休。”其实他想说的是:“我爱你,至死方休。”【其实,这是一个宠文~~~1V1,HE结局,双C】
  • 霸道总裁请放手

    霸道总裁请放手

    “你可别千万指望我会爱你”结婚典礼结束,男人留下一句话转身就走,留下杨雅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身上洁白的婚纱和亮红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三个月前,杨雅爸爸苦苦打拼了半辈子的盛千集团因为经营不善破产了,出乎意料的是爸爸的合作伙伴们居然不约而同的避之千里,这让杨雅不得不怀疑这是个经过策划的阴谋。由于这个重大的变故,杨盛千一夜之间就病倒了,无奈杨雅和妈妈就开始了医院和家两地奔波的生活,中风啊,这可真不是什么好康复的病,大夫说现在能做的就只有维持,杨雅看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爸爸,第一次意识到曾经纵横商场威风八面的爸爸真的是老了
  • 六盘山花儿集锦

    六盘山花儿集锦

    本书主要包括单人漫唱山花儿词、男女恋歌对唱、马国财山花创作选编等内容。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莱辛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莱辛寓言

    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改写,赋予了新意,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例如,在《水蛇》、《仙女的礼物》、《绵羊》、《被保护的羔羊》等篇中,通过对蛇、狼、国王、朱诺的描绘,读者自然而然会想到德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暴虐、残忍、伪善和昏聩。另一些篇章如《驴和狼》、《鹅》、《驴》、《幼鹿和老鹿》、《鼠》等,对于德国市侩阶层的狂妄、愚昧、驯顺和苟且,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莱辛的寓言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政治意义,战斗气息和时代感十分强烈。弗朗茨?梅林在谈到莱辛的寓言时写道:这些寓言是“小型火器里喷射出的连续不断的火舌”。
  • 我人生中的转折的

    我人生中的转折的

    这是关于婚姻的短片小说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谅解
  • 我的青春,我的爱

    我的青春,我的爱

    爱情,婚姻,生活,大千世界,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对待爱情,婚姻,生活,我们的真实情感还怎样交流,对待爱情该何去何从,谨以此书献给我们平凡的生活!
  • 异界之万能游戏

    异界之万能游戏

    平平凡凡的一异界少年张凡,偶然得到一个号称可以让他得到任何东西的《万能游戏系统》,以为是幻听的张凡没有在意,直到母亲被人所杀,他才知道这是真的。为此,一人一系统踏上了救母之途……
  • 星宿之王

    星宿之王

    千百万年来,星宿一直是人们心中的神。至今无法磨灭,在那一刻那一时,星宿再一次出现。他将如和带领人族战胜魔族,他将如何成就霸业,一切尽在星宿之王!
  • 墨黑蔷薇:强吻999次

    墨黑蔷薇:强吻999次

    一场车祸,让他们两人相见;一次性爱,让他们两有了纠缠。一次又一次的索要,一次又一次的呻吟,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